人民網上海8月18日電 (記者姜泓冰) 太陽能電池可以做成有美麗色彩花紋的建築玻璃幕牆、景觀道路甚至穿在身上,在密林、室內、光線斜射環境裡依然可發電,成本低而且原料、生產工藝過程無廢物汙染——今天剛在上海完成技術成果轉移籤約的第三代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讓人充滿期待。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自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專門從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十年磨一劍,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成果已達到中試規模。標準化125×125mm?單電池認證效率達到9.7%,組件認證效率達到9.2%。上海矽酸鹽所成功開發出全球首條兆瓦級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關鍵材料實現低成本批量化生產;將所內一幢大樓建成染料敏化電池光伏一體化幕牆示範;形成較完整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智慧財產權體系,申請發明專利50餘項,形成可滿足產業化需求的全套系統工藝文件,制定電池產品企業標準4項,初步形成較完善的標準化體系。
今天舉辦的合作籤約儀式上,上海矽酸鹽所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該所技術團隊將為企業提供三年的技術支持。轉讓後,該項目將在上海嘉定設立集團總部及研發中心,推進現有技術的產業化,並設立生產製造基地,在智能建築、智能交通、物聯網、分布式能源等領域推進染料敏化電池的應用和規模產業化,並將繼續開展新型寬光譜響應太陽能電池研究。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簡稱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製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於第一代晶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光照要求低、原料易獲取、生產能耗低、無汙染、工藝和設備簡單、便於大面積連續生產、顏色可調、美觀、有裝飾效果等特點,是我國光伏產業面臨巨大轉型壓力背景下的一種有效產品。
「它可在室內光條件下工作,可與室內家居產品一體化融合設計,特別適合在旅遊景區及都市廣場等景觀設計要求較高、光汙染控制嚴格的地點推廣應用。在智能公交車站、交通信號燈、太陽能公路、可穿戴設備自供電等領域,還有廣泛的市場應用空間。」上矽所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主任劉巖說。
據介紹,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理念由瑞士人格蘭澤爾教授在1991年提出。國內外許多大學、科研機構都曾投入研究,卻因技術難度高逐漸放棄。上海矽鹽所是堅持最久的團隊之一。劉巖說,他們也碰到了許多困難。但該所2011年即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研究列為「十二五」規劃中的「三個重大突破」之一,進行集中支持。項目組成員即使多年不發表論文,也不影響職務晉升、績效考核,保證了他們全身心投入。他們還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以市場應用需求為目標,形成了以專利、標準等為核心的成套智慧財產權體系,實現了全面質量管理,形成了從材料—器件—裝備—系統—示範應用的創新鏈,為其產業化奠定了基礎,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責編:葛俊俊、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