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重要突破!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

2021-01-21 中化新網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本文發現了迄今為止首個不僅具有優異塑性變形性能,而且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同時該新材料尚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化空間,對熱電材料、非晶材料乃至半導體材料領域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熱電材料由於能夠通過內部載流子的運動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在溫差發電和熱電製冷方面具有實用價值,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微型晶片等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基於熱電轉換技術的自供電電池和微型製冷器件等,同時這也對熱電材料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駱軍教授對Ag2Te基熱電材料進行了持續深入研究,最近指導碩士生何世洋、李永博發現了一種兼具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熱電材料Ag2(Te,S)。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海大學為第一單位,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何世洋和李永博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張文清教授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陳剛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5/eaaz8423

研究表明,Ag2(Te,S)基體為非晶,少量微晶均勻分散在非晶基體中。該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拉伸、壓縮和彎曲等塑性變形性能,而且具有優良的電輸運性能和熱電性能。Ag2(Te,S)優異的形變性能和可加工性能主要來源於非晶剪切帶,而優異的電輸運性能則歸因於其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特別是該非晶材料展現出非同尋常的電性能,室溫載流子濃度高達8.6×1018cm-3,霍爾遷移率達到750cm2·V-1·s-1,功率因子高達5.7×10-4W·m-1·K-2,顯著優於常規非晶材料。其中霍爾遷移率比已發現的非晶材料高出兩個數量級,功率因子至少高一個數量級。

Ag2Te0.6S0.4的結構與性能:(a)少量微晶均勻分散在非晶基體中;(b)彎曲性能;(c)載流子遷移率;(d)無量綱熱電優值。

同時,由於該材料自身的結構無序特徵,導致極低的晶格熱導率,因而展現出優異的熱電性能。該材料的室溫無量綱熱電優值達到0.22,300oC時接近0.70。利用該材料製備的單臂面內柔性器件在50K溫差下,輸出功率可達3.47×10-6W,輸出功率密度達2.9W·m-2,優於絕大多數現有的柔性熱電器件。考慮到該新材料尚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化空間,可望在柔性熱電器件、傳感器、甚至更多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Ag2(Te,S)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該材料的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窄帶隙半導體熱電材料的限制,拓展了無機熱電材料的多功能性和研究範疇,對熱電材料、非晶材料乃至半導體材料領域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相關焦點

  • 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團隊發表關於發現柔性無機非晶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微型晶片等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基於熱電轉換技術的自供電電池和微型製冷器件等,同時這也對熱電材料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 無機柔性熱電新材料研製成功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人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硫化銀(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蔡克峰教授、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陳立東研究員及南方科技大學何佳清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同濟大學是論文的第一單位。性能優異的柔性熱電薄膜熱電技術是一種「綠色」的能源技術,它可以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或利用電能製冷, 該技術的關鍵是製備高性能熱電材料。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矽酸研究所史迅研究員、陳立東研究員、仇鵬飛副研究員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章貞教授課題組系統研究了Ag2(S,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揭示了Ag2(S,Se)固溶體中化學組分、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兼具優異柔性和高熱電性能的無機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交大史迅、魏天然等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7月31日(北京時間),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Exceptional plasticity in the bulk single crystalline van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邰凱平研究員課題組、劉暢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製出一種高性能碲化鉍/單壁碳納米管(Bi2Te3/SWCNT)柔性熱電材料。據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1月20日消息,該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柔性與自支撐結構,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
  • 今日Science:我國學者發現二維結構無機半導體單晶的超常塑性
    作為柔性電子器件的核心,半導體材料期望具有良好的電學性能與優異的可加工和變形能力。然而,現有的無機半導體儘管電學性能優異,但通常具有本徵脆性,其機械加工和變形能力較差;而有機半導體雖具有良好的變形能力,但電學性能普遍低於無機材料。開發兼具良好電學和力學性能的新型半導體有望推動柔性電子的迅速發展。
  • 川大利用仿生手段製備高填料填充的柔性自支撐聚合物複合熱電薄膜
    日前,四川大學傅強教授/鄧華教授報導了一種基於仿生手段製備的n-型PVDF/Ag2Se聚合物複合熱電薄膜,能夠實現在Ag2Se納米線最高填充量為90.5wt%時,在兼具優異熱電性能的同時,仍能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自支撐性能。
  •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化學摻雜是提高聚合物導電能力、調控其熱電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摻雜效率低,且高濃度摻雜容易破壞聚合物自身堆積從而顯著降低載流子遷移率,不僅不能獲得高電導同時降低了澤貝克係數,而且限制熱電器件性能的提升。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在工業廢熱、汽車尾氣餘熱等低品質環境廢熱的回收利用領域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隨著新材料、新理論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優化,熱電材料的性能也顯著提高。
  • 當熱電材料遇上3D列印--新型非晶熱電材料橫空出世
    而後的100年,由於一般材料的熱電效率低,不能引起科學家廣泛的興趣,熱電現象這個領域幾乎停滯不前。一直到1954年年, Goldsmid和道格拉斯用有較高電熱效應的半導體材料,將其研發的熱電致冷器成功的冷卻至 0°C以下,才因此引起全球性的研發熱潮。 1977年年美國旅行家無人太空船升空,其中部份電能便是利用放射性熱電產生器 (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產生,這為熱電現象之應用寫下光明的前景.
  • 重大突破!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合作研究成果在Science刊發!既擁有傳統無機非金屬半導體的優異物理性能,又能像金屬一樣進行塑性變形和機械加工。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柔性電子領域蓬勃發展,推動著社會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
  • 中國團隊將SnSe單晶的優異熱電性能更推進一步
    例如,當前的星級航行,就是靠熱電效應供能。雖然熱電現象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可是在剛剛卸任的中國材料研究會熱電分會主席趙新兵教授看來,熱電材料依然還是一個200歲的小小少年,煩惱還不少:近二十年熱電材料研究雖然非常活躍,但被寄予厚望的熱電性能數量級的提高,至今尚無重大突破。
  • 熱電資訊|PEM-2&ZEM-3助力用戶文章登上行業頂級期刊
    導讀:當今,化石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凸顯,能源多元化和高效多級利用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技術和環保型製冷技術熱電轉換技術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我國該如何讓熱電材料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記者了解到,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早在1823年發現的塞貝克效應和1834年發現的珀耳帖效應,為熱電能量轉換器和熱電製冷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特別是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的加劇和研究的不斷深入,熱電材料的發現越來越多,熱電材料性能也得到快速地提高,其應用的領域更是越來越廣闊。
  • 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性能指數翻倍
    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種方法,將目前表現最好的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的效率提高了70%。研究發表在5月5日出版的《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現在最高效的熱電材料一般由鉍、碲、硒等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無機半導體組成,這些元素昂貴、易碎,而且有些還有毒。有機半導體不僅便宜、儲量豐富而且輕便、堅固,但一直以來,這類熱電材料在熱—電轉化過程中的表現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