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資訊|PEM-2&ZEM-3助力用戶文章登上行業頂級期刊

2020-11-25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導讀:當今,化石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凸顯,能源多元化和高效多級利用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技術和環保型製冷技術熱電轉換技術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這種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汙染物、適用溫度範圍廣等優點。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或人體溫差轉化成電能並實現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中,研究者經常使用碳納米管等一維材料,但其塞貝克係數較低,使得複合材料的塞貝克係數難以提高。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無機/有機材料進行搭配從而獲得性能較好的複合材料成為關鍵的問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等提出了一種維度匹配的複合熱電材料設計新思路,即使用具有一維結構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Ta4SiTe4無機材料進行複合製備有機/無機柔性複合薄膜。其原型器件在35.5K溫差下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為目前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中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以Conformal organic–in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s 為題 ,發表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1]

  近年來,能源危機、環境汙染及空間活動的擴大,促使研究人員致力於開發高效、無汙染的能源轉化利用方式,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基於熱電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 效應和帕爾帖(Peltier) 效應,熱電轉化器件可將熱能與電能相互轉換,具有無汙染、壽命長、易維護、體積小、質量輕、工作中無噪聲等優點,多用於空間、核電、廢熱利用、製冷等領域。

  碲化鉍(Bi2Te3)是一種廣泛應用於空間發電、廢熱利用、製冷等領域將熱能與電能直接轉換的熱電功能材料。增強Bi2Te3的熱電性能是擴大其應用的重要途徑。研究發現,在熱電材料中摻雜適當元素可以有效的提高材料的熱電性能。例如,陳立東等人[2]採用區熔法製備了額外Te 摻雜的Bi2Te基熱電材料(Bi0.15Sb0.85)Te3+x%(x=0~6),並研究了額外摻雜Te 元素對(Bi0.15Sb0.85)Te3性能的影響。段興凱等人研究了Ga、Na 雙元素共摻雜對Bi2Te3熱電性能的影響[3]。近期,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也在n型Bi2Te3材料中複合過量的Te單質,通過燒結使Te單質熔化流出,在基體中引入位錯。此外,還複合摻雜了Sb元素,使材料中同時存在多種缺陷,從而達到了降低熱導率的目的,顯著提高ZT優值。使用此材料製備的熱電轉換器件,實現了3.7W的最大輸出功率及6.6%的轉換效率,相關成果以「Realizing Record High Performance in n-type Bi2Te3-Based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為題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4]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兩篇文章的研究工作中,分別使用了日本Advance Riko公司生產的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3/ZEM-5)以及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PEM-2)對材料以及器件的性能進行了表徵。

*2014年12月,ULVAC-RIKO, Inc.正式更名為ADVANCE RIKO, Inc.

  2018年7月,Quantum Design 中國子公司與日本Advance Riko達成協議,作為其熱電材料測試設備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商,攜手將日本Advance Riko先進的熱電相關設備介紹到中國,助力我國熱電材料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Q. Xu, S.Y. Qu, C. Ming, et al.,Conformal organic–in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DOI: 10.1039/c9ee03776d.

  [2]. 蔣俊, 李亞麗, 許高傑, 等. 額外摻雜量對P 型碲化鉍基合金熱電性能的影響[J].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36( 增刊2):404-407.

  [3]. 段興凱, 胡孔剛, 丁時鋒, 等. 溫差電材料 Bi0.5Sb1.5Te3雙摻雜調控及熱電性能研究[J]. 電源技術,2015,9(39) :1926-1928.

  [4]. B. Zhu, X.X. Liu, Q, Wang, Realizing record high performance in n-type Bi2Te3-based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DOI: 10.1039/d0ee01349h.

關注Quantum Design China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中輸入「熱電」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產品:

  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18030736.shtml

  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18030737.shtml

  小型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Mini-PEM: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18030739.shtml

  大氣環境下熱電材料性能評估系統: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18090486.shtml

  雷射閃光法熱常數測量系統: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30433.shtml

  納米薄膜熱導率測試系統: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33031.shtml

相關焦點

  • QUANTUM DESIGN CHINA獨家代理日本ADVANCE RIKO公司熱電材料測試...
    2018年初,quantum design china代理了日本advance riko公司的最新先進熱電材料測試設備,將小型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mini-pem、澤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pem及大氣環境下熱電材料性能評估系統f-pem引進中國。
  • 【熱電資訊】新一代小型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Mini-PEM成功落戶...
    為儘快滿足用戶的科研需求,Quantum Design中國子公司調集技術力量,在滿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與用戶緊密合作,順利完成了設備的安裝工作,所有技術指標均符合要求,設備正式交付使用。熱電材料能夠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直接轉換,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而熱電轉換效率是衡量熱電材料這種轉換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對熱電材料的產業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小型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是能有效測量該指標的完美儀器。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賈豔敏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發表的成果摘要8月底,賈豔敏教授團隊關於摩擦催化降解染料廢水的研究成果,再次刊登SCI一區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no Energy》雜誌。>9月16日,他在 SCI一區(影響因子7.246)——國際環境材料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發表論文"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driven by cyclically heating/cooling the poled (K0.5Na0.5)NbO3 pyroelectric
  • 【熱電資訊】新一代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3連續成功落戶...
    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技術和環保型製冷技術熱電轉換技術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這種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汙染物、適用溫度範圍廣等特點。
  • 手握《細胞》、《柳葉刀》等頂級期刊,愛思唯爾用本地化產品助力...
    經過近140年的發展,愛思唯爾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出版商,已出版的期刊超過2500種,《細胞》、《柳葉刀》等頂級醫學期刊及其子刊都由愛思唯爾出版發行。  「我們每年收到的投稿超過 180萬份,最終只有其中1/3-1/4的文章能正式發表。專業的編輯和相關行業的專家審稿人會負責保證發表內容的質量。」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林國慶先生這樣告訴我們。
  • 【熱電資訊】厚度方向熱電性能評價系統ZEM-d正式開放免費樣品測試...
    2018年初,Quantum Design中國子公司與日本ADVANCE RIKO公司就最新先進熱電材料測試技術開展合作,將小型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Mini-PEM、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熱電轉換效率測量系統PEM及大氣環境下熱電材料性能評估系統F-PEM引進中國。
  • 【資訊快遞】頂級期刊《自然》和《柳葉刀》分別設立衰老研究子刊
    以下文章來源於老頑童說 ,作者老頑童說 老頑童說公眾號致力於傳播衰老相關的前沿科研進展和趣味科普,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衰老背後的科學故事~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到2050年,預計中國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國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因子也非常高的三大頂級期刊。  那麼三大頂級期刊到底是哪三個期刊呢?其分別是:《nature》《science》《cell》。該雜誌連同英國的《nature》雜誌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誌,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並且science和其他期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 重慶這所高校重要成果,登上頂級期刊,還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實現全球第一套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日前,放射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Radiology》(《放射學》)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的「人工智慧 + 醫學影像」最新研究成果:運用 AI 幫助醫生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到 97.5%;AI 協助放射科醫生閱片,幫助醫生臨床診斷靈敏度提升約 10 個百分點,漏診率降低 5 個百分點;同時有效縮短醫生診斷時間。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1篇),Solar RRL(3篇)等期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影響因子10以上的論文8篇,高被引論文1篇,封面論文3篇。具體成果如下:以"Salt mitigation strategies of solar-driven interfacial desalination"為題的論文發表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 2019年,他們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一流成果
    圖片來源:Pixabay比如在過去的2019年,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發表在國際國內頂尖期刊上的論文達數十篇。其中不乏管理學UTD24期刊A類核心期刊......本期【一流成果】專題從中挑選了6篇發表在UTD上的論文進行分享,一起來看看登上國際頂級期刊的「他們」和他們的論文。
  • 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ammo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為題發表於國際水環境生態領域頂級期刊
  • 頂級學術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
    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有些甚至是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他們給期刊的封面圖賦予了中國元素,除了展現中國科研水平之外,也向世界科研圈傳播了中國的文化。4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Stower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華人科學家李凌衡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錢鵬旭),他們揭示了定位在小鼠染色體12qF1上的哺乳動物印記Gtl2,通過限制細胞線粒體中的代謝活動保護了造血幹細胞。
  • 發表頂級醫學期刊的文章有什麼特徵?
    1、投稿醫學期刊時,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2017年6月,《Lancet》發布一項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的聲明:臨床試驗在倫理上有義務共享研究數據。並指出臨床試驗數據規範化共享是趨勢,對今後的臨床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14.楊錦鑫博士在遙感領域頂級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日前,廣州大學地理與科學與遙感學院楊錦鑫博士在遙感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頂級期刊《Remote15.劉兆清教授團隊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重要研究成果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劉兆清教授團隊最新關於尖晶石氧催化的研究工作發表於國際化學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 召開第五屆熱電聯產與煤電深度節能新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茲將會議相關事宜通知如下:一、會議主題積極發展熱電聯產助力煤電深度節能改造二、會議時間及地點時間:5月17-18日(16日報到、17-18日交流研討、考察);地點:南京世紀緣湖濱花園酒店;南京玄武區太平門陽光路3號;電話:025-86138555;三、主要內容1、國家在熱電聯產發展、節能減排及環保方面的政策與法規
  •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研製了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其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