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頂級學術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

2020-12-14 木木西裡

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有些甚至是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他們給期刊的封面圖賦予了中國元素,除了展現中國科研水平之外,也向世界科研圈傳播了中國的文化。


Cell

中國山水畫

2015年12月17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報導了北京大學鄧宏魁和趙揚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XEN-like StateBridges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 during Chemical Reprogramming」。該研究發現,化學重編程過程中一個類似於胚外內胚層細胞有一個中間態,並據此大幅提升了化學誘導的多潛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誘導效率。

在下面的山水畫裡,各山頂代表體細胞狀態、胚外內胚層樣狀態和多能細胞狀態。連接各山頂的橋代表小分子,能夠促進各山頂之間的橫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轉基因方法,用來履行不同的路線實現重編程。


Cell

玄武圖騰

2015年6月4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心湯富酬研究組和喬傑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概觀(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該項工作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人類多個發育階段原始生殖細胞(PGC)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不同於小鼠原始生殖細胞的關鍵獨特特徵。


這個設計源於中國古代象徵生殖的圖騰—玄武,寓意哺乳動物通過有性生殖來維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圓環),而中心處的生殖細胞(紅色)則在遺傳信息的世代沿襲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Cell

漢字「田」

2015年3月12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種康研究組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組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組等合作,發現了水稻感受低溫的重要QTL基因COLD1及其人工馴化選擇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賦予粳稻耐寒性的新機制。

在封面的卡通圖中作者運用了漢字 「田」,代表人們選擇耐寒粳稻在水稻田地裡進行耕種。


Cell

中國娃娃

2013年5月23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研究組和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湯超研究組合作的研究,首次證明小鼠體細胞重編程可由調控分化的基因完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細胞命運決定的「蹺蹺板模型」。同期還配發了希伯來大學nissim benvenisty教授對該工作的評論文章。

封面圖中,正在玩蹺蹺板中國特色打扮的兩個娃娃分別代表中內胚層和外胚層,通過這個蹺蹺板模型來形象的解釋中胚層基因和外胚層基因在重編過程中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關係。


Cell Stem Cell

后羿射日

2016年2月4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Stower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華人科學家李凌衡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錢鵬旭),他們揭示了定位在小鼠染色體12qF1上的哺乳動物印記Gtl2,通過限制細胞線粒體中的代謝活動保護了造血幹細胞。

封面圖講述的是中國人熟知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來寓意Gtl2通過限制細胞線粒體中的代謝活動保護造血幹細胞。拿弓的后羿代表印記基因,地面 (地球) 代表造血幹細胞,箭代表多樣的miRNA,太陽代表線粒體。它們各自都能看出代表物的簡要圖形——比如弓是一段雙螺旋。


Cell Stem Cell

萬裡長城

2015年3月5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整合各自在幹細胞、RNA修飾、高通量數據分析方面的研究優勢,繪製了小鼠胚胎幹細胞 (ESC)、誘導多能性幹細胞 (iPSC)、神經幹細胞 (NSC)和睪丸支持細胞 (SC) 轉錄組的m6A修飾圖譜,發現了m6A修飾在多能與分化的細胞系間的分布差異,和發生在一些決定細胞特異分化的RNA分子上的細胞類型特異的m6A修飾。


封面圖中,用長城描畫了m6A在mRNA序列上的形成過程。其中火代表m6A,烽火臺代表腺苷酸(A),microRNA代表木柴。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王秀傑研究員說「最重要的是,我們想以長城的形象告訴大家,這是中國人的研究成果。」。Cell stem cell雜誌主編稱該封面「很受歡迎」。


Cell Stem Cell

中國帆船

2013年4月4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課題組在Cell Stem Cell封面:使用復古風格的航海圖寓意細胞實現重編程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阻礙和不同路徑,使用多槳的中國帆船寓意重編程過程中細胞內部的多種動力和複雜調控網絡。作為DNA修飾的重要因子,Tet1對於DNA修飾的調節如同直接調節帆船的風帆,成為快捷安全的重編程實現的重要動力。


航海圖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阻礙和路徑,帆船則是細胞內的動力和調控網絡。寶藏代表多能狀態,而到達「寶藏」的航行路線有許多種。各種島嶼代表到達寶藏的各種障礙。漿代表轉錄因子,帆代表DNA的動態修飾,而帆如果在瞭望塔 (代表Tet1) 的控制下,航行可以變得更快更安全。


Cancer Cell

俺老孫來也!

2015年5月11日,Cancer Cell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季紅斌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LKB1 Inactivation Elicits a Redox Imbalance to Modulate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Plasticity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該研究深入揭示了LKB1失活調控非小細胞肺癌可塑性及藥物響應的重要功能和相關機制,為認識人類肺癌的發病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對肺癌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我們能看出,封面應用了中國人熟知的孫悟空被煉成火眼金睛的故事。美猴王被八卦爐中的三昧真火燒練了49天後,他不但沒有死,反而成了能夠識別真偽的火眼金睛。八卦爐裡燒煉的孫悟空就代表缺失LKB1的肺腺癌,其持有更強的可塑性,不僅可解除更高的氧化應激,且可以進行系統重編程轉分化為肺鱗癌產生耐藥性。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面發表的封面文章近3年就達到了4篇,其中鄧宏魁教授有2篇。而Cell子刊Cell Stem Cell的封面文章有3篇。其實除了封面文章之外,中國科學家在這些雜誌發表的文章就更多了。


科學研究與中國文化,碰撞出了如此絢麗的火花。

內容來源:生信寶典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白酒風味研究論文首登國際頂級食品期刊封面
    本報訊 (記者王薇)近日,「Baijiu」、窖泥、瓷壇和酒具等中國白酒獨有文化元素,首次出現在國際食品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封面上。
  • 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厲害了!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研製了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其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 國際化學頂級期刊JACS和德國應化封面被上交大教授團隊霸屏
    讓世界多一點中國元素上海交大的科研壯舉如果說兩篇文章被國際頂級期刊所收錄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同時被兩份國際頂級期刊選為封面文章的概率卻非常的低,而最近上海交大生命院微生物代謝國重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就完成了這一壯舉
  • 年度最強論文封面:通訊作者把自己P成女媧,作為期刊封面
    撰文 | 王聰  編輯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近年來,許多中國元素屢屢登上期刊論文封面,不少論文封面對中國元素的巧妙應用令人稱奇。  作為中國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女媧娘娘也經常被科研人員搬上論文封面,例如浙江大學王福俤教授團隊就曾在《科學通報》發表封面論文,這一女媧補天的封面,被評為中國科學雜誌社2019年度最佳封面
  • 真的好厲害:南昌大學本科生,在頂級期刊《JACS》發表論文!
    《JACS》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化學界頂級期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各學科領域的期刊,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因子IF)。
  • 中國《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獲頂級學術期刊官網推薦,本周再有7種...
    由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並資助,數十位中國「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編寫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日前獲得世界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和國際奧委會等多方推薦,另有7種語言版本將於本周發布上線。
  • 為了上期刊封面,科學家們也是拼了
    有人不解學術期刊封面為何會有如此畫風,有人調侃P圖水平略顯「5毛」,也有人大呼可愛,認為「論文作者一定是個有意思的人」。事實上,稍微留意就會發現,在科技學術期刊的封面裡,雖然論文作者真人出鏡的確實不多,但不走尋常路的封面還真不少見。
  • P成女媧上封面!論文配圖颳起「中國風」?
    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秦逸人曾在科學網博客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那些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的含有中國元素的封面文章》的博文,盤點了近些年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和國際幹細胞研究領域頂級期刊>Cell Stem Cell雜誌,以及國際癌症研究領域頂級期刊Cancer Cell雜誌上8個含有中國元素的封面設計。
  • 高福等7位中國學者受邀加入頂級期刊《細胞》學術顧問委員會
    高福等7位中國學者受邀加入頂級期刊《細胞》學術顧問委員會 李晨/中國科學報 2020-03-19 08:39
  • 封面欣賞│走進材料的美-Wiley材料學期刊封面聚焦
    本文轉自 愛做飯的科研畫圖匠這次每月圖薦分享我收藏的五張來自Wiley旗下材料類期刊的封面圖(圖無優劣先後之分,序號僅作為編號使用)。圖面巧妙地將微觀原理-宏觀應用結合,更重要的是圖中各元素的質感、紋路十分逼真,整體生動炫酷!在最新公布的JCR排名中,Advanced Science的影響因子達到了15.804。對於一個2014年才創刊的期刊而言,真是難能可貴啊!
  • 觀展|這些民國期刊封面簡直太傾心了!看看哪個封面打動了你
    其內容主要刊載學術論語、文藝作品及社會文化類作品。封面以四面出血的木刻作品為底圖,墨綠為主色調。畫面呈現出的是一位女性從翠葉從中起身,左手撫額,右手弄發,呈現出柔美溫柔之感。唐人於良史有詩云「攬菊月在手,弄香花滿衣」,封面充分表現了民國伊始,女性解放後的從容之態。期刊刊載的內容與封面和諧一致,綠色有蓬勃希望之感。刊名美術字體位居封面正中,醒目生動,與期刊所倡導之啟蒙之主旨思想相得益彰。
  • 計算機領域頂級科學家、學術會議、期刊影響力排名(附國內排名)
    近日,Guide2Research 發布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期刊、學術會議和科學家等內容的學術影響力排名。其排名根據 Google Scholar Metrics 的 H5-Index 和期刊影響力因子確定,並且我們可以根據計算機子領域、出版物、國家和關鍵字等條目尋找我們希望了解的影響力排行。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喜訊】我校研究生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日前,經濟與管理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郝曉莉的論文「The Marginal and Double Threshold effec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Resource-based Regions in China」在經濟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譚靜強教授團隊此次發表的論文被選為該刊2020年第1期(Volume 58, Issue 1)的封面文章。論文合作者還包括德國地球科學中心、德國漢堡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捷克科學院、羅馬尼亞地球物理研究所等5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7名學者。
  •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10月9號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恆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溫大一大四學生的論文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章瑚 實習編輯 周沈君)在眾多師生的熱烈掌聲之中,溫州大學大四學生龔玲豔接過了聘書,正式成為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留學生的學術指導師,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她將負責解答和指導留學生在機電工程專業上的相關學術問題。  「從現在起,她可以去接受這些榮譽了。」
  • 陸金喜學術論文發表在著名的陶瓷類專業學術期刊——《陶瓷學報》
    陸金喜的曜變建盞作品還被《陶瓷學報》引做期刊封面。這不僅是《陶瓷學報》對陸金喜的高度認可,也充分體現了其對建盞行業的重視和支持。《陶瓷學報》是著名的陶瓷類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於1980年,由景德鎮陶瓷大學主辦。距今,《陶瓷學報》已有40 年的悠久歷史。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