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有些甚至是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他們給期刊的封面圖賦予了中國元素,除了展現中國科研水平之外,也向世界科研圈傳播了中國的文化。
Cell
中國山水畫
2015年12月17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報導了北京大學鄧宏魁和趙揚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XEN-like StateBridges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 during Chemical Reprogramming」。該研究發現,化學重編程過程中一個類似於胚外內胚層細胞有一個中間態,並據此大幅提升了化學誘導的多潛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誘導效率。
在下面的山水畫裡,各山頂代表體細胞狀態、胚外內胚層樣狀態和多能細胞狀態。連接各山頂的橋代表小分子,能夠促進各山頂之間的橫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轉基因方法,用來履行不同的路線實現重編程。
Cell
玄武圖騰
2015年6月4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心湯富酬研究組和喬傑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概觀(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該項工作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人類多個發育階段原始生殖細胞(PGC)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不同於小鼠原始生殖細胞的關鍵獨特特徵。
這個設計源於中國古代象徵生殖的圖騰—玄武,寓意哺乳動物通過有性生殖來維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圓環),而中心處的生殖細胞(紅色)則在遺傳信息的世代沿襲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Cell
漢字「田」
2015年3月12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種康研究組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組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組等合作,發現了水稻感受低溫的重要QTL基因COLD1及其人工馴化選擇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賦予粳稻耐寒性的新機制。
在封面的卡通圖中作者運用了漢字 「田」,代表人們選擇耐寒粳稻在水稻田地裡進行耕種。
Cell
中國娃娃
2013年5月23日,Cell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研究組和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湯超研究組合作的研究,首次證明小鼠體細胞重編程可由調控分化的基因完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細胞命運決定的「蹺蹺板模型」。同期還配發了希伯來大學nissim benvenisty教授對該工作的評論文章。
封面圖中,正在玩蹺蹺板中國特色打扮的兩個娃娃分別代表中內胚層和外胚層,通過這個蹺蹺板模型來形象的解釋中胚層基因和外胚層基因在重編過程中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關係。
Cell Stem Cell
后羿射日
2016年2月4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Stower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華人科學家李凌衡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錢鵬旭),他們揭示了定位在小鼠染色體12qF1上的哺乳動物印記Gtl2,通過限制細胞線粒體中的代謝活動保護了造血幹細胞。
封面圖講述的是中國人熟知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來寓意Gtl2通過限制細胞線粒體中的代謝活動保護造血幹細胞。拿弓的后羿代表印記基因,地面 (地球) 代表造血幹細胞,箭代表多樣的miRNA,太陽代表線粒體。它們各自都能看出代表物的簡要圖形——比如弓是一段雙螺旋。
Cell Stem Cell
萬裡長城
2015年3月5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整合各自在幹細胞、RNA修飾、高通量數據分析方面的研究優勢,繪製了小鼠胚胎幹細胞 (ESC)、誘導多能性幹細胞 (iPSC)、神經幹細胞 (NSC)和睪丸支持細胞 (SC) 轉錄組的m6A修飾圖譜,發現了m6A修飾在多能與分化的細胞系間的分布差異,和發生在一些決定細胞特異分化的RNA分子上的細胞類型特異的m6A修飾。
封面圖中,用長城描畫了m6A在mRNA序列上的形成過程。其中火代表m6A,烽火臺代表腺苷酸(A),microRNA代表木柴。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王秀傑研究員說「最重要的是,我們想以長城的形象告訴大家,這是中國人的研究成果。」。Cell stem cell雜誌主編稱該封面「很受歡迎」。
Cell Stem Cell
中國帆船
2013年4月4日,Cell Stem 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課題組在Cell Stem Cell封面:使用復古風格的航海圖寓意細胞實現重編程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阻礙和不同路徑,使用多槳的中國帆船寓意重編程過程中細胞內部的多種動力和複雜調控網絡。作為DNA修飾的重要因子,Tet1對於DNA修飾的調節如同直接調節帆船的風帆,成為快捷安全的重編程實現的重要動力。
航海圖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阻礙和路徑,帆船則是細胞內的動力和調控網絡。寶藏代表多能狀態,而到達「寶藏」的航行路線有許多種。各種島嶼代表到達寶藏的各種障礙。漿代表轉錄因子,帆代表DNA的動態修飾,而帆如果在瞭望塔 (代表Tet1) 的控制下,航行可以變得更快更安全。
Cancer Cell
俺老孫來也!
2015年5月11日,Cancer Cell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季紅斌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LKB1 Inactivation Elicits a Redox Imbalance to Modulate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Plasticity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該研究深入揭示了LKB1失活調控非小細胞肺癌可塑性及藥物響應的重要功能和相關機制,為認識人類肺癌的發病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對肺癌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我們能看出,封面應用了中國人熟知的孫悟空被煉成火眼金睛的故事。美猴王被八卦爐中的三昧真火燒練了49天後,他不但沒有死,反而成了能夠識別真偽的火眼金睛。八卦爐裡燒煉的孫悟空就代表缺失LKB1的肺腺癌,其持有更強的可塑性,不僅可解除更高的氧化應激,且可以進行系統重編程轉分化為肺鱗癌產生耐藥性。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面發表的封面文章近3年就達到了4篇,其中鄧宏魁教授有2篇。而Cell子刊Cell Stem Cell的封面文章有3篇。其實除了封面文章之外,中國科學家在這些雜誌發表的文章就更多了。
科學研究與中國文化,碰撞出了如此絢麗的火花。
內容來源:生信寶典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