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溫暖,刊香百年
前 言
一刊一世界,一報一浮生。
一本本期刊,記載著歷史的變遷和人間百態,也呈現出期刊裝幀設計的歷史演變。
民國時期的期刊設計、裝幀工藝,既傳承了中國傳統的審美傾向,同時又借鑑了西方的設計理念,形成了這時期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在這過程中,由於魯迅、豐子愷、陳之佛、張光宇等藝術大家加入到期刊裝幀設計的隊伍中,使得民國的期刊設計風格又呈現出多樣化與個性化的特徵。
「期刊強國」為了給全國期刊工作者提供工作參考,推動我國當代期刊裝幀設計水平提高,特舉辦《故紙溫暖——老期刊封面展》,同時邀請了王繪、吳餘青、張大魯、吳軼博、徐媛、李宏達六位專家對25本民國期刊封面做了點評,分析其視覺藝術,探討其文化內涵。
1
【新世界】
《新世界》雜誌,1916年12月4日創刊於上海。該刊為上海新世界遊樂場出版發行,是上海最早的遊樂場報紙。期刊內容側重小品文、連載小說、劇目評論、名伶逸聞等。封面以石版印刷呈現,設計者用油棒繪製主版與兩個「暗紅色」副版套合印刷。畫面內容為「勇士執鞭策馬奔騰,一輪紅日初升起」,寓意積極樂觀,呈現出喜慶祥和、積極昂揚之意,體現出期刊設計者對該刊的定位。其刊名為淺色豎排楷體,題籤者為民國著名實業家盧作孚。期刊封面整體簡潔,寓意鮮明,呈現出一片蓬勃之勢。
2
【電影月報】
《電影月報》1928年4月1日創刊於上海,六合影片營業公司負責出版發行。主要刊載介紹引進國外電影製作的成功經驗為主。該期封面有明顯比亞茲萊風格的痕跡。二十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田漢極力推崇英國畫家比亞茲萊的插圖作品,手繪線描裝飾手法,誇大了女性的群擺,塗以色漸給人以視覺衝擊感。畫面居中「雙手合十」星光熠熠下的女性形象,體現了刊物對時尚的理解和追求。封面底部「電影月報」四個字為衡山書寫,字體靈巧生動,大氣磅礴。版面對稱,層次鮮明。
3
【新地】
新地月刊社出版發行的《新地》於1930年在上海創刊。其內容主要刊載學術論語、文藝作品及社會文化類作品。封面以四面出血的木刻作品為底圖,墨綠為主色調。畫面呈現出的是一位女性從翠葉從中起身,左手撫額,右手弄發,呈現出柔美溫柔之感。唐人於良史有詩云「攬菊月在手,弄香花滿衣」,封面充分表現了民國伊始,女性解放後的從容之態。期刊刊載的內容與封面和諧一致,綠色有蓬勃希望之感。刊名美術字體位居封面正中,醒目生動,與期刊所倡導之啟蒙之主旨思想相得益彰。
4
【群眾】
《群眾》周刊1937年12月11日在武漢創刊,後輾轉香港出版。該刊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其主要內容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團結和教育人民。本期封面採用三色凸版印刷,左半部分為藍底反白字,刊名題籤採用了毛澤東題詞的「群眾」二字,字體生動飄逸。封面右半部分羅列當期期刊目錄,字體為紅色。期刊整體設計,鮮明簡潔,期刊信息一目了然,與黨政類周刊內容相得益彰。
5
【農學】
《農學月刊》是1935年農學月刊社在北平創辦發行的月刊。主要內容分為五部分,分別為論著、研究、特載、譯述,期刊還刊載當下國際、國內農事要聞。本期封面設計藍綠套色為主體,上半部分底色為淺綠色,加深字體呈現墨綠,為期刊名繁體字「農學」二字,周邊有綠色橄欖枝呼應,整體呈現出對稱之美。封面題字下方為「卷數」「期刊數」,封面下半部分方格以內為期刊目錄,封面底部為出版發行機構以及日期,無襯線體英文字體對照厚重的「農學」二字,整體裝幀呈現端莊、易識別、整潔之美。
點評專家
王繪,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裝幀藝委會委員,哈爾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館》雜誌副主編。
李宏達,浙江師範大學哲學碩士,曾創辦書蟲教育公司,現入職於江蘇鳳凰出版社。
6
【紅玫瑰】
《紅玫瑰》創刊於1924年7月,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刊物。從期刊名稱和封面設計可以看出雜誌雅俗共賞。本期封面三要素呈三行式橫向排列,期刊名稱、插圖和出版發行公司。封面主要圖形元素為當時非常流行的水彩手繪仕女圖,仕女著裝代表著當時的審美潮流,她手捧玫瑰正欣賞著。期刊名稱為西神所書寫的隸書,方扁,但撇捺生動俏麗有動感,同時選擇了紅色,紅色為中國人喜歡的喜慶吉祥之色,彰顯可愛之意。字體排列仍然是從右到左的形式,說明當時的閱讀習慣還未完全改變。版面整體感覺簡潔、樸素而典雅。
7
【進步】
《進步》創刊於1911年,主要內容是傳播科學技術新知識。其封面設計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學習西方平面設計方式,有了中英文混排,英文從左至右,中文從上至下,能看出設計處於轉型期,封面天空雲彩襯託書法楷體的「進步」二字,古人云:「楷法欲如快馬入陣」,活脫而有氣勢,且字形端正,也表明其辦刊的態度:積極認真地推動社會的進步。整體色彩選用的綠色,綠色代表希望和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8
【自由譚】
《自由譚》創刊於1938年9月,是宣傳抗日必勝,揭露日寇暴行的刊物。封面設計大膽地採用了藍黃對比色,使主題突出,「自由譚」取自顏真卿的書法,凝重大氣,端正莊嚴,頗有民族氣概。封面插畫採用了版畫形式,藝術性強,將抗戰軍人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充分表達了該刊的宗旨:抗戰必勝。文字閱讀方式仍然是中國人習慣的從右至左,從上到下的閱讀方式,彰顯其中國文化特色。
9
隱藏
【齊魯學報】
《齊魯學報》創刊於1941年1月。該刊封面設計選用是古代的畫像磚圖形為插圖元素,刊物名也選用的是篆書,表明了該期刊的定位:注重學術理論和考據,主要刊登史學和國學學術文章。封面色彩簡潔,黑色字體和淺藍灰色配置,嚴肅而正式,與期刊定位完全吻合。
10
【特寫】
《特寫》雜誌創刊於1936年3月,屬於綜合性畫刊,其內容豐富,有漫畫、詩歌、散文和攝影等。本期封面以插畫為主,插畫受到西方構成主義和表現主義藝術風格的影響,以幾何抽象圖形和具象圖形相結合,人物造型西方化。刊物名使用了設計的美術字體,色彩使用了紅藍兩套色,封面整體感覺體現了雜誌的定位。
點評專家
吳餘青,博士,《湖南包裝》雜誌常務副主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1
【農業推廣】
1933年出版的《農業推廣》雜誌主要內容是傳播農業技術新知識。本期封面採用了生動自然的套色蝕刻版畫的工藝形式,行草書法題寫的刊名,配合流行的仿宋印刷體,直觀地體現出期刊的內容和功能定位,帶有民國時期濃鬱的時代特徵,從中也可以窺探到民國時期中國農業建設的發展樣貌。
12
【良友戰事畫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事爆發。媒體迅速激發出巨大能量,利用圖片反映戰爭、反映中國軍隊的英勇事跡、反映侵略者對無辜百姓犯下的罪行。《良友》畫報,在戰事爆發幾天後以「號外」形式出版《良友戰事畫刊》。號外封面以即時照片為主要視覺中心,配合以穩定的紅色刊頭,形成強烈的視覺力量感。你看這張封面,頭戴鋼盔,手持刺刀的戰士,英勇而警惕,使得讀者近距離地感受戰爭,感受圖片的力量。
13
【新認識】
《新認識》雜誌創刊於1936年,是主要為了探討當時的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認識時局的變化和動向的進步刊物。本期封面設計明顯受到西方版式設計中網格式結構的影響,期刊名稱由厚重的變體美黑構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畫面採用當時由魯迅等進步人士極力倡導的木刻版畫的藝術形式形成視覺重心,重要文章的標題信息以豎排的固定版式分列排列,混合了中西式融合的結構邏輯,營造出思想進步的作者們放眼看世界的精神面貌。
14
【新民】
這本名為《新民》的刊物,以具有三維空間的建築物圖形和翻開的書籍形態構成畫面主體,單純的黑白色調為主要基調,引出輕鬆愉快的刊名美術字設計,營造出不同於以往的摩登面貌,從其整體的設計構思也顯現出對傳統舊文化反思和衝擊。
15
【萬象】
1941年7月,陳蝶衣主編的《萬象》雜誌創刊,該刊打破了孤島文壇的沉寂,成為上海淪陷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刊物之一。作為綜合性通俗刊物,它與純文學性期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商業性」,所以刊物的定位是「廣泛化、趣味化,避免單調和沉悶」,也正是由於這點形成了它兼容並蓄的風格。傳統隸書字體的刊名搭配等線體文字信息,在傳統意味的雲水瑞獸的裝飾紋樣的襯託下,將彼時的文人趣味發揮到了極致,這些情趣所表達的是那個時代的時尚,也是那個時代市民階層的精神食糧,提供著使人們迴避現實的虛幻營養。
點評專家
張大魯,《湖南包裝》雜誌副主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6
【《中華》畫報】
《中華》畫報是一本綜合性刊物,該刊涉及時事、新聞、體育、生活等內容。本期封面採用了當時流行的月份牌廣告畫手法,以現實世界的視覺消費中心——柔美女性為主體,配以中國傳統的雕梁畫柱,體現了那個精緻時代的審美需求。版面採用了中英文混排的方式,「中華」兩個字使用在傳統漢字基礎上運用變形手法設計的美術字,與畫中女性的柔美融為一體,西文橫排於上,襯線體與無襯線體混合使用,體現出了當時美術設計界向西方文化學習的思潮。
17
【華安】
《華安》刊物封面設計受到西方構成主義與裝飾主義手法的影響,主體圖形採取了幾何形態的抽象化處理。簡潔的構圖、大面積的留白使版面空間得到釋放,將目錄置於封面的思考,具有突破性,體現出封面設計不再僅僅針對畫面展開,而是更多地考慮到版面元素之間的空間營造,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期刊名稱採用了粗壯有力的宋黑體原型,加以邊框裝飾,莊嚴而正式。
18
【新聲】
《新聲》本期封面以插圖為主體,採取象徵性的圖案化處理方式。雖以傳統線描為加以表現,但主體人物與器物的造型手法居於抽象與寫實之間,兩者的比例關係經過設計者主觀處理後顯得別有新意,已經具有了西方表現主義風格的痕跡。期刊名稱的設計別具一格,在傳統漢字的基礎上增加了筆畫的波動感,像受到少女演奏樂曲的影響出現聲波振動一般,樂曲之音呼之欲出。
19
【新語林】
《新語林》是由民國上海光華書局出版的文藝期刊,撰稿者均為當時國內一流的知名作家。整個封面色彩素雅沉靜,與刊物的文學氣質十分匹配。刊物名選用清秀的書法字體體現刊物內涵,配以遒勁有力的木刻版畫加以表現,充分表達了那個時代文藝作品中西合璧、吐故納新的思潮脈搏。
20
【兒童故事】
《兒童故事》是民國時期專為少年兒童興辦的期刊,每期封面均選用獨樹一幟的豐子愷先生的畫作為底圖。由於期刊定位面向兒童,而豐子愷先生的畫作一貫以童趣與詩意並存著稱,恰與先生所提倡的裝幀之美「不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夠表達書籍的內容意義,以致內容意義的象徵」吻合。整個版面遵循了豐子愷先生畫作中「以水墨線條為本質的前提下,融會西方的速寫形式,涉筆成趣」的特點,期刊名稱、期號的設計皆與畫面的線條感統一於一體,整個版面有諧趣,亦有詩意。
點評專家
吳軼博,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冬帕運會吉祥物設計主創成員。
21
【時代漫畫】
《時代漫畫》創刊於1934年的上海,魯少飛主編。該刊它匯集了那個時代知名的漫畫家,魯少飛、張光宇、張正宇、張樂平、葉淺予、華君武、黃苗子、豐子愷、丁聰等,可謂是中國漫畫大師的搖籃。《時代漫畫》針砭時弊,關注民生,推動抗戰,漫畫家的畫筆從老上海十裡洋場的繁華糜爛,描繪到底層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從時事政局延申到新思想、新思潮。
《時漫》創刊號封面,刊名字體與圖形由張光宇設計。從「時代漫畫」四個字體,可以窺見民國時期字體美學的傾向。張光宇的中文字體設計吸納了西文字體設計的方法,中文筆畫由幾何直線與曲線構成,布白均勻,個別筆畫提煉為點,局部筆畫或拉長或縮短,打破了字型原本的平衡結構,呈現出獨特精練的圖形化字體特徵。難得的是,在民國時期的刊物中,少有刊名中英文混排,英文字體特徵與中文字型匹配度極高,在設計過程中,張光宇關照了中西文字彼此的字型。其英文「Modern Sketch」字體很獨特,可見其在英文字型的選擇與設計上的慎重態度,同時做了很多西文字體的研究工作。最引人矚目的是封面圖形,它好似一位高舉矛和盾的騎士,時刻準備著要投入到戰鬥中去。這位騎士是由鋼筆、鉛筆、毛筆、墨水瓶、橡皮、三角板、直尺、紙張拼合而成,在騎士的胸前有一顆紅心。在當時中國內憂外患、民國政府腐敗高壓的統治之下,漫畫家們用紙和筆武裝自己,《時代漫畫》就是戰場,他們用詼諧多樣的創意去喚醒和激勵受壓迫的人們。主編魯少飛在創刊號的末尾留下了補白:「這一期封面的圖案,以後用作我們的標識,表明『威武不屈』的意思。」
22
【兒童雜誌】
《兒童雜誌》創辦於1931年6月15日,由上海兒童書局出版,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版本以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主編陳之佛,胡叔異。1936年6月改版後,主編為徐晉、陳伯吹、蔣蘅、陳士辛。其刊物主要發表兒童文學,圖文並茂,為小學生的課外讀物。闢有小說、童話、寓言、劇本、文化科學常識、歌曲和兒童習作等欄目。本期《兒童雜誌》高級國花號封面。從封面設計中可以感受到「國花」的朵朵綻放與花團錦簇。圖案為簡約的四方連續,花朵形態飽滿而可愛。刊名字體的設計風格簡練、稚拙,設計者有意將筆畫調整成為孩童習字的幼稚狀態,尤其是「兒」字,下半部分的歪曲顯得出乎意料,俏皮而有趣。
23
【京戲雜誌】
《京戲雜誌》創刊於1935年,1936年停刊,共發行了12期。其發行的年代,正值印刷技術在國內日趨成熟,插圖和攝影也得以發展,使得《京戲雜誌》成為了圖文混排的精美期刊。本期封面整體設計風格受到了德國、俄國、荷蘭現代主義設計浪潮的影響,構圖呈現簡潔理性的構成形式,主次分明。書法藝術、傳統的戲曲形象架構在西方構成主義風格的版式中,展現出民國時期獨有的兼容並蓄的、中西包容的設計美學。
24
【萬象】
張光宇、葉靈鳳主編的《萬象》於1934年創刊,只發行了3期。張光宇一直對《萬象》念念不忘,直到1958年創辦了《裝飾》,使其成為了《萬象》的延續,歷經23載,他的心願才最終得以實現。
本期封面是張光宇設計的「森羅萬象」,這個設計現在看來依然沒有過時。其刊名字體堪稱民國時期字體設計的典範,筆畫粗壯有力,注重體積感。整體具有篆書的風韻,又有傳統裝飾圖案的意象。刊名字型保持了辨識度,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特徵的字體設計風格。封面插圖的主題是「包羅萬象」,張光宇將西方現代繪畫與中國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裝飾畫風格。張光宇和當時許許多多的民國設計者們,不斷地探索如何將中國傳統圖案轉化為時代的視覺語言。《萬象》的封面,無論是字體還是插圖,都是張光宇在表現民族風格、融合中西方設計語言上的成功探索。
25
【東方雜誌】
《東方雜誌》於1903年由商務印書館創辦,終刊於1948年12月,共44卷819期。該刊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成為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歷史最悠久的大型綜合性期刊。近代著名學者徐珂、孟森、錢智修、胡愈之等人先後任主編。《東方雜誌》本期封面由陳之佛設計,他秉承辦刊思想,站在國際視野上,將古希臘、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等東方文化,融合西方文藝復興到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裝飾風格,形成了獨特的圖案表現方法。裝幀設計吸納採用了新藝術運動風格,整幅畫面充斥了蔓延交錯的卷草紋,植物的莖葉縱橫纏繞疏密得當,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感。刊名為仿宋字體,雋秀而硬朗。字體與柔美流動的線條形成了剛柔相濟、中西融合的表現方式。
點評專家
徐媛,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
原文轉自:期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