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變燒制技藝傳承人陸金喜的《淺談曜變建盞的復原工藝》論文刊登於2020年12月第6期的《陶瓷學報》。這是繼建盞燒制匠人李達老師《論鷓鴣斑建盞》獨著論文刊登《陶瓷學報》二十年後,建盞燒制匠人陸金喜再次以「曜變建盞」為核心內容於《陶瓷學報》發表的獨著論文。
陸金喜的曜變建盞作品還被《陶瓷學報》引做期刊封面。這不僅是《陶瓷學報》對陸金喜的高度認可,也充分體現了其對建盞行業的重視和支持。
《陶瓷學報》是著名的陶瓷類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於1980年,由景德鎮陶瓷大學主辦。距今,《陶瓷學報》已有40 年的悠久歷史。其被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是江西省認定的優秀期刊和重點期刊。《陶瓷學報》現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同時被美國烏尼希期刊指南(網絡版)、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科學引文索引、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收錄。其享譽國內外陶瓷業界,出版文獻被多次下載引用,在陶瓷學術界影響力巨大。
曜變建盞作為建窯的最高藝術成就,製作技藝堪稱奇絕,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領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傳世作品極其稀少,復原仿燒難度極高。此次發表的論文凝聚了陸金喜在探索曜變建盞道路上所收穫的科研成果。論文講述了建盞的傳統技藝,並結合傳統柴窯燒制工藝,科學的分析了曜變建盞坯釉料組成、燒成制度與氣氛、鐵質著色元素等對復原成品的影響。
《陶瓷學報》成立以來擁有千萬忠實粉絲,陸金喜此次學術論文的發表,高度宣傳了建窯建盞文化,進一步讓廣大讀者深刻認識到曜變建盞燒制工藝的複雜與精湛,也促進了曜變建盞文化在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同時意味著建盞行業在探索曜變建盞這一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為後繼者探究曜變建盞燒制工藝提供科學、專業的有效參考資料,對建盞行業傳承發展作出了先驅性貢獻,為推動中國陶瓷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做學術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傳世,而傳世意味著傳承。陸金喜認為學術是根,一個人的傳播是有限的,建盞行業需要更多的專業學子共同努力。為了讓景德鎮陶瓷大學這所陶瓷界的黃埔軍校有更專業的建盞學術資料,陸金喜便專注於建盞學術研究。陸金喜經常奔赴國內外各地,與陶瓷行業以及建盞行業的中外專家學者做學術交流。陸金喜將自己所的所獲都編撰成文字,除此論文之外,還出版了《曜變》《供御·彩毫建盞》書籍,大力宣揚建盞文化,不斷為建盞學術做貢獻。作為首位曜變燒制技藝傳承人的陸金喜,始終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