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等7位中國學者受邀加入頂級期刊《細胞》學術顧問委員會

2020-11-26 澎湃新聞

高福等7位中國學者受邀加入頂級期刊《細胞》學術顧問委員會

李晨/中國科學報

2020-03-19 08:39

《細胞》(Cell)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報》注意到,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官方網站更新了《細胞》(Cell)雜誌學術顧問委員會名單。高福、周琪、王宏偉、黃三文、高彩霞、陳玲玲、張澤民等7位中國科學家入選。加上2013年入選的曹雪濤和鄧宏魁,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已有9位中國學者。目前,該委員會共有119人。

Cell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生命科學領域的頂級期刊,自1974年創立至今已有近46年歷史。

據悉,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採取邀請制。雜誌主編John Pham回復《中國科學報》稱,「這些受邀加入的科學家都是我們所尊敬的,他們為科學界及我們的期刊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學術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將不定期地對編輯決策和期刊發展方向給予指導或建設性建議,包括對編輯部政策及新計劃提出建議。他們是我們與各個學科領域保持緊密聯繫的窗口。」

Pham表示,學術顧問委員會的成員沒有固定任期,但他們計劃定期瀏覽其名單,以確保學術顧問委員會成員整體上的平衡性以及與期刊本身的契合度。

據了解,目前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中有4位諾獎得主,分別是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Joe Goldstein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Shinya Yamanaka、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obilka、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Jim Allison。

《中國科學報》同時從細胞出版社獲悉,近期對學術顧問委員會進行調整和擴大的期刊不只Cell。這實際上是該出版社踐行多樣化承諾的整體策略,尤其是在推進性別多樣性方面。

此次新入選的中國學者中即包含兩名女性科學家。

細胞出版社編輯部副總裁Deborah Sweet表示,「到2020年底,細胞出版社旗下研究型和綜述性期刊的學術顧問委員會將把女性成員佔比擴大到30%,而我們的目標是所有期刊學術顧問委員會都擁有一半數量的女性成員。」

(原標題 7位中國學者受邀加入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國學者

相關推薦

評論(100)

相關焦點

  • 7位中國科學家新入選世界頂級《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
    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官方網站更新了《細胞》(Cell)雜誌學術顧問委員會名單。、陳玲玲、張澤民等7位中國科學家入選。加上2013年入選的曹雪濤和鄧宏魁,Cell學術顧問委員會已有9位中國學者。目前,該委員會共有119人。
  • 7位中國學者躋身世界級生命科學家,高福等人入選!
    最近,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權威刊物之一的《細胞》(Cell)雜誌新一屆學術顧問委員會名單公布。在其出爐的最新名單中,這一全球頂尖學術雜誌邀請了7位中國生科領域的一流科學家成為其學術顧問,高福等躋身成為世界級水平的科學家。
  • 中國學者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撰文,新冠或影響生育力
    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聯合醫院的研究人員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研究報告。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4位教授入選愛思唯爾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原創 品牌與傳播辦公室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0年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清華經管學院共有4位教授入選此次榜單。
  • 徐冰遠受邀入駐中國 管理科學研究院
    中國 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管院學術委員會)於1988年4月4日成立,是中國 管理科學研究院直屬單位,著名理論家龔育之教授首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二任是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著名數量經濟學家烏家培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三任是人民日報社理論部原副主任、中國 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烏家培任名譽主任。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擔任學術委員會首席顧問。 中管院學術委員會是中國 管理科學研究院最高學術指導機構,其職責主要是組織指導全院開展管理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管理諮詢活動。
  • 科維理所邵立晶研究員受邀加入《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顧問諮詢...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邵立晶研究員受《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總主編、LIGO引力波探測合作組前發言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Gabriela González教授的邀請,加入《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雜誌的顧問諮詢委員會,成為該委員會的成員。
  • 中國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升至14.812
    )顯示,中國科學院旗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穩居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學術期刊首位。Cell Research在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穩定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傑出期刊行列,並最終奠定同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及Cell(《細胞》)子刊有效競爭的基礎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此次撤稿因其規模之大,創下了多個記錄: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大、單期刊撤稿總量最大、以及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最多——雖然聲明中沒有明確指出造假作者的國籍,但從它公布的名單來看,遭撤稿的107篇論文全部來源於中國作者,牽涉119家國內高校、醫院,另有4家海外大學、醫院。
  • 「中國生理學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 第二次聯合學術年會」在合肥成功舉辦
    2017年8月25-27日,由中國生理學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合主辦,安徽省細胞生物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並得到了安徽省科協等支持的「第二次聯合學術年會暨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和生殖生物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在安徽合肥稻香樓賓館隆重召開。
  • Protein&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提起從零開始辦期刊的感受,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Protein &Cell(中文譯名《蛋白質與細胞》)主編饒子和形容,這個過程像是在「跑馬拉松」。   利用9年多時間,將一份具有純正「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辦到受國際學術界認可的程度,靠的是辦刊人獨具的選稿慧眼、嚴格的審稿標準、非營利的辦刊宗旨,而最終受益的是獲得了更多學術話語權的中國優秀科學家與中國生命科學事業。
  • 高福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高福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Victor J. Dzau表示:「這些新當選的成員無疑是最傑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卓越的工作促進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醫學和健康。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健康和科學挑戰,以及為造福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和醫學的未來提供信息至關重要。我很榮幸地歡迎這些受人尊敬的人加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 頂級華人學者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大學
    近日,有多方消息證實,頂級 AI 華人學者、UCLA 教授朱松純將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自動化系,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同時,有網友爆料稱,朱松純教授已抵達中國境內並結束隔離。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上海交通大學王如竹教授等12位學者入選(其中1位為第二單位),與2017年度相比,增加9人,排名較2017年上升11位,居全國高校第8。目前,針對長聘教職體系師資的引進以「高端人才按需設崗、精準引進;青年人才公開招聘、競爭入職」為指導原則,面向國際學術前沿,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重點學科領域,採取同國際接軌的引才方式,全力打造與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相適應的一流人才隊伍,2018年已全職引進2位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學術大家力挺國產學術期刊」的一片點讚中,中國學術期刊如何加速發展、邁入「世界頂級影響力俱樂部」的議題再次為學界所關注。中國已經是個科研大國,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數據,2018年中國的科技論文數量為39.77萬篇,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 ...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由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新冠病毒或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北京時間1月9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由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2020年7月12日,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鄭曉靜院士宣布了第一屆指導委員會的人員組成,本屆委員會由方岱寧院士和鄭曉靜院士共同擔任主任,名單附後。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方岱寧院士在講話中指出,在我國科技強國路線引領下,新一屆理事會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學會的能力提升和內涵提升上。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提升和質量提升是學會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體現。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開幕—新聞—科學網
    11月6日,由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細胞出版社主辦的2019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系列活動——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在北京懷柔科學城開幕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兩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學院院士,高福當選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VictorJ.Dzau表示:「這些新當選的成員無疑是最傑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卓越的工作促進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醫學和健康。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健康和科學挑戰,以及為造福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和醫學的未來提供信息至關重要。我很榮幸地歡迎這些受人尊敬的人加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