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重慶這所高校重要成果,登上頂級期刊,還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2020-09-30 重慶大學本科招生

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實現全球第一套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該項目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超快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04-11227802)和重慶大學(No.021100110441,No. 0211001104423)共同資助。

唐文新團隊建立了全球獨一無二的超快自旋極化像差校正低能電子顯微鏡,開啟並建立原位超快高分辨表面物理化學領域新方向。該設備在驗收測試現場,磁橫向解析度高達3 nm,比歷史發表記錄20 nm解析度高大約7倍。同時實現全球第一臺超快像差校正低能電子顯微鏡(TR-ac-LEEM),超快模式下解析度已達3.2 nm,自旋模式下達到9nm磁性解析度,這是首次實現超快低能電子顯微鏡並可以探測超薄磁性樣品表面。這系列探測技術的突破為超快表面科學研究提供了超高分辨的顯微手段,是未來超快科學和高密度存儲材料研發核心技術。設備的成功研發離不開國內外團隊的緊密合作,包括上海科技大學萬唯實教授的理論設計和貢獻,烏爾姆大學Harald Rose教授,亞利桑那州立大學Ernst Bauer教授在顯微鏡調節方面指導,復旦大學王熠華、陶鎮生教授等在超快雷射方面的貢獻。本研發中,重慶大學博士生餘雷負責自旋極化電子槍調試和高分辨磁成像,工程師楊小東負責整個設備的維護和自旋光陰極激活,酈盟博士負責高分辨低能電子成像和超快雷射光路,在項目研發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唐文新教授在短波長Thz自旋波,III-V族原位生長動力學方面有傑出貢獻。國際上首次提出超瞬態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並主持國家重大儀器專項進行研發。有多年的表面物理和表面原位電子顯微開發技術經驗,是國際表面物理領域技術型領軍人物。發表重要學術論文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PhysicalReview Letters,Ultramicroscopy。擔任2018年第十一屆國際低能電子顯微鏡會議主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重慶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研製了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其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 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近日,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該項目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和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共同資助。
  • 重慶大學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還獲美國物理學會專題報導!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影響因子38.8)發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黃文彬研究員與南昌大學舒龍龍副教授等合作研究題為"Giant photoflexoelectric effect in halide perovskites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重要進展!近日,江蘇這所"雙一流"高校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也是入選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統計源的全球82本頂級期刊之一。在帶隙梯度分布半導體異質結中,載流子所處的勢能環境形似一個漏鬥,因而會自主的從寬帶隙的成分過渡到窄帶隙的成分。利用這種漏鬥效應不僅可以實現載流子的定向轉移,還可以大幅提高載流子在半導體異質結中的轉移效率,因此,在光電器件和能源器件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 重要進展!創下國際首次,上海這所高校多項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科研創新,近段時間上海大學在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滑坡預測方法、新型電池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在包括Science子刊在內的多個國際期刊上發表——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重大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網絡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8日14時15分訊(記者 林楠 馮茴花)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聶建峰與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李斌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 頂級學術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
    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有些甚至是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他們給期刊的封面圖賦予了中國元素,除了展現中國科研水平之外,也向世界科研圈傳播了中國的文化。同期還配發了希伯來大學nissim benvenisty教授對該工作的評論文章。封面圖中,正在玩蹺蹺板中國特色打扮的兩個娃娃分別代表中內胚層和外胚層,通過這個蹺蹺板模型來形象的解釋中胚層基因和外胚層基因在重編過程中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關係。
  • 國際化學頂級期刊JACS和德國應化封面被上交大教授團隊霸屏
    讓世界多一點中國元素上海交大的科研壯舉如果說兩篇文章被國際頂級期刊所收錄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同時被兩份國際頂級期刊選為封面文章的概率卻非常的低,而最近上海交大生命院微生物代謝國重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就完成了這一壯舉
  • 重要進展!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近日,河南這所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付召明副教授課題組以學校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of Single-atom Catalysis from
  •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校長施一公卻再次陷入爭議?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登上了Science封面。據了解,該論文主要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而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對於後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將會提供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 西南大學再發3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實力"爆棚"!
    長期以來,科研實力都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步入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海恩斯•萊恩伯格院士團隊、呂陳生教授團隊和陳新平教授團隊已分別在國際頂級期刊成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南大學的科研天地。
  • 近日,河南這所「雙一流」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相關成果以"Hydrogen-Etched Bifunctional Sulfur-Defect-Rich ReS2/CC Electrocatalyst for High Efficient HER and OER"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Small》(IF:11.459)。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胡春教授團隊通過誘發&34;表面貧富電子微區,並利用氧空位作為電子暫居所,開發出新型雙反應中心催化體系。這一發現為汙染物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對解決芬頓反應的瓶頸和開發高效低耗水處理技術具有的重要意義。
  • 天津科技大學:中國食醋登上國際食品領域權威期刊封面!
    2020年4月30日,我校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科研團隊以夏婷為第一作者、王敏為通訊作者的有關中國傳統食醋護肝機制的研究論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34;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