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柔性熱電新材料研製成功

2021-01-21 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人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硫化銀(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該研究開闢了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為基於高性能無機材料的全柔性熱電轉換新技術的開發解決了最起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難點。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必須同時兼顧良好的塑性和熱電性能。該團隊此前成功研發出室溫第一種無機柔性半導體材料Ag2S,這項研究進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硒或碲元素固溶的Ag2S材料,發現硒或碲的固溶可導致銀間隙離子濃度增加,因而電輸運性能獲得明顯改善,在室溫時熱電優值可顯著提升至0.44。

研究人員選取彎曲半徑3毫米進行測試,發現硒元素固溶的Ag2S薄片經歷1000次反覆彎曲後,電導率和塞貝克係數幾乎未發生變化,表明材料的性能受應力影響較小,可滿足柔性可穿戴供電的要求。

研究團隊進一步製備了基於硒元素固溶Ag2S的面內型熱電發電器件。在20K溫差下,最大歸一化功率密度達到0.08瓦每平方釐米,比目前最好的純有機熱電器件高1~2個數量級。

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員陳立東表示,這次研發的基於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可同時提供優異的柔性和熱電轉換性能,且具有環境友好、穩定可靠、壽命長等優點,有望在以分布式、可穿戴式、植入式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微納電子系統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C9EE01777A

相關焦點

  • 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本文發現了迄今為止首個不僅具有優異塑性變形性能,而且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同時該新材料尚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化空間,對熱電材料、非晶材料乃至半導體材料領域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 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團隊發表關於發現柔性無機非晶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微型晶片等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基於熱電轉換技術的自供電電池和微型製冷器件等,同時這也對熱電材料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邰凱平研究員課題組、劉暢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製出一種高性能碲化鉍/單壁碳納米管(Bi2Te3/SWCNT)柔性熱電材料。據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1月20日消息,該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柔性與自支撐結構,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
  • 川大利用仿生手段製備高填料填充的柔性自支撐聚合物複合熱電薄膜
    日前,四川大學傅強教授/鄧華教授報導了一種基於仿生手段製備的n-型PVDF/Ag2Se聚合物複合熱電薄膜,能夠實現在Ag2Se納米線最高填充量為90.5wt%時,在兼具優異熱電性能的同時,仍能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自支撐性能。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性能優異的柔性熱電薄膜熱電技術是一種「綠色」的能源技術,它可以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或利用電能製冷, 該技術的關鍵是製備高性能熱電材料。利用柔性熱電材料構築的柔性熱電器件能直接利用人體體溫和環境的溫差進行發電,可為迅猛增長的可穿戴和醫用植入式電子設備及物聯網傳感器提供電源,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無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由於其剛性和脆性一直被排除在柔性熱電材料之列。如何將無機材料的高熱電性能和柔性結合起來,是開發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的一大難題。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2020年7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研究所史迅研究員、陳立東研究員、仇鵬飛副研究員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章貞教授課題組系統研究了Ag2(S,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揭示了Ag2(S,Se)固溶體中化學組分、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兼具優異柔性和高熱電性能的無機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
    無機非金屬材料通常脆性高,要使其具有高柔韌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無機納米纖維由於尺寸小,容易團聚,就好像一團亂麻,很難將其編織成高度有序的結構。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長程有序自組裝的新方法,實現了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從納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觀尺度的連續快速自組裝,成功地研發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並可實現自動化快速製備。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能源轉換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10-09  瀏覽: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總結了熱電研究領域裡的最新研究熱點,包括數據科學輔助分析,低維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自旋熱電效應,高熵熱電合金,離子熱電,機械性能強化機制,先進熱電性能分析測試手段,基於無機以及無機/有機複合熱電材料的柔性器件設計,器件服役穩定性及評價方法,以及熱電發電及製冷的最新應用。
  • 柔性超長透明熱電纖維,廢熱發電不是夢!
    科學家們發現提高熱電材料性能主要有兩個辦法:1.提高能量轉化效率,如利用SnSe 單晶摻雜實現性能優化;2.改變熱電設備的結構設計,如將熱電結構與納米發電機複合,同時利用熱能與機械能發電。然而,目前的柔性熱電纖維材料,還存在一些明顯問題,如低功率密度、容易損壞、包覆面積小等,大大限制了其生產和應用。
  • 熱電資訊|PEM-2&ZEM-3助力用戶文章登上行業頂級期刊
    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技術和環保型製冷技術熱電轉換技術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這種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汙染物、適用溫度範圍廣等優點。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或人體溫差轉化成電能並實現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組圍繞如何高效宏量組裝納米導電基元,特別是銀納米線,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成功研製了基於納米線組裝體的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為今後規模化製備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彈性導體提供了新的製備技術。
  • 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導讀柔性和自供電,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前沿和發展方向。最近,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提高柔性可穿戴設備中熱電發電機的性能和效率,採用EGaIn 液態金屬互連線連接溫差電元件,這些互連線不僅電阻很低,還具有拉伸和自我修復的特性。
  • 熱電薄膜材料產業化前景廣闊
    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的優點,熱電材料在很多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危機趨於嚴重的今天,進行新型熱電材料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熱電材料薄膜不僅能夠通過低維結構調控其熱電特性,且能與目前的微半導體器件工藝兼容,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通常而言,熱電材料的應用主要通過熱電器件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