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材料,即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一種功能材料,其主要原理是當這種材料受熱,其中的電子或者空穴會由高溫區向低溫區移動,從而產生電流或電荷堆積,即熱能轉化為了電能。由於這種轉化能力可以將多餘熱能轉化為可儲存的電能,成為解決生活、生產中大量被浪費的熱能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突破能源問題的有力舉措之一。
科學家們發現提高熱電材料性能主要有兩個辦法:
1.提高能量轉化效率,如利用SnSe 單晶摻雜實現性能優化;
2.改變熱電設備的結構設計,如將熱電結構與納米發電機複合,同時利用熱能與機械能發電。
然而,目前的柔性熱電纖維材料,還存在一些明顯問題,如低功率密度、容易損壞、包覆面積小等,大大限制了其生產和應用。
近日,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納米線結構的、高性能柔性超長透明熱電式纖維,作為可穿戴設備,可達到降溫5℃的效果,這是納米材料用於生產熱電材料的一大突破,未來將在複合型器件上有更多應用,相關成果發表在Nano Energy期刊上。(「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and ultralong crystalline thermoelectric fibers 」)。
該研究團隊選取的纖維原料為熔點為873K的p型 Bi0.5Sb1.5Te3和熔點為983K的n型Bi2Se3。為了使製備的熱電設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與可穿戴性能,研究者們將熱電纖維編織成為二維編織物,以實現其輕薄,柔軟,透氣的特性,適應人體穿著需求。
熱電纖維編織物作為可穿戴設備
我們發現,對於直徑較大的熱電纖維,其輸出功率呈指數增長趨勢,這意味著,在確保柔性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增大纖維直徑來提高材料性能。」新加坡南洋理工的魏磊教授還指出:「這種熱電纖維因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可以包覆在有紋理的設備表面,如水管。」
熱/冷水經過包覆熱電纖維水杯/水管的發電示意圖
研究人員發明的這種透明,超長,柔軟且穩定的纖維織物,不僅可用於集成構建可穿戴熱電設備,而且打破傳統熱電設備的限制,實現冷熱源在彎曲界面之間的有效能量轉換,進一步優化溫度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該熱電纖維的生產方法依賴於物理熱破碎機制而非化學合成,因此將處理溫度範圍擴大至400°C到2000°C,可用於Bi2Te3,SnSn,SnGe等。這對原材料選擇,宏觀結構粗加工,微觀性能改變等都提供了發展空間。例如,在一根纖維上集成大量p-n纖維組,或通過微/納米線陣列減少纖維內阻,這對未來實現熱電纖維的可穿戴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文獻連結: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730558X
推薦閱讀點擊以下連結
本文由【江蘇納米創新中心】微信公眾平臺翻譯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江蘇納米創新服務,微信號:jsnano】進行授權轉載。
關注「江蘇納米創新中心」,您還可以做這些事☟
✿【自助服務】
回復 01 查看:納米政策匯總
回復 02 查看:最新申報通知
回復 03 查看:納米新聞、活動
回復 04 查看:納博會
回復 05 查看:納米企業、牛人
回復 06 查看:投稿宣傳平臺
回復 07 查看:招聘求職平臺
回復 08 查看:企業走訪徵集
回復 09 查看:江蘇納米創新中心介紹
✿【人工服務】
回復 00 添加:微信客服「蘇小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