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2-23 國際儲能技術與產業聯盟
單晶材料由於其優越的機械穩定性、低光學損耗和優良的導電性能,在高性能光學和半導體工業中應用廣泛。譬如具有優良熱電性能的SnSe單晶材料,能夠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在溫差發電和熱電製冷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傳統的單晶生長方法由於生長速度慢、製造條件嚴格、加工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單晶SnSe材料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為此,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纖維熱拉法和雷射重結晶效應的單晶SnSe熱電纖維製造技術,突破了高品質單晶柔性熱電纖維的製備困難,實現了纖維單晶材料的大規模生長,為研發複雜而高效的熱電單晶纖維及其織物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人員稱未來柔性可穿戴熱電纖維與織物可以方便地從體熱中收集能量,利用人體與外界環境的溫度差為小功率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也可以用來熱電製冷控溫,維護人體溫度的舒適性。 

  整個聯合團隊通過緊密合作,展示了一種通用可行的基於雷射熱效應的再結晶方法,可製造從微米到納米尺度直徑的超長SnSe單晶纖維。實驗證明了SnSe單晶體,除常見的Pnma和Cmcm相外,還存在穩定的單晶巖鹽Fm-3m相。在862 K時, Fm-3m相的單晶SnSe纖維的ZT值高達2,遠大於多晶SnSe纖維的ZT值,與Cmcm相的單晶SnSe相當。並且首次製備了具有高密度p型和n型SnSe微/納米線陣列的單根熱電纖維,實現了纖維內柔性熱電器件的PN結構。為大面積、輕質、透氣、高性能的柔性可穿戴熱電織物器件提供了新途徑,展示了單晶熱電纖維織物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持續發電的概念性演示。 

  該研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人才計劃(No. E0290706)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能源有序轉化」基礎科學中心項目(No.51888103)的支持,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影響因子27.398),並被選為Frontispiece。(文章題目:Single-Crystal SnSe Thermoelectric Fibers via Laser-Induced Dire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rom 1D Fibers to Multidimensional Fabrics. Adv. Mater. 2020, 2002702.)。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2702 。

圖1 基於纖維熱拉法和雷射重結晶效應的柔性單晶SnSe熱電纖維製造技術

圖2 柔性單晶SnSe熱電纖維性能與纖維內PN熱電材料多核製備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作者:張挺)

儲能技術國際論壇(IFEST2020)會議徵稿

儲能技術國際論壇將於2020年8月27日在中國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由國際儲能技術與產業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

徵稿聯繫方式

聯繫電話:010-82543135

郵箱地址:   inesa@iet.cn

網站連結:http://inesalliance.ac.cn/meeting

摘要下載地址:

國際儲能技術與產業聯盟是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牽頭,聯合英國伯明罕儲能中心、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等歐美國際知名儲能技術研發機構及行業組織共同發起。公眾號將重點關注鋰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飛輪儲能、儲氫、蓄熱等領域的科技進展和行業動態。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日報9月15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儲能研發中心陳林研究員主持編輯的超臨界流體能源系統方面的英文專著《Handbook of Research on Advancement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日報9月15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儲能研發中心陳林研究員主持編輯的超臨界流體能源系統方面的英文專著《Handbook of Research on Advancement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兩卷本)順利在美國IGI Global
  • 單晶SnSe熱電纖維:從一維功能纖維到多維智能織物
    有鑑於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魏磊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張挺研究員團隊聯合康奈爾大學田芝婷教授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纖維熱拉法和雷射重結晶效應的單晶SnSe熱電纖維製造技術,突破了高品質單晶柔性熱電纖維的製備困難
  • 2020年8月3日 六月十四 星期一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上海矽酸鹽所在反鐵電陶瓷研究中取得進展 2、工程熱物理所等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中獲進展3、西安光機所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 4、廣州地化所提出整合的東亞全新世火山灰地層框架5、植物所在複雜花瓣發育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水泥窯爐低氮脫硝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新突破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中科院先導專項水泥窯爐低NOx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寧夏勝金2500t/d水泥窯爐示範工程實現試運行並進行了第三方測試,在SNCR正常投運條件下,水泥窯爐NOx排放低至80mg/m3。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1-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目前,數值研究分析採用最多的模型為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但CFD模型對風力機進行尾流特性模擬時對計算資源佔用大,耗時長。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家能源風電葉片研發(試驗)中心採用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新模型(改進致動面模型),對不同排布下的多颱風力機尾流場分析,研究幹涉效應影響、流場耗散和摻混現象。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項目等的資助和支持。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可穿戴式纖維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團隊在柔性可穿戴器件研究方向取得了新進展。 基於碳納米管纖維的非揮發全碳記憶器件研究表明,電池的效率可高達3.03%,彎折次數1000次依然能保持初使效率,且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大於96小時。
  • 微電子所在阻變存儲器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研究室在阻變存儲器(RRAM)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RAM是重要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高速、低功耗和易於3D集成等優點。如何精確的測試導電通路內部的載流子傳輸機制是目前RRAM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微電子所劉明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在RRAM的阻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繼用實驗手段直接觀測到RRAM器件中導電通路的動態生長過程(Adv. Mater.
  • 物理所等在黑磷單晶的高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從2014年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等發現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表現出很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良好的I-V特性,其作為新型的帶隙可調的二維電子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黑磷單晶重新研究的興趣,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多個課題組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開展了實驗和理論的研究。
  • 中科院大化所新型光熱電探測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姜鵬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新型光熱電探測器開發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他們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馬旭村領導的研究組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矽、碳化矽和藍寶石等單晶襯底上製備出了原子級平整的高質量三維拓撲絕緣體(Bi2Te3、Bi2Se3和Sb2Te3)薄膜(見圖一所示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照片。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工程熱物理所召開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論壇由高端學術論壇、學術沙龍和青年學者論壇三個環節組成,來自40餘個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的5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工程熱物理領域的學術進展、科學問題及國家需求,對我國未來工程熱物理領域的科學研究、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