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在黑磷單晶的高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12-08 光明網

  黑磷是磷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常壓下具有二維層狀結構,是直接帶隙半導體。自從2014年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等發現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表現出很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良好的I-V特性,其作為新型的帶隙可調的二維電子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黑磷單晶重新研究的興趣,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多個課題組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開展了實驗和理論的研究。早期的高壓研究顯示,黑磷在常壓下具有正交結構(A17相),高壓下會經歷兩個結構相變,分別在約5GPa和10GPa依次轉變為菱方結構(A7相)和簡單立方結構(SC),而且這兩個高壓相在低溫下都出現超導電性。最近,人們利用活塞-圓筒壓腔在2.5GPa的靜水壓範圍內對黑磷單晶開展了詳細研究,發現其在約1GPa還會發生Lifshiz轉變,從半導體轉變為具有非平庸貝裡相位的拓撲半金屬,磁電阻和霍爾電阻均表現出明顯的量子振蕩以及具有手性反常的負磁阻行為。然而,由於高壓技術的限制,人們對A7和SC這兩個高壓相的磁電阻行為,尤其是在較好靜水壓下的內稟性質還缺乏系統的研究。

  最近,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6組博士孫建平、研究員程金光與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向濤,聯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李翔、教授周建十、John B. Goodenough、寧波大學博士高淼、日本東京大學教授Yoshiya Uwatoko等合作者,採用六面砧大腔體高壓低溫物性測量裝置,在15GPa靜水壓、1.5 K最低溫和9T磁場的綜合極端環境下,對高質量的黑磷單晶開展了細緻的高壓下磁電輸運性質測量,重現了黑磷豐富的高壓相和電子物態,並詳細表徵了它們的磁電輸運行為,為全面理解黑磷高壓相的物理性質提供了重要信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他們首先利用六面砧裝置測試了黑磷單晶的室溫電阻率隨壓力的依賴關係,如圖1所示,電阻率在~1GPa、5GPa和10GPa表現出明顯的反常,分別對應A17相的Lifshitz轉變、A17-A7和A7-SC結構相變,與之前的高壓研究結果吻合。然後,他們對不同的高壓電子相開展了詳細的磁電輸運性質測量,如圖2-5所示:當黑磷在A17相內經歷Lifshtz轉變後,零場電阻率表現為金屬行為,且電阻率值隨壓力升高逐漸降低,當施加8.5T磁場後,低溫電阻率呈半導體特徵,在很大溫區表現出巨大的正磁阻效應,在2GPa、1.5K、8.5T時MR高達4×105%,此外低溫下還伴有明顯的SdH量子振蕩(圖3),但是沒有超導電性;然而,當黑磷在5GPa以上進入A7相之後,零場電阻率在低溫3-5K出現超導電性(圖5),同時仍然表現出很大的正磁阻效應,在5.5GPa、1.5K、8.5T時MR達到了~2×103%,具有如此大正磁阻的超導體是很少見的,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當黑磷在10GPa以上進入SC相以後,其電阻率表現出簡單金屬行為,超導轉變溫度逐漸升高,12GPa時達到最高的7.5K,然後隨壓力升高又逐漸降低,15GPa時降至5.8K(圖5),正常態的正磁阻值也急劇減小到典型金屬範圍,1.5K、8.5T時MR ~20%。通過修正的Kohler模型對磁電阻數據進行擬合,發現A17相的載流子遷移率非常高(~104cm2V-1S-1),這可能是其具有巨大正磁阻的起源,在經歷A7和SC相轉變後遷移率逐步減小,同時對霍爾電阻率分析顯示,有效載流子濃度逐步得到提升,但在A17和A7相中霍爾電阻隨磁場均出現正負號變化(圖4),表明黑磷在這兩個相都具有補償半金屬特徵。此外,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他們還利用McMillian–Allen–Dynes公式很好地重現了簡單立方相的超導轉變溫度。以上研究結果對全面理解黑磷單晶不同高壓相的電子行為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該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8YFA0305700、2017YFA03029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574377、11874400、11474331)、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XDB07020100)和前沿重點項目(QYZDB-SSW-SLH013)的支持。

圖1. 黑磷單晶的結構相變與電阻的壓力依賴關係。

  圖2. (a) 黑磷單晶在不同壓力(1-15GPa)和不同磁場(0T, 8.5T)下的電阻率隨溫度的依賴曲線;(b)歸一化的磁電阻隨溫度的依賴關係;(c)黑磷的高壓相在1.5K時的磁阻隨磁場的變化關係。

圖3. 黑磷單晶在A17相不同壓力下的1.5K量子震蕩數據。

圖4. 黑磷單晶在1.5K不同壓力下的霍爾電阻ρxy隨磁場的依賴關係。

圖5. (a)黑磷單晶的超導轉變隨壓力的演化關係;(b)超導轉變臨界場隨壓力的變化關係。

[責編:肖春芳]

相關焦點

  • 黑磷高壓調控的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研究團隊以及香港大學教授沈順清合作,在靜水壓調控塊體黑磷的電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證明壓力下黑磷可以從半導體轉變成狄拉克半金屬,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Physical Review B 93, 195434 (2016)】。
  • 進展|HgCr2Se4的高壓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這類材料中自旋和電荷自由度間的強烈耦合造成了許多有趣現象,在過去幾十年吸引了較多關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多個課題組近期開展了系列研究。2011年,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的方忠研究員與合作者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預測HgCr2Se4是磁性外爾半金屬,並可能會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Phys. Rev. Lett. 107, 186806 (2011)]。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大二維材料系列研究取得新進展:預言單層藍磷「半層-半層...
    近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理論上預言了在GaN(001)襯底上可外延生長單層藍磷,並提出非常規的「半層-半層」生長機制。該研究成果以「Half Layer By Half Layer Growth of a Blue Phosphorene Monolayer on a GaN (001) Substrate」為題於2017年1月2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並被選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博士生曾犟為第一作者,崔萍博士與張振宇教授為通訊作者。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人員利用GW-BSE方法計算了單層黑磷、氟化石墨烯、氮化硼等一系列二維材料的激子結合能,並揭示出此類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與其準粒子能隙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標度關係。該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7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實驗室的博士後Jinho Choi與博士崔萍為共同第一作者。
  • 【本期關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單晶材料由於其優越的機械穩定性、低光學損耗和優良的導電性能,在高性能光學和半導體工業中應用廣泛。
  • 中國科大在少層黑磷的化學功能化及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楊金龍、季恆星等課題組合作,在少層黑磷的化學功能化及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通過疊氮化合物與少層黑磷納米片反應,成功實現了五配位共價功能化少層黑磷納米片,顯著提高了其在水中的穩定性,效果優於文獻中報導的其他化學功能化方法。
  • 物理所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陳小龍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一直致力於寬禁帶半導體磁性起源問題的研究。最近,他們從實驗和理論上證明了雙空位導致磁性,首次在實驗上給出了直接證據,為通過缺陷工程調控寬禁帶半導體的磁性提供了實驗基礎,相應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 106, 087205 (2011)上。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中國科大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室實驗室和物理學院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二維類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與復旦大學張遠波教授、封東來教授和吳驊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幾個納米厚度的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離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石偉群課題組在超分子固相材料用於放射性陰離子分離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nion-adaptive crystalline cationic material for 99TcO4- trapping(《陰離子自適應晶態陽離子材料用於高鎝酸根捕獲》)為題於4月4日在線發表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研究員金盛燁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
  • 深圳大學張晗在黑磷製備新技術及應用取得重要進展
    ,並首次發現了所製備材料在析氧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中的電催化活性。張晗教授團隊近幾年來在黑磷量子點、磷烯等的製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並對黑磷量子點的近紅外光熱轉換特性、黑磷在生理環境下的氧化降解過程、以及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的製備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目前正在朝更廣闊的視角探索黑磷的奇特性能和應用。
  • 製備黑磷納米材料有了高效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具有多邊界特徵的多晶黑磷納米片,展現出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二維黑磷生物相容性調控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廣波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研究發現通過化學修飾的方法極大降低了黑磷誘發的炎性反應,相關工作以Chemical modification improves biocompatibility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為題,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DOI:10.1002/ange.201706228)上。
  • 西安交大在紫磷的高產率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紫磷最早在1865年就由Hittorf提出,是一種層狀半導體單質磷結構,是繼石墨(烯)、黑磷(稀)發現以來的第三種三維晶體結構完全確定的非金屬單質層狀材料。當時由於發現的磷結構是紫色的所以命名為紫磷。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卻沒有準確的單晶數據證明紫磷的結構,甚至很多科學家認為紫磷可能只是一種無法被合成的中間態。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通訊員田文明 記者劉萬生 9月2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盛燁研究員帶領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
  • 研究揭示黑磷化學活性構建高效鉑磷催化劑的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在黑磷化學活性和催化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Rapid Activation of Platinum via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黑磷對鉑基電化學析氫催化劑的快速活化作用》)為題在線發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