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研製出利用溫差發電材料 通過體溫就能為智能手錶充電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日前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與周圍環境的溫差發電,可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在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邰凱平研究員介紹了這一新材料:不足一指寬、0.1毫米厚的單片灰色軟質薄膜,貼在人體手腕處,所連接的測量電錶上立刻顯示出有明顯輸出電壓。「這種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可實現最薄僅為數十微米。」
-
中科院研製出體溫電池新材料,存在溫差即可發電
IT之家2月10日消息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發電的新材料,該材料只要存在溫差即可發電,人體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環境溫度高於人體體溫均可。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製出可溶水鋁合金材料
中新網瀋陽5月17日電 (記者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7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研製出可在純水中溶解的鋁合金材料,打破了中國此前一直依賴進口的局面。水力壓裂是應用在一定條件下油氣田的增效開採技術,海外石油公司研發出了可溶解的壓裂材料,目前全球採用該技術開採的油井達數十萬口。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研究人員利用細化合金晶粒、提高鋁液質量等途徑改善合金塑性,採用淬火和時效工藝調控合金的綜合性能,製備出滿足工況需求的鋁合金材料。
-
你的體溫也能發電,為隨身電子裝置充電已無障礙
人們想到了很多利用能源的方式可以補充能源。利用太陽發電的太陽能,但沒有太陽怎麼辦;下雨的雨滴也要產生能量,可以加以利用,天不下雨又怎麼辦......後來人們想到了人的體溫也是能量之一,有生命就有體溫,有體溫就有能量,有能量就能加以利用。
-
中科院專家研製出快速去除飲用水重金屬的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專家研製出快速去除飲用水重金屬的新材料)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體溫發電或成現實
央廣網長沙9月12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李妍蓉)體溫發電?開水的熱量也可發電?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柯:先進材料助推製造升級
「我們的產業發展,尤其是產業轉型,給材料研究創造了很多機會,我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產業發展對新材料有如此的需求。」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所長盧柯說。 他認為,製造業的發展,一方面要靠信息化來推進工業化,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要依靠先進材料。
-
寧波材料所利用石墨烯研製出千瓦級鋁空氣電池
自2013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部署了金屬空氣電池研究,研究團隊在石墨烯複合催化劑、新結構空氣陰極、金屬陽極合金化、單電池製備工藝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其中採用石墨烯複合錳基氧化物催化劑以及新型石墨烯基高效空氣陰極將單體電池功率密度提高了25%(見圖1),大幅度提升金屬空氣電池綜合性能。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3kW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應用石墨烯對空氣陰極催化劑材料進行改性複合,大幅度提升電池電化學性能,系列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化學和電化學學術期刊上(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8,24,14816,Electrochimica Acta, 2018,263,544,Energy Technology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師昌緒(資料圖) 中新網11月10日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網站10日發訃告,沉痛悼念師昌緒先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1日上午9點起在北區學術報告廳設立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和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職工前來弔唁。
-
中科院專家研製出鉻汙染修復磁性材料 可實現重金屬回收
新華社合肥7月4日電(記者楊丁淼)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在六價鉻汙染治理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能夠在水體和土壤中實現重金屬的磁回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用石墨烯研製千瓦級鋁空氣電池—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成功研製出基於石墨烯空氣陰極的千瓦級鋁空氣電池發電系統,該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高達510Wh
-
能用體溫發電的薄膜了解一下?
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核電站……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通過一塊薄膜,體溫也能發電呢? 這怎麼可能?!這和「用愛發電」有區別嗎?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就能做到! 發電、製冷、控溫,熱電材料全能幹!
-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日前,美英兩國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成功地用它「隱身」了一個銅圓柱體。這一重大發現已被刊登在今天發表的《科學》雜誌上。美英科學家研製出首個試驗視覺隱形技術的裝置 人造海市蜃樓 據報導,這件「隱身衣」主要材料為金屬和電路板材料的混合物,比如陶瓷或光纖合成物等等。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稀土鋼純淨化製備技術問世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稀土鋼純淨化製備技術問世 2017-12-01 15:12: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製出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組成設計以及製備理念創新,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成功實現了顯微結構及電熱輸運調控,並由此製備了一系列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目前,該研究的部分基礎成果已經發表,並獲授權發明專利四項。這些工作將為進一步改善熱電性能提供有力幫助,並為熱電轉換應用奠定材料基礎。
-
「被哈佛大學研製出的霸氣「金屬氫」刷屏?其實國內可能早就有了...
然而,一則關於「中科院專家在高壓氫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 或影響未來能源革命」的新聞卻引起了DT高分子在線的注意。2017年1月26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給氫施加極強的壓力,使之變成金屬,從而造出一種全新材料,或許可在室溫下作為一種高效的導電體。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張炳森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學者合作,發現在鎳基八面體間隙位點引入碳原子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
來源: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對電力能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人類社會活動對電源需求以及經濟性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柴油發電機組、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電源難於完全滿足人們對電源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長續航等多樣化需求。金屬燃料電池,又稱為金屬空氣電池或金屬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將鎂、鋁等輕金屬為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
利用溫差電技術設計手機體溫充電系統
經研究人體與環境之間總是存在溫差,利用溫差電技術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永不斷電。溫差電技術是綠色環保的發電技術,是一種新的能源替換方式,可將低品位熱源的熱量有效地轉化為電能,同時減少能量消耗,緩解環境汙染問題。因此,微型溫差電器件將有美好的應用前景,手機體溫充電系統對於新能源開發必定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