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哈佛大學研製出的霸氣「金屬氫」刷屏?其實國內可能早就有了...

2021-01-14 DT新材料


DT-導讀

近日,一則關於「用超級高壓,哈佛科學家造出地球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金屬氫樣本」的科技新聞刷屏了眾多材料人的手機。

大家紛紛為這項前沿進展鼓舞歡呼。看,人家的科研進展真給力。


然而,一則關於「中科院專家在高壓氫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  或影響未來能源革命」的新聞卻引起了DT高分子在線的注意。

這項成果來自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16年度就已經作為重磅學術文章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據悉...

學術界數十年前就有理論預言,處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氫元素在足夠大的外界壓力條件下,分子鍵會斷裂,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金屬原子態。而這種原子態可能具有超導電性和超導熱性能,因此這一理論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重大科學前沿問題。


所以,似乎兩個科研成果都是頂級的,有必要共同認識一下,也不要厚此薄彼嘛。我們國內的科研成果也是很棒的,要支持!


既然如此,這些科技進展究竟透露了哪些前沿訊息?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前景?是否可能帶來材料領域顛覆性的認知?


小編帶你一探究竟!此外,針對兩則科技新聞,還有犀利的獨家點評附送......



哈佛大學的「金屬氫」,令材料人刷爆手機:

用超級高壓,哈佛科學家造出地球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金屬氫樣本

據路透社2017年1月26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給氫施加極強的壓力,使之變成金屬,從而造出一種全新材料,或許可在室溫下作為一種高效的導電體。
當地時間1月26日,這項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發現,首次證實物理學家希拉德·貝爾·亨廷頓和尤金·威格納1935年提出的理論,即通常為氣體的氫在極大壓力下可能變成金屬形態。
幾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競相研製金屬氫,它因可能成為一種超導體而極其珍貴。目前,用於核磁共振成像儀等機器的超導體都必須用液態氦來保持極低的溫度,費用高昂。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哈佛大學物理學家艾薩克·西爾韋拉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高壓物理學領域的聖杯。」
他還說:「這是地球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金屬氫樣本。所以在面對它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以前從未存在過的東西。」
未參與該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物理學教授戴維·切珀利說,如果得以證實,這一發現將終結對於氫能否變成金屬的長達數十年的探求,讓人們對宇宙中這種最常見的元素獲得更多認識。
為了實現這一壯舉,西爾韋拉與博士後研究員蘭加·迪亞斯對一小塊氫樣本施加每平方英寸(約合6.45平方釐米)超過7170萬磅(約合3252萬公斤)的壓力。這比地球核心處的壓力還大。


這樣的壓力是用一種被稱為金剛石壓腔的裝置創造出來的。他們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使金剛石避免開裂,之前的實驗都因這個問題而失敗。
眼下的關鍵問題在於,壓力之下形成的金屬氫能否在室溫保持金屬特性。切珀利和西爾韋拉都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這尚需證實。


國內的「高壓氫」科研成果,發表於2016年:


中科院專家在高壓氫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  或影響未來能源革命

2016年1月14日消息,新華社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專家最新實驗證明了氫的全新金屬原子態的存在,這對人們認識基本物質規律和未來能源革命或將產生深刻影響。這項成果近期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學術界數十年前就有理論預言,處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氫元素在足夠大的外界壓力條件下,分子鍵會斷裂,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金屬原子態。而這種原子態可能具有超導電性和超導熱性能,因此這一理論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重大科學前沿問題。

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專家尤金·格列戈良茨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技術,達到了超過地心的壓力極限,通過測量室溫和高溫條件下氫及其同位素氘的拉曼光譜,在高壓下獲得了氫的第五相存在的證據(此前科學界未觀測到氫的第五相)。該相被認為可能是80年前理論預言中氫的金屬原子態的先驅。

尤金·格列戈良茨研究員是國際上著名的高壓實驗研究專家,2014年通過中組部「外專千人」計劃引進到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圍繞氫元素的高壓科學問題開展工作。這位專家及其團隊創造性地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搭建了我國第一個投入使用的高壓氫充氣裝置,從而使高壓氫研究成為可能。此次格列戈良茨研究員及其團隊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僅創造了固態氫研究的高壓紀錄,而且被認為是高壓氫研究領域的裡程碑,具有突破意義。




氫原子在高壓狀態下呈現金屬電性結合的金屬氫物質,而作為高能含能物,其能量密度高達218kJ/g,是TNT炸藥(4.65kJ/g)的約50倍,是綜合性能最好的奧託金HMX炸藥(5.53kJ/g)的約40倍。

不過,雖然爆炸威力很強,但金屬氫爆炸條件過於苛刻,需要完全的外部氧化劑供應,其作為燃料可以讓火箭發動機的比衝高達1700秒,而它在開氏溫度160K(-113.15℃)甚至290k(16.85℃)的高溫下還能出現超導現象,相當有趣。

      可以預見的是,金屬氫無論在高能炸藥,火箭燃料,高溫超導體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認真閱讀了這則新聞,也查閱了相關科學知識。

那麼,2017年度的這則新聞為何會引起國內材料領域從業人員的「刷屏」現象?大家刷屏的動機和原因何在?


針對上述科技進展引發的「刷屏事件」,筆者結合國內新材料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在此鬥膽講述一點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我想,刷屏事件的產生主要反映了兩個問題:

大部分人,仍然認為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研究的水平一般,一些高大上的科研成果都是國外率先發現和報導。我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相較歐美發達國家確實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很少有原創性的創新。

但是,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國在基礎科研領域也不斷獲得進步,取得新的亮眼成績,比如「墨子號」科技進展以及這篇文章中談到的中國科學家的金屬氫前沿進展。 所以國內網友需要對國內科研實力和水平改變一下自己的看法,整體來講,隨著國家持續高昂投入的增加,科技進展十分迅速。

科研體制和評價體制的問題。不管是金屬氫還是最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趙忠賢院士,都涉及到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如何保證從事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能夠安心的「十年鑄一劍」,是最近很多科研人員在微信和媒體上探討的。

這也反映出,我國科研人員對目前科研體制和評價體系的必要改變是十分期待的。這種改變或者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轉變現有體制。

希望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希望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能夠在我國獲得平衡發展。也期待類似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原創型科技成果不斷驚豔眾人、驚豔世界。


                                                                                                      張立生


部分內容參考:新華社、澎湃新聞網、快科技

編輯:小高

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公開資料,如涉及版權事宜,請及時聯繫以便處理





關注DT高分子在線


因為這裡聚集著:

大咖學者的深度採訪

科研工作者的面對面交流

一線工程師磨礪多年的實踐經驗

優秀「高材生」,未來潛力股

你,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那群人。


還在等什麼

進入DT大世界,一起玩轉高分子!


歡迎加入DT高分子在線工程塑料交流群,加小編微信:zhangls0827即可。


你,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那群人。

進入DT大世界,一起玩轉高分子!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毛河光質疑哈佛大學的「金屬氫」:壓力數據經不...
    據科技日報3月23日報導,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造出地球上首塊金屬氫一事再遭質疑。「哈佛大學稱其將壓力做到495GPa,幾乎是海平面大氣壓的500萬倍,從而得到世界上首塊金屬氫。他們量壓力的方法,經不起考驗。照他們的數據看,應該沒有超過300GPa的壓力。」
  • 金屬氫,氫現在是一種金屬!
    現在,在這種金屬氫第一次預測超過80年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創造了金屬氫-- 一種神秘的氫氣形式,能夠在室溫下無阻抗地超導電。科學家早就懷疑氫可以作為金屬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存在,但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產生金屬氫,而且材料甚至比科學家想像的更陌生和更迷人。「這是高壓物理學的聖杯。」來自哈佛大學的首席研究員Isaac F.
  • 金屬氫媲美核武器,世上唯一一塊金屬氫卻消失了
    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竟然可以製取金屬氫。2017年初,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上發文,聲稱在高壓下發現了金屬氫,一時轟動全球。而在此之前,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金屬氫的樣品。金屬氫是液態或固態氫在上百萬大氣壓的高壓下變成的金屬體。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高儲能材料,之前的預測中表明,金屬氫是一種室溫超導體。金屬氫內儲藏著巨大的能量,比普通TNT炸藥大30─40倍。
  • 金屬氫短暫的一生
    2017年1月,哈佛大學物理學家Isaac Silvera團隊宣布,他們製造出了地球上最稀有、最珍貴的材料——金屬氫
  • 金屬氫有什麼用?3000K、150GPa下流動的金屬
    氫一直在為人類默默地奉獻,它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現在全世界工業生產的氫氣大約有三分之二用於合成氨工業;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火焰溫度可以達到3000℃,通常用來熔融和切割金屬材料;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製造氫彈。不僅如此,氫的特性完全符合今天人們對綠色、高能燃料的要求:容易製得,蘊含大量的能量,反應產物是水。
  • 巖漿中的巨大能量——流體金屬氫
    其實從這些早期最基礎的研究中,已經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氫的種種特性:第一,容易大量產生;第二,能夠燃燒和爆炸;第三,生成物是水。這表明,一種新型的易生產的綠色高能燃料被發現了。這就是氫——一種即將對人類的今天以及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元素。
  • 法國科學家發現「金屬氫」
    氫能首席觀察按:對極端壓力下的低溫緻密氫的光學研究表明,材料中的電子像金屬中的電子一樣自由移動。這表明科學界可能已經證實了長期尋找的金屬氫。
  • 由於操作失誤 世界上唯一一塊金屬氫消失了
    2月23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獨立報》22日報導,哈佛大學物理學家1月曾宣布,製造出了地球上首塊金屬氫,這項研究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但現在,由於操作失誤,這塊金屬氫樣本消失了。自理論物理學家於1935年首次預測金屬氫的存在以來,在實驗室製備出金屬氫成為很多研究者的夢想。根據理論預測,用足夠的壓力擠壓,氫就能獲得導電性——金屬態的標誌。科學家們認為,金屬氫可能是超導體,能顯著提升電學設備的性能,有助於製造出運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新一代電動汽車以及性能更好的火箭燃料。
  • 繼金屬氫之後金屬氮也被成功合成了 所有氣體要金屬化的節奏?
    說起金屬氫可能很多人對17年的新聞都不陌生,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宣布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塊金屬氫(儘管很快這玩意就被玩壞了),但仍然引起了一時的轟動。如今,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宣布,將普通氮氣成功合成為金屬氮。繼金屬氫之後,又一氣體被變成了金屬,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 法國科學家將氫氣變成了金屬氫,還是一種超導體
    所以當壓力達到一定強度後,就算是空氣也會變固體,甚至還能變成金屬,比如氫氣就能變成「金屬氫」。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太不可能,不過這是事實,在2017年,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稱,當給氫氣施加上百萬個大氣壓後,氫氣變成了固體-「金屬氫」,一種完美超導體,一種比普通TNT炸藥能量還強40倍的罕見固體。然而一個月後研究人員稱,由於失誤操作,他們製造出來的金屬氫樣品被毀了。
  • 金屬氫再次問世,這次會是真的嗎?
    自理論物理學家於1935年首次預測金屬氫的存在以來,在實驗室製備出金屬氫成為很多研究者的夢想。根據理論預測,用足夠的壓力擠壓,氫就能獲得導電性——金屬態的標誌。科學家們認為,金屬氫可能是超導體,能顯著提升電學設備的性能,有助於製造出運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新一代電動汽車以及性能更好的火箭燃料。
  • 金屬氫是什麼?為什麼說金屬氫的誕生相當於當年的蒸汽機的誕生?
    其實這個在元素周期表中就已經可以看出,因為氫所在的第一主族的除了氫其它的都是鹼金屬所以氫在常溫下只能表現出非金屬性質。要想了解金屬氫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金屬?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應該了解的,金屬是擁有金屬光澤的,非金屬就算表面光滑也不會擁有金屬光澤,就算是液態的汞(水銀)也擁有金屬光澤,這是區分金屬和非金屬重要的標誌,所以製備金屬氫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那就是是否擁有金屬光澤,還有就是金屬的延展性,金屬並不向非金屬那樣,一受力就碎裂,最後就是導電性。
  • 經過80年的探索,科學家終於發現了金屬氫
    最新公布的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氫是一種處於極高壓力下的金屬。但是,這項研究足以說服整個領域嗎?金屬氫存在嗎?理論學家早就預言,在非常高的壓力下(超過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400萬倍),氫就應該成為金屬,作為一種導電的物質存在。
  • 他是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裸辭回國,被美國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
  • 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金屬氫是可能實際存在的。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
  • 哈佛大學研製出新型雷射射頻發射器 有望實現超高速無線通信
    打開APP 哈佛大學研製出新型雷射射頻發射器 有望實現超高速無線通信 發表於 2019-06-18 17:14:39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無線發射、調製微波並接收外部射頻信號的雷射器,並首次將雷射器用作射頻發射器和接收器,無線傳送了著名歌手迪恩·馬丁的經典歌曲《Volare》。
  • [元素系列2]氫妹妹的自白·下
    每一種元素都有獨特的個性,在化學變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讓我們跟著凱米魔坊進入元素的叢林,繼續聆聽氫元素的自白。上次我說過,我是一種有待開發的新能源。其實,我在能源方面的用處還不止於此,我還能在熱核反應(聚變)中放出更大的能量。
  • 終於揭開了金屬氫的更多神秘面紗!
    儘管金屬氫在地球上很罕見,但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含量豐富,這使得羅切斯特大學雷射能量學實驗室(LLE)的研究人員非常關注金屬氫,他們研究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包括太陽系內外的行星如何形成磁場屏障。該組織的研究員Mohamed Zaghoo說:金屬氫是我們的行星系統中最豐富的物質形式,遺憾的是我們在地球上沒有天然的金屬氫,但在木星上,卻有金屬氫的海洋。我們想知道這些海洋是如何產生木星巨大磁場的。
  • 揭秘氫鮮為人知的一面
    引言  最近,一篇報導稱「哈佛大學實驗室由於操作失誤,世界上唯一一塊金屬氫就此消失了」。納尼?這塊世界上唯一的金屬氫於2017年1月26日被製造出來,才短短一個月不到就此消失了?好痛心,怎麼會這樣?小編可能讀了一條假新聞。
  • 氣體有可能變成固體甚至金屬嗎,什麼條件下會發生相變?
    在人們一般認識中,總認為氣態物質變不了固態,更不可能成為金屬,再怎麼壓縮也還是氣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識,當壓力溫度到達一定幅度時,任何物質都會變態,也就是相變。氣態能不能變成固態,關鍵看溫度和壓力到了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