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製出利用溫差發電材料 通過體溫就能為智能手錶充電

2020-12-07 騰訊網

利用溫差就可以發電?聽起來挺神奇的。其實科學家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很多年。

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 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溫差電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40 年代,於 20 世紀60年代達到高峰,並成功地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長時發電。近幾年來,溫差發電機不僅在軍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點擊播放 GIF 2.2M

溫差發電用的是什麼原理?將兩種不同類型的熱電轉換材料 N 和 P 的一端結合併將其置於高溫狀態,另一端開路並給以低溫時,由於高溫端的熱激發作用較強,空穴和電子濃度也比低溫端高,在這種載流子濃度梯度的驅動下,空穴和電子向低溫端擴散,從而在低溫開路端形成電勢差。

這種以熱電材料為核心的熱電轉換技術可不依靠任何外力將「熱」與「電」兩種不同形態的能量直接轉換,備受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日前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與周圍環境的溫差發電,可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

在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邰凱平研究員介紹了這一新材料:不足一指寬、0.1毫米厚的單片灰色軟質薄膜,貼在人體手腕處,所連接的測量電錶上立刻顯示出有明顯輸出電壓。

「這種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可實現最薄僅為數十微米。」邰凱平說,「通過材料製成的薄膜電池可以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比如利用照明燈燈罩散發的熱量或人體體溫。」

邰凱平說,使用人體體溫發電時,體溫與環境溫度相差15攝氏度左右時可實現微瓦——毫瓦量級發電量,發電效果隨著溫差的增大而提高,特別是當人體運動時消耗生物化學能產生熱量或是北方地區室外年平均溫度低於20攝氏度的時候。只要有溫差存在就可以發電,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是環境溫度高於體溫都可以。

柔性熱電「發電機」器件結構設計示意圖及回收廢熱發電演示驗證

據介紹,利用上述新材料製成的薄膜電池,即「柔性、可裁剪碲化鉍/纖維素複合熱電薄膜電池」,首次將高性能碲化鉍熱電材料與低成本纖維素紙進行網絡結構複合,同時具有優異的變形能力,能夠充分貼合複雜曲率變化的人體體表,並維持與周圍環境的溫差,從而提升熱能轉換效率,可應用於新一代低功耗微系統供電技術。

隨著能源與環境危機的日漸突出,以及一批高性能熱電轉換材料的開發成功,溫差電技術的研究又重新成為熱點。特別是近年來以可穿戴式、植入式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微納電子系統迫切需求開發微瓦-毫瓦級自供電技術代替傳統充電電池,以滿足其向微型化、高密度化、高穩定性和可靠性發展的技術需求。而這種熱電材料,可利用人體體溫與周圍環境的溫差發電,因此成為可攜式智能電子器件自供電技術的有效解決方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團隊預計,未來5年,這種新材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專家稱:已研製出利用體溫發電的新材料
    新華社瀋陽2月9日電(記者王瑩)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向記者介紹:這家研究所研製出能夠利用體溫發電的新材料。研究團隊預計,未來5年,這種新材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
  • 中科院研製出體溫電池新材料,存在溫差即可發電
    IT之家2月10日消息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發電的新材料,該材料只要存在溫差即可發電,人體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環境溫度高於人體體溫均可。
  • 你的體溫也能發電,為隨身電子裝置充電已無障礙
    我們經常外出遠行,可以帶一個充電寶之類的可攜式儲能裝置也能解決充電問題。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人們想到了很多利用能源的方式可以補充能源。利用太陽發電的太陽能,但沒有太陽怎麼辦;下雨的雨滴也要產生能量,可以加以利用,天不下雨又怎麼辦......後來人們想到了人的體溫也是能量之一,有生命就有體溫,有體溫就有能量,有能量就能加以利用。
  • 利用溫差電技術設計手機體溫充電系統
    年研製出一臺溫差發電器,其發電效率為5%。因此,該轉化效率在很久以前就可滿足要求,人體的體溫為手機充電在能量轉換方面是完全可以實現的。2.2 塞貝克效應溫差發電可直接將熱能轉換成電能,只要存在溫差,溫差發電模塊就能產生電壓。人體與環境溫度常存在溫差,利用溫差電技術可轉化為電能為手機充電。
  • 利用溫差發電,以後還能為手機充電!
    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 能用體溫發電的薄膜了解一下?
    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核電站……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通過一塊薄膜,體溫也能發電呢?  這怎麼可能?!這和「用愛發電」有區別嗎?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就能做到!  發電、製冷、控溫,熱電材料全能幹!
  • 溫差發電技術越來越成熟:能為手機充電?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工具,能夠將這種溫差轉換為電能,未來或將為傳感器或者通訊設備充電!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 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溫差電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40 年代,於 20 世紀 60 年代達到高峰,並成功地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長時發電。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體溫發電或成現實
    央廣網長沙9月12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李妍蓉)體溫發電?開水的熱量也可發電?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
  • 用體溫就能發電?買這款手錶,被同事笑了一整年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我們之前眾測的Matrix Power Watch體熱發電手錶。就是那個在眾測上斬獲了1,645,942美元的不用充電的智能手錶。號稱採用最先進的熱電技術,永遠不用充電,你的體溫就是電源。只要你把它戴在手腕上,它就能自動將你身體的熱量轉化成電能,給手錶充電。你的身體越熱,充電越快。
  • 2018 CES 上改變世界的體溫發電手錶 Powerwatch 終於正式發布
    尋常潮男潮女們配戴的智能手錶,無論功能多麼強大,都存在一個致命問題--續航時間太短!要知道,我們購買智能手錶並不只是單純的用它來看時間,"智能"兩個字就足以說明,我們更為注重的是這塊表在手腕上的應用體驗。
  • 溫差發電技術越來越接地氣了,以後能為手機充電!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工具,能夠將這種溫差轉換為電能,未來或將為傳感器或者通訊設備充電!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 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溫差電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40 年代,於 20 世紀 60 年代達到高峰,並成功地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長時發電。
  • 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原標題: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 它們為了發電也是拼了
    不久前,一則微博熱搜引起了頭條君的注意:廣州首座智能體育公園開放,其中部分智能健身器械帶有自發電功能,市民使用機器鍛鍊身體時,可順便幫公園發電。根據新聞描述,這個健身發電的原理應該是將健身人士蹬腳踏車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進行發電的(咳咳,初中物理了解一下)。
  • 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的製作
    將它的兩根引出線連接到萬用表的電壓或電流擋,用體溫傳導到它的一個面,使其兩面形成溫差,指針就會偏轉,實實在在的溫差發電就展現在你的面前。但是,目前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熱電轉化效率低,近年有研究表明最高不到5%,這是半導體溫差發電實用化的最大障礙。   製作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的第一件事是選擇溫差源。供一個家庭利用的溫差源十分有限,可說說也挺多。
  • 逆天黑科技 溫差充電2小時充滿iPhone?
    雖然20度的溫差離上面說的400度還很遠,不過如果能夠有效利用,說不定還真能為作為溫差充電寶的能量來源,實現手機充電。,據介紹,「充電寶內部有一種半導體材料,這種材料有製冷效果,能給充電寶內部降溫,」保持較大的溫差。
  • 未來的可穿戴電子服裝可能會通過我們自身的體溫來充電
    未來的可穿戴電子服裝可能會通過我們自身的體溫來充電由於近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子元件的小型化,人們可以通過佩戴微型計算機來跟蹤其運動並實時監控其健康狀況。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最好地為這些設備供電,方法是轉向用戶自己的體熱,並與服裝,波爾卡圓點和紡織行業的專門知識一起工作。到2025年,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預計將增長到530億歐元,但它由一種產品-智能手錶主導。
  • 溫差發電:不用電的「智能」風扇
    想不想要一個只要設備發熱葉片就徐徐旋轉的小風扇這個利用熱電效應原理的溫差風力發電風扇就能滿足你快來動手實驗一下吧!「我給朋友捎了一個不耗電的ECOFan風扇(譯註:一種利用熱能發電作為能源的風扇),這個概念相當酷,所以打算自己從頭仿製一個。一個反向安裝的半導體製冷片通過溫差發電給風扇供應能源。也就是說,只要把它放在溫暖的爐子上頭,它就會吸收熱能驅動風扇轉動。」
  • 美國研發可穿戴發電器 用人體與環境溫差發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        【科技訊】11月24日,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
  • 日本人的另類發明 能為手機充電的湯鍋
    這就要看各位的野外生存裝備是否齊全了,如果有順手的生存工具,那各位就能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更好的親近狂野的大自然。當然,通訊工具可是野外生存必不可少的東東,如果手機沒電了該怎麼辦?不用著急,下面這款能充電的明火烹飪鍋就能解你的燃眉之急。近日,有媒體報導,日前一款能為手機充電的烹飪湯鍋橫空出世,該鍋自誕生之日起,立刻就遭到了尋找真相的群眾圍觀。
  • 新技術能用體溫為電子裝置充電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開發出一種把熱轉化為電能的新熱盒裝置,藉助它可利用人體體溫為各種電子裝置充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可再生能源》雜誌上。利用體溫發電的想法並不新鮮,但以前的同類裝置都無法為充電裝置提供足夠的電量。俄羅斯學者們首次開發出採用氧化金屬電極和含水電解質的新型熱盒。這種解決方案有助於提高電流,降低內部電阻,與同類產品相比電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