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柯:先進材料助推製造升級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我們的產業發展,尤其是產業轉型,給材料研究創造了很多機會,我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產業發展對新材料有如此的需求。」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所長盧柯說。

    他認為,製造業的發展,一方面要靠信息化來推進工業化,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要依靠先進材料。沒有先進材料和先進工藝,製造產業的升級、產品質量的提升、附加值的提升就沒有基礎。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應該走在製造業升級的前面。有了核心技術還不夠,還要解決工藝問題,實現工程化,有了工程示範,還要以企業為主體進行產業化。要把產業做強做大,還要把社會的優勢生產要素、資源集成起來。

    「我們是基礎研究為體,成果轉化為用。」對於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柯如是說。

    作為國家級研究機構,金屬所把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發工作視作重要的技術戰略儲備。盧柯說,正如不鏽鋼技術出現幾十年後,才開始大量用於社會生活。先進材料技術也有一個逐漸推廣的過程。做好技術創新突破和工程化工作,不是靠單一學科可以完成的,需要跨學科的系統合作,需要科學家之間、科學家與工程學家之間的合作。金屬所傾力於在新材料高技術領域突破核心技術,10年來不斷湧現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新材料。該所利用新的製備工藝,製造出大量高密度、高純度的納米銅,其晶粒尺寸僅有30納米,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觀察到納米金屬材料在室溫下的超塑延展性。這種兼備高強度和高拉伸塑性的優異綜合性能,為發展高性能工程結構材料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在晶體物理、非晶態與納米材料、納米碳管、可加工精細陶瓷、高溫鈦合金、高溫合金、發泡金屬、防護材料與技術等領域也都取得了優異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獎勵。其中,「我國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和金屬納米糰簇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及「納米碳管儲氫量的確定」等多項成果曾分別被評為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及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在基礎研究的同時,金屬所著眼於成果轉化和應用。比如在飛機製造領域,怎樣採用新材料新技術實現既減重又保安全一直是攻關課題。用鈦合金取代鎳基高溫合金能使發動機葉片減重一半,但鈦合金材質脆,採用傳統鑄造方法的工藝成本巨大。最近,中科院金屬所突破了鈦合金葉片鑄造技術,使製造成本大幅度下降,利用此項技術與英國公司合作生產飛機發動機的鈦合金葉片,不僅應用於國產客機,還將應用於下一代空客飛機A350。

    同時,在裝備製造業和冶金業均有雄厚產業基礎的遼寧省,金屬所正在與業內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服務。比如與鞍鋼重機公司合作研製的大型船舶柴油機低速重載曲軸已形成系列化,徹底擺脫了我國大型船用曲軸多年全部需要進口的歷史。再如,與中鋁下屬企業合作首次完成空心鋼錠的澆鑄,填補了國家在該產業領域的一項技術空白。在企業合作之外,瞄準國家戰略需求,金屬所參與創建了科金新材料開發總公司、金昌普新材料公司等高技術企業。    

相關焦點

  • 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在瀋陽舉行
    新華網瀋陽11月24日電(記者王瑩)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舉行,隨後在東北大學舉行了分論壇。  據介紹,本次論壇設置一個主論壇和八個分論壇,聚焦「高溫結構材料」「輕質高強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製備與加工」等材料領域科技創新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我國裝備製造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需求和前景。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300餘位國內材料及製造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出席主論壇,1000餘人參加了分論壇,圍繞我國高技術領域關鍵材料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 盧柯:「納米材料」研究深化了對晶格熱穩定性的認識
    □項目負責人 盧柯 「納米材料」馬普夥伴組成立於1999年4月,是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為促進雙方學術交流會作而成立的最早的馬普夥伴組之一。小組設於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組長為盧柯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合作夥伴為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斯圖加特)。
  • 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院士:做一名職業...
    16歲上大學,28歲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聘為研究員,30歲成為博士生導師,36歲被任命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創刊以來首位擔任評審編輯的中國科學家。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的履歷。  盧柯的科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推進材料素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5月24日,《科學》周刊發表了由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盧柯院士、李秀豔研究員撰寫的論文。該文以通過晶界調控實現材料素化為基本主線,闡述了材料素化原理及該團隊在推動材料素化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新進展。長期以來,工程合金材料的性能提升往往依賴於合金化來實現。
  • 獎金約700萬,遼寧副省長盧柯獲大獎
    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決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科院金屬所盧柯院士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榮獲「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提高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在提高材料強度的過程會造成材料本身的塑形和導電性的下降。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遼瀋晚報)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光明日報】中科院金屬所:納米金屬強度或可大幅度調控
    晶粒尺寸相同的納米材料,其硬度可以通過調控晶界穩定性而大幅度變化,既可硬化也可軟化。3月26日,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稱,由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研究出的這一成果,發表於3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上,為科學家大幅度調控納米金屬的強度提供了可能。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獲獎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獲獎評語: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在這四位獲獎者中,有一位民主黨派成員,他就是摘取「物質科學獎」的盧柯。盧柯,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遼寧省副省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 16歲上大學38歲當院士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700萬大獎
    據官方簡歷,盧柯生於1965年5月,河南汲縣人。1981年,16歲的盧柯考上華東工學院,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博士畢業後留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金屬研究所所長等職。
  • 遼寧省副省長盧柯獲「未來科學大獎」,獎金近700萬元,曾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其中,獲得「物質科學獎」的盧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遼寧省副省長。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稱,「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紮根東北:遼寧副省長盧柯院士拿下科學大獎
    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
  •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在瀋陽揭牌
    新華社瀋陽10月25日電(記者王瑩)由中科院、遼寧省、瀋陽市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創新研究院」)24日在瀋陽揭牌。據介紹,創新研究院聚合中科院內外優勢資源,秉持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的目標,初步實現了集「科學研究、工程應用、檢測評估、標準制定」四位一體的開放式、全鏈條創新布局。
  •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新聞—科學網
    遼寧省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樹深,遼寧省副省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瀋陽市市長姜有為出席儀式。唐一軍和李樹深共同為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 據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依託單位——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左良介紹,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作為首批啟動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材料領域以及東北地區的唯一一個國家研究中心,金屬所將為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建設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1965年5月出生,16歲考上華東工學院(現為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學習,1985年畢業後考入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讀研,199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7月,盧柯出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孫明月,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瀋陽廣電記者:秦懿】中國科學院近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瀋陽金屬研究所的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孫明月研究員及其團隊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築成形思想。
  • 遼寧副省長盧柯院士拿下科學大獎 獎金約700萬元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對於盧柯的獲獎評語寫道: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中科院這個科研部門,一個月投中2篇Science!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連發2篇Science的中科院金屬研究生所也是人才輩出,往屆所長就是學術圈的知名學者:盧柯院士,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 獎金約700萬,河南老鄉、遼寧副省長盧柯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盧柯團隊發現,在金屬銅中引入高密度納米孿晶界面,可使純銅的強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同時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電導率(與高純無氧銅相當),獲得了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銅。這個發現突破了強度-導電性倒置關係並開拓了納米金屬材料一個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