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能源》:超高儲能密度PVDF – 通過內應力調控極性納米結構

2020-11-26 網易新聞

2020-03-16 13:54:41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具備超快速充放電(~ 10 nm – 1ms)和高功率密度(10 8 W/kg)的電介質電容器在現代電子設備和電力系統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柔性聚合物基電介質電容器因為其優異的介電擊穿強度,機械性能和易加工性而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目前投入工業生產和應用的主要為雙軸拉伸取向的聚丙烯(Biaxially-oriented polypropylene, BOPP)電容器。但由於BOPP是線性電介質材料,介電常數( ε r:1-2 at 1 kHz)和儲能密度(1-2 J/cm 3 at 500-700 kV/mm)都很低,無法滿足現代電子設備微型化的需求,因此開發具有高介電常數高極化強度新型聚合物介電材料成為了熱門研究方向。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PVDF)是近年來最廣為研究的極性電介質聚合物材料之一。PVDF是一種具有多種晶相的半結晶聚合物,包括最易通過加工獲得的非極性的α相和通需過拉伸或極化才可得到的極性的β,γ,δ相,其中極性最強的β相PVDF是一種重要的壓電和鐵電材料。β-PVDF 在高電場作用下具有高極化強度(~0.10 C/m 2),但同時由於鐵電疇反轉,β-PVDF的剩餘極化較高(0.06-0.7 C/m 2),因此無法將存儲的電能在放電過程中釋放出來,限制了其充放電效率。通過設計合成含氯的PVDF基三元共聚物可以將PVDF 轉化成弛豫鐵電體,但此方法工藝複雜,成本高,並且嚴重降低了PVDF的機械性能,擊穿強度和熱穩定性,因而在短時間內無法被應用於電介質電容器。

  近日,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Mike Reece教授團隊報導了通過使用疊壓加工法(press & fold, P&F)在PVDF 中產生較高的內應力而獲得具有類弛豫鐵電特性和超高擊穿場強的PVDF薄膜,使PVDF的儲能密度在外加電場為880 kV/mm 時達到39.8 J/cm3,優於目前已報導的其他所有聚合物材料。該研究表明在加壓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不但可以擴大PVDF的分子鏈間間距,同時可以在去電場的過程中將由電場導致的偶極子反轉恢復到其原本的狀態,從而使存儲的電能得到釋放。相關工作以題目為「Giant energy storage density in PVDF withinternal stress engineered polar nanostructures」發表在Nano Energy期刊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任心童,通訊作者為孟楠博士Mike Reece教授

  

  圖文導讀

  圖1(a) 為疊壓加工法的示意圖。通過熱壓法得到的α相PVDF 在通過疊壓法加工6次後不僅可以實現高達98%的β相轉化率,同時實現了由鐵電體向類弛豫鐵電體的轉變,在剩餘極化大幅度降低的同時保證了穩定的場致極化強度,使儲能密度和充放電效率在電場為240 kV/mm時分別由2.2 J/cm 3, 38% (熱壓法製得的PVDF) 提高到6.3 J/cm 3, 38% (疊壓6次)。

  

  圖1. 疊壓法示意圖及PVDF 膜的電學性能隨疊壓次數的變化

  通過對疊壓法製備的PVDF 的結構演變進行研究,發現除了α-β相變,晶粒尺寸減小和分子鏈的面內取向,有相當大的內應力殘留在PVDF薄膜中。這一發現由XRD衍射峰隨疊壓次數增多向低衍射角度偏移所證實。為了進一步證明內應力對類弛豫鐵電行為的影響,作者對疊壓6次之後的PVDF 薄膜進行了165℃, 12小時的退火處理,結果發現內應力被釋放的同時,在高電場作用下的PVDF由類弛豫鐵電體再次轉變為鐵電體,證明了內應力對弛豫鐵電行為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

  

  圖2. PVDF膜在疊壓加工過程中的結構演變

  為了進一步通過增強內應力來穩定高電場下的弛豫鐵電行為,在同樣的製備條件和方法下,疊壓溫度由165℃ 降低到60℃以獲取更高的分子鏈穩定性和內應力。XRD衍射圖譜證實,隨著疊壓溫度的降低,β-PVDF的(110/200)晶面的衍射峰逐步向低衍射角度偏移。與無內應力的β-PVDF相比,衍射峰由20.95°偏移至19.54°,對應著高達7%的內應變和142 MPa的內應力。與此同時,通過研究高電場下的介電行為,發現60℃疊壓的膜在高電場下具有更易於反轉的極性納米結構,而高疊壓溫度下製備的PVDF膜在高電場作用下傾向於成長為去電場不易翻轉的極性結構。

  

  圖3. 疊壓溫度對PVDF 結構的影響

  

  圖4. 疊壓溫度及內應力對PVDF低電場和高電場下的介電性能的影響

  由於介電儲能密度由場致極化強度和擊穿場強共同決定,高擊穿強度也十分重要。研究發現高疊壓溫度製備的PVDF膜具有更高的擊穿強度。綜合擊穿場強和場致極化強度,結果表明140℃疊壓製備的膜具有最優異的性能,可以在880 kV/mm的電場下達到39.8 J/cm3的儲能密度和73%的充放電效率。

  

  圖5 疊壓溫度及內應力對PVDF高電場下的儲能性能的影響

  該研究首次表明可以通過調控內應力來控制PVDF基聚合物的極性納米結構,從而對材料的介電和鐵電性能進行改進,獲得優異的介電儲能特性。該研究結果將對下一代電介質電容器材料的設計和研發具有指導意義。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2196

  高分子科學前沿建立了「儲能」等交流群,添加小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入群。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納米纖維素找北方世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納米能源所:基於電荷累積策略的可持續高電壓輸出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作為各種能源採集技術中的佼佼者,能將機械能瞬間轉化為電能,具有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TENG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也非常靈活,具有重量輕、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前所未有的優勢。TENG的主要應用可分為四個領域:微納電源、自供電傳感器、大規模藍色能源和直接高壓電源。
  • 物理所《PNAS》: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年來,科學家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尺寸小等優勢,這引起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實際器件操作大多是基於外場對結構單元極化態和拓撲相變的調控,研究單個鐵電疇結構的極化分布以及外場操控下拓撲相變動力學過程是器件應用的基礎。
  • 《自然》子刊:新納米結構電池陽極問世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增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SU)工程學院、中佛羅裡達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納米結構合金的電池陽極,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儲能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式。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OSU的研究員表示,「世界的能源需求正在增加,但是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下一代電化學儲能系統仍然具有技術挑戰性。」「使用水基導電溶液作為電解質的水基電池是一種新興的、更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替代品。但水系統的能量密度相對較低,而且水會與鋰發生反應,這進一步阻礙了水電池的廣泛應用。」
  • 材料頂刊: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
    磁性材料是發電、輸電、能源轉換和信息等電力電子產業的核心材料。提高磁性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和軟磁性能可促進器件向小型化、安靜化、高效化和低能耗化方向發展。納米晶軟磁合金具有獨特的α-Fe(Si)和非晶基體的雙納米相鑲嵌結構,兼具高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軟磁性能和低磁致伸縮係數,其應用是解決矽鋼電器的高損耗,非晶器件的高噪聲和大體積等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4期:納米能源)
    麥立強教授作了題為「納米線儲能材料與器件」的學術報告,以「納米線儲能材料與器件的研究思路與進展」為論述中心,詳細介紹了單根納米線電化學器件及其原位表徵、分級納米線界面設計、電運輸調控以及高性能納米正極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化進程等方面內容;楊全紅教授作了題為「淺談鋰硫電池中的催化作用」的學術報告,通過引入催化作用,解決鋰硫電池瓶頸問題,詳細闡述了鋰硫催化機制、催化材料理性設計、構建長壽命、
  • 《自然》子刊:新納米結構電池陽極問世,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增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SU)工程學院、中佛羅裡達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納米結構合金的電池陽極,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儲能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式。
  • 進展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進展|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一般來說,組成TENG的兩種摩擦電材料的表面電荷密度對TENG器件的輸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一直致力於提高摩擦電材料的表面電荷密度來提高TENG的性能,例如:選擇不同摩擦電材料、對摩擦電材料改性、通過電暈充電或極化法注入電荷、以及器件結構優化等。
  • 納米纖維素:即將引起全世界關注的納米新材料
    在失水狀態下,納米纖維素可在氫鍵、範德華力或靜電力等非價鍵力作用下自發形成自組裝薄膜,這種新型膜材料具有離子擴散快、耐高溫等性能優勢,在金屬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儲能器件用隔膜和電極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納米纖維素還可通過凝膠化形成 三維網絡多孔結構,與無機納米子、金屬離子及其氧化物、碳材料、導電高分子等光電材料複合可形成具有導電和儲能效應的多功能複合材料。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同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
    NaNbO3Lead-Free Bulk Ferroelectrics」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因此,設計和開發同時具有高儲能密度、高效率和穩定的儲能介質材料就至關重要。近年來,左如忠教授課題組一直圍繞無鉛鐵電、反鐵電材料的多尺度結構設計以及電學性能調控等方面,特別是針對領域內人們廣泛關注的若干關鍵性基礎問題和技術難題,如儲能密度較低、儲能密度和效率難以兼顧、儲能性能的熱穩定性差、擊穿場強不足,以及儲能介質材料在電場下結構演變規律等,開展了一系列系統性的研究工作。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王振洋研究員課題組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
  • AEnM: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設計和組成調控在儲鋰方面的應用進展
    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等的日益顯著,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的儲能系統成為主要的能量存儲器件。碳基納米材料以其優異的導電性、高的比表面積、可控的形貌以及穩定的物化性質極大推動了電化學領域的發展,它們在固定不同種類的電化學活性物質如鋰、硫和氧,維持電極/電解液界面穩定,提供活性物質支撐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Materials Today Nano:生物質納米材料助力高安全金屬鋰電池
    【背景】 金屬鋰因其具有超高的理論比容量和最低的電極電勢,被認為是構建高比能電池電極的「聖杯」材料。與現有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基於金屬鋰為負極的鋰金屬電池(LMBs)極大提高了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展現出滿足新興行業對於高能量密度需求的巨大潛力。
  • 周偉家研究進展:MoO2納米片及鉬衍生物在能源轉化與存儲中的應用
    ,實現鉬基電催化劑催化位點的調控,明確了二維納米結構有利於鉬催化位點的暴露[ACS Nano, 2017, 11, 12509];同時,發現了碳化鉬納米片形成過程中,氮元素的引入有利於釕納米顆粒的反向奧斯特瓦爾德成熟過程,獲得釕單原子負載的氮摻雜碳化鉬納米片[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0, 277, 119236];最後,MoO2納米片通過原位轉化反應和自模板作用
  • 東華大學《德國應化》: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然而,這些TiO2材料在宏觀上主要以粉末的形式存在,易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從而引發健康風險。他們以柔性TiO2納米纖維為構築基元,以少量SiO2溶膠為化學交聯劑,利用冷凍成型的方法,實現了TiO2納米纖維的定向組裝,製備出具有有序胞腔結構的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該納米纖維氣凝膠在高達40%的應變下可反覆壓縮未見明顯的塑性形變,表現出優異的動態力學性能。
  • 納米能源所:電荷自泵浦激勵的藍色能源器件
    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通過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可以實現將環境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以此為基礎發展的微納能源、自驅動傳感以及藍色能源等技術將為物聯網、健康監測、電子皮膚、海洋開發等重要新興領域提供能源技術基礎。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納米球固載金屬粒子可實現高儲能密度天然氣水合物的快速生成
    納米球固載金屬粒子可實現高儲能密度天然氣水合物的快速生成 2017-09-20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山東省沼氣工業化生產和利用工程實驗室一直致力於天然氣水合物促進劑的研究,已在常規促進劑的促進機理及新型促進劑的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