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新納米結構電池陽極問世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增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SU)工程學院、中佛羅裡達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納米結構合金的電池陽極,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儲能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式。

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OSU的研究員表示,「世界的能源需求正在增加,但是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下一代電化學儲能系統仍然具有技術挑戰性。」

「使用水基導電溶液作為電解質的水基電池是一種新興的、更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替代品。但水系統的能量密度相對較低,而且水會與鋰發生反應,這進一步阻礙了水電池的廣泛應用。」

電池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能量,並通過化學反應將其轉化為為車輛、手機、筆記本電腦和許多其他設備和機器所需的電能。

一般來說,鋰電池的結構主要包括包括由不同材料製成的陽極和陰極,隔板和電解質。電解質是一種允許電荷流動的化學介質。

在鋰離子電池中,電荷是通過鋰離子攜帶的,因為它們在放電過程中通過電解質從陽極移動到陰極,在充電過程中又返回。

鋰電池中的電解質通常溶解在有機溶劑中,這些溶劑易燃,在高工作電壓下會分解。因此,這顯然存在安全問題,電極-電解質界面上鋰枝晶的生長會導致電極之間短路。

鋰枝晶類似於生長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小樹,存在安全隱患。

近年來涉及鋰離子電池的燃燒事件包括2013年一架波音787飛機起火,2016年Galaxy Note 7智慧型手機爆炸,以及2019年特斯拉Model S起火。

研究人員表示,水電池是一種有前途的安全和可擴展的儲能替代方案。水性電解質具有成本競爭力,對環境無害,能夠快速充電和高功率密度,並且高度耐受誤操作。

然而,其大規模使用受到輸出電壓有限和能量密度低的阻礙(能量密度較高的電池可以儲存大量能量,而功率密度較高的電池可以更快地釋放大量能量)。

此次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由三維「鋅-錳合金」組成的陽極作為電池陽極——其中錳包括錳和其他金屬。

使用這種具有特殊納米結構的合金,不僅通過控制表面反應熱力學和反應動力學來抑制枝晶的形成,而且在惡劣的電化學條件下,在數千次循環中表現出超高的穩定性。

使用鋅可以轉移兩倍於鋰的電荷,從而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研究人員表示,實驗中「還用海水代替高純度去離子水作為電解液測試了水電池,」並補充道其「工作顯示了大規模生產這些電池的商業潛力。」

研究人員表示,「理論和實驗研究證明,三維合金陽極具有前所未有的界面穩定性,在這項研究中展示的概念可能會給水電池和非水電池的高性能合金陽極設計帶來轉變,從而徹底改變電池行業。」

(文章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自然》子刊:新納米結構電池陽極問世,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增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SU)工程學院、中佛羅裡達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納米結構合金的電池陽極,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儲能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方式。
  • 用於長循環壽命的安全電池的陽極材料
    研究人員可以改善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充電速率、安全性和循環壽命,而無需將顆粒尺寸從微尺度減小到納米級。中國長春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和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為未來高性能電池提供極強陽極材料——具有永久晶體結構(LLTO)的鋰烷鈦酸鹽。正如團隊在 自然傳播 LLTO 可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充電速率、安全性和循環壽命,而無需將顆粒尺寸從微尺度減小到納米級。
  • 中德科學家聯合開發鋰電池陽極材料 構建長循環壽命安全電池
    正如該團隊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導的那樣,LLTO可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充電速率,安全性和循環壽命,而無需將粒徑從微米級減小到納米級。 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正在增長,與此同時,對確保可持續能源供應的智能電網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些以及其他移動和固定技術都需要合適的電池。
  • 德國波蘭兩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電池陽極材料 可比石墨陽極電池多...
    蓋世汽車訊 電池作為能源存儲解決方案,每天都在廣泛的應用中使用。考慮到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尋求先進的電池解決方案一直受人關注。鋰離子電池(Li-Ion)通常用於小型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此類電池的最大優點是能量密度高(體積小、能量高),而且是許多應用的重要部分。
  • TUBALL單壁碳納米管助力電池能量密度發展
    導讀: 單壁碳納米管(SWCNT)是一個特殊的導電添加劑,在非常低濃度時即能形成導電網絡,同時使電池電極中的活性物質的量增加到99.5%。此外,將單壁碳納米管結合到活性物質顆粒內,形成基於單壁碳納米管的新結構,具有在未來的5-10年內,將能量密度增加60%的潛力。
  • 鋰離子電池新方向:石墨烯塗層可幫助提高能量密度和電池壽命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導,來自美國和韓國的科學家們近期共同研究了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LIBs)正極材料降解的根源,並開發了基於石墨烯的策略來減輕這些降解機理並提高電池的性能。他們意識到,LIB正極表面首先需要通過適當的退火來製備,該過程是將正極納米顆粒加熱以去除表面雜質,然後通過原子層厚度的石墨烯塗層將其鎖定為所需的結構。
  • 鋰離子電池新方向:石墨烯塗層可幫助提高能量密度和電池壽命
    本文來自「財聯社」據報導,來自美國和韓國的科學家們近期共同研究了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LIBs)正極材料降解的根源,並開發了基於石墨烯的策略來減輕這些降解機理並提高電池的性能。具體而言,研究人員採用表面化學表徵作為識別和最小化NCA(鎳,鈷,鋁)納米顆粒合成過程中殘留的氫氧化物和碳酸鹽雜質的策略。他們意識到,LIB正極表面首先需要通過適當的退火來製備,該過程是將正極納米顆粒加熱以去除表面雜質,然後通過原子層厚度的石墨烯塗層將其鎖定為所需的結構。
  • 能量密度比鋰電池更高的清潔電池——氫燃料電池
    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燃料電池是一種化學電池,它利用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釋出的能量,直接將其變換為電能。從這一點看,它和其他化學電池如錳乾電池、鉛蓄電池等是類似的。但是,它工作時需要連續地向其供給反應物質——燃料和氧化劑,這又和其他普通化學電池不大一樣。
  • 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問世 大幅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經濟日報訊 記者蘇大鵬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創新性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的概念,實現鋅碘單液流中電解液的利用率達到近100%,大幅提高了電池的能量密度。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能源環境科學》上。
  • 科學網—鋰離子電池如何增「量」不增「危」
    近日,《自然—能源》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集流體,在熱失控起火的情況下,嵌入的阻燃劑得以釋放,從而有效阻止電池繼續燃燒,使鋰離子電池變得更安全。 不過,要想讓鋰離子電池增「量」不增「危」,未來還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 能量密度增加為何難?
  • 【技術前沿】美國BNL實驗室發現陽鋰金屬陽極新技術或將提高能量密度
    據外媒報導,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研究人員近日對於鋰金屬陽極電池內部反應機制有了新的發現,該項研究的結果是未來研製出更小尺寸、更輕重量、更低成本的EV汽車動力電池,這項發現今天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
  • 未來電動汽車會用上超長續航電池開發氮化鐵納米塗層延長電池壽命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通過插入氮鐵(BN)的納米塗層來穩定鋰金屬電池中的固體電解質,從而安全地延長電池壽命。該團隊專注於固體陶瓷電解質,與鋰離子電池中傳統的易燃電解質相比,這些電解質在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顯示出優勢。可充電固態鋰電池是下一代儲能電池的候選產品。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這種新能源,從可攜式設備到電動汽車,改善儲能和提高電池壽命,同時確保安全運行,這一重大挑戰變得越來越重要。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環保型碳基材料作為鹼性離子電池的通用陽極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碳基材料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需要進一步積極探索。(NOGCN),作為通常的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所有的反應物都是容易獲得且完全可再生的。
  • 用於長壽命安全電池的負極材料
    在儘可能最小的空間中以最小的重量存儲儘可能多的能量–鋰離子電池(LIB)仍能最好地滿足這一要求。該研究旨在改善這些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電極材料在這裡至關重要。鋰離子電池的陽極由集流體和應用於其上的活性材料組成,該活性材料以化學鍵的形式存儲能量。
  • 「結構電池」新突破,未來電池有望像「脂肪」一樣遍布全車
    Greenhalgh 說道,「這種新的電動車設計方案能大大提升車輛性能與安全性。」結構電池來臨手機或電動車的鋰電池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陰極、陽極、電解液和隔板。當電池放電時,鋰離子會從陽極(負極)流向陰極(正極),中間會通過可滲透的隔板,以防止短路。在傳統電池中,這些元器件的狀態已經成型:要麼疊加式要麼滾筒式。
  • 「結構電池」新突破丨未來電池或像「脂肪」一樣遍布全車?
    結構電池來臨手機或電動車的鋰電池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陰極、陽極、電解液和隔板。當電池放電時,鋰離子會從陽極(負極)流向陰極(正極),中間會通過可滲透的隔板,以防止短路。在傳統電池中,這些元器件的狀態已經成型:要麼疊加式要麼滾筒式。
  • 由陳立泉院士團隊納米矽鋰電池問世,談中國新型動力電池研究近況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快速成長,新能源電池的續航能力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近日傳來好消息,中國鋰電池第一人陳立泉院士團隊研發出了新型納米矽鋰電池問世,容量是傳統石墨鋰電池的5倍,而且實現了批量生產,產量可達2000噸。
  • 半液態金屬陽極,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
    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Krzysztof Matyjaszewski說:「理論上講,將金屬鋰陽極與鋰離子電池進行結合,有可能製造出比石墨陽極電池容量大得多的高容量電池。但是,我們首先需要確保的事情是安全。」有研究人員提出了用固體陶瓷電解質代替揮發性液體電解質的解決方案。固體陶瓷電解質不僅導電性很高、還具有良好的不燃性和足夠強的抗枝晶性。
  •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目前全球能源結構為原油33%,天然氣24%、煤炭30%,核電4%、水電7%和新能源2%,化石能源居於絕對主導地位。但展望未來,我們判斷人類能源結構已經到了再次大變革的前夜,石油將有望在30年內被全面替代,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氫能源將成為新的主導能源!
  • 新型陰極材料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增加三倍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種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法,這可以使電池更耐用,並擴大風能和太陽能的使用。該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夠使鋰離子電池電極能量密度增加三倍的陰極材料。「鋰離子電池由陽極和陰極組成,」該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秀林秀說。「陰極材料一直是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