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2021-01-13 中國電力網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發布時間:2016-08-15   來源:4G光元通信能源微信公眾號

  全球能源格局臨近大變革前夜

  縱觀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本質上就是能量輸出強度的進步。早期的農業文明,動力以人畜、木柴等生物能為主,輸出功率非常有限,還受到土地承載能力的限制,經濟只能在低水平不斷循環;18世紀工業革命後,隨著蒸汽機和內燃機的推廣,基礎能源變為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能量密度提升了上百倍,GDP也終於突破了「馬爾薩斯陷阱」的束縛,呈現了指數型的增長。目前全球能源結構為原油33%,天然氣24%、煤炭30%,核電4%、水電7%和新能源2%,化石能源居於絕對主導地位。但展望未來,我們判斷人類能源結構已經到了再次大變革的前夜,石油將有望在30年內被全面替代,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氫能源將成為新的主導能源!

  石油時代將被全面替代

  農耕文明發展後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限的土地資源最終無法支撐人口進一步的增長。化石能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同樣面臨著資源稀缺性的制約。按照過去20年的消費增速線性外推,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只能支撐30年,即使技術進步能將石油壽命再延續幾十年,但總還是有用光的一天,相對於人類還要持續至少千年的歷史,仍然沒有意義。而且考慮到目前勘探程度已經很充分,在發現低成本大油田的概率很低,潛在供給的開採成本會越來越高。這最終也會刺激替代能源商業化的大幅提速,如現在鋰電池車的發展就已經如火如荼,因此經濟意義上的石油枯竭恐怕還會來的更早。未來誰能全面替代石油,成為新一代的車用燃料就成為非常關鍵的問題。

  燃料電池vs鋰電池誰將勝出

  目前替代石油車的主流技術路線就是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最大優勢就是能量密度高,是鋰電池的120倍。但鋰電池起步早,商業化程度更高,整車成本也更低,且充電可以利用現有的電網系統,相比燃料電池整個加氫和供氫的配套網絡都要從頭建設,成本也要更低。因此這兩者的競爭核心就是能量密度vs成本的競爭。成本下降是個工程問題,可以通過商業化來解決,而能量密度面對的卻是基礎科學領域的瓶頸,基本上是無解。因此本質上兩者的區別是「道與術」的區別,長期看,燃料電池無疑潛力更大,也最有望成為下一代車用基礎能源。

  能量密度提升是主線邏輯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能源變革,都有一個清晰的主線邏輯,就是能量密度出現數量級上的躍升。如煤炭比木柴高160倍,石油比煤炭也要高2倍。新能源只有具備能量密度上碾壓性的優勢,才有能力顛覆傳統能源憑藉著長期發展建立起來的完善的基礎網絡和工業配套,並逆轉其巨大的使用慣性。這也有些類似英爾特創始人格魯夫在IT領域提出的10倍速原理,即能夠成功顛覆的新技術一旦出現,基本就是星火燎原、勢不可擋。如汽油車比電動車出現要晚20年,早期技術也更為不成熟,但還是憑藉著能量密度高的優勢,摧枯拉朽般的替代了電動車。

  近幾十年雖然各國都在大力推廣電動車,但其佔比依然很低,尚不足1%,核心就在於過往的電動車都違反了能量密度提升這個能源變革的主線邏輯。哪怕是最新一代的鋰電池車,其能量密度極值也只有汽油的1/40,行業自然遲遲無法出現10倍速的改進。但燃料電池的出現卻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其以氫氣為原料,基礎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電動機的做功效率還是內燃機的2倍,實際密度是汽油的6倍,優勢明顯。而且從人類過去百年的能源進化史看,其本質上就是碳氫比的調整史,氫含量越高,能量密度越高,未來從碳能源轉向氫能源是大勢所趨,因此採用氫能源的燃料電池無疑更能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最有望成為下一代的基礎能源。

  機動車性能主要為續航能力、充電/充氫時間、輸出功率和安全性等。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遠高於鋰電池,相應電池容量,快充能力和續航裡程就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即使是和鋰電池的頂級豪車Tesla相比也是大幅領先。但其功率密度不高,最大輸出功率取決於輔助的動力電池系統,相應最高時速和百公裡加速指標和鋰電池相差不大。為了便於比較,我們下文選取目前主流的2L排氣量汽油車,對應45度鋰電池車和輸出功率100KW燃料電池車作為分析基準。

  能量密度比較

  鋰電池作為蓄電池的一種,是個封閉體系,電池只是能量的載體,必須提前充電才能運行,其能量密度取決於電極材料的能量密度。由於目前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遠大於正極,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斷升級正極材料,如從鉛酸、到鎳系、再到鋰電池。但鋰已經是原子量最小的金屬元素,比鋰離子更好的正極材料理論上就只有純鋰電極,但能量密度其實也只有汽油的1/4,而且商業化的技術難度極大,幾十年內都無望突破。因此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受制於理論瓶頸,空間非常有限,最多也就是從目前的160Wh/KG提高至300Wh/KG,即使達到也只有燃料電池的1/120,可謂輸在起跑線上。

  體積能量密度比較

  燃料電池的原料氫氣主要缺點就是體積能量密度不高,現在基本上是採用加壓來解決這個問題。按照現行的700個大氣壓的加壓模式,其體積能量密度是汽油1/3。同樣跑300公裡,燃料電池儲氫罐體積為100L,重量為30KG,對應汽油車油箱為30L,但電動機體積比內燃機小80L,總體積相差不大。鋰電池車分為三元和磷酸鐵鋰兩種主流技術路線,代表企業為Tesla和比亞迪。三元能量密度更高,但安全性差,需要輔助的安全保護設備,跑300公裡所需的兩種電池體積分別為140L和220L,重量為0.4噸和0.6噸,都遠高於燃料電池。展望未來如果儲氫合金和低溫液態儲氫技術能夠突破,燃料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將分別增加1.5倍和2倍,優勢會更為明顯。

  功率密度比較

  燃料電池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以氫氣為原料的化學發電系統,因此輸出功率比較穩定,為了最大提高放電功率必須附加動力電池系統,如豐田Mirai就是配套鎳氫電池。但作為一個開放的動力系統,其能量來自於外部輸入,附加的鎳氫電池不需要考慮儲能的問題,只要5-8度就能滿足需求,對電池壽命的要求也不高,在真實工況下的使用限制很少。鋰電池雖然理論放電效率很高,但為了不傷害電池壽命,使用限制很多。在充滿電的情況下不能大倍率放電,快速放電只適用0-80%這個區間。即使如此,以5C倍率放電,實驗室中的電池循環壽命也會縮短到只有600次,真實工況下會進一步降至400次,如Telsa即使最大功率可達310KW,但實際放電倍率也只有4C。而且鋰電池作為能量密度不高的封閉儲能體系,高功率放電和高續航裡程基本很難兼容,除非大幅提升電池重量。即使Tesla採用了目前能量密度最好的三元電池,其電池組件重量都接近半噸。

  安全性比較

  除了上述指標,安全性對於機動車來說無疑也非常關鍵。鋰電池作為封閉的能量體系,從原理上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就很難兼容,否則就等同於炸彈。因此現在主流工藝路線中,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鐵鋰安全性卻較好,電池溫度達到500-600度時才開始分解,基本不需要太多的保護輔助設備。Telsa採用的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雖高,但不耐高溫,250-350度就會分解,安全性差。其解決方法是並聯了超過7000節電池,大幅降低了單個電池漏液,爆炸帶來的危險,即使如此也還需要結合一套複雜的電池保護設備。並且前期發生的幾次事故,雖然得益於Telsa的安全設計並沒有出現人員傷亡,但就事故本身而言,其實都是非常輕微的碰撞,車身也沒有收到什麼傷害,但電池卻著火了,也側面反映了其安全性上天然的劣勢。

  燃料電池由於原料氫氣易燃易爆,市場普遍擔心其安全性問題。但如我們下表的數據,相比汽油蒸汽和天然氣這兩種常見的車用可燃氣體,氫氣的安全性並不差,甚至還略好。現在車用儲氫裝置都採用碳纖維材料,在80KM/h速度多角度碰撞測試中都可以做到毫髮無損。即使車禍導致洩露,由於氫氣爆炸要求濃度高,在爆炸前一般就已經開始燃燒,反而很難爆炸。而且氫氣重量輕,溢出系統的氫氣著火後會迅速向上升起,反而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車身和乘客。而汽油為液態,鋰電池為固態,很難在大氣中上升,燃燒都在車艙底部,整車會迅速著火報廢。氫氣儲運環節其實和LNG非常類似,只是所需壓力更大,隨著商業化推進,其整體安全性也還是可控的。

  電池車的成本主要分為整車成本、原料成本、配套成本。目前對燃料電池詬病最多就是成本太高,但用發展的眼光看,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化程度提高,其成本下降的空間很大。而鋰電池如果考慮到電網端擴容的成本,其實綜合配套成本還高於燃料電池,具體測算如下:

  整車成本比較

  鋰電池、燃料電池和傳統汽油車,整車成本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發動機成本,其他組件差異不大。2L汽油車發動機成本在3萬元左右,未來也很難有太大的變化。現有鋰電池的度電成本為1200元/kWh,未來有望降至1000元/kWh,45度電動車,電池成本為4.5萬元。燃料電池成本主要是電池組和高壓儲氫罐,現在100kw電池組成本為10萬元,預測年產50萬臺後,單位成本將降至30美元/KW,即2萬元。現有儲氫罐成本為6萬元,未來有望降至3.5萬元,總成本為5.5萬元。長期看三種動力體系的成本相差不大,可見整車成本並不是核心問題。

  原料成本比較

  2L汽油車百公裡耗油為10升,5.8元/L的汽油售價,成本為58元。鋰電池車百公裡耗電量為17度,0.65元/度電成本,成本11元。燃料電池百公裡消耗氫氣9方,制氫方式主要分為電解水或者化學反應,如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等。電解水成本主要是電,平均5度電1方氫氣,成本約為3.8元/方,但可以在加氫站直接電解,省掉運輸費用。如果採用化石能源大規模集中生產,國內成本最低的是煤制氫氣,約為1.4元/方,北美則可利用廉價的天然氣,成本在0.9元/方。如果我們以煤制氣成本作為標準,百公裡原料成本12.6元,和鋰電池差別不大。

  配套成本比較

  加氫站、加油站、充電站成本主要分為土地成本、設備成本、建設成本,差別主要體現在設備成本。加油站基本在300萬元,充電站為430萬元,加氫站以日本目前的標準預計為1500萬元,整體上加氫站成本要高1000萬元左右。按照15年折舊,每年銷氣量1000萬方,則折舊成本為0.1元/方。小規模時氫氣一般以槽罐車運輸,預計運費為0.44元/方,規模擴大後則可採用管網運輸,成本會下降至0.23元/方。

  雖然鋰電池現階段依託於現成的電網系統,配套成本很低。但如果大規模推廣,現有電網的容量冗餘基本都將被耗盡,未來必須要大規模擴容。因此充電站本質上是將配套成本外部化給了電網,因此計算其全產業鏈成本時還要添加電網端的成本。一般商業化運營的充電站至少都要達到1小時快充的標準,對應10個充電樁組成的充電站的功率都要達到600千瓦,相當於上百戶家庭的用電負荷,對電網負荷的衝擊極大。對應電網需要新增投資120萬元來擴容負荷,但每年新增售電量只有93萬度,按照0.65元/度購電成本,電網端15年收回投資測算,則售價要在成本基礎上增加0.18元/度。

  銷售端成本測算

  加油站的銷售網絡已經非常成熟,其每小時的利潤水平可以作為加注站合理回報的測算基準。對應加氫站每方價差為0.51元,鋰電池每度電則為4.9元。該電價情況下,鋰電池車基本無法推廣。目前國家規定充電站服務費上限為0.4元/度,但其背景是給予了大量補貼。但沒有任何產業可以長期依靠補貼來發展,未來如果鋰電池的充電效率不顯著提升,在加注站這個環節,企業的盈利水平會大幅低於加油站和加氫站。沒有合理回報,在目前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投資者根本沒有任何激勵去推廣充電站,產業自然也無法發展。但鋰電池低能量密度過低,如果強行實現高充電效率,電池循環壽命面對的工程挑戰就會非常巨大。而且即使能實現3分鐘快充,但對應單個充電樁的功率要高達1200千瓦,每個充電站都要配套一個110千伏變電站。其投資高達5000萬元,佔地5000平米,且周圍300米還不能有居民樓,對於現在沿海大城市在操作層面上挑戰也很大。

  總計成本

  綜合上述所有成本,汽油車、鋰電池車、現階段和充分商業化後燃料電池車的百公裡成本為58、83、23和20元。由於銷售價差佔鋰電池成本比重很高,我們考慮到充電樁設備投資是加氫站的1/3,將其小時利潤降至1.4元,綜合成本也還有37元,燃料電池車長期成本優勢仍然非常明顯。其實這所有的根源還在於燃料電池能量密度最高,同等商業化情況下,成本自然具備優勢。

  新能源車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就是節能環保,這對我國無疑更為重要。目前我國不但空氣汙染嚴重,而且石油進口依存度高達60%,其中85%還要經過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能源安全已成為我們國家安全的最大軟肋。因此國家給予新能源車巨額補貼,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緩解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那麼下文我們就從節能、環保和資源約束等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具體如下:

  節能環保比較

  燃料電池原料氫氣在我國目前最經濟的手段是煤制氫,鋰電池的原料電力,在我國也主要來自於煤炭發電。因此這兩者本質上能量都來自於煤炭,碳排放只不過是轉移給了上遊,因此是否節能,主要就是看能量轉換效率。目前鋰電池車每百公裡耗電17度,對應6.8公斤煤炭;燃料電池每百公裡耗氫9方,儲運環節損耗20%,對應煤炭為7.3公斤;汽油車每百公裡耗油10L,碳排放相當於10公斤煤炭。其實新能源車的節能效果都不明顯,其核心價值還是在於將一次能源消耗從石油轉化為我國儲量豐富的煤炭,緩解了能源安全問題。而從環保看,燃料電池幾乎沒有尾氣排放,鋰電池也只有少量排放,全產業的汙染主要集中在上遊。但比起處理分散的汽油車尾氣排放,上遊的集中治汙無疑難度要小很多。綜合而言,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的汙染最低,基本可以認為是最佳的綠色車用能源。

  資源約束比較

  燃料電池的催化劑要用到貴金屬鉑,市場普遍擔心其資源約束。2015年鉑全球總需求為270噸,主要下遊為汽車尾氣清潔催化劑、首飾、工業,佔比為44%、34%、22%。Mirai單車鉑消耗量約為20g,比汽油車消耗要高10-15g。假設燃料電池車佔全球5%的年產量,年均消費增量為56噸左右,看似衝擊很大。但是同樣假設下,鋰資源的年均消費增量為8萬噸,對應每年4萬噸的產量其實衝擊更大,這已經從今年的鋰礦石價格暴漲得到側面證明。而且豐田中期優化目標為鉑單耗降低75%,並實現催化劑的鉑回收。上述任何一個目標實現,鉑資源約束基本就得到解決。

  商業化程度比較

  從商業化程度上看,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車大體差了5年,現在還處於商業化的前夕,預計爆發點在2020年左右。目前全球技術領先的國家為日本和美國,尤其是日本在乘用車領域幾乎是一枝獨秀,2015年量產的Mirai基本達到了商業化的入門標準。相比之下,我國在燃料電池產業化領域就建樹寥寥,只有北汽福田和上汽為08年奧運會和10年世博會生產過燃料電池大客車,還停留在技術示範階段。但我國的優勢是經濟體量大,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成熟,具備快速追趕的能力。

  能源的未來和工業體系的重構

  目前全球能量整體還是來自於太陽核聚變產生的邊緣能量,總輸出功率為1.8*1013。依照卡爾達肖夫指數,還處於行星級文明的階段。未來要繼續突破,必然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唯此才能達到1016的恆星級文明起步條件。屆時1公斤氫的同位素就能產生上億度電力,相當於1公斤海水就抵得上300升汽油的能量,水變油也將從夢想變成現實,能量也將不再成為困擾人類發展的問題。電解水制氫成本將會極低,可控核聚變+氫能源將成為能源結構的終極組合。石油則可以從燃料這個低端領域徹底解脫出來,各種石油基原料的成本將會降至能以想像的程度,也給人類未來工業體系的重構帶來了無限可能,那將會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代!

  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能源變革都會帶來整個工業體系的重構,甚至是全球領導國家的易主。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了美國。如果燃料電池車未來能全面替代石油車,則配套石油建立的整個工業體系都將被顛覆,發達國家在過去200年內燃機時代積累起來的技術優勢的價值將大幅縮水,這也相應給了我國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就完全有望成為下一代工業體系的領導國家。日本作為最早研發出鋰電池的國家,目前卻已基本放棄鋰電池車的研發,全力猛攻燃料電池,其背後的邏輯很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未來動力電池誰主沉浮?
    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動力電池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目前,鋰電池已深受行業認可,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也以更加優異的性能被寄予厚望,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謂路線多元,同步推進。那麼,從全球來看,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又將誰主沉浮?
  • 能量密度比鋰電池更高的清潔電池——氫燃料電池
    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燃料電池是一種化學電池,它利用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釋出的能量,直接將其變換為電能。從這一點看,它和其他化學電池如錳乾電池、鉛蓄電池等是類似的。但是,它工作時需要連續地向其供給反應物質——燃料和氧化劑,這又和其他普通化學電池不大一樣。
  • 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燃料電池誰將勝出?
    ,荷蘭2025年起,德國和美國2030年起,英國和法國2040年起,我國也在2017年開始研究制動相關時間表的制定,近年來各大傳統車企業也都爭相推出各種車型的新能源動力汽車,包括「華為」「恆大」「格力」「騰訊」「百度」等等新勢力也都紛紛搶灘新能源汽車市場,從世界各國的態度以及各大企業的參與熱情來看,新能源的發展趨勢確實是一場不可逆轉的洪流。
  • 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才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最優解?
    在未來,這6家公司將合力推動「氫燃料電池」的研發、落地和普及。該公司前期主要為商用車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氫氣經過化學反應後產生電力,排出水,可以讓汽車實現真正的「零排放」,那麼為什麼氫燃料電池至今還沒有實現大量普及?另外,本次由豐田牽頭成立的聯合公司為什麼前期主要開發用於商用車的氫燃料電池?
  • 動力電池的大洗牌時代
    人們在吐槽、抱怨、忍耐的同時,期盼著一種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效率充能、低成本於一身的電池類型早日出現。 「老傢伙」腹背受敵,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勢力」伺機而動,利用燃料電池驅動的車型幾年前就已出現在市場當中。那麼,在大洗牌時代到來之時,誰會被淘汰出局,誰繼續苟延殘喘,誰又將脫穎而出?
  • 優缺點對比:鋰電池vs燃料電池vs超級電容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新能源電池。從新能源電池的發展方向上看,新能源電池可分為鋰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下面就對這三類新能源電池的優缺點進行比較。  目前鋰電池的應用最廣泛。根據材料的不同,鋰電池可分為磷酸鐵鋰電池、鈷酸鋰電池與三元聚合物鋰電池。
  • 史上最全| 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全方位對比
    隨著燃料電池的不斷發展,目前行業內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共識,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是以鋰電池作為主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和以燃料電池為主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共存的局面。今年7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6月汽車產銷數據。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9.5萬輛和205.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7.3%和9.6%,為連續12個月銷量下滑。
  • 日本發力鎂空氣電池 能量密度可達鋰電池的10倍
    繼燃料電池後,日本再發力於鎂空氣電池。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1日報導,日本正推進鎂空氣電池的大容量化研究,參與的機構包括古河電池、尼康、日產汽車、日本東北大學、宮城縣日向市等產業界、學界、政府方面的11個單位。該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重量相等的鋰電池的10倍。
  • 特斯拉將啟用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國軒高科量產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
    本期關鍵詞:特斯拉將啟用國產電池;國軒高科量產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190Wh/Kg;易事特交付南方電網工業園區首個虛擬電廠儲能項目。特斯拉將啟用國產電池,成本或大降25%5月11日,在寧德時代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寧德時代稱預計下半年向特斯拉供應動力電池。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小動力市場不可小覷區別於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小動力電池主要提供各細分產品的動力系統,主要特點是取代原有的動力系統,譬如鉛酸、鎳氫等電池,尚有龐大潛力未被挖掘。隨著國內鋰電池產業規模化和技術的提升,對於一些電池性能要求較為嚴苛的細分市場,國內鋰電企業已能與國際企業競爭。
  • 新能源車成趨勢,鋁-空氣電池、氫燃料電池、鋰電池誰更強
    其實,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升級,特別是電池動力不斷提升下,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已經逐漸追趕上了燃油汽車。對於電動車來說,理想的電池應該具備:足夠能量密度,才能跑更遠的路程;足夠的功率密度,車才能加速快、能爬坡;能量補充速度快,充電或者換電都要迅速;成本低廉,使用壽命和價格綜合起來有競爭力。那麼,現在究竟哪種電池靠譜,可急電動汽車所需?
  • 海水電池將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開發方向?
    海水電池將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開發方向?海水電池作為替代鋰電池主流充電電池的一種新的電源備受關注。海水電池的優點是利用了地球70%的地表水,具有生產成本低和環保的特點。海水電池是本世紀替代鋰電池最多的有可能產品。什麼是海水電池?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國內新能源卡車市場中,純電動卡車是當前的主流技術路線,但在相鄰的日本,氫能源是主流技術路線,那麼兩種技術路線的新能源卡車,誰才能代表新能源卡車的未來?其工作原理就是將儲氫罐中氫氣輸送到電堆中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後輸送給動力電池,再將電能傳送給驅動電機輸出動力,所以氫燃料電池卡車可以理解為「自帶氫燃料發電機的純電動卡車」。
  • 動力電池比能量是什麼_動力電池比能量密度怎麼計算
    電池包的比能量:與電池芯的比能量差不多 電池組的比能量:與外殼和其它輔件重量和體積相關。 比能量指的是單位重量或單位體積的能量,電池的比能量就是參與電極反應的單位質量的電極材料放出電能的大小。 蓄電池的比能量是綜合性指標,它反映了蓄電池的質量水平,也表明生產廠家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通常,生產廠家並不獨立考核此項指標,但在評估所生產的電池水平時,往往以此為衡量準則。 動力電池比能量密度怎麼計算 電池之都認為要計算電池能量密度,首先要了解常見鋰電池的常規種類,鋰電池主要分為兩種。
  • 動力電池將何去何從?三元、氫氧還是鋰氧
    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分析動力電池的現狀必須考慮研發與使用情況,對此,企業和研究機構看法並不一樣。
  • 動力電池霸主之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誰才是未來?
    自三季度以來,國內車市消費情緒上升,新能源車市回暖,亦帶動了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0年11月,磷酸鐵鋰電池的裝車量在全材料類型佔比已達到44.4%;1-11月累計,磷酸鐵鋰電池的裝車量在全材料類型佔比已達到34.5%。
  • 三元電池有天花板 氫氧和鋰氧各有熱捧者 誰才是動力電池終極目標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路線一直以來多有爭議。目前備受推崇的鋰電池,行業不少人士認為這一領域也存在天花板。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 三元電池有天花板,氫氧和鋰氧各有熱捧者,誰才是動力電池終極目標
    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6月14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動力電池分會成立大會暨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從會上各專家的觀點中或可窺見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方向。
  • 巴拉德:氫燃料電池是最可行的動力類型
    由於駕駛員、燃料、維護和保險成本較低,自動電池電動/燃料電池動力卡車的運行成本比現在的柴油動力卡車便宜60-70%。雖然純電動動力系統是目前城市和輕型車輛的主要零排放選擇,但其在裡程範圍和重量方面的限制成為貨運使用的主要問題。因此,貨運車輛最可行和最實用的動力類型是氫燃料電池。
  • 三元、氫氧還是鋰氧,動力電池的終極目標會是誰?
    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6 月 14 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動力電池分會成立大會暨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從會上各專家的觀點中或可窺見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