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快速成長,新能源電池的續航能力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近日傳來好消息,中國鋰電池第一人陳立泉院士團隊研發出了新型納米矽鋰電池問世,容量是傳統石墨鋰電池的5倍,而且實現了批量生產,產量可達2000噸。
可以說,與晶片不同,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先發優勢,除了陳立泉院士的納米矽鋰電池,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團隊也在進行各種新型動力電池的研究,新概念、新產品不斷被提出,可謂百花齊放,現在就讓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與金屬鋰不同,金屬鈉在自然界分布極為豐富,鈉電池的出現則有望解決鋰資源不足和資源循環利用這兩個問題,與鋰離子電池相似,鈉子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完成工作。
金屬鎂在自然界分布也較為豐富,而且與鋰電池相比,其充電量和放電電壓更高,而費用卻只有鋰電池的十分之一。
以硫元素作為正極,鋰作為負極的鋰硫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優點,而且硫在地球中儲量豐富、價格低廉,而且硫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元素,對環境基本沒有汙染。
與鋰電池相比,水系鋅基電池不僅具有能量密度高、生產成本低和低電池壽命長的優點,而且不會有爆炸或引發火災的風險,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石墨烯自問世以來,就因為其大的電導率和超高的比表面受到大家重視,利用鋰離子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快速運動開發出石墨烯電池可將充電時間壓縮至短短不到一分鐘,但石墨烯高昂的生產成本制約了其廣泛應用。
傳統的鋰電池體積大而且重,還有自燃的風險,而固態鋰電池導電性突出,充電時間短,而且使用壽命長、安全性能高,而且體積小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們知道傳統鋰電池以石墨作為負極,鈦鈮鋰電池則以鈦鈮氧化物作為負極材料,其能量密度高,關鍵是充電速度超快,只需短短6分鐘。
最後介紹一種超級電池,它具有無限續航的潛力,那就是核聚變電池。簡單來說,核聚變電池通過一種特殊的換能器將同位素衰變過程中釋放射線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理論上具有無限續航的能力。
對於中國未來動力電池研究,陳立泉院士認為,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動力電池將是攻關的核心要求。小編認為,通過不同技術路線研究的全面展開,依靠中國人勤奮與智慧,必將攻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個「痛點」,引領新能源汽車的新發展,中國未來可期。
我是,百家科技達人,頭條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專注空氣淨化、節能科技、紡織技術和電氣石,歡迎關注。
重要聲明: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此處所發表的文章是作者的原創作品,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擁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