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2021-01-19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地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天然溫泉、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是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且潛力巨大,287個地級市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每年相當於95億噸標準煤。

  

  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你真的了解「地熱」嗎?我國地熱資源如何?究竟怎樣利用地熱?讓我們先來一起學習一下。    

「地熱」是什麼?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地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天然溫泉、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是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  

  如果我們能探入地球內部,就會發現地球的溫度在持續升高,地幔溫度1000—3700度,地核溫度達4500—6000度——這就是地熱能,它大約是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其中可利用量相當於4948萬億噸標煤。  

  那麼,熱源從哪裡來呢?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鈾、釷、鉀)是地球內熱的主要來源,以及重力分異熱、潮汐摩擦熱、化學反應熱等。地下200米以淺的能量資源,我們叫它「淺層地熱能」,它受太陽能輻射(恆溫層以上)與地下傳導熱能的雙重影響,是低品位資源。傳導、對流和輻射是地球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地熱景觀
  

  我國地熱資源如何?
  

  地熱,做為替代傳統化石燃料,解決能源短缺及環境汙染問題的新能源之一,近年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關注。它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環保,利用係數高等突出優點。在環境汙染嚴重的今天,大力開發地熱資源,對於緩解能源資源壓力、促進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地熱能利用係數高為73%,是太陽能的5.4倍,風能的3.6倍。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且潛力巨大,287個地級市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每年相當於95億噸標準煤;中深層地熱能中的中低溫地熱資源量相當於13700億噸標準煤,高溫地熱資源發電潛力為8466MW;乾熱巖(3-10公裡內)資源量相當於860萬億噸標準煤,現正處於研發階段。  

  我國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埋深在200-3000米,主要分布區域為中東部沉積盆地和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高溫對流地熱資源分布在藏川滇及臺灣地區。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約為43億噸標準煤,地熱能利用僅佔0.5%左右——地熱能尚待開發的空間極其巨大。    

如何利用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重要方式。地熱發電首先把地下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熱水。按照載熱體類型、溫度、壓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熱發電的方式劃分為蒸汽型地熱發電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地熱綜合利用示意圖
  

  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

發電機

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  

  地熱直接利用是指不需進行熱、電能量轉換的地熱利用。可應用於工業加工、民用採暖和空調、洗浴、醫療、農業溫室、農田灌溉、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各個方面。地熱直接利用的基建投資費用相對較低,利用率較電力轉換率高,回收較快。並且,可供直接利用的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中低溫地熱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用戶多,市場廣闊。  

  原標題:利用地熱發電?這才是真正的清潔可再生能源

相關焦點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專題整合了全國、各省(區、市)及重點城市等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地熱資源信息,構建形成集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型地熱資源於一體的綜合型地熱資源專題信息服務。
  • 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地熱資源大開發
    三大富集帶分別是:沂沭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沂沭斷裂帶在臨沂境內沂水至郯城的區段,鄌郚莒縣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安丘-莒縣斷裂、昌邑-大店斷裂自西向東分布,南北縱向貫穿整個臨沂市,著名的湯頭地熱田、銅井地熱田和許家湖地熱田就分布在此富集帶;銅冶店-孫祖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西至蒙陰縣垛莊,東接鄌郚-葛溝斷裂,主要包括孫祖斷裂和垛莊斷裂,松山地熱田分布在此富集帶;蒙山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
  • 2020年新能源開發利用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西安城市地質調查助力新型地熱資源綠色開發
    通過對陝西地區地熱地質構造及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研究,項目組評價得出新型地熱開發模式的資源儲量,推導出中深層地埋管地熱能取熱式,為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提供了技術支撐。主要任務是圍繞「取熱不取水」新型地熱開發模式中存在的地熱地質條件不清、井群設計缺乏地學理論支撐等關鍵問題開展研究,編制陝西省中深層地熱地埋管供熱系統應用技術規程中地熱地質調查評價部分;進行陝西地區地熱地質構造及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研究,為中深層地熱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提出地學建議。 一是查明西安周邊關中盆地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
  • 石泉-池河地熱資源開發勘查進入關鍵階段
    近日,石泉-池河一帶地熱資源勘查正式開始二維地震作業,標誌著金蠶小鎮地熱新能源資源勘查開發進入關鍵階段。二維地震爆破中該項目由石泉縣鎏金銅蠶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委託陝西地質一隊負責實施經由前期地質調查、地質地熱剖面測量和數據審議等程序,於日前進行二維地震作業,通過地震波分析地熱資源儲量情況。作業面包括池河鎮五愛村、新棉村、合心村、譚家灣村、雙營村5個村,以及城關鎮五三村、太陽村、城西村、堡子社區4個村(社區),作業面總長度10公裡。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從現有的地熱能開發項目來看,全球地熱裝機總量排名前5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尼、菲律賓、土耳其以及義大利。同時,全球地熱能項目裝機總量排名前10的國家包攬了全球90%的地熱裝機市場份額。  報告認為,從歷史角度來看,地熱領域投資支出中,約有35%—40%來自於項目成本,同時約有60%—65%的成本為地表基礎設施建設開支。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其中,中低溫水熱型地熱能資源佔比達95%以上,主要分布在華北、松遼、蘇北、江漢、鄂爾多斯、四川等平原(盆地)以及東南沿海、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等山地丘陵地區,可用於供暖、工業乾燥、旅遊、康養和種植養殖等;高溫水熱型地熱能資源主要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四川西部和臺灣省,西南地區高溫水熱型地熱能年可採資源量折合1800萬噸標準煤,發電潛力7120兆瓦,地熱能資源的梯級高效開發利用可滿足四川西部、西藏南部少數民旅地區約
  • 《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發布促進地熱能開發
    製冷快報 -據製冷快報消息,近日我國科技部發布了《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該宣傳手冊的發布有利於促進我過地熱能資源的開發。  據了解,《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宣傳手冊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我國地熱能利用的基本情況。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中國大陸本土緊鄰需求主體的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可採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水熱型地熱能年可採資源量折合近19億噸標準煤(回灌情境下);埋深3000米至1萬米幹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折合高達856億噸標準煤。從淺到深,中國地熱資源體量巨大,開發潛力巨大。  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油氣,一個油氣田從開發上升期—穩產期—遞減期—衰竭,一般不到30年的時間。
  • 中低溫地熱發電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研討會在京舉行
    「十二五」中國中低溫地熱發電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前景研討會於11月23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邀請來自全國地熱領域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院士、專家及代表參會,會議重點研討了我國中低溫地熱發電技術的研究進展,提出應加快開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熱能發電成套設備並率先在我國油田區實施中低溫地熱發電示範工程。科技部高新司、高技術中心相關領域負責同志也出席了本次會議。
  • 山東歐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到山東省地勘院開展地熱開發利用合作交流
    中國山東網訊(通訊員 宋凝雲 張之麗) 近日,山東歐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雁嶺一行到山東省地勘院考察交流。黨委書記、院長彭玉明主持召開座談會,副院長、總工程師李常鎖參加會議。他指出,地熱資源作為綠色、低碳、清潔的新型能源,在發電、民生供暖等領域進行開發利用,能夠大幅度減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實現新能源開發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新突破。馬雁嶺對山東省地勘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王登記:陝地熱資源亟待規範
    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新上任不久的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進行了專訪,他從能源開發和保護的角度談了陝西關中地熱資源的現狀:「在能源緊缺的今天,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的地熱資源,很有可能成為陝西省未來能源開發的一個重要來源。」     陝西省地跨黃土高原、關中盆地和秦巴山地,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洛陽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熱資源開發,在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中,把地熱清潔能源產業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抓手,納入六大新興產業之一重點推進。洛陽市還組成專題調研組,赴京考察北京奧運村、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地熱供暖(冷)項目進行調研。
  • 一線大咖說|可持續的地熱供暖如何做?
    總體而言,對一個城市而言,統籌「一盤棋」的要求在傳統能源規劃上很容易實現,但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則並非易事,這對監管部門的統籌協調優化能力要求更高。地熱能利用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資源稟賦和城市、社會發展預期,不能為推廣而推廣,應該創新思維方式。對於「地熱+」,北京仍在探索中,但無論如何,因地制宜把地熱用好,才能助力首都的清潔供熱。
  • 我市著力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
    在蘭山區雙嶺路與臨西十路的智慧商谷產業園內,地下巖土體中每隔4至5米有一眼深度約120米的鑽孔(孔內部署有呈U字型排列的高強度塑料換熱管),這就是在我市逐漸興起的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換熱裝置,而以該套裝置以及熱泵機組等組成的系統俗稱為地熱空調。
  • 「地下鍋爐」開啟地熱資源開採利用新模式
    乾熱巖地熱資源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具有資源量大、分布廣等特點,是未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2019年,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組織實施的環渤海(唐山海港)乾熱巖勘查項目,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3965米深度探獲了溫度達150℃的乾熱巖,實現了我國中東部地區乾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勘查結果顯示,該區域4000米深度以淺,初步評估乾熱巖遠景資源量,折合成標準煤約28億噸。
  • 從中石化「雄縣模式」看中國「地熱」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具備廣泛推廣利用的條件,地熱供暖前景尤其廣闊。」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劉金俠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將上升至國家層面,《全國「十三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將面世。
  • 內蒙古發現巨型地熱田,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伴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成為了未來工業發展的救命稻草。就目前而言,新能源分為多種,我們常見的就有太陽能、風能、核聚變能以及地熱能。最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就發現了我國少有的巨型地熱田,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地質勘察隊在該地區成功打出了水溫高度高達62攝氏度的地熱井,據可靠估算,單單一個井的地熱能,就可以穩定供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