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巨型地熱田,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2020-12-17 地熱加

能源是工業的命脈,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伴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成為了未來工業發展的救命稻草。就目前而言,新能源分為多種,我們常見的就有太陽能、風能、核聚變能以及地熱能。

可能大家對前面幾種能源都比較熟悉,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但是什麼是地熱能?

可能大家聽到地熱能比較懵,其實溫泉就屬於地熱能。簡單來說,地熱能就是從地球內部釋放出來的熱能,這種能量大部分來自於地球內部的熔巖,這些能量以熱力的形式存在,也是火山爆發以及地震的能量來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並且在中國有著廣泛地分布。

最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就發現了我國少有的巨型地熱田,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地質勘察隊在該地區成功打出了水溫高度高達62攝氏度的地熱井,據可靠估算,單單一個井的地熱能,就可以穩定供暖22萬平方米。

同時,根據勘探結果表明,在內蒙古中西部的平原以及盆地內的地熱資源潛力非常大,對我國未來的新能源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那麼地熱能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不同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地熱能基本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說只要地球存在,地熱能就會產生。從理論上來講,只要向地球內部鑽探到一定程度,任何地區都有地熱能。用一句話解釋來說就是有深度就有溫度。我們日常所站立之處的腳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地熱能,可以說這種能源無處不在,遍及全球。

地熱能主要分布在地下3到10千米左右,只是有些地熱能在地表淺層,容易開採,有些地熱能源藏得比較深,不易開採。就現階段估算,全球的地熱所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化石能源總和的數十倍。就算按照 最低標準2%為可開採能源,其蘊含的能量也相當於17萬億噸標準煤,按照目前的能源使用率,也可以使用3000多年。

可以說,一旦地熱能能夠突破開採的技術以及限制,那麼絕對會是未來能源的首選。比起化石能源,地熱能源不僅清潔無汙染,並且基本處於可再生的狀態。就算比起其他的新能源,地熱能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比如地熱能的開發成本更加低廉,並且基本不受氣候季節的影響,可以全天候的開採。目前的地熱能資源中利用方式,一種是直接獲取利用,第二就是利用地熱能發電。此次開發的地熱能主要直接用於供暖,溫泉洗浴,溫室種植。而西藏羊八井的地熱田主要用於發電。

目前深層的地熱能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開採,但是如果能夠實現相關技術的突破,那麼地熱能將極大地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局面,並且可以取代燒煤鍋爐供暖,從而有效解決我國氣候汙染嚴重的問題。屆時,地熱能將會成為我國能源的主角。

科技君相信,隨著我國能源開採技術的不斷成熟,商業開採地熱能也將會成為主流。


來源:簡說科學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發現特大型地熱田,能建設大型發電廠嗎?地熱如何形成的?
    內蒙古中西部發現特大型地熱田,看到此內容,很多小夥伴內心可能不起波瀾,因為與更常見的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能源比起來,地熱能源似乎只能用來泡泡溫泉,遠沒有石油那麼金貴,其實這麼理解有偏差。雖然地熱能屬於較為環保的能源,且屬於可再生能源,但我國對地熱能源的利用還處在初級層面,不是我國地熱能少,而是我國已經發現的地熱能,溫度普遍屬於中低溫,且熱田面積比較小。
  • 地質能源兩兄弟:地熱與油氣
    ◎高堋/文地熱和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種地質能源。地熱可以用來發電、供暖、溫泉洗浴等;石油天然氣更是作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能源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然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這兩種地質能源之間並不存在什麼太多的關聯。
  • 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下發現地熱資源
    3日,內蒙古自然資源廳官網公開發布消息稱:近日,內蒙古地礦集團所屬第八地勘公司在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胡楊林下成功打出一口地熱井。內蒙古自然資源廳發布消息顯示,該項目2020年6月22日開始施工,歷時140餘天。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中國本土的地熱開發則不存在上述困擾,在中國本土投資開發地熱,還能拉動經濟、解決就業、增加稅收。從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等多方位考量,中國本土地熱開發戰略價值巨大。而地熱開發只用熱不用水,將水回灌原水層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模式,則可以無限期長久使用地熱能。石油公司將地熱能作為主營業務勘探開發,就不存在油氣衰竭、油城衰敗的被動局面,油氣開採與地熱開發、風電、光伏、生物質、垃圾等可再生能源集成開發利用,即使油氣開採完了,地熱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也可以長久持續支撐石油城市延續發展,石油大軍及家屬有一個穩定而良好城市生存空間。
  • 內蒙古岱海北部地熱井成功勘探出水
    涼城縣委宣傳部提供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政府23日對外發布消息指,由內蒙古自治區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內蒙古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在當地岱海北部勘探的地熱井成功出水。官方消息指,該地熱井是內蒙古地區地熱井勘探中出水溫較高、出水量較大和水質較好的地熱井之一。
  • 雄安冬季供熱全城無煙靠什麼?地熱為主配套清潔能源
    在現年49歲的雄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金鎖記憶中,雄縣地熱的發現,源於華北油田的勘探。這是上世紀70年代由時任全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李四光開啟的全國「地熱會戰」成果之一。大約在1973年,雄縣開始有「地熱供暖」的概念。  「所謂地熱,就是巖石和地下水裡面的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
  • 被人類改造的冰島:巨型管道和地熱發電廠重塑地平線
    然而他也同時意識到冰島不斷增加的地熱設施與其地質景觀之間不和諧的情景。事實上,縱使人類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幫助我們減緩對地球的破壞,但大到地熱發電廠,小到太陽能板,這些運用於開採綠色能源的人工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視。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近年來,地熱資源化身地熱能,從地熱直接利用轉向能源化利用。其中,乾熱巖地熱地熱能具有能量大、分布廣、利用率極高、安全性好、無汙染、可實現綜合梯級利用等特點,被認為是地熱能開發的未來,面向未來的戰略型能源。
  • 什麼是地熱資源?
    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範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
  • 科學網—地熱「先行者」的探索
    中國石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索地熱領域,將旗下的新星公司定位為綠色清潔能源公司,統籌內部上下遊一體化力量,按照「地熱+」思路,大力推進地熱產業發展,走在了行業前列。河北博野地熱梯級綜合利用項目穩步推進,按照「溫度對口,梯級利用」原則,地熱高溫部分進行發電,低溫部分進行供熱。 未來,中國石化還將積極推進雄安新區清潔能源利用。目前正按照新區建設要求推進「地熱+」專項規劃工作,有望通過地熱+多種清潔能源集成發展,助力雄安新區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態城市,打造全球地熱利用「樣板」。
  • 我國5大新能源發電技術
    如果能夠利用好地熱能,這種清潔能源。那麼就會減少汙染,保護環境。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的研究地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地熱能主要是用來發電。而我國的地熱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廣泛分布於西北地區和臺灣等地區。 我國第1座地熱發電站是西藏羊八井地熱發電站。它位於西藏拉薩市當雄縣境內。目前電站總裝機容量已達到1萬千瓦。其他地熱發電站還有。
  • 關注|如何開採超深層地熱能,還不引發地震?
    有研究團隊鑽了一口約3.2公裡深的地熱井,同時沒有引發大地震。這可謂地球熱量能源利用的一個福音。在義大利託斯卡納區亞平寧山脈翠綠的山麓丘陵深處,埋藏著寶藏。在那裡,名為Venelle-2的鑽塔聳立著,標出了寶藏的位置。該地熱井觸達地表以下約3.2公裡的地方,那裡的溫度和壓力非常高,以至於巖石開始彎曲。
  • 全面了解地熱能
    增加能源供應和來源途徑、改善能源結構,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途徑。而作為新型能源的地熱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它具有低成本、可持續利用和環保等其它能源所不可比擬的獨特優點。可以說,大力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改善能源結構,對於解決日趨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 什麼是地熱資源?
  • 地熱能一種被埋沒低估的清潔能源
    歐美國家有很多用於發電,我國則多用來直接供熱,這種地熱能品位較高,但受地理環境及開採技術與成本的影響,受限較大。近年來,由於能源緊缺及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在未來能源供應與二氧化碳:減排上具有巨大潛力的深層地熱資源,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一個社區、一個村莊、一個城鎮都可以用地熱來供電,不用拉很長的高壓線,地熱將是非常有潛力的利用方式。   地熱發電正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大部分人對我國地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處於『不知道、不了解、不支持』的狀態。」多吉說。   對於這種尷尬處境,我國地熱界人士將之戲稱為「三不曲」。
  • 發現11個地熱田!胡彩萍獲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
    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堅守地質野外一線,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在科研工作上保持了正派的良好學風和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在地質找礦、地質環境保護、地熱勘查、泉域保護等多領域取得突出成績。  她主持或參與完成了30多個省部級地質項目,科技成果社會效益顯著,其中,在東營、濱州、德州等地主持完成多個地熱田勘查工作,發現大型地熱田11 處,提交可利用熱能大於1500MW, 潛在經濟價值600 餘億元。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對此,國家大力提倡利用包括地熱能在內的清潔能源取暖,霧霾天數逐年減少,大氣環境呈現向好趨勢。但隨著地熱能產業的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不斷湧現。我國地熱取暖產業潛力有多大?未來應當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引導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本文基於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並針對制定我國地熱取暖產業發展戰略提出建議。
  • 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能源結構調整為地熱大發展帶來契機
    地熱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的一員,具有資源豐富及供應穩定的特點,在科學開發利用情況下可以做到零排放、無汙染以及循環利用,是一種現實且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在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非化石能源地位日漸突出的形勢下,地熱開發利用正在迎來難得的機遇。  地熱開發利用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利用和發電之分,目前的利用以前者為主。
  • 為了告別霧霾,科學家正在喚醒這種地下沉睡的能源…
    什麼是地熱作為一種能源,地熱資源的特點是可再生且清潔,以及來自地球內部。因為地熱資源是在地下儲層中,它們就像電池一樣,幫助人類儲集能量。能源領域最突出、最現實的技術瓶頸是儲能技術,而儲能技術上限制了很多的能源利用。並且,地熱能與太陽能、風能等其他能源相互結合或互補,以起到儲集的作用,這也是未來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