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調整為地熱大發展帶來契機

2020-12-05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近幾年地熱開發利用在我國雖有重大進展,然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還比較小,屬於後起之秀,整體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成熟的地熱管理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導致地熱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系列問題。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持續深入,地熱能源利用力度會越來越大。

  地熱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的一員,具有資源豐富及供應穩定的特點,在科學開發利用情況下可以做到零排放、無汙染以及循環利用,是一種現實且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在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非化石能源地位日漸突出的形勢下,地熱開發利用正在迎來難得的機遇。

  地熱開發利用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利用和發電之分,目前的利用以前者為主。數據顯示,我國地熱直接利用規模居世界首位,在旅遊、工業、農業及民用供暖和製冷領域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2014年,中深層地熱利用中的供暖利用比例首次超越溫泉洗浴,標誌著地熱能源化利用步伐加快。近幾年我國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地熱在京津冀等地區大氣汙染治理中的「抗霾」功能已經嶄露頭角,受到各界重視。就發展趨勢看,傳統供暖線南移、分布式能源發展、技術進步以及政策扶持等因素將為地熱直接利用以及地熱發電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近幾年地熱開發利用在我國雖有重大進展,然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還比較小,屬於後起之秀,整體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成熟的地熱管理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導致地熱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系列問題。其中關於水熱型地熱資源的多頭管理就很有代表性。

  地熱具有礦產資源和能源屬性,這一點在《礦產資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規中有明確界定。但是地熱不同於其他礦產資源和能源的特殊性在於地熱的能源屬性藉助於水這個載體來實現,開發利用的過程是取其熱而非水,需要在熱能利用之後將地熱水進行回灌。其他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則不同,能量的利用過程就是資源載體本身的消費過程,利用的是能源資本本身的碳氫等元素,如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利用。由於開發利用地熱需要動用地下水,而地下水作為水資源歸口水務部門管理也在情理之中,自然應該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調整。開發地熱需要水熱分離的這一特殊性,導致地熱開發利用同時受地質礦產部門和水務部門管理,且雙方的管理均「有法可依」,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

  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是各地對相關法律的理解和執行力度有偏差,導致地熱開發利用管理在地熱礦產、能源及地下水屬性界定清晰及有法可依下的混亂和多元,形成了今天地熱多頭管理和重複管理的局面。1998年國務院機構調整後,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在有關地熱水管理職責分工方面出現矛盾。為協調矛盾,中編辦於1998年3月補充下發了《關於礦泉水、地熱水管理職責分工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地熱按照礦產資源管理。然而目前除少數地區明確由國土部門管理地熱資源外,多數地區在地熱管理方面存在職能界限劃分交叉的問題。比如各級地方政府地熱資源管理機構就很不統一,有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門,有的是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也有的是地質礦產部門和水務部門共同管理。執法主體的不統一帶來很多管理上的低效率,表現為多頭管理,越權審批現象嚴重。開採地熱資源既要在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採礦許可證,還要在水利(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取水許可證,交叉管理重複收費,增加了開發部門的負擔,影響了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導致地熱資源配置不科學,這是其一。其二是一些地區將地熱僅作為水資源進行管理,沒有考慮到地熱作為能源礦產資源特性,管理保護若不到位,則不利於資源的持續開發利用。一些地區出於鼓勵地熱發展需要雖然也制定了一些針對地熱的管理辦法(條例),但法律依據不盡相同。有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有的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各地對地熱資源的界定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熱水型地熱資源的起始溫度定在25攝氏度以上(含25攝氏度),有的則規定在40攝氏度以上(含40攝氏度)。全國缺乏有效一致的地熱管理法規。

  地質礦產部門和水務部門屬於平行機構,雙方之間並無管理權屬的上下級關係,導致地熱開發利用重複管理產生的「外部效應」無法得到有效克服,由此產生地熱產業的政府管理成本,束縛了地熱投資企業的手腳,對地熱產業發展極為不利。理論上看,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將這種外部效應內部化以消除管理成本。換而言之,若能將地熱的管理歸口至一個部門,制定統一的標準,做到地熱開發利用管理統一尺度,地熱開發利用的重複管理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管理的各種扯皮和重複收費現象也會順理成章地得以解決。最近即出現了這樣的機會。兩會之後國務院管理機構調整,成立了新的自然資源部。按照新的職能劃分,原國土資源部整體和原水利部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調整至新的自然資源部,今後地熱開發利用的礦權登記和水資源確權登記管理職能,將由之前的各級地質礦產部門和水務部門共管轉至獨立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管理,這一調整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地熱開發利用的管理權限不清問題。

  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持續深入,地熱能源利用力度會越來越大。本著促進地熱發展的原則,建議新部門在成立以及整合內部職能機構職責之際,充分考慮地熱發展的實際需要,按照取熱不取水的基本要求,明確部門內部職能機構職責,重視提升地熱管理效率。鑑於目前各類文件中關於地熱的概念和表述還有諸多不統一的地方,建議制定統一標準,準確界定地熱內涵,消除理解分歧,為統一管理和執法掃清障礙,並在地方資源自然管理部門的地熱資源管理中大力推進,做到以上率下,強化執行,從根本上消除地熱開發利用重複管理、多頭管理現象。

  (作者為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

相關焦點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國家關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政策及《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有效推進洛陽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優化調整地區能源結構,提升洛陽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促進節能減排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高質量開展,5月31日,洛陽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綠色引領創新發展合作共贏」。與會院士專家將圍繞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綠色清潔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裝備升級和高效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助推全球特別是中國地熱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 省地礦局魯北院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助力區域新舊動能轉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於溪山東省地熱資源極為豐富,自上世紀90年末大規模開發用於城鎮建築供暖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長期以來粗放的開採利用方式,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地熱水位大幅下降、熱儲層壓力不斷降低、地表環境汙染甚至地面沉降等問題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地熱開發戰略價值巨大。人類對能源需求四種形態電力、熱力、動力、燃燒,最難以滿足的就是冬季和春夏秋需求相比峰谷差巨大的清潔採暖需求。由於熱力有效傳輸半徑有限,傳輸越遠熱量損失越大,而且熱量的長期存儲難度大、成本高。而地熱開發則是就近開發利用地下熱源,不用長距離傳輸,不需要燃燒就能滿足人類的清潔採暖需求。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校循環利用和可再生的特點,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新方向。——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利用淺層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僅為10萬平方米,隨著綠色奧運、節能減排等發展,淺層地熱能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
  • 地質能源兩兄弟:地熱與油氣
    在這諸多影響因素中,地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機質中有一種叫「乾酪根」的物質,在地溫場的加熱下,不斷地增熟,其中碳氫氧元素構成的烴類化學物質發生改變,大分子結構的固態烴類物質碳鏈逐漸地斷裂,變成小分子結構的液態烴類物質,得以在壓力等條件作用下從有機質乾酪根中排出。如果繼續受到較高地溫的作用,液態烴類物質的碳鏈會再次發生斷裂,變成分子結構更小的氣態烴類物質,這就生成了天然氣。
  • 洛陽:挖掘地熱能源 發展清潔供暖
    5月31日,李寧波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我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結合我市的地熱資源稟賦,為我市開發利用地熱、發展清潔供暖等建言獻策。   嘉賓講述:  我認為洛陽具有發展地熱資源的天然優勢:地下水資源豐富,地熱資源儲藏量大,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 河南鼓勵發展地熱取暖等清潔能源,打造河南版「無煙市縣」
    9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在周口市召開的全省推進地熱能供暖及儲氣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自2018年8月我省啟動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國家能源局的肯定,目前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我省地熱供暖累計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和河北、山西、天津等地熱發展的先進省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 從中石化「雄縣模式」看中國「地熱」
    迎著全球新一輪新興產業變革期的契機,中國正積極布局相關產業,朝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模式轉型。「我國地熱資源豐富、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具備廣泛推廣利用的條件,地熱供暖前景尤其廣闊。」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劉金俠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將上升至國家層面,《全國「十三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將面世。
  • 河南能源:清潔取暖順利實施 「地熱」成為新寵兒
    在供暖的進程中,一股利用清潔能源取暖的暖流,正在悄悄的流入鄭州691萬平米的住戶家中。據悉,目前河南全省有近100萬戶正在享受著清潔能源取暖所帶來的溫暖。清潔取暖項目是採用國家支持和倡導的「地熱能+」模式進行的。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近年來,地熱資源化身地熱能,從地熱直接利用轉向能源化利用。其中,乾熱巖地熱地熱能具有能量大、分布廣、利用率極高、安全性好、無汙染、可實現綜合梯級利用等特點,被認為是地熱能開發的未來,面向未來的戰略型能源。
  • 地熱發電:現實與預期落差為何這麼大
    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  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
  • 可再生能源廣受青睞 美地熱能發展前景廣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廣受青睞。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由於具有穩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潔環保等優點,漸漸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發展勢頭也大有追趕廣受歡迎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勢。在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也不例外。  產業發展有潛力  美國地熱能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 地熱能助力區域能源結構調整——2020年第19周萬江周刊
    丁文霞區長對企業將5G、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在清潔取暖領域的領先應用表示高度讚許,她對清潔取暖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表示高度認可,勉勵萬江集團緊跟政府「新基建」建設步伐,以智慧供暖服務惠濟居民,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當中,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一個社區、一個村莊、一個城鎮都可以用地熱來供電,不用拉很長的高壓線,地熱將是非常有潛力的利用方式。   地熱發電正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大部分人對我國地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處於『不知道、不了解、不支持』的狀態。」多吉說。   對於這種尷尬處境,我國地熱界人士將之戲稱為「三不曲」。
  • 我市著力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
    據臨商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嘯凱介紹,浙江陸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地熱空調,為臨沂商貿城提供熱、冷產品和服務,投資、建設及運營均由該公司負責。商貿城建成後面積將達到530萬平方米,計劃年均完成1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冷)開發量。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本報實習記者 | 齊琛冏)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而我國乾熱巖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其次為雲南、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鑑於乾熱巖型地熱能勘查開發難度和技術發展趨勢,埋深在5500m以淺的乾熱巖型地熱能將是未來15-30年中國地熱能勘查開發研究的重點領域。
  • 地熱開徵資源稅引爭議 地熱供暖事業如何做大做強?
    然而讓地熱界普遍不解的是,一方面,地熱利用減排效益突出,與太陽能、風能一樣同屬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為何非但沒有補貼,反要收稅?另一方面,地熱供暖作為佔絕對主流的應用領域,其與民生息息相關。動輒數十萬、甚至上千萬的資源稅,讓目前尚處微利階段的地熱供暖事業如何做大做強?針對上述問題,近日記者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採訪。
  • 中再壽險評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政策:為長期醫療險發展帶來契機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中再壽險本報告是針對2020年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研究解讀報告。該政策從深化人身險供給側改革出發,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豐富醫療保險產品供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奠定了政策基礎,有利於助推醫療保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