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下發現地熱資源

2020-12-05 國際能源網

3日,內蒙古自然資源廳官網公開發布消息稱:近日,內蒙古地礦集團所屬第八地勘公司在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胡楊林下成功打出一口地熱井。

內蒙古自然資源廳發布消息顯示,該項目2020年6月22日開始施工,歷時140餘天。經測井、抽水試驗和採樣分析,該井出水量每天1000立方米以上,井底溫度54.2℃,井口水溫38℃,水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化學組分和元素,是一大型優質地熱井。

內蒙古自然資源廳表示,該地熱井位於古老神秘的胡楊林下,特別是在乾旱缺水地區的額濟納旗,經濟社會效益影響深遠。該地熱井改寫了阿拉善盟無溫泉的歷史,促進了當地遊業的發展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屬內陸乾燥氣候,乾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溫差較大、風沙多。當地年均蒸發量3841.51毫米,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沙塵暴次數14次。

公開材料顯示,額濟納胡楊林區是世界僅存三處天然河道胡楊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擴散的重要屏障。


相關焦點

  • 夜色下的額濟納:參天的胡楊樹,悠揚的馬頭琴,還有三千年的故事
    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以金秋胡楊林著名,其實胡楊在國內的分布,內蒙古西部,新疆,甘肅,青海,這幾個省份都有種植。額濟納旗在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邊,這裡有黑城,居延海,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還有胡楊林,巴丹吉林沙漠等看點。夜晚,到胡楊林中空曠處,看了一場大型實景音樂劇,講述了一個三千年的歷史故事。
  • 相約額濟納,在這裡讀懂千年傳奇史詩
    資料圖:額濟納胡楊林旅遊區。中新社發 王健民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誠然美麗是額濟納的代名詞,但是額濟納的美從來不是浮於表面。恰如胡楊林一個秋季的猛然綻放,背後卻有著三千年的守候,額濟納的美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更來自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積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額濟納美麗背後更多的「真相」,讀懂額濟納千年的史詩傳奇吧!
  • 內蒙古發現特大型地熱田,能建設大型發電廠嗎?地熱如何形成的?
    內蒙古中西部發現特大型地熱田,看到此內容,很多小夥伴內心可能不起波瀾,因為與更常見的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能源比起來,地熱能源似乎只能用來泡泡溫泉,遠沒有石油那麼金貴,其實這麼理解有偏差。其實羊八井在1975年勘探地熱資源時,最先發現的也是低溫熱田,且探明地熱分布面積只有14平方公裡,後來才向北勘探出深層高溫地熱,但分布面積不足20平方公裡。
  • 內蒙古看額濟納塵封的歷史與失落的文明
    黑城遺址 在額濟納外二十多公裡處,西夏黑水城遺址靜靜地昭示著歷史的過往和滄桑的變遷。 怪樹林 在達來呼布鎮東南的荒漠中,曾有一片茂密的胡楊林。
  • 額濟納胡楊林—怪樹林
    這裡原本是一片茂密的胡楊林,由於河水改道,水源斷絕造成樹木大面積枯死。清晨,金黃色的胡楊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明媚而燦爛, 「生之燦爛」,「死之剛烈」......
  • 「內蒙古味道·阿拉善斑斕14味」發布
    新報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馬麗俠)  金秋十月,「內蒙古味道」走進蒼天般的阿拉善,在額濟納胡楊林最美的季節隆重發布
  • 內蒙古發現巨型地熱田,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最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就發現了我國少有的巨型地熱田,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地質勘察隊在該地區成功打出了水溫高度高達62攝氏度的地熱井,據可靠估算,單單一個井的地熱能,就可以穩定供暖22同時,根據勘探結果表明,在內蒙古中西部的平原以及盆地內的地熱資源潛力非常大,對我國未來的新能源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那麼地熱能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不同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地熱能基本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說只要地球存在,地熱能就會產生。從理論上來講,只要向地球內部鑽探到一定程度,任何地區都有地熱能。用一句話解釋來說就是有深度就有溫度。
  • 內蒙古岱海北部地熱井成功勘探出水
    涼城縣委宣傳部提供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政府23日對外發布消息指,由內蒙古自治區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內蒙古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在當地岱海北部勘探的地熱井成功出水。官方消息指,該地熱井是內蒙古地區地熱井勘探中出水溫較高、出水量較大和水質較好的地熱井之一。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林業廳、農業廳、國土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4月的內蒙古自治區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
  • 什麼是地熱資源?
    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範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
  • 王登記:陝地熱資源亟待規範
    如今,潛力巨大的關中地熱資源,正期待國家支持和多方聯動合理開發。     中國經濟時報:從目前探明的情況看,關中盆地的地熱資源儲備及分布情況是怎樣的?     王登記: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地熱資源勘查程度較低,全省資源量不清,目前開採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地熱井布井和鑽探施工帶有較大的風險性和探索性。二是地熱資源保護不夠,浪費嚴重,多數地熱井沒有實現地下熱水高溫多用、梯級開發,缺乏綜合利用,目前仍主要用於供暖、洗浴、醫療保健等,製冷、工農業利用及二次利用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三是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程度低。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專題整合了全國、各省(區、市)及重點城市等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地熱資源信息,構建形成集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型地熱資源於一體的綜合型地熱資源專題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