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禍,韓國第二大地震由地熱發電項目引發

2021-01-0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對此,韓國政府今日(20日)公布了調查結果,地震由附近地熱發電站引起,而非天然地震,並將永久停止地熱發電項目,儘快推進當地恢復工作的進行。

據韓聯社3月20日消息,大韓地質學會20日上午在首爾召開記者會公布了上述調研結論。參與調研團的海外調查委員會對震中附近的兩口地熱鑽井一帶的活動及影響進行了獨立分析。根據分析,當地電站為利用地熱發電而向地下注入高壓水,導致未知斷裂帶被激活,觸發了浦項地震的主震。

KBS報導截圖

據悉,地熱發電程序是先鑽井注水,待地熱將水加熱後,抽出蒸汽來帶動渦輪法電機。但因鑽井深達4到5千米,抽注水過程可能造成地殼鬆動斷層應力增加,釀成地震。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已於去年發表高麗大學地球環境科學系教授李晉漢等韓國研究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但也有意見指出,僅注水4次就造成如此大規模地震是不可能的。

上述結論可能給浦項市民申請國家賠償具有重大意義。

韓東大學地震現場 圖丨@奮鬥在韓國微博

另據韓國廣播電臺(KBS)3月20日消息,為調查浦項地震與地熱發電之間的關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去年3月成立國內外專家組成的調研團深入調研至今。

產業通商資源部目前表示,將在同專家進行協商後,以確保安全的方式對發電站所在地進行修復,並對地熱發電商業化技術開發項目的進行方式和選址過程是否妥當等進行徹底調查。

對於受害地區,產業通商資源部稱將通過浦項地區特別援助計劃,從今年開始,在5年期間共投入2257億韓元,對浦項受損的住宅和基礎設施進行修復和重建。

據了解,浦項地熱發電項目伴隨著2010年10月政府發布「兆瓦級地熱發電商業化技術開發計劃」開始推行。

2011年4月,在5個候選地當中最終選定浦項。

2017年11月15日浦項發生規模5.4級地震後,浦項地熱發電項目被暫停。

而當時就有韓國在野黨議員稱此地震為天譴,「大韓民國已經不正常了。」以此抨擊文在寅政府。

相關焦點

  • 世界級首富看好地熱發電 韓國地震引發技術思考
    ■本報記者 楊 萌  在眾多新能源中,地熱發電有著天然的優勢,引起沒有龐大的鍋爐設備,沒有灰渣和煙氣對環境的汙染,是比較清潔的能源,而且發電成本較水電、火電都低。  但任何能源都有其自身的缺陷,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
  • 關注|如何開採超深層地熱能,還不引發地震?
    有研究團隊鑽了一口約3.2公裡深的地熱井,同時沒有引發大地震。這可謂地球熱量能源利用的一個福音。在義大利託斯卡納區亞平寧山脈翠綠的山麓丘陵深處,埋藏著寶藏。在那裡,名為Venelle-2的鑽塔聳立著,標出了寶藏的位置。該地熱井觸達地表以下約3.2公裡的地方,那裡的溫度和壓力非常高,以至於巖石開始彎曲。
  • 瑞士發電項目地下鑽洞致地震 設計者吃官司(圖)
    據新華社電 一個地熱發電項目引發瑞士西北地區一系列地震,項目設計者、瑞士地質專家馬庫斯·黑林因而惹上官司。黑林12月15日出庭受審,面臨刑事指控。這一項目則「泡了湯」。  按照黑林所設計方案,瑞士巴塞爾地質能量公司2006年在西北城市巴塞爾地下鑽洞,以期利用地下5公裡處地熱發電。
  • 日本福島地熱發電重振旅遊業(圖)
    利用溫泉的熱能發電,熱氣不斷噴湧而出。人民網東京9月1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東日本大地震後,客流量明顯減少的福島市溫泉街開始研究利用溫泉的熱能進行地熱發電項目,並計劃將發電的收益用於建設一個綠色能源體驗教室。相關方面計劃於10月成立公司,2014年之前開始發電。由於大地震和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影響,位於福島市郊區的土湯溫泉客流量大幅度減少。16家旅店中6家被迫停業。
  •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
    陳澤民董事長在項目現場    7月5日,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併網成功,機組併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標誌著該機組正式具備發電能力。
  •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新聞—科學網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邁出中國地熱發電新步伐 7月5日,記者從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地美特」)獲悉,該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
  • 鄭州地美特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實驗發電成功
    7月5日,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併網成功,機組併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標誌著該機組正式具備發電能力
  • 中國公司競得肯亞地熱發電項目
    新華網奈洛比12月21日電(記者歐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擊敗國際競爭對手,獲得總額約為2.3億美元的地熱發電項目。  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和肯亞發電有限公司19日在奈洛比舉行了合同籤字儀式。根據合同要求,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將從明年3月為肯方的一個發電站鑽6口井。項目完成後可為肯亞電力網增加70兆瓦的發電量。
  • 地熱發電不再高不可攀
    為什麼我對地熱發電有把握?  因為我通過考察,看到了很多國外的經驗,成功的模式、失敗的教訓,我們學習吸收了很多,並和我國研究人員和研究成果進行整合。  國外地熱發電,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而我們在瑞麗,創造了一種新模式:把國外大廠房、大設備、大管道,佔地面積又很大,周期很長,投資很大的模式,升級成了「短平快」。
  • 西藏又一地熱發電項目開工
    9月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古露鎮地熱發電項目在古露鎮那卡角村舉行開工儀式,色尼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吳佳出席儀式並宣布項目正式開工,色尼區副區長才旺多傑,古露鎮政府、古露鎮那卡角村相關工作人員參加開工儀式。儀式結束後,項目公司召開現場座談會。
  • ...光熱發電、地熱發電、生物質發電等項目。所有項目應於2006年及...
    文 / editor2020-11-25 08:41:54來源:FX168 中國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符合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規劃的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發電
  • 地熱能儲量巨大 日本地熱發電有喜有憂
    日本地震、火山活動頻繁,災害不斷。但是,火山、地下熔漿在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同時,也帶來了豐富的地熱能源。2011年的「3.11」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日本國內棄核、發展地熱能的呼聲也隨之高漲。日本地熱的潛在發電能力巨大,但開發進展緩慢,他們遇到了什麼難題呢?
  • 世界上最深地熱發電井:井深5000米 溫度900度
    但要想充分利用這些地熱資源,需要向地下更深處前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訪有史以來世界上溫度最高、鑽探最深的地熱發電井。該項目屬於「冰島深層鑽探計劃」(IDDP)的一部分,是由冰島國家能源管理局和冰島幾家主要的能源公司在2000年成立的深層高溫地熱研發計劃。目前的合作夥伴還包括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 地震地熱說原理—地震地熱說的最早論述(代序)
    反過來似乎也可以認為,地震、火山和熱泉與地熱是互為因果的。也就是說,這些過程可能是地熱擾動的原因之一,但同時也可能是地熱擾動的結果之一。或者說,地震活動與火山爆發正是地殼熱狀態趨於平衡的調節方式。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中國經歷了一場地震的大災難。
  • 地熱發電:現實與預期落差為何這麼大
    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  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本報實習記者 | 齊琛冏)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而回顧歷史,我國在地熱發電方面曾經走在世界前列。1977年,在多吉的帶領下,由國家投資的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扛起了我國地熱發電的大旗。   「20世紀70年代,和國際相比,我國的地熱發電技術比較高,在國際上的排名是第13位。40年來,由於『技術上可行,經濟上不可行』的結論,地熱發電被放下,我國與國際上的差距逐漸拉開。人才流失,裝備逐漸落後,產業停滯不前。」多吉說。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中國再出新型發電裝置「地熱發電」,乾淨、無汙染,不遜於三峽!
    我國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著手開發利用其他能源發電,如今我國成功的發電方式有水利發電,三峽水電站就是水利發電的代表項目,這一項目的建成在全世界彰顯了我國的能力。除了水利發電,我國還研發了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一系列發電裝置。
  • 建言獻策|盼「十四五」西藏出臺地熱發電價格政策
    以羊八井和羊易地區的地熱發電項目為例,1千瓦的地熱發電裝機一年可發電7884千瓦時以上。可為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在中國召開提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方案。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西藏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為350兆瓦。然而,除16兆瓦的羊易電站外,新增項目寥寥無幾,主要原因就是缺失價格政策。截至目前,西藏光伏裝機已達到1080兆瓦以上,這與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息息相關。就地熱發電而言,相關信息顯示,「十四五」規劃西藏地熱裝機容量或將達到200兆瓦以上,且2030年更要實現1吉瓦的裝機目標,這就需要儘快出臺價格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