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新型地熱能電池 無需高溫也能有效發電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相較於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地熱是較為冷門的再生能源系統,這可能是因為開發難度跟成本較高的原因,而現在日本科學家讓地熱更加親民了,他們研發出「地熱電池」,可直接將熱能轉換成電力,不再需要經過蒸氣來發電。

地熱發電跟蒸汽發電原理類似,首先透過鑽井技術將地下高溫泉水及高壓蒸汽取至地表,推動渦輪機發電後,泉水再回灌地下重新加熱,終而復始,雖然說地熱穩定,可以當作基載電力,也不需要燃料與鍋爐,運轉成本較低,但是前期的探勘、鑽井成本非常昂貴,也需要超過180°C的工作環境,開發難度高。

不過未來開發地熱有另一種選擇了,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與三櫻工業攜手合作,帶來更直接、快速的方法,他們設計出能夠在100°C以下發電的敏化熱電池(sensitized thermal cells,STC),而且是直接轉換成電力,不需要透過熱水、高壓水蒸氣等中間載體。

其中STC是由陰陽兩極、電子傳輸層、鍺半導體與負責傳遞銅離子的固態電解質組成的多層電池,只要將電池埋入地底,受熱後就能將鍺半導體中的電子激發至激發態,然後再轉移到電子傳輸層。之後會電子再經由電極與外部電路轉移至相對電極,並在電解質產生氧化還原反應發電,最後將低能電子(low-energy electrons)帶回鍺半導體中後,就能開啟下一回合。

不過既然是電池,是不是就需要充電,無法像傳統的地熱發電一樣能當作基載電力?對此,團隊認為不需擔心,他們在實驗中確實有觀測到電池「沒有電」的情形,而這是因為不同類型的銅離子遷移,導致電解質層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止,只要打開外部電路加熱電池,就能讓電池自動恢復。

這項技術還是可以長久地供電,團隊甚至認為可以達到「半永久性」。東京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科技助理教授松下洋子(Matsushita Sachiko)表示,藉由新型熱電池,或許能讓地熱改頭換面,讓人們不用擔心輻射與昂貴的石油,也不需依賴間歇性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來源: 集邦新能源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製新型地熱能電池 無需高溫也能有效發電
    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研究團隊在深入這方面的研究,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新型地熱能電池。從字面意義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溫暖」的球體。在澳大利亞、美國等諸多地區,都潛藏著豐富的地熱能源。(圖自:Tokyo Tech,via New Atlas)東京工業大學和 Sanoh Industrial 的研究人員,剛剛開發出了一種新型電池,特點是能夠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據悉,大多數地熱系統使用著地表下方幾公裡處的熱巖加熱水。
  • 「工業之美」這款電池埋入熱地環境就可直接發電,或改變地熱能應用...
    高溫的熔巖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滲出地表時,便成了地熱資源。地熱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除了溫泉沐浴、地下熱水取暖,地熱能還可用於發電。目前,大多數地熱發電系統,主要利用地下熱水或蒸汽為動力源。但這樣的工作系統通常需要超過180℃的高溫才可以運作,難以大規模的應用。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2)基於大氣汙染、節能減排的壓力所迫  地熱發電、地熱製冷技術是解決當前霧霾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尤其是冬天氣候寒冷,水利發電效果差,霧霾嚴重。但要在地熱發電、地熱製冷技術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加大地熱資源的勘探力度,充分挖掘地熱資源貧乏地區所蘊藏的地熱資源,儘可能的均衡我國地熱資源分布情況。
  • 地熱能儲量巨大 日本地熱發電有喜有憂
    據權威統計,日本地熱資源的蘊藏量排名世界第三,達2347萬千瓦。世界70%的地熱發電設備由日本的富士電機、東芝、三菱重工公司提供。日本如今有18處地熱發電站,地熱發電能力只有53萬千瓦。龐大的地熱能源深眠著,等待人們去開發。  隨著民眾反核呼聲漸高,日本電力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地熱發電,但地熱發電的總量過小,地熱發電僅佔日本發電總量的0.2%,對日本能源的貢獻有限。
  • 全面了解地熱能
    而作為新型能源的地熱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它具有低成本、可持續利用和環保等其它能源所不可比擬的獨特優點。可以說,大力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改善能源結構,對於解決日趨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 什麼是地熱資源?
  • 地熱能利用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
  • 中國再出新型發電裝置「地熱發電」,乾淨、無汙染,不遜於三峽!
    我國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著手開發利用其他能源發電,如今我國成功的發電方式有水利發電,三峽水電站就是水利發電的代表項目,這一項目的建成在全世界彰顯了我國的能力。除了水利發電,我國還研發了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一系列發電裝置。
  • 英國研發新型發電裝置 你的膝蓋活動也能用來發電
    N焦淳樸摘自《城市商報》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他們研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裝置,可利用人們走路時膝蓋的活動來發電,能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 目前研發出的原型裝置發電功率約為2毫瓦,但在進一步改進後,其功率可超過30毫瓦,這足以為一些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如心率監測器、電子計步器和新型GPS定位設備等。
  • 發電與儲能一機搞定,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鋰離子電池儲存太陽能多餘電力,達到穩定電網、削峰填谷功用,移轉白天太陽能電力到夜間使用,而現在太陽能也有另一個合作夥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組成的跨國團隊就研發出高效,且長時間儲存電力的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 日本研發太陽能運用新技術 或實現"帶電出行"
    中國網12月31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12月30日報導,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不斷普及,日本各家材料公司開始正式開發可以安裝在房間牆壁及窗戶上的輕薄型、薄膜狀太陽能電池。這種尚未開發出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的製作原理是在薄膜上塗上可發電的特殊化合物,即使電池發生彎曲也可以使用,所以可以將其安裝在房間的牆壁和窗戶等處。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地熱能可分為淺層地溫能、常規地熱能和乾熱巖地熱能。200米以淺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乾熱巖地熱能。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乾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他熱利用。
  • 地熱發電:石油大佬們紛紛進軍的「明日之星」
    地熱能具有儲集量大、可再生性、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等優勢。在對於化石燃料過度依賴的今天,合理地開發地熱能能環境我們對於環境造成的壓力。地熱發電是我們最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地表以下產生的熱量幾乎都可以為房屋供電供暖。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地熱能是清潔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可廣泛用於發電、供熱、製冷,有效替代燃煤。但我國地熱能開發與水能、風能、太陽能等相比,尚處於起步階段。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開發的地熱能不到年可利用量的千分之五,進一步開發利用和替代燃煤的潛力巨大。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將有利於增加我國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促進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 日本研發新型氟離子電池 一次充電續航達1000公裡
    雙方正在研究的新型氟離子電池,單位重量的能量大約是傳統鋰離子電池的7倍,可以讓電動汽車一次充電行駛1000公裡。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氟的可充電電池原型。氟離子電池(FIB)是通過氟離子導電電解質將氟離子從一個電極轉移到另一個電極來發電的。這個原型的陽極或負電荷電極由氟、銅和鈷組成,而陰極或正電荷電極主要由鑭組成。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該電池原型具有更高的理論上的能量密度,這可能使它的續航時間比現在的鋰離子電池長7倍。近年來,由於鋰離子電池性能和減速能量回收系統的改進,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顯著增加。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地熱及小水力發電:注重環保,使設施與自然環境融合
    風力發電:走向外海,向驚濤駭浪發起挑戰 日本列島火山和溫泉較多,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即使地熱發電成為日本可再生能源的主流也不為過,但現實情況是,地熱發電的普及目前處於停滯狀態。2000年以後,日本新啟動的傳統型地熱發電設施數量為零。 在日本,新建地熱發電設施之所以難,是因為地熱探測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且在探測時的土壤挖掘方面還存在嚴格規定。根據具體規模,不僅會成為環境評估的對象,而且還需要遵守《溫泉法》和《自然公園法》。
  •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地熱能資訊 作者:鄭帆 2019-07-31 09:56:56
  • 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讓太陽能電池板壽命延長
    原標題: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讓太陽能電池板壽命延長   原標題:新材料可讓太陽能 電池板壽命延長   新華社東京6月9日電 (記者樂紹延)日本日清紡織公司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使太陽能電池板在實驗中的「保質期」提高約50%,從而延長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投資開發了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從技術層面講,中國在地熱發電方面並不落後。  利用率高 開發難度大  中國證券報:地熱發電的利用率相比其他新能源的優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克棪: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鑽井得到高溫熱水或蒸汽後,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連續利用。從數據上看,地熱能一年中72%的時間可以利用,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