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及小水力發電:注重環保,使設施與自然環境融合

2021-01-19 人民網

【相關新聞】

【福島風電】(3)吃水32米的浮體變電站穿越東京灣

巧用HEMS服務,結合商場促銷帶動家庭節電

【「熱利用」達人】(4)太陽熱利用從熱水供應擴大到空調製冷

生產者責任受關注,美加州推進太陽能電池模塊回收利用

風力發電:走向外海,向驚濤駭浪發起挑戰

日本列島火山和溫泉較多,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即使地熱發電成為日本可再生能源的主流也不為過,但現實情況是,地熱發電的普及目前處於停滯狀態。2000年以後,日本新啟動的傳統型地熱發電設施數量為零。

在日本,新建地熱發電設施之所以難,是因為地熱探測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且在探測時的土壤挖掘方面還存在嚴格規定。根據具體規模,不僅會成為環境評估的對象,而且還需要遵守《溫泉法》和《自然公園法》。

地熱發電運營商為了探測地熱而進行挖掘時,有時需要按照《溫泉法》的規定,從都道府縣政府獲得許可。而日本內閤府規制改革會議在6月5日的報告中,就增加了可不經許可便進行挖掘的規定。

許多地區溫泉運營商擔心地熱發電會導致溫泉枯竭,因而反對新建相關設施。

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位於《自然公園法》規定的國立及國定公園內。國家長年以來一直禁止在國立和國定公園進行地熱開發。雖然2012年3月放寬了部分規定,但原則上,禁止進行地熱開發的方針並未改變。規制改革會議的報告也未涉及這個規定。

與溫泉共存,不冒白煙

在日本目前處於運轉狀態的18座地熱發電站中,日本傑富意工程技術公司擁有9座,是一家大型地熱開發企業。

傑富意工程技術等為股東的巖手地熱公司5月22日宣布,將在巖手縣八幡平市內開始進行旨在實現地熱發電商業化的挖掘調查。傑富意工程技術發電裝置事業部技術主管福田聖二稱,對象地區附近沒有溫泉,不會給溫泉運營商造成困擾,而且選址還位於國立公園之外。不過,要確保大量具備這麼好條件的候選地是非常困難的。

該公司貓準了在新建設施方面門檻較低的雙循環發電,與美國奧馬特技術公司(Ormat Technologies)合作,在日本引進了該公司製造的發電設備。

雙循環發電是一種利用低溫地熱的溫泉發電方式。傳統的地熱發電需要200℃以上的高溫蒸汽,現有溫泉溫度過低,因此無法利用。而雙循環發電設備利用100℃左右的蒸汽和溫水也能驅動,因此可以利用溫泉。並且,用於發電後的蒸汽和溫水可回流到地下,因此無需擔心溫泉枯竭。

上側照片為與傑富意工程技術有合作關係的奧馬特技術製造的雙循環發電設備。下側為雙循環發電和傳統型地熱發電對景觀造成影響的概念照片。雙循環發電的特點在於幾乎不會冒出白煙。

福田技術主管指出:「雙循環發電與傳統型地熱發電不同,還具有運轉過程中幾乎不會冒出白煙的優點。」他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有意見批判稱,地熱發電設施冒出的白煙會破壞自然景觀。

在地下發電的小水力

小水力發電站與風力發電和地熱發電相比,給周邊帶來的影響較小,而且新建時很少存在規制問題。但在需要保持景觀的場所設置時,就需要進行精心設計,以減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日本工營公司自己作為運營商在鹿兒島縣伊佐市建設的新曾木發電站於今年4月投入使用。該電站用於發電的川內川曾木瀑布是日本的著名觀光地,周圍是公園。

為此,日本工營在地下開闢了一個用於設置水輪機和發電機的空間,使得從地面根本看不到水輪機等。並且還在工作原理方面進行了設計,在川內川流量低於每秒20立方米時,為了不影響瀑布的景觀,發電設備會在白天停止運轉、不再取水。

小水力型新曾木發電站位於川內川的曾木瀑布,最大輸出功率為490千瓦。為了不影響景觀,水輪機和發電機設置在水面下的管道中。左下方的照片為設置施工現場。右下方是發電站的外觀。地面上能夠看到的發電站設施只有眼前的取水口和沉砂池附近的構造物。

水輪機和發電機設置在地下水流通的管道中,很難進行維護。日本工營為了減免維護,進行了多種改進,比如,水輪機採用落葉等異物不易堵塞的結構,發電機加大了電氣設計的裕度以減輕運轉時的負荷等。(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相關焦點

  • 更加注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隨著我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它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一要更加注重國家戰略需要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實現原始創新和掌握核心技術的源頭活水,是一切技術問題的總開關。
  • 【物業】水力發電的發展
    水力發電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蘊藏於水體中的位能。為實現將水能轉換為電能,需要興建不同類型的水電站。目前,節能、環保、高效機組已成為發電設備產品的發展方向,作為水力發電設備重要組成部分的水輪機,未來也將朝著大功率和高參數方向發展。大型混流式水電機的國產化還帶動了我國貫流式水輪機和衝擊式水輪機的技術進步,我國水輪機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提高。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規模達到2.11億千瓦,新增核准水電規模1322萬千瓦,在建規模7700萬千瓦。
  • 「羊八井地熱發電試驗設施」成西藏首個國家工業遺產
    原標題:「羊八井地熱發電試驗設施」成西藏首個國家工業遺 產 >   圖片來自西藏日報   12月19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羊八井地熱發電試驗設施」被認定為國家工業遺產,這也是西藏自治區首個國家工業遺產。
  • 破譯地熱密碼的現代化電站
    西南院設計團隊成功破譯地熱「密碼」,打造出一座先進、環保,適用於高海拔、高寒、高地震烈度地區的精品工程。讓地熱發電「熱」起來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穩定性好、可循環利用,與風能、太陽能等相比,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幹擾,是一種現實且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近日,記者在河南多地採訪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斷增長和環保約束不斷加碼之下,隨著新技術的突破,一種利用地熱能供暖的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廣。  那麼,這種利用地球內部熱能作為「天然大鍋爐」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怎樣延長地熱井的使用壽命?
    GeoWell項目一直在開發和測試延長高溫地熱井壽命的新技術,以推動歐洲地熱的進一步發展。而高溫地熱井的新概念將加速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地熱資源開發,因此,歐盟資助研究了GeoWell項目,該項目主要開發和測試用於高溫地熱井(HTGW)的設計,完井和可靠,經濟和環保的新技術,包括地熱井完井過程中的所有相關步驟,包括密封技術,材料選擇和套管連接,以延長高溫熱電聯產井的使用壽命。
  • 內蒙古發現特大型地熱田,能建設大型發電廠嗎?地熱如何形成的?
    雖然地熱能屬於較為環保的能源,且屬於可再生能源,但我國對地熱能源的利用還處在初級層面,不是我國地熱能少,而是我國已經發現的地熱能,溫度普遍屬於中低溫,且熱田面積比較小。其實羊八井在1975年勘探地熱資源時,最先發現的也是低溫熱田,且探明地熱分布面積只有14平方公裡,後來才向北勘探出深層高溫地熱,但分布面積不足20平方公裡。
  • 錢三雄主持召開中心城市成長行動調度會議,強調注重規劃引領設施...
    下一步,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把握工作重點,注重規劃引領、設施配套、產城融合、人口集聚和智慧支撐,力爭在中心城市成長這場「趕考」中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會議強調,目前,我市總體國土空間規劃已經基本成型,與之配套的各條線規劃也已經跟上,並形成系統。要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六個區和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謀深謀細規劃編制工作,搶抓政策窗口期,根據實際對既有規劃內容進行修改、調整、提升和完善。
  • 今冬德州15個小區關停地熱井供暖
    齊魯網德州11月2日訊集中供暖,鼓勵環保熱源,例如地熱資源。在德州不少居民小區,就是採用地下井的方式,把地下熱水,引入到供暖管道裡。 但是今年冬天,德州主城區卻有15個小區,要停止使用這種「環保熱源」,轉而引入城區熱企鍋爐燒煤供暖的熱水。
  • 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 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原標題: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本文通過對地熱發電技術進行專利檢索與分析,探析該領域的專利布局情況,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日益嚴峻,地熱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關注。地熱能源是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地殼內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是一種十分寶貴的綜合性礦產資源。從利用溫度範圍的不同,產業上利用地熱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中低溫地熱利用,另一種是高溫地熱利用,即地熱發電。
  • 「地熱」怎麼說
    日前,鳥巢工程師就表示,如果現在修建鳥巢的話,他會使用環保手段供熱,取消地熱井供暖。地標式建築「鳥巢」的一位工程師丁高(音)說:「(如果現在修建鳥巢)我不會選擇目前使用的地熱井裝置,而會使用太陽膜(防曬隔熱膜)來為鳥巢的空調設備提供電力。」文中的ground-source heat就是指「地熱」,而ground-source heat pump則是指「地熱井」。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市場前景可期  根據雷斯塔能源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地熱井數量為223座。與此同時,2010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新增地熱能投資總量已達400億美元。雷斯塔能源預計,今年全球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吉瓦,到2025年,這一數值將上漲至24吉瓦,漲幅達到50%以上。而未來5年,全球地熱能領域將有望迎來超過250億美元新增投資,地熱井數量將達到380座。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但隨著地熱能產業的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不斷湧現。我國地熱取暖產業潛力有多大?未來應當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引導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本文基於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並針對制定我國地熱取暖產業發展戰略提出建議。我國地熱資源潛力巨大地熱資源按深度劃分為淺層、中深層和深層地熱資源。
  • 可再生能源廣受青睞 美地熱能發展前景廣
    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由於具有穩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潔環保等優點,漸漸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發展勢頭也大有追趕廣受歡迎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勢。在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也不例外。  產業發展有潛力  美國地熱能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有資料顯示,美國境內最有潛力的地熱資源地區位於西部,內華達州擁有溫度超過90攝氏度的地熱地點。
  • 一線大咖說|可持續的地熱供暖如何做?
    從當前北京地熱供熱/供冷應用情況來看,截至2018年底,淺層地熱能供熱面積達到5218萬平米;深層地熱能供熱面積為336萬平方米。以淺層地熱能為主的土壤源熱泵,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但城區建築密度高,打井用地非常緊張;而深層地熱能尚處於試點開發階段,工程建設審批流程尚未完全明確。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2010年以來,全球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逐年增長趨勢,但佔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仍然非常小。在未來,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趨勢主要有種: 1、地熱供暖推廣,集中供暖+冷熱站 地熱供暖目前大部分是小規模的地熱井溫泉小區供暖以及一些零散的地源熱泵系統運作。
  • 地球上乾旱少雨,自然環境最接近火星的地方,人們如何生存
    阿塔卡瑪沙漠大部分位於智利北部,一小部分位於玻利維亞、秘魯、阿根廷境內。這裡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自然環境的地方,美國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常年在此進行科學研究,這裡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來度量在阿塔卡瑪沙漠深處,有一片世界海拔最高的間歇地熱泉群,地熱是來自地殼深部,儲存於巖石及巖石孔隙、裂縫中的天然熱能,
  • 山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原標題:我省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記者1月9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目前全省11市圓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3年來,共有180萬人次參加開放活動。
  • 國際地熱周訊:紐西蘭已成功從地熱流體中提取鋰
    傳統鋰資源正在迅速耗盡,從地熱發電廠中使用的流體——地熱鹽水中提取鋰資源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趨勢。目前多個國家已經開始進行了相關的資金投入及項目研究。2017年1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種新改良的吸附劑從美國地熱發電廠的地熱鹽水中提取鋰的環保方式,Parans Paranthaman和他的同事們在實驗室環境下從地熱鹽水中捕獲大約91%的初始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