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發明海洋潮汐能發電裝置
新華網倫敦3月23日電 英國《獨立報》網站23日報導,為開發海洋能源,英國的一位工程師發明出從海洋潮汐能量中獲取電力的裝置。 據報導,世界首臺潮汐能發電機24日將在英國斯特蘭福德灣安裝就位。
-
國防科大研發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記者謝櫻、席敏)記者14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博士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給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海、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尚建忠、羅自榮教授團隊研發的波浪發電技術瞄準了這一緊迫的現實需要,多年來致力尋求波浪發電的技術突破。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1940年,振蕩水柱裝置創始人Yoshio Masuda設計的世界上首臺漂浮式振蕩水柱裝置Kaimei在日本海域進行實驗。1987年,日本開始研發另一個漂浮式振蕩水柱裝置「巨鯨號」MightyWhale波浪能發電船,見下圖。
-
國防科大研發出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記者日前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為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上世紀70年代,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延續至今。近年來,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裝置採用組合式陀螺體型振蕩浮子與雙路液壓系統進行波浪能向電能的轉換,使用潛浮體配合張力錨鏈進行海上安裝定位;依託陣列化開發思想,針對我國近海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的波浪能資源特徵設計了組合型的波浪能攝取機構,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雙浮體自升沉結構形式突破了近海潮差(3-4m)變化大導致裝置工作時長短的難題,可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開發了全自動在線控制與檢測系統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演示裝置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與傳世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通力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近日研製成功了液態金屬磁流體波浪能直接發電的原理性演示裝置,驗證了該技術的原理可行性。 有效利用巨大的海洋波浪能資源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夢想。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原標題: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
中國再出新型發電裝置「地熱發電」,乾淨、無汙染,不遜於三峽!
我國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著手開發利用其他能源發電,如今我國成功的發電方式有水利發電,三峽水電站就是水利發電的代表項目,這一項目的建成在全世界彰顯了我國的能力。除了水利發電,我國還研發了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一系列發電裝置。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青島下水 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我國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成功下水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2月8日訊(山東臺 田進 王德全 青島臺 王黎帆)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日前在青島市黃島海域成功投放
-
浙師大學生團隊研發可攜式太陽能發電裝置 中外學生攜手照亮「一帶...
「它能跟隨太陽的起落自由轉動,讓每一片電池的表面完全『暴曬』在陽光裡。」7月15日,浙江師範大學昭朔光電團隊負責人邵家華站在一臺發電裝置旁介紹道。這臺耗時2年多研發成功並獲得專利的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受到來自「一帶一路」上多個國家的外貿公司青睞,紛紛前來訂購。
-
我國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網廣州1月21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鷹式一號」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近日在位於珠江口的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正式投放,並成功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昨天,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史宏達說,我國近海的波浪具有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等特徵,因此這一裝置設計了組合型的波浪能攝取機構,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另外,這套裝置解決了漲落潮導致的工作時間短的難題,可以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
-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是透過每天潮起潮落來發電,以海面起伏為動能驅動渦輪機,設備則細分為攔潮堰系統跟新型的海底渦輪機等系統。其中,攔潮堰是通過過水閥、水輪發電機與水壩兩側的水位差進行發電,雖然成本較為高昂,但由於該設備由混泥土建造,壽命相當長。 法國的郎斯潮汐電站1966年就開始運作,至今已運作53年都還沒有要退休的樣子。與此同時,該設備建設成本也驚為天人。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日前,「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的,用於捕獲海洋波浪能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為什麼取名為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