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2020-12-03 青島新聞網

    大海裡波浪一刻不停地在起伏,在黃島區的齋堂島海域,這種波浪的起伏將會轉化為電能。昨天,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波浪起伏就能發電

    記者看到,這個全稱為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的大傢伙是一個鋼鐵平臺,投放在海洋上後會漂浮在海面,隨著波浪的起伏上下浮動。主要研製者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史宏達教授表示,這一裝置使用潛浮體配合張力錨鏈進行海上安裝定位,利用組合式陀螺體型振蕩浮子與雙路液壓系統,把波浪能轉化為電能,這一技術海大擁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給予了資助。

    史宏達說,我國近海的波浪具有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等特徵,因此這一裝置設計了組合型的波浪能攝取機構,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另外,這套裝置解決了漲落潮導致的工作時間短的難題,可以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另外,這套裝置配有全自動在線控制與檢測系統,可在百公裡外的中國海大校園內對裝置的實時工作狀況、運行性能等實現遠程監控,真正做到了無人值守與遠程遙控。同時,該裝置的檢修維護方便,所有活動部件的更換維修均可在海上操作完成,維護成本低,安全可靠。

    史宏達說,該裝置的試運行發電,標誌著我市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內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海洋能發電已有嘗試

    齋堂島,面積0.46平方公裡,300多戶居民靠遠洋捕撈和近海養殖為生,這個很普通的小島因為擔負著國內首批海洋能可再生資源的試點備受關注。去年"500千瓦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範工程"暨青島市海洋能綜合試驗基地在此開工,該示範工程以海流能裝置為主,輔以風能與太陽能,500千瓦裝機容量包括300千瓦潮流能裝置,以及150千瓦風機與50千瓦太陽能裝置。工程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洋能海島獨立供電系統之一,將讓齋堂島上的300餘戶居民用上真正綠色、環保的穩定電力。

    去年9月份,我國首臺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被成功安裝在齋堂島海域,目前已經開始正式發電。該裝置同樣是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製,正式運行後每年可發電10萬千瓦時,滿足齋堂島上300餘戶居民用電需要。

    史宏達說,波浪能的發電裝置並不屬於500千瓦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範工程範疇內,目前只是一個測試項目,裝置發電後將用於自身的消耗。不過史宏達教授表示,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我國沿海地區未來重要的戰略性新型能源。該裝置的成功試運行將對我國波浪能資源的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奠定重要基礎。依託該裝置的試運行經驗,中國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還將開發200千瓦級的大型波浪能發電裝置。

    據介紹,200千瓦級的大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投入使用後,將併入齋堂島海洋能綜合示範基地發電網,向該島上的300餘戶居民提供真正綠色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電力。

相關焦點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7月18日訊  在波濤起伏的大海,波浪運動每秒鐘就有20萬千瓦的能量。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波浪發電裝置突破關鍵技術
    據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原因在於裝置上用以吸收波浪的浮體形狀酷似老鷹的嘴巴,科學家們將這些吸波浮體稱為「鷹頭」,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圖1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中的「鷹頭」「舟山號」其實並不是國內首臺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在它之前有裝機100kW的「萬山號」、260kW的「先導一號」發電平臺,還有120kW的波浪能發電-養殖-旅遊平臺。已經交付的「舟山號」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波浪能是一種清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由於具有綠色環保和儲量豐富的特點。它的開發和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環境汙染是非常重要的。洶湧的海浪運動產生巨大的、永恆的和環保的能量,如果能將海浪的動能及其他水面的波浪能充分利用起來,則世界能源的前景會相當廣闊和光明。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  我國有廣闊的海洋資源,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大約為每米2千瓦~7千瓦。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足以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英國「海蛇」駕御波浪發電
    荊楚網金報綜合消息你知道嗎,海洋的波浪也可以用於發電。近日,英國一個名叫「大洋供電」的公司,研製出一種用海浪發電的新設備——「海蛇」。海浪起伏可發電該公司研製的「海蛇」海浪發電設備,是一種仿生技術。「金屬海蛇」的嘴垂直於海浪,海浪的上下起伏運動以及「金屬海蛇」側向運動的能量驅動一個活塞運動,這一運動將處於高壓狀態下的液壓液體驅動到平衡容器中,液壓液體的運動就帶動發電機發電。適應多種海洋環境「金屬海蛇」適應能力特別強,它在中等程度海浪的作用下,也能獲得很大的能量用來發電。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振蕩水柱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固定式(Fixed-structure OWC)和漂浮式(Floating-structure OWC)。固定式振蕩水柱波浪能發電裝置通常被安裝於海底或巖石基上,如下圖所示。固定式振蕩水柱裝置由一個部分淹沒於海底的混凝土或鋼結構與自由水平面共同構成一個氣室。波浪造成自由水平面的波動,從而使氣室內的空氣波動,空氣流過渦輪機驅動發電機發電。
  • 科學家們嘗試利用人工肌肉進行波浪發電(圖)
    大海中的海浪無時無刻不在湧動,在科學家的眼中,這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來源。近年來,如何利用海浪的動能進行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實現海浪發電。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用于波浪發電裝置的永磁陣列直線電機:短行程、輸出效率高
    與風能等新能源發電不同,我國開始波浪發電研究相對較晚,且主要集中在小型波浪發電裝置研究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國家海洋局等機構相繼開展了波浪發電技術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史宏達教授課題組對振蕩水柱式波浪發電模型進行了數值計算與分析。
  • 波浪也可以發電?它浮起來是一條船,沉下水就是一個發電裝置
    「先導一號」靜靜停泊在遠離海島的水面上,做著重要的實海況實驗,它是一個漂浮著的波浪能裝置,可以將波浪能量提取出來,變成電能供人類使用,並且它是一種清潔的、無汙染的環保能源、海上可再生能源。隨著我國的發展,我們已經不再單純依靠化石能源燃燒、大江築壩等傳統發電形式。運用各種新能源技術獲取電力,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內蒙古和新疆利用自然優勢,建立了大片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為社會提供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海洋不但蘊藏了豐富的生物和礦產資源,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近日,由38所最新自主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該裝置(工程樣機)的試運行,標誌著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該樣機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資助,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