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2020-12-03 搜狐大連站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這一裝置能有效收集波浪能並轉化為電能輸出,且具備低成本、無汙染、節約能源的特點,可緩解全球範圍內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若批量投入使用,發電成本約為0.45元/kWh,低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方式。

  仿生結構收集波浪能

  「波能發電設備研發及在海事的應用研究」是交通運輸部2012年海事重點科技項目,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的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在項目承擔方負責人、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高洪濤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這個可以向海浪汲取能源的神奇裝置。

  這是個由三節圓柱形浮筒組成的裝置,每節長度近3米,兩端鉸接在一起。該設備由一個錨泊系統固定在海面,當波浪來時,浮筒隨著波浪上下運動,看起來像一條蛇。

  「這個裝置我們又叫它『海蛇』,它的外形採用仿生結構原理,不僅可以能抗擊大風大浪的衝擊,同時通過關節處的上下運動,將波浪不規則的往復運動的能量收集起來。」高洪濤教授說,浮筒進行收集波浪後,還會通過波浪的波動將波能放大,然後通過轉換裝置轉為穩定連續的旋轉機械能,再驅動發電機,將能量轉換成電能。

  首次海上試驗獲成功

  雖然外形只是簡單的三個圓筒,但這套設備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它耗費了項目組專家大量的心血。高洪濤告訴記者,要保證裝置在海面上保持平衡,專家們進行了不計其數的科學計算和加工。此外,由於設備長期處於海洋環境中,還要保證密封和絕緣,在材料的選擇上,項目組也是進行了多次研究和試驗。

  作為國內首個投入海洋真實環境測試的波能發電裝置,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近日在老虎灘附近海域進行了海上試驗。在為期3天的測試中,發電裝置附近海域波浪小於0.5米,在小風浪條件下,波能發電裝置工作狀態良好,成功獲取了相應的電能,所獲得的最大直流發電功率達到了51.18W。「按照計算原理,海浪越大,獲取的電能也就越大。在小風浪條件下能發電,說明試驗是成功的。」高洪濤說。

  成本低於風能太陽能

  作為海洋能源的一種,波浪能與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可用於發電,但與其他兩者相比,波浪能發電在成本上更具備優勢。

  「目前在我國,風力發電的成本為0.48~0.63元/kWh;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較高,為4元/kWh。」對于波浪能發電的成本,高洪濤給記者算了筆帳:以四節浮筒,每節浮筒長35m、直徑3.5m,浮筒額定功率為750kW,使用壽命為25年為例計算,綜合建廠投資、使用壽命、投資貸款利率等因素,並按照風力發電的1.2倍來計算維修費,預計波浪能發電量產後的發電成本約為0.45元/kWh。

  據了解,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針對海事領域,針對海事系統的船舶、無人雷達、海上通訊基站等設施供電。不過,隨著該項目的優化研究,波能發電可投入更廣泛的領域。由于波浪能屬於取之不盡的海洋能源,而且大連具備良好的波浪能利用環境,該項目一旦投入量產,還可用於民用供電,屆時將有效緩解目前全球面臨的能源危機。

相關焦點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海浪湧動的波作用於「碟形浮體」,帶動連杆推動齒輪轉動,與裝載在浪泳發電平臺上的直線發電機產生相對運動,利用線圈切割磁感線產生電流的物理原理,點亮射燈為平臺提供照明。秦臻的發明靈感源於一次海邊遊泳。「我被海浪打了回來,當時就想,海浪的勁兒還真大,如果能用來發電該多好。」秦臻說。
  • 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以下為報導全文: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
  • 海浪也能發電?全球第一臺海浪發電機已成功試用,發電量將超三峽
    但是波浪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波能能量密度高,是風能的4~30倍;相比太陽能,波浪能不受天氣影響。波浪能發電電源是利用波浪發電製作成的電源,為海洋傳感節點供電更是具有諸多優點。據了解,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是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但至今各種海洋能大都沒被大量利用,原因一是經濟效益差、成本高,二是一些技術問題還沒有突破。儘管如此,不少國家一面組織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一面在制定宏偉的海洋能利用規劃。個人、大學和較小企業等,也是海洋能利用技術研發的有生力量。從發展趨勢來看,海洋能必將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能源之一。部分海洋能發電技術簡介見附件一,國內外部分典型波浪電站或裝置簡介見附件二。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波浪發電裝置突破關鍵技術
    據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海浪中蘊藏有如此豐富的能量,如將海  浪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使製造災難的驚濤駭浪為人類服務,是人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  早在 20世紀 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工程師史蒂芬•索爾特就發明了利用海浪發電  的「愛丁堡鴨」海浪發電裝置。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近日,我國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近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該裝置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為解決海洋開發供電難題,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昨天,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史宏達說,我國近海的波浪具有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等特徵,因此這一裝置設計了組合型的波浪能攝取機構,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另外,這套裝置解決了漲落潮導致的工作時間短的難題,可以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日前,「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的,用於捕獲海洋波浪能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為什麼取名為鷹式呢?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其中臺灣省沿岸的波浪能資源最豐富,為4.29GW,約佔全國總量的1/3;其次是山東、浙江、福建和廣東省沿岸,約為1.61~2.05GW,合計7.06GW,佔全國總量的55%,其他省市沿岸則較少,僅在0.14~0.56GW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