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2021-01-20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

「千足踏浪」海浪發電技術介紹報告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1]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溫度差、鹽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於海洋之中;海洋能還包括海面上空的風能、海水表面的太陽能和海裡的生物質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汙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海洋能在海洋總水體中的蘊藏量巨大,但單位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所擁有的能量較小,也就是說海洋能的能量密度較小,要想利用大量的海洋能,就得從大量的海水中獲得。海洋能有較穩定與不穩定能源之分。較穩定的為溫度差能、鹽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穩定能源分為變化有規律與變化無規律兩種。屬於不穩定但變化有規律的有潮汐能與潮流能。人們根據潮汐潮流變化規律,編制出各地逐日逐時的潮汐與潮流預報,預測未來各個時間的潮汐大小與潮流強弱。潮汐電站與潮流電站可根據預報表安排發電運行。既不穩定又無規律的是波浪能。


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能量可發電能高達90萬億千瓦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1年出版物的估計數字,五種海洋能理論上可再生的總量為766億千瓦。其中溫差能為400億千瓦,鹽差能為300億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各為30億千瓦,海流能為6億千瓦。但至今各種海洋能大都沒被大量利用,原因一是經濟效益差、成本高,二是一些技術問題還沒有突破。儘管如此,不少國家一面組織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一面在制定宏偉的海洋能利用規劃。個人、大學和較小企業等,也是海洋能利用技術研發的有生力量。從發展趨勢來看,海洋能必將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能源之一。部分海洋能發電技術簡介見附件一,國內外部分典型波浪電站或裝置簡介見附件二。


作為系列評估的第三個項目,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的「清潔能源技術評估與推廣平臺(簡稱TAD)」於2016年10月22日組織專家對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千足踏浪」海浪發電技術進行了評估與推廣。


本文就該技術的性能屬性、發展前景等作一簡要介紹。


一、 「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


1、「千足踏浪」海浪發電裝置研究

海水吸能器 (海上浮漂,可以是各種形式的漂浮器),通過槓桿連接主軸上,發電機主軸可以聯接延長,這些浮漂也可以延長連接,達到所要求的動力。原理: 機械單項軸承,浮力,勢能,槓桿,擺動等原理。



發電機軸轉動,由於單向軸原理是單項做功,一邊回落是將不產生使發電機轉動的動力,也就是浮力做功; 另外一側,浮漂向上不產生使發電機轉動的浮力,當回落時由於單向軸原理是浮漂的自重力做功。一邊向上是浮力做工,一邊向下是重量做工。每個浮漂是獨立的,互相之間無幹擾。


歐洲丹麥曾經於2000年發明了類似技術,並於2009年建設了基於此原理的Wave Star Energy 海浪發電裝置(www.wavestarenergy.com),簡單介紹見附二。


2、實用新型專利

「千足踏浪」海浪發電是一種完全新型的裝備,由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綱先生發明,並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授權。



3劉德綱先生製作的能產生8W輸出功率的海浪發電模擬器


 

二、 2.5萬千瓦「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設計


目前「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在國內尚沒有實際的工程項目據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介紹,根據目前現有的工業產品和工程水平,設計建設「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地裝機容量達到幾十兆瓦是沒有問題的,今後有可能達到幾百兆瓦,達到中型火電廠規模。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據理論推導,並按照相關環節部件的工程實踐,對有關參數進行了估算,初步設計了2.5萬千瓦「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


1投資效益估算

根據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設想和提供的相關估算數據,並對部分數據進行修正。具體參數如下:

(1)長度:2000米

(2)寬度:100米

(3)海浪吸能器總重:2萬噸

(4)發電轉機容量:2.5萬千瓦

(5)總投資:3億元

(6)年發電量:5260萬千瓦時

(7)年收入:4200萬元

(8)財務內部收益率:12%

(9)投資回收期:7-8年

初步測算,該專利項目具有商業投資價值。需要指出的是,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參數,受各項基本參數的影響很大,需要在今後理論計算、試驗場試驗、中小型示範工程等數據積累中不斷修訂,並落實電價等財稅政策,以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


2發電系統布局示意圖

發電機主軸安裝在由岸邊延伸至海裡的棧橋上,發電機設置在海岸邊的發電廠或者在海上建造的房屋裡。

3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的特點


(1)利用可再生能源、儲量大、分布廣;應用範圍廣。理論上講,適合海上風電的海域就適合海浪發電,前提是不能結冰的海域。實際上,越惡劣氣候條件的海域,越不利於海上商業養殖開發,越不利於海上航行,越有利於海浪發電。所以海浪發電的海域不會對海上環境造成破壞,也不會佔用有商業價值開發的海域。


可選擇適當海域建設海浪發電中型實驗項目。國家海洋局已經建立了3個海浪發電實驗基地,包括廣東的萬山群島、浙江的舟山群島和山東的青島。「千足踏浪」海浪潮汐發電項目也非常適合三沙市建設。

未來全世界的很多島嶼都建成千足踏浪海浪發電裝置,「千足踏浪」海浪發電可與儲能結合。為電力船(遊艇)、能源運輸船、海上休閒度假船屋等提供電力,世界遊艇俱樂部的成員可以開著他們的電力船在世界自駕旅遊。「千足踏浪」海浪發電棧橋也是觀光瀏覽棧橋,也是巨大的夜景照明藝術作品。

2)可與碼頭建設跨海大橋等項目融合,多重利用,降低投資成本;在海岸附近,容易維護。


理論保守計算 2.5兆瓦海浪發電需要2500噸的海浪吸能器,海浪吸能器每個5噸,500個海浪吸能器要分布在500米長的棧橋上,分布在兩端每隔2米一個,一邊250個海浪吸能器。25兆瓦海浪發電需要25000噸的海浪吸能器,海浪吸能器每個25噸,要分布在2500米長的棧橋上,分布在兩端每隔5米一個,一邊500個海浪吸能器。


「千足踏浪」海浪發電裝置就是分布式吸能和分布式做功,使所有能量匯聚在一根主軸上,從而產生合力合頻,長期穩定不間斷的吸收海浪能源。本專利中眾多的海浪吸能器,實際是利用海浪微動分布吸收海浪能,而後疊加產生合力合頻。每個吸能器連接在槓桿上,每個都相當於微動的鐘擺,好像一個鐘擺變身出幾百上千個鐘擺,所有設備都是機械傳動能量。本專利裝置採用棧橋固定支點從而最大可能的吸收海浪能量提高效率;理論上機械傳動損耗是3%-5%,是所有傳遞能量損耗最低的。

海浪發電主要投資花費是要建立海上棧橋,有了棧橋就有了支點,就會不浪費海浪的動能吸收。所以如果與利用海上風電基樁與海上風電結合,效益會更高。如果利用跨海大橋的橋墩,效益也會更高。如果利用海上碼頭的基樁,也會效益更高。

本專利裝置棧橋將採用上下兩層設計,上層用於維修車輛和人員的巡視,維修人員可以方便的經過通道到達第二層的設備層維護,下層是設備層和主軸。


3)離海面較高,不受到海洋災害氣候的侵襲;與海水接觸只有不容易腐蝕的浮漂使用年限長。由於海浪吸能器連接槓桿和單項軸承是上下自由行程,設計連接槓桿長度時考慮到了海面的歷史最大落差(比如:10米),採用槓桿長度超出潮差高度的設計,所以完全沒有問題。並且採用單向軸,使得吸能器和槓桿具有自由高度行程,像一個翅膀一樣在海面飛舞,適應各種海面高度。即使海嘯來臨,海面變換超過20米,最多是淹沒主軸。這也是本專利的巧妙之處和保護範圍。海浪吸能器可以更換維修。至於發電機將會在發電廠內與主軸之間有密封裝置。由於本專利裝置僅有抗腐蝕的海浪吸能器與海水接觸,極大的避免了海水的腐蝕。主軸可以採用多種防腐技術。比如:鎳基合金防腐、鋰基脂、密封橡膠、塑封噴塗



4本專利裝置原理簡單全部使用現有的工業標準設備組合成本低,發電規模在現有的工業技術水平上可以達到萬千瓦級別可以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海浪發電裝置。


5)由於後期轉換設備少,廠房佔用土地很少,節約用地;浮漂僅佔用一部分海面面積,對海洋環境零汙染轉換過程少,效率高;簡化發電過程,減少很多輔助設備,降低投資成本可以使用二手小漁船作為浮漂,充分利用淘汰設備,綠色環保。


對於該技術的技術吸引力、市場潛力、政策環境和HSE影響分析等,將在《千足踏浪發電系統評估報告》中作出。



附件一、主要波浪能發電技術簡介

風能部分轉化成了海浪的動能,因此海浪動能來源之一是風能,。太陽,地球,月亮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相互吸引,加上地球的自傳,使得每天都會發生海水的潮漲潮落。地球四季的溫差,白天黑夜的溫差,日出日落的溫差,使得海面的溫度與海底溫度有了差別,使得海水產生了海流,也是形成海浪的動能之一。說海浪是人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綠色能源。世界上現有多種利用該能源的發電技術,這裡簡要介紹幾種。


(1)振蕩水柱技術

(a)利用原理:振蕩水柱技術通常指採用氣室俘獲波浪能的裝置。氣室是一個下方開口的結構,當波浪作用在開口時,氣室內的水柱就會上下運動(振蕩水柱因此而得名),從而俘獲波浪的能量。典型的振蕩水柱技術由氣室、空氣葉輪、發電機構成,振蕩水柱推動氣室內空氣往復運動,通過葉輪,驅動發電機發電。

(b)優缺點:振蕩水柱波能利用技術的優點是裝置在大浪下易於控制,缺點是二級轉換效率偏低。

(c)技術利用情況:從1984年開始,振蕩水柱波能利用技術是波能界的研究重點,世界上迄今建成的大部分波浪電站均是振蕩水柱式的。

(岸式振蕩水柱波浪電站示意圖)


(2)筏式波浪能技術

(a)利用原理:筏式波浪能技術是將漂浮在水面的、類似木筏的若干浮體鉸接在一起,通過浮體之間的角位移吸收波浪能,再通過液壓系統驅動發電機發電。

(b)優缺點:優點是轉換效率高;缺點是尺寸太大,大浪下的系留費用太高。

(筏式波能裝置示意圖)


(3)收縮坡道式波能技術

(a)利用原理:依靠逐漸收縮的導浪牆俘獲波浪能(繞射聚波),使之在逐漸收縮的導浪牆中放大,直到越過導浪牆頂進入高於海面的水庫。進入水庫的水的勢能通過水輪-發電機轉換成電能。

(b)優缺點:優點是轉換效率高;缺點是受地形限制。

(收縮坡道式波能裝置示意圖)


(4)其他波能利用技術

(a)擺式波能利用技術

(擺式波能裝置示意圖)


(b)點頭鴨式波能利用技術


(點頭鴨式波能裝置示意圖)

 


 附件二、國內外部分典型波浪電站或裝置簡介

這裡簡要給出幾個國內外波浪發電項目概況。

1)英國Limpet波浪電站

電站類型:振蕩水柱式

電站裝機:500kW

電站站址:蘇格蘭的ISLAY島

建成時間:2000年

研建單位:WaveGen公司和女王大學

電站地位: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化電站

特殊處理:前港聚波、變速恆頻

(英國500kW Limpet波浪電站)


2)澳大利亞Energetech波力發電裝置

裝置類型:振蕩水柱式

裝機功率:500kW

實驗站址:Kembla港

建成時間:2005年10月

研建單位:Energetech公司

特殊處理:拋物凹面聚波

裝置效率:52%-81%

裝置尺寸:40m×35m

(Energetech波力發電裝置)


3)中國100kW波浪電站

電站類型:振蕩水柱式

裝機功率:100kW

電站站址:廣東汕尾遮浪海域

建成時間:2000年12月

研建單位:廣州能源研究所

裝置地位:中國最大的波浪示範電站

特殊處理:喇叭口地形聚波

電站效率:20%左右

(廣東汕尾100kW波浪電站)


4)英國750kW Pelamis波浪電站

裝置類型:筏式

裝機功率:750kW

電站站址:奧克尼郡歐洲海洋能中心

實驗時間:2004年8月試發電

研建單位:蘇格蘭OPD公司

電站地位:第一座漂浮式商業電站

裝置效率:20%-40%

裝置尺寸:150m

(英國Pelamis波能裝置)


5)丹麥的StarWave Energy發電裝置

2004-2005年,在Aalborg 大學(Aalborg University)的測試樣機,大小:1/40,浮漂直徑:0.25米;

2006-2010年,在NissumBredning的測試樣機,大小:1/10,浮漂直徑:1.0 米;

2009->,在Roshage的試驗機(在實際的海浪環境),大小:1/2,浮漂直徑:5.0 米。2010年2月開始併網發電。

(丹麥海浪發電系統)

 

 


[1]免責申明:本報告是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秘書處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和北京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並結合2016年10月22日清潔能源技術評估與推廣會議討論的結果而撰寫。對於任何商業機構或個人依據本報告的結論性意見所做出的投資或其他商業決定可能導致的任何風險、損失、損害、成本支出、索賠或其他權利主張,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民間環保人士、科技愛好者、相關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行動。日前,北京一名中學生利用海浪發電的創意在企業的資金支持下變成現實。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臺泳動機」今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然而,正是在那裡,2003 年 10 月,一個世界上獨一無  二的海浪發電試驗場問世了。  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在那  兒,技術人員可以對各種海浪發電機進行測試,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  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取之不盡 美國海浪發電項目在夏威夷首次併網
    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但是眼下,海浪發電技術遠遠落後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技術,仍然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解決。為此,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成立了一個測試點,希望該技術未來能夠為海上加油站生產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並且為全球沿海能源匱乏的地區提供電力。「能源來源越廣泛,靈活性和便捷性就越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就越強,」美國海軍副助理部長Joseph Bryan曾在測試點的一場活動中說。
  • 聽海踏浪在波波利海岸
    看海,聽海,踏浪,逐波。喜歡看海上的日出日落。南海不適合看日出,但當太陽從山後升起露出笑臉時,灑滿陽光的海面溫情碧藍。喜歡聽海。聽那海浪聲聲、波濤洶湧,那譁譁衝過來的海浪啪啪敲擊礁石的吼聲讓人有些恐懼,但又吸引著我一遍遍的聆聽著那來自海洋深處的弦律。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海浪也能發電?全球第一臺海浪發電機已成功試用,發電量將超三峽
    一方面能源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另一方面人類也要發展節能技術避免資源浪費。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地都開始紛紛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不少新能源也不斷走進大眾視野,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發電機,可以利用海浪發電,這是全球首臺海浪發電機。
  • 未來發電全靠浪?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 愛範兒
    遼闊的海洋中,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然而,由於技術的限制,海浪能源的發展遠落後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了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美國海軍正在夏威夷進行海浪發電測試。這也是海浪發電項目首次在美國併網。其中一個浮標露出水面的高度為 12 英尺,水下為 50 英尺,它將海浪的垂直和水平運動轉換成高達 18 千瓦的電力,足以滿足十幾戶居民的用電需求。浮標的製造商為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西北能源創新公司(Northwest Energy Innovations),他們計劃製造一個能夠產生 500 千瓦電力的浮標。
  • 可滿足美國 1/4 需求,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在夏威夷海岸,一個高大的浮標在海水中浮動搖曳,利用海浪的起伏生產電力。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
  • 澳洲新能源公司發明人造吹蝕穴技術,利用「潮噴」發電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從海水蓄能發電球,到可列印光伏板,科學家們正在嘔心瀝血的尋找新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或者提高現有清潔能源的效率。近日,澳大利亞海潮能源公司Wave Swell Energy宣布,正式啟動一種使用全新技術的海潮發電項目,即「人造吹蝕穴」技術。吹蝕穴是一種奇特的地質景觀。當海浪湧入海蝕洞時,洞內壓力提升會使空氣和海水從洞口噴出,產生一股十分壯觀的噴柱。
  •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具備產業化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條件  光明日報訊 記者齊芳2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成功自主研發的「海浪發電機」——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和整套裝備設計,不僅獲得中國
  • 美國能源公司嘗試海浪發電試驗開發新能源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海浪試驗貯水池成功進行了海浪發電試驗,以期開發這種蘊藏在海水中的新型綠色能源。  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名為「ATARGIS」的能源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類似風車葉片進行能量轉換的裝置,海浪推動兩個葉片圍繞著中心軸旋轉,並帶動與此相連接的發電機。
  • 哈工大做出四足機器人「踏浪」,大戰ROBOCON賽場!
    該團隊經過18年的技術積澱,建立了機械,控制,硬體,傳感等全面全自主的技術體系。參與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icra dji人工智慧挑戰賽等國內外機器人賽事,和其他各類創新創業賽事,取得了多次冠軍和全國一等獎等榮譽。
  • 這些民間發明家的發明,讓我悟到了什麼叫沙雕
    眾所周知,藏在中國民間的各路發明家們,應該是眾多發明家中最野蠻粗獷的。你既能從他們的發明中看到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又能看到他們思路清奇的民間智慧。所謂的民間發明解決的那一定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問題,而上廁所被冰涼的馬桶凍屁股這件事應該就是人民群眾主要的矛盾了。滾燙的體溫也溫暖不了冰涼的馬桶圈,這時候民間發明就出現了。他會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機智的小腦瓜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用一個小小的發明告訴你什麼叫做火燒屁股。這就是來自民間的智慧。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玉山一農民發明波浪能發電裝置
    玉山訊 利用波浪能發電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直都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如今,玉山縣36歲的農民魏羽松研製出利用水波浪能量發電的設備。9月26日,魏羽松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使用該裝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   一個「巨蟒」海浪能裝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接受測試。這個裝置的發明者相信,它能夠為用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力提供實際解決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  我國有廣闊的海洋資源,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大約為每米2千瓦~7千瓦。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足以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大學生發明家用太陽能板,掛窗戶上就能發電,壽命長達25年
    導語:大學生發明家用太陽能板,掛窗戶上就能發電,壽命長達25年利用太陽能發電它的好處很多人也是有所耳聞的,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人家都有多餘的錢和時間去安裝太陽能板,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Window Solar Charger太陽能電池板,這是一款小型家用的太陽能板,它來自美國紐約的一家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