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公司嘗試海浪發電試驗開發新能源

2020-11-26 OFweek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海浪試驗貯水池成功進行了海浪發電試驗,以期開發這種蘊藏在海水中的新型綠色能源。

  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名為「ATARGIS」的能源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類似風車葉片進行能量轉換的裝置,海浪推動兩個葉片圍繞著中心軸旋轉,並帶動與此相連接的發電機。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能源部的資助。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樣機大約是實物裝置大小的十分之一,研究小組計劃改進這種裝置,並希望能夠在2014年以前在大海裡進行正式試驗。

  研究人員預計,一套真正的海浪發電設備發電能力將達5兆瓦,試驗負責人斯特凡·西格爾說,由於大海裏海浪能量豐富,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具有吸引力。

 

相關焦點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之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芬  蘭、丹麥、法國等都在研究和試驗海浪發電,並相繼提出了數百種發電裝置設計方案。但是,  由於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海浪發電研究一直沒有什麼大的突破。直到今天,在能源開發  方面,海浪能的利用仍然落後於風能和潮汐能的利用。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在日照市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提到,作為「十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日照市或將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是最理想替代能源之一  談到波浪能發電,日照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其中一種。
  • 取之不盡 美國海浪發電項目在夏威夷首次併網
    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但是眼下,海浪發電技術遠遠落後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技術,仍然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解決。為此,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成立了一個測試點,希望該技術未來能夠為海上加油站生產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並且為全球沿海能源匱乏的地區提供電力。「能源來源越廣泛,靈活性和便捷性就越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就越強,」美國海軍副助理部長Joseph Bryan曾在測試點的一場活動中說。
  • 可滿足美國 1/4 需求,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在夏威夷海岸,一個高大的浮標在海水中浮動搖曳,利用海浪的起伏生產電力。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
  • 科學家們嘗試利用人工肌肉進行波浪發電(圖)
    大海中的海浪無時無刻不在湧動,在科學家的眼中,這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來源。近年來,如何利用海浪的動能進行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實現海浪發電。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民間環保人士、科技愛好者、相關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行動。日前,北京一名中學生利用海浪發電的創意在企業的資金支持下變成現實。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臺泳動機」今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汙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海洋能在海洋總水體中的蘊藏量巨大,但單位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所擁有的能量較小,也就是說海洋能的能量密度較小,要想利用大量的海洋能,就得從大量的海水中獲得。海洋能有較穩定與不穩定能源之分。較穩定的為溫度差能、鹽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穩定能源分為變化有規律與變化無規律兩種。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試驗運行,基本上可達到商業運行要求,目前總裝機容量約為4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成熟,經濟性好,可大規模應用,2005年全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已達到約1.4億平方米。  2)生物質能  現代生物質能的發展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轉換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液體燃料和固體成型燃料等。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70多家公司開發出了各種技術來利用海洋潮汐或海浪能發電,然而大多數從未超越試點階段邁入全面商業化。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18年僅僅利用了1.2TWh的全球海洋能源,僅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約170000TWh)的很小一部分。開發利用潮汐或波浪等海洋能面臨著巨大挑戰,第一是過高的建設成本。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潮汐發電項目資金投入較高。
  • 2020年新能源開發利用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未來發電全靠浪?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 愛範兒
    遼闊的海洋中,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然而,由於技術的限制,海浪能源的發展遠落後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了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美國海軍正在夏威夷進行海浪發電測試。這也是海浪發電項目首次在美國併網。其中一個浮標露出水面的高度為 12 英尺,水下為 50 英尺,它將海浪的垂直和水平運動轉換成高達 18 千瓦的電力,足以滿足十幾戶居民的用電需求。浮標的製造商為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西北能源創新公司(Northwest Energy Innovations),他們計劃製造一個能夠產生 500 千瓦電力的浮標。
  • 這20家新能源企業為行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能源需求持續較快地增長,而中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造成了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雙重壓力。為此,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迫切要求。團隊帶頭人具有20年航天軍工電池開發、六年美國高校博士後研究、六年國內科技型企業創業經歷,現為天津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各類特種領域電源、電池材料等。曾獲天津市創業人才稱號。目前團隊開發的高性能載人飛行器電池已經被美國某載人飛行汽車使用,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團隊與國內軍工產品公司有密切合作,提供技術指導和相關產品。在電池材料、結構設計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豐富經驗。
  • 美國能源上市公司NEE給電力行業的啟示
    NEE經營各類發電事業,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水利、核能及天然氣銷售,旗下的天然氣銷售公司是全美前十大電力供應商之一,公司開發、建設、經營發電廠並提供電力輸送服務。除了NEE集團公司在紐交所公開掛牌交易外,子公司NextEra EnergyPartners(NYSE:NEP),也同時在紐交所上市,從事新能源和增量配網的資本運作和併購投資。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使用該裝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   一個「巨蟒」海浪能裝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接受測試。這個裝置的發明者相信,它能夠為用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力提供實際解決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建設過程中,換熱器開發及製造企業Xenesys公司也提供了協助(資料5)。 額定輸出功率為30千瓦的海洋溫差發電裝置設置於伊萬裡灣,是全球目前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資料5)。日本在幾十千瓦級的實證研究領域擁有頂級業績,就是得益於該大學的研究成果。 佐賀大學在1994年開發出了熱效率達到頂級水平的上原循環系統(Uehara Cycle)。
  •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
    陳澤民董事長在項目現場    7月5日,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併網成功,機組併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標誌著該機組正式具備發電能力。
  • 依託光伏光熱資源優勢 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有助於重現碧水藍天,尤其是對青海這樣一個生態環境脆弱而又很重要的地區來講更是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青海期間提出要「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要求,就要求青海要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大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