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2020-11-26 中國日報網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民間環保人士、科技愛好者、相關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行動。日前,北京一名中學生利用海浪發電的創意在企業的資金支持下變成現實。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臺泳動機」今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日前,這項發明獲得北京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已經變成渤海海面上的一座發電平臺。

架設在天津漢沽蔡家堡海域上的「浪泳發電平臺泳動機」是一座長約40米、寬約20米的黃色鋼架發電平臺,由5個算盤形狀的支撐浮體、4個碟形發電浮體間隔排列組成的方陣託起。

「支撐浮體」以水泥和鋼筋為材料,可抵禦海水腐蝕。海浪湧動的波作用於「碟形浮體」,帶動連杆推動齒輪轉動,與裝載在浪泳發電平臺上的直線發電機產生相對運動,利用線圈切割磁感線產生電流的物理原理,點亮射燈為平臺提供照明。

秦臻的發明靈感源於一次海邊遊泳。「我被海浪打了回來,當時就想,海浪的勁兒還真大,如果能用來發電該多好。」秦臻說。

秦臻是一名從小痴迷於模型製作的「愛玩兒」學生,家裡有幾十個親手拼裝製作的高達模型,連房間裡的床都是汽車型的。進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讀高中後,秦臻和指導教師劉士明一起,開始系統化研究利用海浪能的發電平臺。

第三代海浪發電模型利用切割磁感線產生電流的物理原理。秦臻與劉士明買來纏線圈的機器,幾百幾百圈地仔細纏繞,製作直線電機。線圈周邊高強度磁鐵則要一塊塊慢慢往裡敲,以形成均勻分布的磁場。這個過程中磁鐵強大的吸力還有可能會夾斷手指。上百次的失敗後,在水波的作用下,實驗室裡的蘭花狀小燈泡終於亮了。

然而,海面試驗並不成功,電流時強時弱。秦臻與劉士明找到癥結,將最底層的浮球改為碟形,以避免海浪的應切力,穩定電流試驗成功。

海浪對海岸的衝擊力每平方米達20至30噸。科學家曾對世界各大洋平均波高1米、周期1秒的海浪進行推算,認為全球海浪能功率約為700億千瓦,其中大約25億千瓦為可開發利用的海浪能,與潮汐能相近。

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認為秦臻的「浪泳發電平臺」具有潛在商用價值。公司決定將為浪泳發電平臺安裝更多浮體,以生產更多電量。同時,該公司還將嘗試鋪設海底電纜,將浪湧發電平臺產生的電能輸送到岸上供村民使用。

指導教師劉士明說,隨著未來浪泳發電平臺面積擴大,可以進行海水淡化,為生產生活創造條件,繼而進行各種建設,甚至可以暢想建造公寓。

世界上的第一個海浪發電裝置誕生於1911年。1964年,世界上第一個海浪發電裝置在日本研製成功,發電能力僅60瓦的發電機點亮了一盞航標燈。此後,加拿大、英國、芬蘭、丹麥、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等進行海浪發電研究,並相繼提出300餘種發電裝置方案。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近萬座海浪發電裝置在運轉,僅日本就有1500多座。一些國家已開始從研製用於航標燈、浮標等小型海浪發電裝置,向中大型的海浪發電裝置方向發展。但是,由於技術問題,目前海浪發電成本較高。

來源:新華社 (記者 倪元錦 嶽月偉) 編輯:馮媛

相關焦點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一、 「千足踏浪」海浪發電系統1、「千足踏浪」海浪發電裝置研究海水吸能器 (海上浮漂,可以是各種形式的漂浮器),通過槓桿連接主軸上,發電機主軸可以聯接延長,這些浮漂也可以延長連接,達到所要求的動力。歐洲丹麥曾經於2000年發明了類似技術,並於2009年建設了基於此原理的Wave Star Energy 海浪發電裝置(www.wavestarenergy.com),簡單介紹見附二。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然而,正是在那裡,2003 年 10 月,一個世界上獨一無  二的海浪發電試驗場問世了。  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在那  兒,技術人員可以對各種海浪發電機進行測試,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  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原標題: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香港《南華早報》11月30日文章,原題:南海爭端醞釀之際,中國軍方打算建海浪發電站為偏遠島嶼的雷達供電據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稱,中國計劃在地處南海的偏遠島嶼附近修建海浪發電站,以緩解部署在那裡的軍用雷達的斷電威脅。預計這些浮動的大型發電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該地區有爭議海域的立足據點。
  • 加拿大15歲女孩發明用手心溫度發電手電筒
    體溫手電筒體溫手電筒【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extremetech.com」網站6月29日報導,近日,在谷歌公司舉辦的科技展覽會上,一名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市的15歲高中女生安(Ann Makosinski),展示了她發明的由持拿者手心溫度供電的手電筒。
  • 海浪也能發電?全球第一臺海浪發電機已成功試用,發電量將超三峽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地都開始紛紛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不少新能源也不斷走進大眾視野,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發電機,可以利用海浪發電,這是全球首臺海浪發電機。波浪能發電電源是利用波浪發電製作成的電源,為海洋傳感節點供電更是具有諸多優點。據了解,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是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技術人員在試驗場測試各種海浪發電機,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海洋的能量得到了很大的應用。但是,這臺轟動世界的發電機是如何發電的呢?
  • 未來發電全靠浪?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 愛範兒
    遼闊的海洋中,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然而,由於技術的限制,海浪能源的發展遠落後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了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美國海軍正在夏威夷進行海浪發電測試。圖片來自:CBS News工程師們在夏威夷海岸邊,放置了 2 個巨大的浮標,它們利用海浪的起伏發電,並通過海底電纜將電力傳送至歐胡島的軍事基地。
  • 取之不盡 美國海浪發電項目在夏威夷首次併網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在夏威夷海岸,一個高大的浮標在海水中浮動搖曳,利用海浪的起伏生產電力。
  • 港媒:中國欲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為軍用雷達供電
    香港《南華早報》11月30日消息,據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稱,中國計劃在地處南海的偏遠島嶼附近修建海浪發電站,以緩解部署在那裡的軍用雷達的斷電威脅。預計這些浮動的大型發電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該地區有爭議海域的立足據點。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說,一個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全尺寸海浪發電裝置已在本月較早前安裝在廣東省珠海鄰近的萬山群島水域進行試運行。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7月10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汽車路過的氣流、海洋波浪都能發電?各種發電方式,哪個最不靠譜
    除了利用車輛的氣流,有風的天氣它自己也可以發電,上面的光伏板,還可以作為補充發電用,不論晴天還是大風陰雨天,發電量都不小呢:除了能接入電網給家庭供電,這個設備還可以為城市交通、地鐵、照明設施等提供電力支持。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風能和太陽能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海浪則少人關注。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具備產業化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條件  光明日報訊 記者齊芳2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成功自主研發的「海浪發電機」——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和整套裝備設計,不僅獲得中國
  • 美國能源公司嘗試海浪發電試驗開發新能源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海浪試驗貯水池成功進行了海浪發電試驗,以期開發這種蘊藏在海水中的新型綠色能源。  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名為「ATARGIS」的能源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類似風車葉片進行能量轉換的裝置,海浪推動兩個葉片圍繞著中心軸旋轉,並帶動與此相連接的發電機。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使用該裝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   一個「巨蟒」海浪能裝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接受測試。這個裝置的發明者相信,它能夠為用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力提供實際解決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佛山中學生獲國際發明金獎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藝明)記者昨日獲悉,在11月1日至4日舉行的第70屆德國紐倫堡iENA國際發明展中,九江鎮中學兩名中學生分別獲得發明展的金獎和銀獎。據介紹,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是世界三大發明展之首,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發明展。
  • 可滿足美國 1/4 需求,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在夏威夷海岸,一個高大的浮標在海水中浮動搖曳,利用海浪的起伏生產電力。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
  • 雙創播報|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通過驗收!高新區這家企業「牛的沒發形容」!
    據了解,波浪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數據顯示,我國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波浪運動每秒鐘就能產生20萬千瓦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