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也能發電?全球第一臺海浪發電機已成功試用,發電量將超三峽

2020-12-03 科學伴生活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據最新資料表示,地球資源儲量遠遠超出目前人類每年的消耗量,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僧多粥少的地步。不過世界各國也越來越重視發展與環境的關係,正是為了避免自然資源缺失對人類造成不利影響。一方面能源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另一方面人類也要發展節能技術避免資源浪費。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地都開始紛紛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不少新能源也不斷走進大眾視野,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發電機,可以利用海浪發電,這是全球首臺海浪發電機。

眾所周知,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地球母親擁有浩瀚無比的江海,裡面都蘊藏著神奇的自然力量,尤其是佔全球總面積的71%的海洋,海浪打起來衝擊力非常大,即便在安靜的時候,內部水流仍在不斷湧動,利用海浪確實是明智的選擇,不過,相比風能與太陽能技術,波浪能發電技術要落後十幾年。但是波浪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波能能量密度高,是風能的4~30倍;相比太陽能,波浪能不受天氣影響。波浪能發電電源是利用波浪發電製作成的電源,為海洋傳感節點供電更是具有諸多優點。

據了解,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是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技術人員在試驗場測試各種海浪發電機,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海洋的能量得到了很大的應用。但是,這臺轟動世界的發電機是如何發電的呢?

這臺海浪發電機名叫Pelamis,它的發電原理非常簡單,上面有兩個可以與海洋無距離接觸的圓形浮標,如果有海浪來襲,圓形浮標能夠隨著海浪的波動而上下浮動,液壓泵隨之被激活,由於閉合迴路中存儲著大量乾淨的水,高壓環境下就可以得到循環,大量的海洋能就被轉換為電能,接著它會將產生的電能輸送到電網中,運輸到千萬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發電只是Pelamis的主要功能,它對海洋還有很大的貢獻――利用海水中的波浪來淡化海水,可能有朋友會很疑惑,利用海浪來淡化海水,這樣的「內部調理」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Pelamis能夠利用海浪驅動海水從而淡化了高壓泵,海水在壓力作用下流過滲透膜,滲出的淡水可供人們日常飲用,真是兩全其美。

利用波浪發電優點也十分多,其一,波浪能分布廣泛且儲量巨大,就地取能,非常容易。其二、波浪發電裝置受海況與氣候的影響微乎其微。研究利用波浪能發電,為海洋無線傳感器節點提供長期的能量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在1977年,就有人對世界各大洋平均波高1米、周期1秒的海浪進行推算,推算出全球海浪能功率約為700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約為25億千瓦,可以與潮汐能媲美。但是目前的波浪能發電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發電效率低,製造成本昂貴、裝置可靠穩定性及併網等。另外,波浪能發電在很多方面仍然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但是海浪中蘊藏有巨大的能量,如能完美的將海浪的動能轉化為電能,那海浪發電的潛能肯定超過核能甚至會替代核能,簡單的說光海浪發電量一項九江遠遠超三峽,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英國研製「橡膠蛇」發電機 將海浪能轉為電能
    「 巨蟒」是長度8米,直徑0.32米的橡膠蛇,現在英國哥斯波特進行了水域測試,預計未來5年內完全規模的設計將面世.由於海浪的能量密度高於風力,因此利 用海浪能量發電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方案.但在惡劣海洋環境中廉價操作機器系統無法充分起到「發電機」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個商業海浪農場於去年開始運行,位 於葡萄牙北部海岸.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然而,正是在那裡,2003 年 10 月,一個世界上獨一無  二的海浪發電試驗場問世了。  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在那  兒,技術人員可以對各種海浪發電機進行測試,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  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
  • 取之不盡 美國海浪發電項目在夏威夷首次併網
    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但是眼下,海浪發電技術遠遠落後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技術,仍然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解決。為此,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成立了一個測試點,希望該技術未來能夠為海上加油站生產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並且為全球沿海能源匱乏的地區提供電力。「能源來源越廣泛,靈活性和便捷性就越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就越強,」美國海軍副助理部長Joseph Bryan曾在測試點的一場活動中說。
  • 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民間環保人士、科技愛好者、相關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行動。日前,北京一名中學生利用海浪發電的創意在企業的資金支持下變成現實。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臺泳動機」今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具備產業化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條件  光明日報訊 記者齊芳2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成功自主研發的「海浪發電機」——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和整套裝備設計,不僅獲得中國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潮汐電站與潮流電站可根據預報表安排發電運行。既不穩定又無規律的是波浪能。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能量可發電能高達90萬億千瓦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1年出版物的估計數字,五種海洋能理論上可再生的總量為766億千瓦。其中溫差能為400億千瓦,鹽差能為300億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各為30億千瓦,海流能為6億千瓦。
  • 可滿足美國 1/4 需求,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在夏威夷海岸,一個高大的浮標在海水中浮動搖曳,利用海浪的起伏生產電力。在水面之下,海底電纜綿延一英裡,直達一處軍事基地,在此連接到歐胡島的電網——這是海浪發電首次在美國併網。
  • 舟山利用海浪發電成功 歷時7年涉及52項專利
    (原標題:舟山利用海浪發電成功) 科技日報
  • 美國能源公司嘗試海浪發電試驗開發新能源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海浪試驗貯水池成功進行了海浪發電試驗,以期開發這種蘊藏在海水中的新型綠色能源。  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名為「ATARGIS」的能源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類似風車葉片進行能量轉換的裝置,海浪推動兩個葉片圍繞著中心軸旋轉,並帶動與此相連接的發電機。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使用該裝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   一個「巨蟒」海浪能裝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接受測試。這個裝置的發明者相信,它能夠為用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力提供實際解決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首座水下潮汐電站在挪威問世 可不間斷地發電
    首座水下潮汐電站在挪威問世 可不間斷地發電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 第一座商用水下潮汐能發電站日前在挪威併網發電
  • 舟山利用海浪發電成功
    15日15時25分,世界首臺3.4兆瓦模塊化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首套1兆瓦機組正式啟動發電,發電機組運行正常。潮流能發電在浙江舟山成為現實。 歷時7年研發,15大系統核心技術群組,52項核心專利……以林東為總工程師的海外科研團隊主導研發出世界首臺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可在海裡安放7個發電機組模塊。首套1兆瓦發電機組,安裝在岱山縣秀山鄉南部的海裡。自今年1月入海安裝,經完整潮水周期的運行,各項數據採集符合併網要求。
  • 全球5大水電站有4座在我國,三峽外還有誰?
    說到水電站,我們通常首先都會想到三峽水電站,其實如今我國已經是全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擁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有5萬座左右,裝機容量約3.56萬億千瓦時,都高居世界第1位。在三峽水電站之外,我國還有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水電站也很著名,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水電站中,我國佔了11個,全球裝機容量前5位的水電站中,我國佔了4個。
  • 世界最大海浪發電機組就在蘇格蘭(圖集)
    Oyster是全球規模最大、運作最成功的波浪發電機組,由蘇格蘭藍寶能源公司 (Aquamarine Power) 生產。網易財經報導稱,這是世界上運作最成功的海浪發電機,但是終篇未提及其總體裝機容量、生產能力和成本。報導中稱,有媒體將蘇格蘭描述為「海洋能源領域的沙烏地阿拉伯」,佔歐洲海洋能源的四分之一。網易稱,如果將所有海浪能都轉化為電能,可以滿足蘇格蘭一半的能源需求。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澳洲新能源公司發明人造吹蝕穴技術,利用「潮噴」發電
    隨著氣候變化對全球各地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世界各國正在加快能源轉型的速度,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從海水蓄能發電球,到可列印光伏板,科學家們正在嘔心瀝血的尋找新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或者提高現有清潔能源的效率。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大型水電站超20臺機組投產,總裝機抵得上半個三峽
    2020年,一直頗受矚目的烏東德水電站終於開始陸續投產發電。自6月29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以來,烏東德水電站半年來已陸續投產了8臺機組,計劃於2021年7月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的目標。據三峽集團消息,截至2020年11月6日,烏東德水電站當時已經投產的4臺機組發電量就已經突破100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