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座「海上漂浮式潮流能電站」建成
東北網5月7日訊 (記者 王蕊) 近日,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作為技術牽頭單位設計的「海能-I」號百千瓦級潮流能電站在浙江岱山縣龜山水道成功運行,電站經海底電纜為水道附近的官山島居民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
-
探訪我國最大潮汐發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和大部分來自科研院所的「元老級」員工相比,出身海軍的王道增,原本是一名負責水下作業的專業潛水員。1981年,他來到當時仍在建設中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一幹就是30年。期間,隨著對潮汐能源發電的了解熟悉,他也從電站中一名特殊的「水下工作者」,成為專業的潮汐能源研究技術人員。 王道增告訴記者,從發電原理來說,潮汐發電和水力發電並無根本差別,但潮汐能源還有許多特殊之處。
-
我國首座潮汐能試驗電站建設參與者陳琳謙 與新能源結下不解之緣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現年81歲的陳琳謙,曾參與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設計、施工及建成投運後的管理,與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
潮汐電站的三種布置方式
但由於潮汐變化較大,因此電站的水頭和出力變化也比較劇烈,如果電站是單獨運行,沒有接入地區電網,那用戶會感到不便,這是一個缺點。潮汐電站的布置方式一般有單程、雙程、連程三種,下面分別簡單介紹一下。一、單程式潮汐電站單程式潮汐電站是漲潮蓄水,退潮發電。
-
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海偉攝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 一封寄給中央的書信,給能源緊缺的浙東南帶來曙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能源普遍緊缺,浙江尤為嚴重。
-
潮汐電站「退潮」 發電成本高昂新電站建設陷僵局
所以,這兩臺發電機,從1972年電站建立之初到現在一直沒有更換過。其實,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山電站已經不純粹是一家發電站,因為它已將440畝的庫區,200畝拿出來搞養殖,其中有140畝租給當地人,租金收益50萬,剛好抵掉發電虧損。還有60畝的自留地,靠著養殖收益,還能實現微薄盈利。
-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是透過每天潮起潮落來發電,以海面起伏為動能驅動渦輪機,設備則細分為攔潮堰系統跟新型的海底渦輪機等系統。其中,攔潮堰是通過過水閥、水輪發電機與水壩兩側的水位差進行發電,雖然成本較為高昂,但由於該設備由混泥土建造,壽命相當長。 法國的郎斯潮汐電站1966年就開始運作,至今已運作53年都還沒有要退休的樣子。與此同時,該設備建設成本也驚為天人。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第一臺五百千瓦機組於1980年5月投產發電。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三千千瓦,是1978年投產發電的山東乳山縣白沙口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九百六十千瓦)的三倍多。也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一座雙向潮汐電站。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70年代,為了深入開展有關潮汐發電多項課題的研究,為今後更大規模開發潮汐能源提供經驗,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應運而生。這座試驗電站從誕生之初便聚焦了業內無數目光,與之相關的潮汐發電等研究項目也被列為國家重要科學研究項目,研究重點包括潮汐能特點研究、潮汐機組研製、海工建築物技術問題研究和綜合利用。
-
乳山:中國潮汐發電的「搖籃」
1961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潮汐能發電的電站,這種不消耗煤碳等資源的清潔發電方式,正是當時中國所渴望的。 據省志記載,早在1958年,山東省水利廳就組織有關單位對沿海一些港灣進行查勘,編制了「膠州灣潮汐電站規劃報告」及「山東省潮汐電站規劃報告」,並幫助榮成縣蚧口漁業社建成裝機為10千瓦的山東第一座小型潮汐電站。由於工程質量不高,不久即被衝毀。
-
電力課堂 | 潮汐發電系統科普,不容錯過!
潮汐是一種蘊藏量極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需開採和運輸、潔淨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設潮汐電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沒土地,沒有環境汙染問題,還可以結合潮汐發電發展圍墾、水生養殖和海洋化工等綜合利用項目。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發電。
-
OFweek視點:潮汐發電必需走向商業化
平均每臺潮汐渦輪機可以提供約35千瓦的發電能力,這相當於一個風力發電機,可供一百個家庭的日常用電。這些潮汐渦輪機的外形類似夏天所使用的手持電扇,由牢牢固定在河床上的支撐杆和三片渦輪葉片組成。 雖然在本次實驗中,渦輪機在東河的河水裡浸泡了10天,但是葉片沒有發現明顯的磨損和損壞跡象。
-
潮汐發電的優缺點
優點: 1、潮汐能是一種清潔、不汙染環境、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可再生能源。潮水每日漲落,周而復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完全可以發展成為沿海地區生活、生產和國防需要的重要補充能源2、它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可靠能源,很少受氣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全年總發電量穩定,不存在豐、枯水年和豐、枯水期影響。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即使通過了經濟及環保評估,潮汐能與生俱來的巨大風險決定了,該項目的可行性只能留待完全建成後才有望論證。從發電原理上而言,被譽為「水下風車」的潮汐能本身其實並不神秘,無非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來推動水輪機,再由水輪機帶動電動機發電,與水力發電類似。區別在於河流利用的是空間落差,而潮汐流則是相對於海岸線的漲落。但就是這一併不神秘的資源,卻始終邁不過成本門檻。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潮汐能和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屬於可再生能源,可以被用來發電。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雙向潮汐電站,也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它、了解它,共同感受海洋的澎湃力量和人民的創造智慧。
-
厲害了我的乳山——中國潮汐發電的「搖籃」
1961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潮汐能發電的電站,這種不消耗煤碳等資源的清潔發電方式,正是當時中國所渴望的。據省志記載,早在1958年,山東省水利廳就組織有關單位對沿海一些港灣進行查勘,編制了「膠州灣潮汐電站規劃報告」及「山東省潮汐電站規劃報告」,並幫助榮成縣蚧口漁業社建成裝機為10千瓦的山東第一座小型潮汐電站。由於工程質量不高,不久即被衝毀。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從發電原理上而言,被譽為「水下風車」的潮汐能本身其實並不神秘,無非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來推動水輪機,再由水輪機帶動電動機發電,與水力發電類似。區別在於河流利用的是空間落差,而潮汐流則是相對於海岸線的漲落。但就是這一併不神秘的資源,卻始終邁不過成本門檻。由於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輸出功率變化大,潮汐發電機組利用效率不高,間接抬高了發電成本。
-
新知丨潮汐漫話 之 潮汐發電
全球潮汐能的理論蘊藏量大約在20—30萬億kW·h/a(單位為年均千瓦小時),相當於所有河川水力發電總量,但可供開發程度比較低,不同國家情況不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9億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年發電量870億千瓦時,大約相當於40多個新安江水電站。潮汐能是一種清潔、不汙染環境、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可再生能源。
-
【漲知識】潮汐水電站發電原理解析
在有條件的海灣或感潮口建築堤壩、閘門和廠房,圍成水庫,水庫水位與外海潮位之間形成一定的潮差(即工作水頭),從而可驅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潮汐電站的類型:1.潮汐發電單庫單向電站即只用一個水庫,僅在漲潮(或落潮)時發電,因此又稱為單水庫單程式潮汐電站。
-
1980年5月4日,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
1980年5月4日,浙江省溫嶺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這揭開了中國較大規模建設潮汐電站的序幕。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共裝有6臺500kw左右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kw以上,攔潮壩全長為670m,水庫有效庫容270萬立方米,是一座規模不小的現代潮汐電站。截止到2012年底,已經發電到一億兩千多萬度,年發電量更是達到了720萬千瓦。我國是世界上較早建設潮汐電站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建設潮汐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