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9-12-10 15:52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祥勝 整理

口述者:陳琳謙,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原黨委書記兼站長 

航拍鏡頭下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海偉攝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 

一封寄給中央的書信,給能源緊缺的浙東南帶來曙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能源普遍緊缺,浙江尤為嚴重。以溫嶺為例,在上世紀70年代初,用電需求驟增,單靠建於現今太平街道大合山路一帶的大益山火力發電廠發電已遠遠無法滿足。 

當時,潮汐能開發方興未艾,包括溫嶺已建成的沙山潮汐電站在內,部分沿海省份相繼建設了不少潮汐電站,但這些電站都為潮汐發電單向電站,利用率較低。 

鑑於樂清灣蘊藏豐富潮汐能資源,溫州一名幹部向中央寫信,提出能否開發樂清灣潮汐能。1970年8月,水電部第十二工程局根據部裡指示組成了查勘小組。 

1971年元旦,剛在安徽某水電站完成工作的我回到家鄉溫嶺,調入樂清灣查勘小組工作。 

方案「四選一」,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落戶溫嶺 

1972年1月10日,當時的浙江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向國家科委、水電部上報,要求建造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同年3月,水利部第十二工程局提出《樂清灣綜合開發技術經濟調查報告》。 

《報告》擬出了四個潮汐電站開發方案:一是江廈潮汐電站方案,裝機0.3萬千瓦,年發電量0.1億千瓦時;二是漩門港方案,裝機4.4萬千瓦,年發電量1.96億千瓦時;三是漩門港、江巖山分期開發方案,即在漩門港方案之後,開發江巖山以上的樂清灣庫區,裝機53.9萬千瓦,年發電量22.97億千瓦時;四是江巖山—漩門港以內樂清灣庫區一次性開發方案,裝機55萬千瓦,年發電量23.4億千瓦時。 

《報告》認為,方案三、四規模大、投資多,暫不宜開發;而江廈潮汐電站方案規模小,機組設備便於地方自行解決,在建設中可以積累經驗,進行科研。此外,選址處的七一塘圍墾工程正在施工,大壩拋石低潮位時已能露出水面,洩水閘已基本建好,工程投資較少。 

溫嶺爭取項目的熱情很高,當時全溫嶺年用電量為5000萬千瓦時,而電站設計年發電量為1000萬千瓦時,這對緩解用電壓力大有好處。江廈港位於樂清灣北部末端,最大潮位落差有8米多,全國罕見,也是一大有利條件。 

1972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列為國家重要科研項目。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樞紐由大壩、發電機組、廠房、洩水渠道、洩水閘等組成。 

1973年年初,電站正式動工開建,我們設計人員三人被派駐施工現場。搬家那天,我們從玉環楚門乘車到溫嶺,再轉車到達江廈。因為江廈到沙山電站工地沒有通車,我們只能靠手拉車拉行李到工地。電站工地所處的地方被人戲稱為溫嶺「西伯利亞」,偏僻荒蕪,生活條件很艱苦,就連飲用、盥洗用的水都是從外面購入的。 

但相比艱苦的工地生活,發電站的施工建設才是難關重重,其中,發電站堤壩的修建便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依託原有的七一塘,施工人員在堤壩200米長的合龍口隨潮水作業,以砌石平堵而上,苦戰7天,堤壩於1973年10月19日完成堵口合龍。緊接著加固大壩、拋填軟黏土心牆,至1974年年初大壩基本完成,累計又投放土石方25.19萬立方米。 

建設中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資料圖)

累計發電2億千瓦時,科研意義更深遠 

1980年,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1985年,電站基本建成。目前,電站共安裝6臺三種型號的雙向燈泡貫流式潮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年發電量約730萬千瓦時。2007年投產的6號機組還被列入國家「863」計劃。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從1980年5月投入運行至今(註: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累計完成發電量21781萬千瓦時,節約了7.144萬噸標準煤,同時減少5.924萬噸碳粉塵、21.716萬噸二氧化碳、0.653萬噸二氧化硫、0.327萬噸氮氧化物等汙染排放。 

電站建成後,除了獲得大量的電能,還獲得了圍墾、水產養殖、交通及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電站庫區圍墾形成的5600畝土地,其中可耕地4700畝已全部開發,靠堤邊進、出水通暢的部分土地還改造成水塘,發展對蝦養殖。水庫的1.37平方公裡水面用來發展魚、蝦和貝類養殖。電站大壩的建成,還使江廈港兩岸群眾可以通過壩頂往來,不再需要擺渡或繞行。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潮汐能發電的試驗基地,積累了雙向潮汐發電機組研發、設計、製造、安裝和運行經驗,特別是2015年完成增擴容改造的1號機組,是國際上首次研發的三葉片六工況雙向高效運行的潮汐發電機組轉輪。電站的穩定運行,也為我國大規模商業開發潮汐能積累了工程經驗和技術儲備。

1575964371000

相關焦點

  • 投用40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累計發電2.35億千瓦時
    記者日前從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了解到,作為我國第一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從1980年5月投入運行至今,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35億千瓦時。電站的穩定運行,為我國大規模商業開發潮汐能積累了工程經驗和技術儲備。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潮汐能和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屬於可再生能源,可以被用來發電。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雙向潮汐電站,也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它、了解它,共同感受海洋的澎湃力量和人民的創造智慧。
  •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28日 17:54 A-A+   電站規模不大,但一個個標籤,展示著它的「超強實力」: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世界第四大潮汐能發電站;新投運的1號機組是世界首例在役全功能三葉片燈泡貫流潮汐發電機組;機組正、反向水輪機和正、反向水泵運行效率及變工況控制的關鍵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  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銘文中。
  • 中國港灣中標世界首座人工潮汐發電站 合同金額3億英鎊
    斯旺西灣潮汐發電站大壩示意圖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港灣」)中標了世界首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工程。這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由英國Tidal Lagoon Swansea Bay(TLSB)公司在南威爾斯地區的斯旺西海灣建造,旨在為英國家庭用電生產清潔電力。
  • 走基層丨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走基層丨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日期:19.08.27「小而美」背後的意義——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在距離溫嶺市區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個狹長港灣裡,坐落著我國首個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國際社會對潮汐發電的重視  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海洋的呼吸」,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新能源發電——潮汐能發電
    從本質上來講,潮汐能發電與普通水利發電相似,而且海水流量更大,瞬時發電量高,並且呈現間歇性發電,因此對於發電設備來講,需要適合低水頭,高流量,以及耐腐蝕的特點。但是,由於常規電站廉價電費的競爭,真正意義商業化運作的法國郎斯潮汐能電站在1967年才得以建成,隨著技術的發展,潮汐能發電成本不斷降低,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庫克灣、加拿大芬地灣、英國塞文河口、阿根廷聖約瑟灣、澳大利亞達爾文範迪門灣、俄羅斯遠東鄂霍茨克海品仁灣潮汐能發電相繼跟進。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浙江省溫嶺市西南的江廈港上,位於浙江省離城16公裡處,悄然矗立著中國第一座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中國潮汐能開發利用試驗基地的先驅,近四十年來,這座發電站見證了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多項探索。
  • 新知丨潮汐漫話 之 潮汐發電
    全球潮汐能的理論蘊藏量大約在20—30萬億kW·h/a(單位為年均千瓦小時),相當於所有河川水力發電總量,但可供開發程度比較低,不同國家情況不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9億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年發電量870億千瓦時,大約相當於40多個新安江水電站。潮汐能是一種清潔、不汙染環境、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可再生能源。
  • 月亮的禮物——潮汐能發電
    那麼,這種周期性的海水運動是否可以用來發電呢?事實上,潮汐能發電大有可為。潮漲潮落,周而復始,潮汐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據世界能源理事會統計,若將全世界的潮汐能轉換為電能,每年的發電量約為10000億千瓦時,佔世界發電量的5%,僅芬迪灣的潮汐能每年就可以發電170億千瓦時。
  • 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小而美」背後的意義——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中國電力新聞網訊記者於琳娜8月23日,雖然已經出了伏天,但浙江溫嶺的氣溫達到在距離溫嶺市區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個狹長港灣裡,坐落著我國首個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國際社會對潮汐發電的重視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海洋的呼吸」,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電力課堂 | 潮汐發電系統科普,不容錯過!
    20世紀初,歐、美一些國家開始研究潮汐發電。1913年德國在北海海岸建立了第一座潮汐發電站。第一座具有商業實用價值的潮汐電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國郎斯電站。該電站位於法國聖馬洛灣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長的大壩橫跨郎斯河。壩上是通行車輛的公路橋,壩下設置船閘、洩水閘和發電機房。
  • 我國首座潮汐能試驗電站建設參與者陳琳謙 與新能源結下不解之緣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現年81歲的陳琳謙,曾參與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設計、施工及建成投運後的管理,與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 乳山:中國潮汐發電的「搖籃」
    1961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潮汐能發電的電站,這種不消耗煤碳等資源的清潔發電方式,正是當時中國所渴望的。  據省志記載,早在1958年,山東省水利廳就組織有關單位對沿海一些港灣進行查勘,編制了「膠州灣潮汐電站規劃報告」及「山東省潮汐電站規劃報告」,並幫助榮成縣蚧口漁業社建成裝機為10千瓦的山東第一座小型潮汐電站。由於工程質量不高,不久即被衝毀。
  • 斥資300 億英鎊,英國將建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正計劃著手建設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該發電站將由六個巨型潮汐能轉換設施構成,其中四個位於威爾斯地區,兩個位於英格蘭地區。工程總耗資預計達300億英鎊,完工後將負責全英國8%的供電。
  • 溫州籌建全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向海向風要能源籌建全國發電量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溫州市近岸均為強潮區,沿海平均潮差為4.29米,根據有關理論,海水落差在2米以上的海灣處都可以建潮汐發電站。目前我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台州溫嶺江廈潮汐試驗發電站,該電站採用全潛式發電機,設計安裝6臺500千瓦雙向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000千瓦。
  • 厲害了我的乳山——中國潮汐發電的「搖籃」
    潮汐湖開口處有座大橋,橋下就是當年中國規模最大的潮汐發電站——白沙口潮汐發電站。乳山,在新中國的電力發展史上註定要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這裡是我國潮汐發電起步的地方。1961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潮汐能發電的電站,這種不消耗煤碳等資源的清潔發電方式,正是當時中國所渴望的。據省志記載,早在1958年,山東省水利廳就組織有關單位對沿海一些港灣進行查勘,編制了「膠州灣潮汐電站規劃報告」及「山東省潮汐電站規劃報告」,並幫助榮成縣蚧口漁業社建成裝機為10千瓦的山東第一座小型潮汐電站。由於工程質量不高,不久即被衝毀。
  • 首座水下潮汐電站在挪威問世 可不間斷地發電
    首座水下潮汐電站在挪威問世 可不間斷地發電第一座商用水下潮汐能發電站日前在挪威併網發電。如果這座電站運行成功,在5年之內將有數十萬人用上這種新能源。  據《新科學家》報導,這座潮汐能發電站類似於一個水下的風車,發電裝置被固定在位於海底的20米高的鋼柱頂端,當海水流過時,直徑10米的葉片就會隨之轉動,從而產生電能。它的功率為300千瓦,可供位於哈默菲斯特的30個挪威家庭使用。儘管這種發電機還只是原型機,但這是全世界第一次讓潮汐能產生的電力併入大電網。
  • 全國只剩浙江2座潮汐電站 成本高昂是主因
    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記者調查發現,舊電站倒閉、新電站的建設陷僵局,原因都指向高昂的發電成本。
  • 【漲知識】潮汐水電站發電原理解析
    我國浙江省溫嶺市沙山潮汐電站就是這種類型。2.潮汐發電單庫雙向電站用一個水庫,但是漲潮與落潮時均可發電,只是在水庫內外水位相同的平潮時不能發電,這種電站稱之為單水庫雙程式潮汐電站,它大大提高了潮汐能的利用率。廣東省東莞市的鎮口潮汐電站及浙江省溫嶺市江廈潮汐電站,就是這種型式。
  • 韓將建世界最大潮汐發電站
    新華社漢城5月18日電(記者 張錦芳 ) 韓國海洋水產部17日宣布,韓國將在其西部海岸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試驗性潮汐發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