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用40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累計發電2.35億千瓦時

2020-12-04 浙報融媒體

記者日前從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了解到,作為我國第一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從1980年5月投入運行至今,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35億千瓦時。電站的穩定運行,為我國大規模商業開發潮汐能積累了工程經驗和技術儲備。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世界上僅次於韓國始華湖潮汐電站、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而位列第四,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能源普遍緊缺,對本就能源匱乏的浙江而言,情況尤為嚴重。以溫嶺為例,在上世紀70年代初,用電需求驟增,單靠建於現太平街道大合山路一帶的大益山火力發電廠,其發電量遠遠無法滿足當時的用電需求。

「鑑於樂清灣蘊藏著豐富的潮汐能資源,當時溫州的一名幹部向中央寫了一封信,針對浙東南沿海能源緊缺的現狀,向中央提出能否開發樂清灣的潮汐能。」曾參與電站選址、建設及後期運營管理的陳琳謙介紹,1970年8月,水利部第十二工程局根據水電部和浙江省革委會的指示,組成查勘小組,對樂清灣進行潮汐能開發利用踏勘。

江廈港位於樂清灣北部,最大潮水落差有8米多,自然條件優越。1972年,當時的國家計委下達水利電力潮汐電站項目,批准建設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並將其列為國家主要科研項目。1973年,電站正式動工開建。1980年,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1985年,電站基本建成。

目前,電站共安裝6臺3種型號的雙向燈泡貫流式潮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年發電量約730萬千瓦時。電站建成後,除了獲得大量的電能,還有圍墾、水產養殖、交通及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潮汐能發電的試驗基地,通過工程實施,積累了雙向潮汐發電機組研發、設計、製造、安裝和運行經驗,特別是2015年完成增擴容改造的1號機組,安裝了國際上首次研發的三葉片六工況雙向高效運行的潮汐發電機組轉輪,填補了國內潮汐電站在設計優化及多工況運行方式等方面的技術空白。

(原標題《投用40年,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累計發電2.35億千瓦時》,編輯趙靜。)

相關焦點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 讓我們一起走進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故事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第四期——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1 上篇 潮漲潮落,浪奔浪流
  • 探訪我國最大潮汐發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記者實地探訪了建成25年,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58歲的王道增是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檢修部主任,主要負責站內6臺機組的檢查、維護和修理和技術改造等問題。  樂清灣江廈港口,東海水潮起潮落,潮汐電站默默無聞地運轉著;當年首批進駐電站的員工,大多從颯爽青年變為風霜老人,部分已退居二線。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2009年發電量創新高
    1月7日拍攝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外景據最新統計,2009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發電量達731萬千瓦時,創建站20多年來最高水平。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潮汐發電的國家級試驗基地,共安裝6臺雙向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900千瓦。2009年電站3號、4號機組進行技術改造後,電站的自動化水平、安全水平等得到全面提高。
  • 「潮」向未來:溫嶺江廈潮汐發電 開發海洋清潔能源
    2019年8月23日拍攝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主要由大壩、洩水閘、發電廠房、升壓站等組成,現共安裝6臺雙向燈泡貫流式潮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年發電量約720萬千瓦時。
  • 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報告》擬出了四個潮汐電站開發方案:一是江廈潮汐電站方案,裝機0.3萬千瓦,年發電量0.1億千瓦時;二是漩門港方案,裝機4.4萬千瓦,年發電量1.96億千瓦時;三是漩門港、江巖山分期開發方案,即在漩門港方案之後,開發江巖山以上的樂清灣庫區,裝機53.9萬千瓦,年發電量22.97億千瓦時;四是江巖山—漩門港以內樂清灣庫區一次性開發方案,裝機55萬千瓦,年發電量23.4億千瓦時。
  • 溫嶺江夏潮汐電站成為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榜上有名。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最大的雙向潮汐發電站,是潮汐發電的實驗基地,規模居世界第四。1980年5月,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目前,電站共安裝6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年發電量保持在720萬千瓦時左右,到今年年底已累計發電2億千瓦時。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第一臺五百千瓦機組於1980年5月投產發電。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三千千瓦,是1978年投產發電的山東乳山縣白沙口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九百六十千瓦)的三倍多。也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一座雙向潮汐電站。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8月23日,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副站長王浩平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自1985年底竣工以來,該電站歷經多年大風大浪的考驗,依舊運轉正常,年平均發電量為720萬千瓦時,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億多千瓦時。這隅「小而美」的潮汐電站意義不止於此。除去發電,還為地方農業圍墾、水產養殖打下一片富於經濟效益的江山。其水庫範圍內有海塗1800畝,海產品養殖年產值在1500萬元以上。
  • 潮汐電站「退潮」 發電成本高昂新電站建設陷僵局
    台州玉環縣的茅埏島,是樂清灣第二大島,距縣城約7公裡,島上有一座歷史31年之久的潮汐發電站——海山潮汐發電站。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
  • 1980年5月4日,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
    1980年5月4日,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2017-05-04 10:12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裡程碑 1980年5月4日1980年5月4日,浙江省溫嶺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這揭開了中國較大規模建設潮汐電站的序幕。
  • 走近「月亮使者」:世界第四大潮汐電站,還能圍墾種糧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隨「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採訪團走進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揭開這個「月亮使者」的神秘面紗。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潮汐電站以海水作為工作介質,利用海水位和庫水位的落差發電,設備的防腐蝕和防海生物附著的問題是常規水電站所沒有的;再比如,潮汐電站沒有枯水期問題,電站穩定還可以做到精準預報;建設潮汐電站不需要移民,不僅無淹沒損失,相反還可以圍墾大片土地,具有水產養殖、海洋化工、交通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
  • 全國只剩浙江2座潮汐電站 成本高昂是主因
    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記者調查發現,舊電站倒閉、新電站的建設陷僵局,原因都指向高昂的發電成本。
  •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在電站中控室的一塊電子屏上庫側、海側、水頭的水位數字微弱變化。「潮汐發電就是利用庫側與水側的高度差,即水頭來實現的。」十八歲便來到江廈潮汐電站工作的副站長王浩平邊指著屏幕邊介紹潮汐發電原理。  潮汐電站一般建造在海水漲落比較大的海灣上,用大壩和廠房將海和海灣分開,漲潮時海水位高於庫水位,機組發電水庫充水,落潮時,庫水位高於海水位機組發電水庫洩水。
  • 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在距離溫嶺市區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個狹長港灣裡,坐落著我國首個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國際社會對潮汐發電的重視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海洋的呼吸」,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走基層丨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在距離溫嶺市區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個狹長港灣裡,坐落著我國首個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國際社會對潮汐發電的重視  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海洋的呼吸」,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潮汐能資源蘊藏量約為1.1億千瓦,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為2179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624億千瓦時,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站點共191處,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為2158萬千瓦,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的沿海地區。
  • 我國首座潮汐能試驗電站建設參與者陳琳謙 與新能源結下不解之緣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現年81歲的陳琳謙,曾參與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設計、施工及建成投運後的管理,與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 我國潮汐發電技術已國際領先 30年發電兩億千瓦時
    這三大海洋能試驗場將作為我國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測試與產業孵化基地,為快速提升我國海洋能技術成熟度,推動我國海洋能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第四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於5月28日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行。來自國內外40多家科研單位的約200名專家匯聚威海,為我國海洋能發展獻計獻策。夏登文說,全球業務化運行的海洋能海上測試場已達10餘個。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斯泰恩稱,這個南方項目的年發電能力為5000兆瓦(1兆瓦=100萬瓦=1000千瓦),預計建設成本為150億美元,預計發電的成本為每千瓦時10至15美分。這意味著,該項目的生產成本可能與海上風力發電廠補貼後的電價—每千瓦時12至13.7美分差不多。分析人士稱,這意味著潮汐能項目需要的國家補貼與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相近,而海上風力發電已是最貴的項目之一。
  • 溫嶺這個潮汐發電站亮相《大國重器》
    2018-03-13 14: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元勇 金振東 拍友 吳敏力 毛海挺 林圓圓 編輯 金振東3月2日,在中央二臺熱播的《大國重器》第二季第五集《布局海洋》中,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片中展露英姿,成了浙江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