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只剩浙江2座潮汐電站 成本高昂是主因

2020-12-05 騰訊大浙網

潮汐電站示意圖

台州玉環縣的茅埏島,是樂清灣第二大島,距縣城約7公裡,島上有一座歷史31年之久的潮汐發電站——海山潮汐發電站。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

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記者調查發現,舊電站倒閉、新電站的建設陷僵局,原因都指向高昂的發電成本。

電站年年虧損

靠出租搞養殖維持微利

5月的一個雨天,記者走進海山電站,沿著潮溼的水泥路向裡走,路兩邊的小樹長得正盛。雨水滲進了辦公樓牆面的細縫裡,牆角的青苔野蠻生長,讓人愈發覺出這個電站的陳舊。穿過小花園,發電站站長謝宗松帶記者走進一間平房,指著房間裡兩臺兩米左右高的機器介紹道:「這是我們電站的發電機,裝機量2*125千瓦。」

一個佔地440畝的電站,只靠著這兩臺機器發電?

「沒錢!」謝宗松攤攤手。據謝宗松介紹,海山電站目前已併入華東電網,上網電價0.46元/千瓦時,而發電成本卻要1.8元/千瓦時,價格嚴重倒掛。以現在每年40萬千瓦的發電量,每年的虧損在50萬元左右。所以,這兩臺發電機,從1972年電站建立之初到現在一直沒有更換過。

其實,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山電站已經不純粹是一家發電站,因為它已將440畝的庫區,200畝拿出來搞養殖,其中有140畝租給當地人,租金收益50萬,剛好抵掉發電虧損。還有60畝的自留地,靠著養殖收益,還能實現微薄盈利。

謝站長帶我們來到了養殖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寬闊的黃水塘,水塘有1.5米到2米深,塘底養了各種貝類,毛哈、泥哈、蟶子等,水面養了對蝦,這種立體養殖的方式,讓蝦的糞便正好肥了水質,生成藻類供貝類生長。

「按我們現在的裝機量,200畝的庫容已經足夠發電了。」謝宗松解釋。

高昂成本成攔路虎

潮汐電站生存靠補貼

在這兩家潮汐電站中,溫嶺的江廈電站走的是另一條路子:它的上網電價為2.58元/千瓦時,靠國家補貼過日子。

據江廈電站站長顏建華介紹,在2002年之前,江廈電站的上網單價為4毛多,那時候電站劃歸浙江省電力公司,廠網一家,無所謂虧損。2002年之後,電力市場化改革,江廈劃歸國電龍源,企業自負盈虧,一度4毛多的電價無法支持電站運營,最終核算後將上網電價定在2.58元/度。

那麼,為什麼江廈能拿到這麼高的電價補貼?參與江廈電站設計的華東勘探設計研究院,據該院新能源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國海透露,因為建於1972年的江廈電站是當時唯一一個國家立項的潮汐電站,也是全國最大的潮汐電站,在全世界長期排名第三位,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我國從1958年開始就利用潮汐能發電,當時在東南沿海興建了40餘座小型的潮汐電站,但基本上都是各地自發建的,因為沒有科學研究和正規的勘測設計,選址不當加上設備簡陋等問題,最終都廢棄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又建設了一大批潮汐電站,總裝機約近6000千瓦。

「因為在那個年代,大電網還沒全覆蓋,特別是一些偏僻的海島,大家還用煤油燈。要搞經濟建設怎麼辦?自己建電站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海洋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傳崑說,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電網一來,電價拼不過,一個個都倒閉了。」

關於潮汐發電的最大爭議,就在於高昂的發電成本。眼下,潮汐能的利用前景仍迷霧重重。1999年就宣布啟動的台州三門灣健跳港潮汐電站,至今沒有拿到發改委的建設批條。據了解,原因是電站的建設報價過高,靜態總投資約6.8億,申報的上網電價是2.3元/千瓦時。估算下來,每年國家需要補貼的電價將近9000萬元。

潮汐發電味美難啃

人才面臨斷檔危機

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1~2個萬千瓦級潮汐能電站和若干潮流能併網示範電站。如今,「十二五」已過一半,然而規劃中提到的萬千瓦級潮汐能電站建設目前仍未能實現。

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電力與新能源處處長金敬撐表示,目前我國處於前期研究中的潮汐電站有四處,分別是浙江三門灣健跳港潮汐電站、廈門馬鑾灣潮汐電站、福建八尺門潮汐電站、溫州甌飛潮汐電站。不過,目前都沒有動工建設。

記者了解到,高成本問題是全世界潮汐能開發共同面臨的難題。目前全球共有5家潮汐電站投入商業運營,不過都是靠政府補貼維持的。

潮汐電站是否有大面積推廣的價值?陳國海認為,大規模上項目,目前比較困難。現在世界各國潮汐發電成本差不多都在每度電2元左右。

「因為它的潮差能達到5米8,而我們浙江潮差在4米到5米之間。潮差是決定成本的關鍵,潮差越大,勢能轉化的電能越多。現在我們已經將水輪機的效力提高到90%,已經接近水力發電的水平。」陳國海解釋,潮汐發電的技術已經很成熟,再要從技術上突破成本問題已經很難。這意味著,自然的地理環境對潮汐發電的成本問題起了關鍵性作用。

金敬撐處長表示,潮汐發電不可能成為主力電源。無論是從裝機規模、還是年發電量,跟太陽能、風電、煤電相比,都是微不足道。「即使溫州的甌飛45萬千瓦的電站搞起來,世界第一的規模,它的年發電量也只能佔到我省年發電總量的四百分之一。」

「無論是為人才儲備考慮,還是延續此前的研究,都應該建一兩座大型的潮汐電站,保留住我國在潮汐發電領域的領先地位。」陳國海憂慮新項目不動工,這批有著幾十年潮汐能研究的人才無用武之地,如果這批老人離開,很快會面臨人才斷層。

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就僅存海山潮汐發電站和溫嶺江廈電站兩座。記者調查發現,潮汐發電成本在每度電2元左右,與其他能源發電相比,毫無競爭力。

原標題: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只剩下浙江2座在苦撐

成本高昂,潮汐電站「退潮」

相關焦點

  • 潮汐電站「退潮」 發電成本高昂新電站建設陷僵局
    台州玉環縣的茅埏島,是樂清灣第二大島,距縣城約7公裡,島上有一座歷史31年之久的潮汐發電站——海山潮汐發電站。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第一臺五百千瓦機組於1980年5月投產發電。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三千千瓦,是1978年投產發電的山東乳山縣白沙口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九百六十千瓦)的三倍多。也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一座雙向潮汐電站。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曾興起一波潮汐電站建設熱潮,包括江廈、幸福洋、白沙口、海山等潮汐電站,總裝機約近6000千瓦。但現在真正發電運行的僅剩海山與江廈2座潮汐電站。       那麼這兩個倖存者的生存狀態如何呢?
  • 潮汐發電仍在「退潮」期商業化應用難跨成本關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潮汐能資源蘊藏量約為1.1億千瓦,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為2179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624億千瓦時,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站點共191處,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為2158萬千瓦,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的沿海地區。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曾興起一波潮汐電站建設熱潮,包括江廈、幸福洋、白沙口、海山等潮汐電站,總裝機約近6000千瓦。
  • 佔到全國潮汐能總量四成的浙江,能否在杭州灣修建一座潮汐能電站
    我國幅員遼闊,在西北內陸地區有著面積廣闊的戈壁荒漠(太陽能和風能都非常豐富),目前在這一地區建有眾多的風力發電站和太陽能電站,幾乎每個西部城市都是自己的風能或者太陽能電站,比如新疆的達坂城風力發電站,青海的格爾木光伏電站,在河西走廊的張掖,武威,敦煌等地都有大量的新能源發電站。
  • 探訪我國最大潮汐發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浙江在線03月14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導下樓村是浙東南一個古樸山村,距離溫嶺市區16公裡。村裡的養殖戶徐明發至今都不知道,家門口那座假山綠樹掩映的寧靜院落,就是我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和試驗基地——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我省將綜合開發包括潮汐能在內的清潔能源。
  • 溫州欲斥資335億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
    全球獨一無二的潮汐電站 潮汐能發出的電,沒幾個人用過,潮汐怎樣發電,也少有人見,但在中國,潮汐發電真不是新鮮玩意。1970年代初,潮汐發電一夜之間紅遍中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幾年裡就建起50多座潮汐電站。浙江是潮汐發電的主力省,茅埏島上海山潮汐電站就是國內最早的潮汐電站。
  • 溫嶺江夏潮汐電站成為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國家環保部辦公廳和國家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名單。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榜上有名。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最大的雙向潮汐發電站,是潮汐發電的實驗基地,規模居世界第四。1980年5月,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
  • 浙江欲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都市快報
    1970年代初,潮汐發電一夜之間紅遍中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幾年裡就建起50多座潮汐電站。浙江是潮汐發電的主力省,茅埏島上海山潮汐電站就是國內最早的潮汐電站。  電站門口,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碑,碑上寫明海山潮汐電站2011年入選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開建,1975年建成,壽命不過40歲的潮汐電站就躋身省級文物,電站站長謝宗松說,這裡不僅記錄著一段歷史,還關乎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浙江省溫嶺市西南的江廈港上,位於浙江省離城16公裡處,悄然矗立著中國第一座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中國潮汐能開發利用試驗基地的先驅,近四十年來,這座發電站見證了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多項探索。
  • 投用40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累計發電2.35億千瓦時
    記者日前從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了解到,作為我國第一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從1980年5月投入運行至今,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35億千瓦時。電站的穩定運行,為我國大規模商業開發潮汐能積累了工程經驗和技術儲備。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 海潮能發電 全國數第一》 讓我們一起走進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故事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第四期——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 走近「月亮使者」:世界第四大潮汐電站,還能圍墾種糧
    、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位列世界第四。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潮汐電站以海水作為工作介質,利用海水位和庫水位的落差發電,設備的防腐蝕和防海生物附著的問題是常規水電站所沒有的;再比如,潮汐電站沒有枯水期問題,電站穩定還可以做到精準預報;建設潮汐電站不需要移民,不僅無淹沒損失,相反還可以圍墾大片土地,具有水產養殖、海洋化工、交通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
  • 印度計劃修建亞洲首座潮汐電站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月19日報導,英國亞特蘭提斯資源公司計劃在印度西海岸的庫奇海灣興建一座潮汐電廠,預計規模將達50兆瓦,工程將於2012年初開始,次年竣工。屆時其將成為亞洲首座潮汐發電廠。經過對該地區潮汐能開發潛力的考察後,亞特蘭提斯資源公司選定在古吉拉特邦興建潮汐電廠。據悉,未來該電廠規模有望擴展至200兆瓦。
  • 溫州籌建全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溫州市能源·油氣集輸工藝和裝置研討會」上了解到,溫州正在籌建全國發電量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核心技術問題已經攻克,計劃選址在沒有主要航道經過的甌江附近海域。向海向風要能源籌建全國發電量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溫州市近岸均為強潮區,沿海平均潮差為4.29米,根據有關理論,海水落差在2米以上的海灣處都可以建潮汐發電站。
  • 5e科普丨前景無限的潮汐發電
    這時總有人會忍不住要問:「電力這麼緊張,為什麼不多建幾座發電站呢?」這小半截鐵塔尖正是世界上首個商用潮汐發電站——SeaGen的一小部分建築。  該發電站外形象一個倒置的風車,主體建築由塔身和兩個外置的渦輪發電機組成,利用進出海灣的潮汐發電,於2008年投入使用,裝機容量1.2兆瓦,能滿足1500~2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 1980年5月4日,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
    1980年5月4日,浙江省溫嶺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這揭開了中國較大規模建設潮汐電站的序幕。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共裝有6臺500kw左右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kw以上,攔潮壩全長為670m,水庫有效庫容270萬立方米,是一座規模不小的現代潮汐電站。截止到2012年底,已經發電到一億兩千多萬度,年發電量更是達到了720萬千瓦。我國是世界上較早建設潮汐電站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建設潮汐電站。
  • 潮汐能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潮水的流動與河水的流動不同,它是不斷變換方向的,潮汐發電有以下三種形式:  (1)單池單向發電  (2)單池雙向發電  (3)雙池雙向發電三、應用現狀與應用前景  到目前為止,由於常規電站廉價電費的競爭,建成投產的商業用潮汐電站不多。然而,由於潮汐能蘊藏量的巨大和潮汐發電的許多優點,人們還是非常重視對潮汐發電的研究和試驗。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2009年發電量創新高
    1月7日拍攝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外景據最新統計,2009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發電量達731萬千瓦時,創建站20多年來最高水平。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潮汐發電的國家級試驗基地,共安裝6臺雙向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900千瓦。2009年電站3號、4號機組進行技術改造後,電站的自動化水平、安全水平等得到全面提高。
  • 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海偉攝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 一封寄給中央的書信,給能源緊缺的浙東南帶來曙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能源普遍緊缺,浙江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