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在地球上的儲量都是限定的,雖然每一天,每一年都有新的化石能源被發現,但是其總量總會有一個上限,現在的工業生產,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還是嚴重依賴著石油能源。總有被消耗完的那一天。而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就不一樣了,它們無窮無盡,是一種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它們主要是轉化成電能供人們使用,具有很大的開發前景。目前受到很多地區大力追捧和開發,當然我國也不例外。
我國幅員遼闊,在西北內陸地區有著面積廣闊的戈壁荒漠(太陽能和風能都非常豐富),目前在這一地區建有眾多的風力發電站和太陽能電站,幾乎每個西部城市都是自己的風能或者太陽能電站,比如新疆的達坂城風力發電站,青海的格爾木光伏電站,在河西走廊的張掖,武威,敦煌等地都有大量的新能源發電站。在東部有著1.8萬公裡的陸地海岸線,每天潮汐的漲落都蘊含著大量的能量,據統計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量為2100萬千瓦,潛力巨大。
而潮汐能最為豐富的省份就是東部的浙江省。浙江省可開發的潮汐能為880萬千瓦,佔到了全國總量的41.9%。而潮汐能的大小和潮差息息相關,潮差越大,潮汐能越豐富。眾所周知,著名的錢塘潮就是一種超大規模的潮汐現象(位於杭州灣地區),是浙江省的潮汐能源潮差(漲落潮的高度差)最大,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潮汐能蘊藏量在590億千瓦時,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那麼我們能否在杭州灣地區修建一座潮汐能發電站?來充分開發利用這寶貴的潮汐能資源。
杭州灣是一個喇叭口型的河流入海口,在灣口處寬度在95公裡左右,越往內陸地區灣口越窄,到了海寧一帶,灣口寬度僅3公裡(潮水在這裡被擠壓抬升,形成了著名的錢塘潮,其中錢塘潮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時潮水最大),最大潮差可達9米。那麼這座大壩應該修在哪裡呢?我們從錢塘江河口潮汐能數據表中可以看到,越靠近錢塘江上遊地區,潮差越大。如果要將杭州灣的潮汐能最大程度利用,需要將大壩建到平均潮差最大的地方(兼顧到發電的效率,不能說大壩這頭幾乎沒有潮差,而另一頭潮差又很大,這樣往往發電效率不高)。從表中分析,可以發現在海寧澉浦(北)到餘姚(南)之間的潮差最大,所以在這裡可以修建一座大壩進行潮汐能發電,預計裝機容量可以達到300萬千瓦。在大壩建成後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大壩上修建一條公路,杭州灣南北地區的車輛可以通過這個通道便捷的南來北往,成為杭州灣上第二條「跨海大橋」,兼顧了發電和交通。
既然杭州灣潮汐能發電站有這麼好的社會效益,為啥到現在都不動工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生態環境的影響,大壩建成會造成錢塘江的泥沙無法外排,造成河道的淤積,錢塘潮也就此消失。第二,杭州灣地區是我國航運最為發達的地區,大壩建成後,航運線路將被切斷,航運受阻。在綜合利害關係後,杭州灣潮汐能發電站也就此擱淺了下來。
不過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可以利用潮汐流發電,就行風力發電一樣(利用風流),只需在水面以下安裝發電裝置,不需要「攔灣建壩」,這樣上面提到的阻礙發電的問題都將得到解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用上清潔的「杭州灣潮汐能」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