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2020-12-05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科學地開發和利用能源才能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產生的廢氣,影響氣候、危及人體健康的問題日益嚴峻。因而,太陽能、核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廣泛重視。據測算,全球可開發風能總量比水能總量大十倍。我國沿海地區也蘊藏著豐富的風能資源。

材料二 亞馬孫河河口位置圖(下圖)。

(1)請回答下圖相應數碼框中的內容,顯示燃燒化石能源對人體健康危害的過程,以反映開發新能源的必要性。

(2)許多大河河口地區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據材料二,分析亞馬孫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3)簡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

參考答案:

(1)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②酸化 ③呼吸

(2)河口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湧入由寬變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東北信風(或信風)影響,信風順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風助潮勢);該河流年徑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頂託抬高潮位。

(3)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熱力差異顯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緯度低,熱帶氣旋活動頻繁;濱海地區晝夜海陸熱力差異形成晝夜更替的風(或海陸風);下墊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對風力削弱作用小。

典型例題二:英國正在大力開發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多種海洋能源,將發展成為「海洋能源中的沙烏地阿拉伯」。讀下面英國潮汐能源分布圖,回答問題。

潮汐能是指地球上的海水在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周期性漲落運動中所具有的能量。目前可以利用衛星獲取海洋潮流信息。

(1)指出英國潮汐能的分布特點,說明主要影響因素。

(2)說出獲取潮流信息所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描述該技術的特點。

(3)分析英國開發海洋能源的有利條件。

參考答案:

(1)分布在沿海地區,大西洋沿岸更為密集,最強出現在北部。影響因素:日月引力、盛行風向、陸地輪廓。

(2)遙感。特點:監測範圍廣,獲取信息連續性強等。

(3)島國,海洋能源類型多,技術先進,政策支持,資金充足,市場需求量大。

典型例題三:閱讀有關地圖和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我國的潮汐能資源在沿海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適宜建設潮汐以電站的站址以福建、浙江為最多。

材料二 我國部分港口潮差概況(單位:m)

(1)分析福建沿海建設潮汐電站的有利條件。(6分)

(2)指出福建沿海危害最為嚴重的海洋自然災害類型及其多發的季節,說明防範措施。(9分)

參考答案:

(1)福建沿海潮差較大,潮汐能資源豐富;(2分)海岸線曲折,多海灣,適宜建設潮汐電站的站址多;(2分)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消費市場大。(2分)

(2)(9分) 風暴潮、夏秋季節(4分)

加強該災害的預報與監測(3分);加強防護大堤等沿海工程設施建設,提高人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等。(2分,答出後兩點中的其中1點即可)

典型例題四: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歐洲西部局部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英吉利海峽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南岸尤為豐富,聖馬洛灣沿岸建有世界上最早的潮汐能發電站。

(1)簡述北海以東圖示地區海岸線的主要特徵,並說出該特徵對當地氣溫的影響。

(2)簡述開鑿甲、乙兩條運河的不同地理意義。

(3)簡析聖馬洛灣沿岸潮水位高的原因。

參考答案:

海岸線曲折、漫長;多半島、島嶼、港灣。氣溫年較差、日較差變小;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推遲 甲:溝通海域(北海和波羅的海),縮短海上航程;乙:溝通河流,組成四通八達的內河航運 (3)有穩定的西風,使洋流自西向東流,受東側半島阻擋和地轉偏向力右偏的影響,推高潮水位(任答3點)

典型例題五: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18年「兩會」期間,浙江代表團4名代表提交了《關於將杭州灣大灣區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建議》。紐約灣區是金融為代表的大灣區,東京灣則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舊金山灣則是IT和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21世紀,發揮以杭州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的產業優勢,杭州灣大灣區應該提升為數位化大灣區,成為中國在數字經濟時代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橋頭堡。下圖為「浙江省簡圖、杭州灣大灣區簡圖及江廈潮汐發電站位置圖」,表1為「世界著名潮汐發電站重要指標對比表」。

(1)浙江海岸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

(2)簡述杭州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條件_________。

(3)把杭州灣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級大灣區,需要採取哪些措施?____。

(4)舟山群島漁業資源豐富,形成條件主要有_________ 。

(5)潮汐電站的發電量主要取決於_______等因素。從大壩選址、海灣形態、市場需求等方面分析我國建設江夏潮汐試驗電站的有利條件 ______ __。

(6)浙江漁業、物流業、旅遊等產業發展產生了漁業資源減少、海洋環境汙染、海洋生態破壞等海洋環境問題,當地應採取的針對性措施有 。

參考答案:

(1)海岸線曲折;多港灣、島嶼

(2)杭州有多所一流大學,科學技術水平高,創新人才多,創新能力強;電子商務、行動支付等產業發達,信息與通訊便捷;航空運輸、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交通快速便利;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環境優美

(3)建設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機制;把握數字經濟變革的新時代機遇,推動經濟數位化轉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培育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發展金融科技、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形成新興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

(4)淺海大陸架,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寒暖流交匯,餌料豐富;入海徑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

(5)平均潮差、庫區面積、裝機容量。大壩位於海灣狹窄處,工程量小;海灣呈喇叭口狀,有助於產生足夠大的潮差;所在地能源供應緊張

(6)控制海水養殖規模,或實行休漁期制度,或發展海水增殖養殖和海洋牧場;控制旅遊規模;加強入海汙染源控制;強化管理,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強宣傳教育

典型例題六: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年來,長江流域人類活動顯著增加,如2003年長江三峽水庫建成蓄水、20 1 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等。人類活動對長江入海泥沙產生決定性影響。下左圖為1 950年~20 1 3年長江流域入海水量和沙量變化圖(觀測點:安徽大通水文站)。

材料二 潮汐現象是指海水在天體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水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下右圖為長江口附近海域某觀測點所測有關潮汐數據。潮徑比為該測點潮差與大通水文站長江徑流量比值,以此分析潮流和徑流水動力過程。

(1)描述1996-2011年潮徑比的時間變化特點並由此說明長江徑流和河口潮流變化特點。

(2)分析1996年後長江流域人海沙量呈減少趨勢的原因?

(3)說明1996年後人海沙量減少及徑流、潮流變化對長江三角洲海岸帶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參考答案:

(1)1996-2011年潮徑比呈增長趨勢。由於該時間潮差及平均潮位無明顯的趨勢性變化,而潮徑比為增加趨勢,說明該時間段長江入海徑流偏低,使得潮流相對增強。

(2)原因:長江流域大量水庫工程的建設,使得水庫攔截淤積泥沙大量增加;1996-2013年長江入海徑流偏低,加上長江水北調,輸沙量減少;長江流域對植被的恢復,減少了水土流失,入河泥沙減少;在長江中下遊河段人工採沙。

(3)不利影響:入海沙量減少導致河口三角洲海岸遭受侵蝕,海岸線不斷後退,三角洲面積減小;入海徑流偏低,使得潮流相對增強,易引起海水通過河口倒灌,致使河水鹹化;入海水沙減少,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鹹化;導致土壤鹽鹼化;對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任答4點)

典型例題七:分析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最大,形成錢塘江「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壯麗景象。

材料二 杭州七堡觀潮點歷年潮汐次數變化示意圖。

材料三 錢塘江口示意圖。

材料四 丁字壩是一種水利工程設施,是一段與堤壩近乎垂直並伸入江水中的堤,呈丁字形,可以減輕潮水對堤塘的衝擊,延長堤塘的使用壽命。海寧老鹽倉附近集中建造了丁字壩。

(1)從天文角度看,形成錢塘江「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景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線上,其中_________位於中間。(2分)

(2)根據材料,描述七堡觀潮點潮汐的次數變化特點,並推測原因。(8分)

(3)從水情角度分析海寧老鹽倉附近集中建設丁字壩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地球(2分)

(2)變化特點:波動增加。(2分)原因:①沿岸圍墾建設;②海平面上升;③江水與潮水的運動導致河床變化;④東南季風的強弱變化等。(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6分)

(3)①潮水逆錢塘江而上時,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岸衝刷嚴重;②河流彎道附近,河水和潮水衝刷嚴重;③河床變窄,潮水衝擊力增大。(每點2分,滿分6分,回答其它角度不給分。)

典型例題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分)

材料一 工信部在「 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披露,今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對外依存度不斷擴大。1月至5月,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91億噸,增長8.5%,對外依存度達55.2%,已超越美國(53.5%)。 材料二「我國石油進口部分通道示意圖(圖 a)」和「甲、乙兩地氣候資料圖(圖b)」。

(1)「新月沃土」是指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而得名。這片肥沃的土地形成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易產生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_和________。(3分)(2)根據圖②,分析甲、乙兩地氣候特點的差異。(7分)(3)丙海域有眾多的島嶼呈鏈狀分布,其成因是________。(1分)(4)分析丁河口夏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分)(5)我國西南油氣進口通道與海上油氣進口通道相比具有哪些優勢?(2分)(6)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除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外,從能源開發利用的角度,還需要採取哪些措施?(3分)

參考答案:

(1)水源 沙漠化 次生鹽鹼化(3分)(2)甲地最熱月出現在8月(1分)且氣溫較低(1分)(或者乙地最熱月出現在7月,且氣溫較高);甲地最冷月氣溫較乙地高(1分);甲地氣溫年較差較小(或者乙地氣溫年較差較大)(1分);甲地降水總量大於乙地(1分);甲地降水季節變化大於乙地(1分);甲地受海洋調節作用明顯,夏季氣溫較低,冬季氣溫較高,最熱月出現時間推遲,氣溫年較差小(或者乙地受海洋調節作用弱,氣候大陸性強,氣溫年較差大)( 1分);甲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冬季受中緯西風影響,降水多,降水總量較大,季節變化明顯;乙地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終年炎熱乾燥,降水少,降水季節變化小(1分)。(前面6點任答5點得5分;後面1點1分)(3)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1分)(4)河口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湧入由寬變窄,潮位被推高(1分);河口受西南季風和颶風影響,推高潮位(或風助潮勢) (1分);該河流年徑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頂託抬高潮位(1分)。(5)線路短,可節省時間和運輸費用(1分);加大石油進口的安全性(1分)。(6)開源:優化能源結構(擴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1分);努力加大本國能源的勘探與開發(1分)。節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1分);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石油儲備體系(1分)。(任答3點得3分)

典型例題九: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能是海水受到月球、太陽等天體引力作用而產生的由海水周期性漲落引發的水體勢能和潮水動能,主要分布在一些淺窄的海峽、海灣和江河口區域。錢塘江由於特殊地形形成巨大的湧潮。下圖分別為我國杭州灣位置示意圖和潮汐發電原理示意圖。

(1)簡述夏秋季節我國杭州灣潮汐能大的原因。

(2)與煤炭發電相比,簡述潮汐能發電的優勢。

(3)試分析我國在杭州灣開發「潮汐能」的原因。

(4)請簡述潮汐發電站除發電外的其他綜合開發方向。

參考答案:

(1)杭州灣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內小,當潮水從外海湧來時,水位不斷推高;夏秋季降水豐富,徑流量大,杭州灣高水位抬高潮位;夏秋季盛行東南季風加劇潮勢。

(2)潮汐能是可再生清潔能源;佔用土地(耕地)少;不需運輸煤炭,無運輸成本。

(3)杭州灣潮汐能豐富;滬寧杭常規能源短缺,且能源市場需求量大,開發潮汐能有利於該地區緩解能源緊張狀況;潮汐能屬於清潔能源,有利於保護環境;帶動經濟發展。

(4)海水(水產)養殖;灘涂圍墾;電站大壩可作為鐵路或公路的路基,改善交通條件;發展旅遊等。

典型例題十: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為「浙江省簡圖及江廈潮汐發電站位置圖」,下表為「世界著名潮汐發電站重要指標對比表」,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浙江海岸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開發利用的方向主要是______

(2)舟山群島漁業資源豐富,形成條件主要有____________。

(3)潮汐電站的發電量主要取決於____________等因素。

(4)從大壩選址、海灣形態、市場需求等方面分析我國建設江夏潮汐試驗電站的有利條件。 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海岸線曲折;多港灣、島嶼 建港口,發展海洋運輸;發展海洋旅遊。(2)淺海大陸架,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寒暖流交匯,餌料豐富;入海徑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3)平均潮差、庫區面積、裝機容量。(4)大壩位於海灣狹窄處,工程量小;海灣呈喇叭口狀,有助於產生足夠大的潮差;所在地能源供應緊張。

典型例題十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潮汐是表層海水周期性的漲落現象。亞馬孫、錢塘江、恆河口是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三大潮湧區,其成因主要受太陽、月球引力的影響,但也與河流入海口獨特的自然條件有關。 材料二:阿拉瓜利河(如圖)位於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長220千米。流城內人煙稀少,三角洲地區河浞縱橫、沼澤廣布,河流兩側樹木大多呈倒伏狀態,岸上也幾乎找不到城市。

(1)簡析阿拉瓜利河、錢塘江兩河河口湧潮壯觀的共同原因。(2)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兩岸沼澤廣布的原因。(3)試對「河流兩側樹木大多呈倒伏狀態,岸上也幾乎找不到城市」這一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參考答案:

(1)太陽、地球、月球位於同一直線上,對地球表面引力大;河口形狀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入海口附近河水較淺;河口附近吹向岸風且風力強。(2)地勢低洼平坦,排水不暢;三角洲地區河汊縱橫,來水多;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多;漲潮時海水與河水相互頂託,水流漫溢。(3)樹木大多呈倒伏狀態原因:三角洲地區土質疏鬆,樹木根系不發達;漲潮時潮流力量大,推倒了樹木。岸上幾乎找不到城市原因:地處赤道附近,氣候溼熱,不適宜人類居住;河流兩岸沼澤廣布,生態脆弱;流域內經濟落後,人口稀少;潮流衝刷作用強,兩岸不適合建港口。

典型例題十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葡萄牙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場。該發電場通過3根140米長的「紅色海蛇」,連接在葡萄牙北海面海床處的圓柱形波浪能轉換器,Agucadoura發電場的波浪能將會被轉化為電能。然後通過海底電纜中轉站,最終注入電網。Agucadoura發電場只是葡萄牙政府可再生能源計劃當中的一小部分,該計劃同時還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和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葡萄牙政府希望在2020年之前,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佔國家用電總量的60%左右。

(1)分析葡萄牙波浪能豐富的原因。

(2)與石油、煤炭等礦物能相比,Agucadoura發電場利用的波浪能有哪些缺點?

(3)葡萄牙的潮汐能蘊藏量也很大,如果讓你來選擇潮汐電站的位置,你主要考慮哪些條件?

參考答案:

(1)葡萄牙位於西風帶,盛行風力強勁的西風,強勁的風力作用於開闊無阻的洋面上形成巨浪。

(2)不穩定、開發利用難度較大、發電成本較高、目前尚不能大規模開發。

(3)足夠的潮差、海岸能夠儲蓄大量的海水、可以進行土建施工。

典型例題十三:下圖是「我國部分海域圖」,讀圖回答問題。

(1)A海域名稱為______灣,B海名稱為___海,C省的海岸類型主要屬於_______。

(2)分析布袋鹽場曬鹽業發達的有利條件 ___________。

(3)A海域主要的海洋資源除了海洋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外還有____、_____、_____。

(4)海南沿海某地方政府擬利用潮汐這種清潔能源發電,諮詢有關專家後終於放棄該設想。根據教材所學內容,試說明海洋能自身的顯著缺點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北部 東 基巖海岸

(2)臺灣西海岸灘涂廣布地形平坦廣闊;地處副熱帶,海水鹽度高等;位於臺灣山脈背風坡(雨影區),降水較少,曰照長,氣溫高;河流注入淡水量少,(答出兩點即可)

(3)海洋漁業資源 海底礦產資源 海洋空間資源

(4)總量大,密度小;時空分布不均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參考答案:(l)西側海水侵蝕為主(海浪、潮汐);東側河水侵蝕為主西側直面海洋,海面開闊,海水流動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響大;東側離大陸近,大陸上多條河流注入,且流向與沙壩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蝕作用強。(2)夏季海冰融化,沙壩受海水侵蝕強;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壩東側受河水侵蝕強;凍土融化,土層鬆軟,易被侵蝕。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熱島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床侵蝕、堆積
    錢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徑流與潮汐共同影響,不同季節、不同河段河床受侵蝕或者堆積作用影響變化明顯。研究人員曾連續多年對閘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進行測量,結果表明:枯水期倉前以西河段河床升高,以東河段河床降低。歷史上錢塘江河口潮強流急,河床寬且淺,衝淤幅度很大,導致主河道擺動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