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

2020-11-30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17·天津靜海一中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大風起兮雲飛揚……,在天空這個廣闊的舞臺上,雲的形態各異,積雲和捲雲是常見的雲屬,積云云底高度在溼度大的地區一般在600-1200米,在乾燥的地區為3000米,為低雲族,積云為輪廓分明,頂部凸起,雲底平坦,像棉花糖。捲雲產生的高度很高,雲底高度為4500-10000m,屬於高雲族,在這樣的高度上,空氣溫度很低且水汽很少,雲由細小且稀疏的冰晶組成,故比較薄而透光性較好,潔白而亮澤,常具絲縷結構,像紡車紡出的紗線。

材料二 韓國仁川市江華郡靠近朝韓邊境的地方,部分朝鮮"脫北者」與韓國民眾將150多公斤的巧克力派與傳單一起懸掛在氣球上,放飛至朝鮮。

材料三 「彩雲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飛去 回憶悠長……」,在雲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體驗絕美風光,呼吸新鮮空氣,在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都是冰天雪地的時候,昆明卻陽光滿城,年平均溫度是14.8度,家居不用空調,一年365天有將近290天是春天,其他三個季節加起來還不到110天。

(1)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積雲輪廓清晰,捲雲絲絲縷縷,請從大氣運動角度分析原因。

(2)江華郡放氣球一般選擇吹_______風的時候,此種風向多出現在_______季節。

(3)為什麼昆明的冬季溫暖如春?

(4)昆明白晝長於天津的時段是_______,此時段昆明日出方向是_______。

參考答案案:

(1)海拔越高,風速越大,因為低空風速小,所以積雲輪廓清晰,高空風速大,所以捲雲輪廓破碎,絲絲縷縷

(2)我國處於中緯西風帶

(3)東南(偏東),夏

(4) 緯度低,雲貴高原阻擋冬季風 (5)9.23—次年3.21,東南

典型例題二:(2019·雲南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冰雹是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現象,常伴隨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具有影響範圍小、發展迅速、持續時間短等特點,是天氣預報的難點。冰雹發生除特定的天氣條件外還與地形的複雜程度有關。川西高原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峽谷為主,冰雹是該區發生頻率較高的重要災害性天氣之一,以5月冰雹日數最多,且冰雹粒徑以小雹(直徑小於5毫米)為主。冰雹粒徑與水汽含量、積雨雲層厚度有關。下圖是冰雹形成示意圖。

(1)據圖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條件。

(2)解釋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發的原因。

(3)簡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雹為主的原因。

(4)說明冰雹始終是天氣預報難點的理由。

參考答案:

(1)大氣中水汽充足;大氣垂直溫差大,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大氣不穩定,且積雨雲層中上部溫度低至0℃~-20℃。

(2)5月,中低緯升溫快,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大氣不穩定;川西高原地形複雜,加劇大氣的不穩定性;空氣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溫快,對流旺盛;積雨雲0℃層高度偏低,上升氣流降溫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氣溫偏低,當冰雹形成後,在下降過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3)內陸高原,水汽含量較少,難以聚集成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氣溫低,大氣上升氣流較弱,冰雹在生長區往返次數少。

(4)冰雹時間分布上具有突發性強、發展迅速、持續時間短的特點;空間分布上具有影響範圍小、離散性強(大多數冰雹降落點呈點狀分布)的特點;複雜地貌所產生的局地強對流天氣可能觸發冰雹,增加預報難度。

典型例題三:(2015·黑龍江高考模擬)(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雲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形成的雲層,並且雲頂高度低於山頂高度,當人們在高山之巔俯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 風起雲湧。

說出黃山雲海能體現旅遊資源的哪些特性,並分析黃山雲海的成因。

參考答案:

能體現旅遊資源的非凡性、不可移動性、可觀賞性(任意回答兩點,滿分4分)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豐富;林木繁茂,蒸騰作用強;山高谷低,水分不易擴散,因而水汽豐富;

冬、春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答出3點,共6分)

典型例題四:(2018·河北張家口一中高三課時練習)讀下面某區域局部圖,回答下列問題。

(l)甲湖是非洲第三大湖,也是世界第四深湖。據圖簡要分析甲湖形成原因。

(2)甲湖周邊青山綠水,雲蒸霧繞,好似浮懸在半空之中的一處仙境。請分析其雲霧多的原因。

(3)比較乙、丙兩地在冬季氣溫和降水量的差異,並分析其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甲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內,處於板塊內部的張裂地帶,巖層發生斷裂下陷;本區域位於熱帶草原氣候,降水較多,地表徑流在此大量聚集,形成湖泊(兩點即可)

(2)甲湖湖面寬廣,水源充足;地處低緯,植被茂密,蒸發量大;位於東非大裂谷內部,地勢低洼,地形閉塞,大氣流動性差(三點即可)

(3)差異:丙地降水量大於乙地;丙地氣溫高於乙地。原因:丙地海拔比乙地低;丙沿岸有暖流經過;冬季盛行東南信風,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大量水汽;丙地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多(原因每點即可)

典型例題五:(2016·江西高三期中)2016年6月23日下午2點30分左右,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射陽部分地區出現強雷電、短時降雨、冰雹、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後截至下午19點據初步統計,已造成51人死亡,多人受傷房,屋倒塌情況也比較嚴重,學校垮塌,部分地區的電力和通訊出現中斷。強對流是強烈的垂直運動,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的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常伴隨有龍捲風、冰雹、雷暴、雷雨大風、短時間強降水。

根據材料描述強對流天氣的特點及防治措施?

參考答案:

強對流天氣 的特點:持續時間短,材料中下午2點到19點不到災害結束;局地性強一般在幾公裡至幾十公裡,材料影響範圍在鹽城部分地區;要素變化強,材料中在短時間內會出現風力突然增大、降水增強、氣溫變化明顯等情況。

應對措施:加強天氣的監測預報;及時疏散轉移人員和財產;災後重建。

典型例題六:(2013·山西高三月考)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旺盛的積雨雲中。下圖是我國南、北方多年平均雷電日數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指出我國南、北方雷電日數的差異,並分析原因。(4分)

(2)簡述雷電災害的預防措施。(6分)

參考答案:

(1)南方出現雷電的月份較北方多,雷電日數較北方多。南方較北方:氣溫高,高溫期長,對流旺盛;溼度大,雨季長。(4分)

(2)加強民眾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識和能力,貫徹防雷政策法規(如雷電天氣時減少使用手機,避開水面及其他空曠的場地等);加強雷電的監測、預報、預警;完善防雷設施建設(如安裝避雷設施等)。(6分)

典型例題七:(2016·廣東高考模擬)(自然災害與防治)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風。下圖是我國某大城市一定時間段的雷電災害統計圖,請比較城區和郊區雷電頻次和災損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城區雷電頻次和災損均大於郊區(4分) 城區熱島效應明顯,對流較旺盛,易發生雷電;人口較密集;資產密度較大(經濟發達)。(每點2分,共6分)

典型例題八:(2016·廣東仲元中學高三月考)【自然災害與防治】

雷電(閃電)是大氣中發生的劇烈放電現象,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風。下為1999-2013年廣東省雷電年變化趨勢(左圖)和雷電日分布圖(右圖)。

描述廣東省雷電的時間分布特徵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特徵:分布具有明顯的集中性(或年、日分布時段不均勻):一年中集中於4-9月;一天中集中於午後至傍晚(13時-19時)。

原因:一年中,進入4月後,氣溫迅速升高,強對流天氣頻發,因而雷電增多;10月份後,氣溫下降,強對流天氣減少,雷電天氣減少。一天中,白天比夜晚氣溫高,午後空氣對流加劇,尤其是夏季午後,對流最為強烈,最易發生雷電。

典型例題九:(2015·遼寧高考模擬)(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雷暴天氣是指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地對流性天氣,它必定產生在強烈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雨或暴雨,屬強對流天氣系統。雷暴日是指某地區一年中有雷電放電的天數。圖12為1951—2010年大連市逐月雷暴日與降水及氣溫的變化曲線圖。

簡述大連地區夏季雷暴日較多的原因,並指出強雷暴天氣造成的危害。

參考答案:

夏季(6—8月)氣溫高,大氣對流強烈;夏季空氣中水汽充足,有利於積雨雲的形成(或降水量大)(4分)。

雷擊危及人身安全;電子設備(如家用電器、計算機)直接遭雷暴的影響而損壞;引起次生火災;局地暴雨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答出三點得6分)

典型例題十:(2015·河北高二月考)(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風。圖10是我國某大城市一定時間段的雷電災害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比較城區和郊區雷電頻次和災損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城區雷電頻次和災損均大於郊區(2分)

城區熱島效應明顯;(2分)對流較旺盛,易發生雷電;(2分)人口較密集;(2分)資產密度較大。(2分)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往期精選

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

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

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

高考地理小專題——泉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

高考地理小專題——瀑布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高考地理小專題——梯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魚塘臺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基塘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人工島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岸線特徵及其成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梯級開發

高考地理小專題——曬鹽

高考地理小專題——港珠澳大橋

高考地理小專題——歷史遺蹟保存完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循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立體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網際網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一帶一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粵港澳大灣區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稻

霧的形成

沙丘類問題

地膜、大棚、反光膜、鵝卵石在農業中的應用

房屋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農作物耕作制度專題

沙源問題

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高考地理小專題——樹幹塗白、樹種選擇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高考地理小專題——通風廊道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參考答案:(1)流量大且季節變化小。成因是流域內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拉多加湖對河流水量調節作用明顯。流速緩。成因是地處平原,落差小,水流速度緩慢。含沙量小。成因是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上遊湖泊阻滯大量泥沙。(2)拉多加湖地處副極地低氣壓帶(極鋒),多暴風雨;水深湖闊,與湖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湖面風大浪高;南岸水淺,多沙嘴、淺灘和暗礁,通航條件差。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季風
    典型例題一:(2018·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非洲局部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甲地1月、7月的氣溫和降水資料。(1)描述甲地全年的氣溫特點,並分析原因。參考答案:(1)特點:終年溫和,溫差小。原因:緯度低,海拔較高。(2)原因:7月,太陽直射點位置偏北,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風。
  • 2020高考地理地球小專題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中地理的複習一直是文綜裡面最沒有章法可循的一科,尤其是系統性的總結很少,今天就精心總結了高中複習所需要的專題知識並分成專題,同學們可以對照著知識點來回憶所學內容,如果有忘記的,就標記下來著重複習,希望同學們能夠複習順利,爭取在地理科目不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