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2020-12-06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絕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蓋,隨著地殼不斷運動,長江中遊南半部隆起成陸地,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約1.4億年前,長江中遊巫山山脈形成,古長江在其西側流入四川盆地,在其東側流入江漢盆地。後來,隨著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萬年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東側河流成功襲奪(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西側,古長江東流而去,形成長江三峽雛形。第四紀,巫山山脈繼續抬升,長江三峽峽谷(如下圖)最終形成。

(l)指出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條件。

(2)從地貌、氣候、水系特徵等方面分析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隆起對古長江的影響。

(3)說明巫山山脈兩側河流溯源侵蝕、襲奪的過程。

(4)推測長江三峽峽谷未來變寬的必要條件。

參考答案:

(l)地勢東高西低;古地中海範圍大,靠海近;水量條件能滿足流程需要。

(2)地形隆起使古長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蝕作用增強,峽谷地貌發育;隆起地形阻擋大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改變了區域東高西低的地形地勢特徵,使古長江流向發生改變,逐漸自西向東流。

(3)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加劇;喜馬拉雅山脈強烈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流域地勢整體抬升,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最終東側河流切穿山脈,成功襲奪西側河流。

(4)地質條件穩定,峽谷地貌基本格局不變;長江水量穩定,流水側蝕作用保持或增強。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

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

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床侵蝕、堆積
    (3)漢江位於秦嶺—淮河以南,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無結冰期;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流量季節變化大,流域內植被覆蓋好,含沙量小;雨季時間長,汛期較長。典型例題四:(2016·山東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陽盆地地形圖。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海水和河流的侵蝕作用是影響沙壩面積變化的重要因素,美國政府曾花費巨資修建海堤保護小鎮附近的沙壩,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毀。沙壩原來有深厚的永久凍土層,一年中大多數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圍。近50年來,永久凍土層變薄,海冰存在日期減少,沙壩面積不斷縮小。下圖示意沙壩和基瓦利納小鎮的地理位置。(1)對比沙壩東西兩側侵蝕作用的主要差異,並解釋差異的成因。
  • 高考地理微專題19 河流流向的判定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
    四、含沙量;【描述方法】含沙量大或小。【描述依據】植被覆蓋狀況、河段(上遊→流速快,侵蝕作用強,含沙量大;下遊→流速慢,侵蝕作用弱,含沙量小)。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空間變化
    (2)讀丙地河流流量的時間變化曲線圖,闡述丙地在圖示時間內河流流量變化的特點,並從天氣角度分析原因。(3)簡述丁處建水庫後對下遊地區水文特徵的影響。參考答案:(1)變化趨勢:水量逐漸減小。原因:該河段所處區域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流經乾旱地區);無支流匯入;河水下滲嚴重;沿岸取水。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熱島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什麼是「溯源侵蝕」?
    這要涉及到一個地理專業名詞:溯源侵蝕。河流在流動過程中,以其自身的動力以及所挾帶的泥沙對河床進行破壞,使其加深、加寬和加長的過程稱為河流侵蝕作用。河流侵蝕作用可分為機械和化學兩種方式。河流的機械侵蝕作用是通過其動能或挾帶的砂石對河床的機被破壞過程,而化學侵蝕作用是通過河水對河床巖石的溶解和反應完成的,在可溶性巖石地區比較明顯。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典型例題一:讀河流階地相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河流兩側階梯狀的地形稱為河流階地。每一級階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傾斜的階地面和陡峭的階坡組成。一條經歷長期發展過程的河流,兩岸常出現多級階地,由河流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見下圖。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