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絕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蓋,隨著地殼不斷運動,長江中遊南半部隆起成陸地,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約1.4億年前,長江中遊巫山山脈形成,古長江在其西側流入四川盆地,在其東側流入江漢盆地。後來,隨著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萬年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東側河流成功襲奪(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西側,古長江東流而去,形成長江三峽雛形。第四紀,巫山山脈繼續抬升,長江三峽峽谷(如下圖)最終形成。
(l)指出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條件。
(2)從地貌、氣候、水系特徵等方面分析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隆起對古長江的影響。
(3)說明巫山山脈兩側河流溯源侵蝕、襲奪的過程。
(4)推測長江三峽峽谷未來變寬的必要條件。
參考答案:
(l)地勢東高西低;古地中海範圍大,靠海近;水量條件能滿足流程需要。
(2)地形隆起使古長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蝕作用增強,峽谷地貌發育;隆起地形阻擋大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改變了區域東高西低的地形地勢特徵,使古長江流向發生改變,逐漸自西向東流。
(3)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加劇;喜馬拉雅山脈強烈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流域地勢整體抬升,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最終東側河流切穿山脈,成功襲奪西側河流。
(4)地質條件穩定,峽谷地貌基本格局不變;長江水量穩定,流水側蝕作用保持或增強。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
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
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