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欲斥資335億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

2020-12-05 騰訊大浙網

2011年初,浙江躋身中國首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快報當即推出「走讀海岸線」系列報導。

一晃兩個春秋,這些天,快報記者與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逐一行走3個示範區。我們還帶上了可以航空拍攝的無人機,呈現鳥類視角的海岸、溼地和島嶼,為你再讀浙江海岸線。

再讀海岸線

水陸兼程,這個成語貼切地形容著造訪茅埏島的旅程:小車從玉環縣城行至碼頭,渡船海上航行約15分鐘停靠島嶼,島上的唯一機動車是小麵包,沒有紅綠燈,沒有堵車,三四米寬水泥路上風馳電掣至島嶼各處。

在浙江,形似倒掛葫蘆的樂清灣是個有故事的海灣。海灣畔聳立著名勝雁蕩山;海灣內的第一大島西門島上,生長著全球最北的紅樹林,這是引發聯合國關注的紅樹林北遷創舉。兩年前,「走讀海岸線」詩意地描述了紅樹林北上中的抗爭,它和一種叫互花米草外來物種對灘涂的爭奪,影響著樂清灣的生態大局。

樂清灣裡還有寶貝。車船轉換兩次,我們得以抵達樂清灣內的第二大島茅埏島。同是樂清灣內的海島,西門島歸屬溫州樂清市,而茅埏島隸屬於台州玉環縣。面積4.88平方公裡,比杭州西湖略小的茅埏島加上周邊數個小島,行政區劃上就是一個鄉,叫海山鄉。

這個世代務農、人口不過4000的島嶼上,有一處工程曾獲得聯合國大獎,這個獎項此前中國從未拿過。

全球獨一無二的潮汐電站

潮汐能發出的電,沒幾個人用過,潮汐怎樣發電,也少有人見,但在中國,潮汐發電真不是新鮮玩意。1970年代初,潮汐發電一夜之間紅遍中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幾年裡就建起50多座潮汐電站。浙江是潮汐發電的主力省,茅埏島上海山潮汐電站就是國內最早的潮汐電站。

電站門口,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碑,碑上寫明海山潮汐電站2011年入選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開建,1975年建成,壽命不過40歲的潮汐電站就躋身省級文物,電站站長謝宗松說,這裡不僅記錄著一段歷史,還關乎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潮汐發電的原理並不複雜,潮水衝上岸時,裹挾著巨大動能,用潮水推動水輪機頁片旋轉,就能把動能轉換為電能。雖不複雜,但滿是草根味的海山潮汐電站設計卻精巧。說它草根,因它沒動用啥國外建設團隊,施工者大多是島上居民,水輪機1970年代採購自河南,沿用至今。

樸素的民間智慧在電站中閃著光輝,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潮汐電站——大海每天漲潮一次到兩次,不少電站只能在漲潮時發出電來,而海山潮汐電站無論漲潮還是落潮都能發電,每天平均發電19小時。

海島地勢高處築起2000多米長的堤壩,圍成面積380畝的水庫,稱作上庫;較上庫地勢低出約5米處,建有一個面積38畝的小水庫,稱作下庫,發電用的水輪機被安裝在上庫和下庫之間。漲潮時,潮水推動汽輪機頁片旋轉發電後,衝入上庫。待潮水退去,上庫開閘放水,水流如瀑布般向著汽輪機衝來,帶動頁片旋轉後流入下庫。如此這般,無論潮漲潮落,發電都能持續。

1994年,聯合國組織將「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勵授予海山潮汐電站。

1.7元一度的電賣給誰?

在浙江,1度民用電售價0.5元左右,海山潮汐電站發出的電賣給電力公司,一度賣0.43元。挖兩個總面積460畝的水庫,建一條兩公裡的堤壩,大工程量的潮汐發電站,一年發出的電約40萬度,這個數字不及一個中型火力發電站的零頭。發電量少,成本就高,平攤到每一度電,發電成本高達1.7元。

1.7元的成本,0.43元的售價,價格的倒掛逼退了40年前風靡中國的潮汐能發電熱。國內50多家潮汐能電站陸續死去,僅存的兩家,一家是海山電站,還有一家在溫嶺的海邊。

謝宗松說,保護環境、減少廢氣排放、可再生,優點眾多,但無論風能、太陽能還是潮汐能,新能源的共同缺陷就是發電成本高。

潮汐能的確是好東西。比起風能來,它更穩定,風這種東西,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潮汐則是相當有規律的周期運動;比起太陽能來,它對環境的影響更小,太陽能發電要用到光伏板,生產光伏板的工藝會汙染環境。面對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人們已不能單純算經濟帳,巨大、不竭且無汙染的潮汐能帶來的社會價值遠超過發電成本。

浙江對潮汐能的追逐已再次起步,三門灣內一處潮汐能發電站正在醞釀中,它每天的發電量是海山潮汐電站的200倍,而就在不遠處,溫州欲斥資335億元,打造世界規模最大潮汐能電站,計劃選址在沒有主要航道經過的甌江附近海域。對於潮汐能而言,電站建得越大,發一度電的成本就越低,預計發電成本低於內陸地區的風電站。

相關焦點

  • 浙江欲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都市快報
    潮汐能發出的電,沒幾個人用過,潮汐怎樣發電,也少有人見,但在中國,潮汐發電真不是新鮮玩意。1970年代初,潮汐發電一夜之間紅遍中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幾年裡就建起50多座潮汐電站。浙江是潮汐發電的主力省,茅埏島上海山潮汐電站就是國內最早的潮汐電站。  電站門口,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碑,碑上寫明海山潮汐電站2011年入選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開建,1975年建成,壽命不過40歲的潮汐電站就躋身省級文物,電站站長謝宗松說,這裡不僅記錄著一段歷史,還關乎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是透過每天潮起潮落來發電,以海面起伏為動能驅動渦輪機,設備則細分為攔潮堰系統跟新型的海底渦輪機等系統。其中,攔潮堰是通過過水閥、水輪發電機與水壩兩側的水位差進行發電,雖然成本較為高昂,但由於該設備由混泥土建造,壽命相當長。  法國的郎斯潮汐電站1966年就開始運作,至今已運作53年都還沒有要退休的樣子。與此同時,該設備建設成本也驚為天人。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第一臺五百千瓦機組於1980年5月投產發電。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三千千瓦,是1978年投產發電的山東乳山縣白沙口潮汐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九百六十千瓦)的三倍多。也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一座雙向潮汐電站。
  • 投用40年,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累計發電2.35億千瓦時
    記者日前從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了解到,作為我國第一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從1980年5月投入運行至今,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35億千瓦時。電站的穩定運行,為我國大規模商業開發潮汐能積累了工程經驗和技術儲備。
  • 潮汐電站「退潮」 發電成本高昂新電站建設陷僵局
    參與江廈電站設計的華東勘探設計研究院,據該院新能源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國海透露,因為建於1972年的江廈電站是當時唯一一個國家立項的潮汐電站,也是全國最大的潮汐電站,在全世界長期排名第三位,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 探訪我國最大潮汐發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村裡的養殖戶徐明發至今都不知道,家門口那座假山綠樹掩映的寧靜院落,就是我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和試驗基地——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我省將綜合開發包括潮汐能在內的清潔能源。來自海洋的能源開發,有哪些特點?記者實地探訪了建成25年,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 全國只剩浙江2座潮汐電站 成本高昂是主因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海洋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傳崑說,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電網一來,電價拼不過,一個個都倒閉了。」關於潮汐發電的最大爭議,就在於高昂的發電成本。眼下,潮汐能的利用前景仍迷霧重重。1999年就宣布啟動的台州三門灣健跳港潮汐電站,至今沒有拿到發改委的建設批條。
  • 溫州籌建全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溫州市能源·油氣集輸工藝和裝置研討會」上了解到,溫州正在籌建全國發電量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核心技術問題已經攻克,計劃選址在沒有主要航道經過的甌江附近海域。向海向風要能源籌建全國發電量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溫州市近岸均為強潮區,沿海平均潮差為4.29米,根據有關理論,海水落差在2米以上的海灣處都可以建潮汐發電站。
  • 走近「月亮使者」:世界第四大潮汐電站,還能圍墾種糧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隨「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採訪團走進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揭開這個「月亮使者」的神秘面紗。、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位列世界第四。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潮汐能和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屬於可再生能源,可以被用來發電。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雙向潮汐電站,也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它、了解它,共同感受海洋的澎湃力量和人民的創造智慧。
  • 佔到全國潮汐能總量四成的浙江,能否在杭州灣修建一座潮汐能電站
    我國幅員遼闊,在西北內陸地區有著面積廣闊的戈壁荒漠(太陽能和風能都非常豐富),目前在這一地區建有眾多的風力發電站和太陽能電站,幾乎每個西部城市都是自己的風能或者太陽能電站,比如新疆的達坂城風力發電站,青海的格爾木光伏電站,在河西走廊的張掖,武威,敦煌等地都有大量的新能源發電站。
  • 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當時,潮汐能開發方興未艾,包括溫嶺已建成的沙山潮汐電站在內,部分沿海省份相繼建設了不少潮汐電站,但這些電站都為潮汐發電單向電站,利用率較低。 鑑於樂清灣蘊藏豐富潮汐能資源,溫州一名幹部向中央寫信,提出能否開發樂清灣潮汐能。1970年8月,水電部第十二工程局根據部裡指示組成了查勘小組。
  • 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
    「小而美」背後的意義——探訪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中國電力新聞網訊記者於琳娜8月23日,雖然已經出了伏天,但浙江溫嶺的氣溫達到在距離溫嶺市區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個狹長港灣裡,坐落著我國首個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國際社會對潮汐發電的重視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而產生的海水定時漲落現象,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海洋的呼吸」,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韓國大力推進潮汐能電站建設 向海洋要發展動力
    但韓國卻是一個潮汐能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由於它三面環海,西海(我稱黃海)岸和南海岸潮流強勁,海水漲退潮間落差大、海岸地形易於儲蓄大量海水,為韓國利用潮汐能發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韓國政府看準這一優勢,積極落實本國的低碳綠色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潮汐能電站建設,藉助海洋的動力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電站規模不大,但一個個標籤,展示著它的「超強實力」: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世界第四大潮汐能發電站;新投運的1號機組是世界首例在役全功能三葉片燈泡貫流潮汐發電機組;機組正、反向水輪機和正、反向水泵運行效率及變工況控制的關鍵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  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銘文中。
  • 貴州最大的溶洞電站,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水庫,遊客不斷
    在貴州的一處小鎮有著貴州最大的溶洞電站,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水庫,遊客不斷。它就是位於貴州大方縣的九洞天水電站,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溶洞景觀,而水電站建立在這裡就變成了溶洞電站,規模很大,從1970年開始建造,到目前已經有50年的建造歷史,在獨特的哈斯特地貌當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去打卡。
  • 潮汐能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潮汐發電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築水堤,形成水庫,以便於大量蓄積海水,並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只有出現大潮,能量集中時,並且在地理條件適於建造潮汐電站的地方,從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雖然這樣的場所並不是到處都有,但世界各國都已選定了相當數量的適宜開發潮汐電站的站址。  發展像潮汐能這樣的新能源,可以間接使大氣中的CO2含量的增加速度減慢。
  • 我國首座潮汐能試驗電站建設參與者陳琳謙 與新能源結下不解之緣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現年81歲的陳琳謙,曾參與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設計、施工及建成投運後的管理,與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浙江省溫嶺市西南的江廈港上,位於浙江省離城16公裡處,悄然矗立著中國第一座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中國潮汐能開發利用試驗基地的先驅,近四十年來,這座發電站見證了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多項探索。
  • 溫嶺江夏潮汐電站成為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榜上有名。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最大的雙向潮汐發電站,是潮汐發電的實驗基地,規模居世界第四。1980年5月,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目前,電站共安裝6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年發電量保持在720萬千瓦時左右,到今年年底已累計發電2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