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力推進潮汐能電站建設 向海洋要發展動力

2020-12-04 中國臺灣網

  眾所周知,韓國國土面積狹小,地下資源貧乏,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資源長期依賴進口。但韓國卻是一個潮汐能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由於它三面環海,西海(我稱黃海)岸和南海岸潮流強勁,海水漲退潮間落差大、海岸地形易於儲蓄大量海水,為韓國利用潮汐能發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韓國政府看準這一優勢,積極落實本國的低碳綠色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潮汐能電站建設,藉助海洋的動力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韓國進入潮汐能發電領域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快,技術水平已與發達國家接近。韓國在2004年7月制定的海洋科學技術開發計劃(MT)中就明確提出了利用潮汐能發電的項目,幾年時間內便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據一直致力於研究開發潮汐發電的韓國海洋研究院院長廉器大博士介紹,韓國沿海蘊含著1400萬KW的海洋能源,是世界上少有的適合進行潮汐、潮流發電的海域。其中西海面積為40.4萬平方公裡,南北長1000公裡,東西長700公裡,海洋平均深度為44米。海底地形平穩,潮汐漲落幅度大,仁川約9米,牙山灣約6米。考慮到韓國海域優勢,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在佔領韓國期間就計劃著利用潮汐發電。後來經過第一、二次石油危機,根據對潮汐發電的需要,從1978年開始海洋研究院受韓國電力公社的委託,與加拿大一家專業公司一起進行了對西海岸潮汐資源調查。經過調查在韓國西海岸一帶10處確定了約650萬KW規模的潮汐發電資源。

  韓國首先是在2007年於全南南海郡和津島郡之間的津島海域建設了1000KW級試驗型潮汐能發電站,並在此基礎上,開始建設始華湖潮汐能發電站,該電站已於2011年8月正式運營。始華湖潮汐能發電站位於京畿道安山市大阜洞始華防波堤正中央的海埔新生地,佔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發電站共有10個發電機組、8個排水閘門,裝機容量為25.4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527億千瓦時,可供5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等,其規模和發電量超過了號稱世界最大的法國朗斯潮汐發電站。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稱,始華湖潮汐能發電站的投入運營每年將幫助韓國減少價值1000億韓元(9300萬美元)的石油進口,同時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2萬噸。韓國海洋專家表示:「有了潮汐發電站的成功投運,為我們大規模開發潮汐能潛力奠定了基礎,這將進一步證明發展潮汐能發電的正確性。」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任期間一直試圖減少韓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促進替代能源的發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能源自給率。他已將始華湖潮汐發電站視作其倡導的「低碳、綠色增長」政策的標誌,同時也加大了利用潮汐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力度。據了解,韓國正計劃在加露林灣和仁川灣建設兩個更大的潮汐能發電站,計劃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8萬千瓦和100萬千瓦。仁川灣發電站已經從今年6月起開工建設。當地居民非常支持這個項目,認為這是當地發展的一個契機。

  韓國統計廳今年9月公布的《綠色產業統計》顯示,在綠色領域中,可再生能源等綠色能源產業產值達19.9萬億韓元。統計廳統計開發院有關人士指出,「這是韓國為解決資源問題而取得的成果」,「低碳綠色發展成為主流,綠色產業日漸重要,綠色產業統計也應該計入經濟總調查中」。韓國政府已經表示,到2022年韓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將達到54萬億韓元。

相關焦點

  • 走近「月亮使者」:世界第四大潮汐電站,還能圍墾種糧
    海洋的一呼一吸之間,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近日,第一財經記者隨「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採訪團走進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揭開這個「月亮使者」的神秘面紗。總裝機世界第四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共有6臺雙向燈泡貫流式潮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100千瓦,僅次於韓國始華湖潮汐電站
  •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3-28   潮汐能雖然是備受看好的海洋能源,建設不受國土面積影響,設備也可以發展多樣性功能,但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來說,其建設、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發電量也無法相媲美,那麼潮汐能要如何突破發展困境呢?
  • 潮汐電站「退潮」 發電成本高昂新電站建設陷僵局
    記者調查發現,舊電站倒閉、新電站的建設陷僵局,原因都指向高昂的發電成本。電站年年虧損靠出租搞養殖維持微利5月的一個雨天,記者走進海山電站,沿著潮溼的水泥路向裡走,路兩邊的小樹長得正盛。雨水滲進了辦公樓牆面的細縫裡,牆角的青苔野蠻生長,讓人愈發覺出這個電站的陳舊。
  • 走進「小而美」潮汐電站:這裡能發電 還能養小蟹年產值超千萬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浙江省溫嶺市西南的江廈港上,位於浙江省離城16公裡處,悄然矗立著中國第一座雙向潮汐能發電站——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作為中國潮汐能開發利用試驗基地的先驅,近四十年來,這座發電站見證了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多項探索。
  • 新能源發電——潮汐能發電
    在石油還沒有大規模利用的1912年,德國已經在胡蘇姆建成了一座小型潮汐電站,英美等國隨後也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歐美潮汐能發電在沿海國家特別是海洋國家,潮汐能資源非常豐富,從世界地理的角度來說,大西洋風高浪急,不僅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因此西歐諸國在潮汐能開發具有天然優勢。
  • 探訪我國最大潮汐發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村裡的養殖戶徐明發至今都不知道,家門口那座假山綠樹掩映的寧靜院落,就是我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和試驗基地——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我省將綜合開發包括潮汐能在內的清潔能源。來自海洋的能源開發,有哪些特點?記者實地探訪了建成25年,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 海潮能發電,全國數第一!看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前世今生
    潮汐能和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屬於可再生能源,可以被用來發電。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第一座雙向潮汐電站,也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它、了解它,共同感受海洋的澎湃力量和人民的創造智慧。
  • 海洋局關於印發《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2016年)》的通知...
    目前,國外潮汐發電技術已較為成熟,潮汐電站進入商業化發展階段,世界上有多座潮汐電站正在商業運行,其中裝機規模最大的韓國始華湖潮汐電站已於2011年正式發電,裝機容量達25.4萬千瓦。潮流能發電技術發展迅猛,英國建設的試驗電站有的已成功併網發電。波浪能發電技術呈現多樣化,部分技術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早在1966年,法國拉蘭斯電站花費了6.2億瑞士法郎(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現在也已超過10億美元);韓國華湖潮汐電站則花費了5.6億美元;擬議中的英國斯旺西灣潮汐瀉湖項目為13億英鎊(合16.7億美元)。相比之下,羅斯科風電場的發電量為781MW,成本約為10億美元,成本效益是韓國華湖潮汐電站的1.7倍。
  • 「潮」向未來:溫嶺江廈潮汐發電 開發海洋清潔能源
    2019年8月23日拍攝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電站於1985年建成,規模居世界第四,僅次於韓國始華湖潮汐電站、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納波利斯潮汐電站。   潮汐發電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推動水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的一種水力發電形式。
  • 我國首座潮汐能試驗電站建設參與者陳琳謙 與新能源結下不解之緣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現年81歲的陳琳謙,曾參與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設計、施工及建成投運後的管理,與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
  • 中國海洋能發展概述
    緊盯海島開發、海水養殖、儀器供電等目標領域,推進海洋能工程化應用。重點提高海洋能裝置轉換效率,降低建造和運行成本,提升可靠性、穩定性及可維護性,推進裝備產品化。在邊遠海島供電、深海網箱養殖、海洋牧場建設、海洋觀測儀器能源供給等目標領域,開展海洋能發電系統研發和應用。加快建設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示範基地建設,推進海洋能工程化應用。
  • 潮汐能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潮汐能是以勢能形態出現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漲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勢能。  海洋的潮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漲潮的過程中,洶湧而來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動能,而隨著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動能轉化為勢能;在落潮的過程中,海水奔騰而去,水位逐漸降低,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潮汐能的能量與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說,與潮差的平方和水庫的面積成正比。和水利發電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低,相當於微水頭髮電的水平。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山東長島海上風電場、江蘇如東海上示範風電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順利建成,浙江三門兩萬千瓦潮汐電站工程、福建八尺門潮汐能發電項目正式啟動,海洋微藻生物能源項目落戶深圳龍崗……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潮汐電站,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和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 浙江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是我國已建成最大的一座潮汐電站
    潮汐的漲落,主要原因是地球上各處海水質點受日、月的引力作用不同而造成的。潮汐能是天體運動產生的一種能源。我國海岸線長一萬八千餘公裡,潮汐能源比較豐富。據專家們估算,我國沿海潮汐動力資源蘊藏量約一億九千萬千瓦,其中渤海為三千萬千瓦,黃海五千五百萬千瓦,南海四千萬千瓦而東海最豐富,為七千四百萬千瓦,佔整個潮汐資源的百分之四十。
  • 中國海洋能利用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及發展動向展望報告2021年版
    2.4.2法國啟動「潮汐發電集群」項目2.4.3蘇格蘭啟動海浪能發電項目2.4.4韓國試驗潮汐發電站建成2.45加拿大與英國合作開發潮汐能 第三章2017-2020年中國海洋能利用行業的環境分析3.12017-2020年中國海洋能利用政策環境分析3.1.1《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3.1.2《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3.1.3
  • 海洋能發電:種類眾多 精彩紛呈
    中國儲能網訊: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能具有開發潛力大、可持續利用、綠色清潔、開發難度較大、能量密度不高等特點。我國擁有長達1.8萬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千米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海島和島礁。開發海洋能資源,發展海洋能發電,為邊遠海島提供充足、穩定的能源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海洋能發電?
  • 全國只剩浙江2座潮汐電站 成本高昂是主因
    這是現在國內僅存的兩座潮汐電站之一,另一座是浙江溫嶺的江廈電站。1958年,我國就開始利用潮汐能發電,高峰時,全國曾建有40餘座潮汐電站,如今僅存這兩座。緣何潮汐電站紛紛關閉?記者調查發現,舊電站倒閉、新電站的建設陷僵局,原因都指向高昂的發電成本。
  • 溫州欲斥資335億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
    2011年初,浙江躋身中國首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快報當即推出「走讀海岸線」系列報導。一晃兩個春秋,這些天,快報記者與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逐一行走3個示範區。我們還帶上了可以航空拍攝的無人機,呈現鳥類視角的海岸、溼地和島嶼,為你再讀浙江海岸線。
  • CICC科普欄目:海洋能發電技術
    下面就展開談談有關風能、潮汐能、波浪能及溫差能等四種正在趨於成熟中的海洋能。  國內風能從剛開始起步時的補充能源,變成現在的替代能源,是中國發展最快的綠色能源。在我國陸地風電場建設快速發展的近些年,人們已經注意到陸地風能利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將目光逐漸轉向了風速大、風向較穩定的海上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