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製「橡膠蛇」發電機 將海浪能轉為電能

2020-11-26 cnBeta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日前,英國科學家最新研製出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巨蟒」,它是漂浮在海岸的大型橡膠「蛇」,能夠將海浪能量轉換成為電能,目前該設計正在接近商業化應用.

「 巨蟒」是長度8米,直徑0.32米的橡膠蛇,現在英國哥斯波特進行了水域測試,預計未來5年內完全規模的設計將面世.由於海浪的能量密度高於風力,因此利 用海浪能量發電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方案.但在惡劣海洋環境中廉價操作機器系統無法充分起到「發電機」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個商業海浪農場於去年開始運行,位 於葡萄牙北部海岸.

科學家正在對「巨蟒」發電機進行測試

這種發電裝置像一條海蛇,可以將海浪能轉換為電能

據悉,海浪能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據估計,海浪能與潮汐能的發電量加起來可以供給目前英國電力需求的20%.

在全球範圍內曾對多種海浪發電裝置設計進行了測試,但目前最新設計的巨蟒發電機獨具特點,橡膠蛇身內充滿了淡水,從而避免海洋在其內部生存,橡膠蛇身兩端密封,形成了一個半硬式氣球,可以漂浮在海水表面上.在其末端固定著渦輪,每當海浪拍打橡膠蛇身後,產生的壓力將隨著蛇身內部的淡水傳遞,這種壓力使橡膠蛇內壁向外膨脹,當遇到較小壓力時就會形成一個「壓力波谷」,從而形成的「膨脹波」在橡膠蛇身內傳播.

巨蟒發電機的合作設計者——Atkins Global公司的羅德-雷尼(Rod Rainey)稱,這種海浪拍打形成的壓力類似於電流通過人體,使人們在手腕和脖頸處感覺到電流.當每一個膨脹波抵達橡膠蛇末端時,將為渦輪提供旋轉動力,從而產生電能.

這種發電裝置是以橡膠為主的材料製成,其類似於製造彈性拖曳容器的材料.除了渦輪之外,巨蟒發電機再沒有其他可移動部件,並不像其他海浪發電裝置需要將繩索系在海底.雷尼稱,這種最新裝置採取成本較低的工程費用,並有效降低了維護費用,與之相比在海岸造價高昂的發電裝置更容易腐蝕和產生問題.

Checkmate Seaenergy公司執行總裁德斯-克拉姆普頓(Des Crampton)稱,完全尺寸大小的巨蟒發電機長度將達到200米,所產生的電能足以向1000個家庭供電.巨蟒能夠比目前所有海浪發電機產生更多的電能.

據悉,雷尼和退休物理學家弗朗西斯-法利(Francis Farley)開始於2007年提出這項設計,2008年進行了迷你型巨蟒發電機測試,預計第一款完全設計的巨蟒發電機將於2014年開始運行.

相關焦點

  • [趣味物理]海浪發電
    在那  兒,技術人員可以對各種海浪發電機進行測試,並可將海浪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通過電纜輸到  岸上,併入電網,最終出售給消費者。  風與海面作用產生海浪,海浪能是以動能形式表現的水能資源之一。現在,在奧克尼海浪  發電試驗場,歐洲海洋能源中心能同時安裝四臺海浪發電機,研究人員能夠同時對不同的海  浪發電機進行直接比較,這樣就有可能挑選出最好的海浪發電機,從而以很低的成本產生出  更多的電能。進一步說,在試驗場裡還有與電網相連的接入口,這樣一來,實驗測試用的海  浪發電機在開始試驗時就可能為研製者帶來收益,從而降低了研製成本。
  • 海浪也能發電?全球第一臺海浪發電機已成功試用,發電量將超三峽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地都開始紛紛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不少新能源也不斷走進大眾視野,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發電機,可以利用海浪發電,這是全球首臺海浪發電機。但是波浪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波能能量密度高,是風能的4~30倍;相比太陽能,波浪能不受天氣影響。波浪能發電電源是利用波浪發電製作成的電源,為海洋傳感節點供電更是具有諸多優點。據了解,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海浪發電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基地是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
  • 英國科學家嘗試用「海蛇」發電 海浪生產低成本
    使用該裝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   一個「巨蟒」海浪能裝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接受測試。這個裝置的發明者相信,它能夠為用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力提供實際解決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膠管——因其像蛇一樣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為海浪能生產低成本電能中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有了英國科學家這項極其簡化的設計,海浪能轉換機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轉換機低的成本生產清潔能源。這是海浪能應用增長潛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迄今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轉換機的一個主要障礙。
  • 我國研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可將微小機械能轉為電能
    發電機是指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發電機通常由定子、轉子、端蓋及軸承等部件構成。
  •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
    「海浪發電機」獲多國專利具備產業化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條件  光明日報訊 記者齊芳2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成功自主研發的「海浪發電機」——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和整套裝備設計,不僅獲得中國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新商報記者華銘 對於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來說,我們對海浪再熟悉不過了。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
  • 英國研製微型振動發電機
    英國研製微型振動發電機
  • 葡萄牙造出世界首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廠(圖)
    據報導,該設備將會產生2.2兆瓦的電能,這些電能足夠滿足1500個家庭的用電需求。波浪能發電站的最終目標是產生21兆瓦的電能。這項工程花費了約900萬,葡萄牙政府為此專門指定了「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的政策對波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予以政策支持,「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要求國家公用工程從更多家供應商處購得可再生能源。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其實早在2007年4月出版的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就介紹了本次會議的執行主席、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研究員研製的由超聲波驅動的直流納米發電機。而更早的2006年4月,一向對新方法、新理論十分熱衷的《科學》雜誌,也曾報導過王中林領導的小組首次在納米(十億分之一米)尺度範圍內,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的研究成果。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這一知識的發現還要追溯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提出了電磁感應原理,並便利用這一原理髮明出了電磁發電機,利用動力發電。可以說,這是把水力、風力、火力、核能變成電能最根本的技術。聽過傳統發電機的電磁感應原理之後,我們想要把發電機和納米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更加困難了。
  • 中國一名中學生通過發明實現海浪發電夢想
    海浪湧動的波作用於「碟形浮體」,帶動連杆推動齒輪轉動,與裝載在浪泳發電平臺上的直線發電機產生相對運動,利用線圈切割磁感線產生電流的物理原理,點亮射燈為平臺提供照明。秦臻的發明靈感源於一次海邊遊泳。「我被海浪打了回來,當時就想,海浪的勁兒還真大,如果能用來發電該多好。」秦臻說。
  • 海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衝擊力每平方米達20-30噸,最大可達60噸
    海浪的高度一般不超過20米,可是它衝擊海岸時卻能激起六七十米高的浪花。由此可見,海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據測試,海浪對海岸的衝擊力每平方米達20-30噸,最大可達60噸。因此人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海浪能的利用,以便使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我國的黃海、東海的年平均波高一點五米,南海的平均波高一米,年平均波周期為六秒,據此可以估算出,我國沿海的海浪能約為每米20~40千瓦,總能量達1.7億千瓦。
  • 絕緣橡膠可發電 結合震動源為電能
    感謝奧創智能網的投遞橡膠雖可絕緣,但新的軟性橡膠片竟可發電,運用在各種穿戴式設備上。
  • 世界最大海浪發電機組就在蘇格蘭(圖集)
    網易財經報導稱,這是世界上運作最成功的海浪發電機,但是終篇未提及其總體裝機容量、生產能力和成本。報導中稱,有媒體將蘇格蘭描述為「海洋能源領域的沙烏地阿拉伯」,佔歐洲海洋能源的四分之一。網易稱,如果將所有海浪能都轉化為電能,可以滿足蘇格蘭一半的能源需求。
  • 千足踏浪 :一位民間學者發明的海浪發電技術
    發電機軸轉動,由於單向軸原理是單項做功,一邊回落是將不產生使發電機轉動的動力,也就是浮力做功; 另外一側,浮漂向上不產生使發電機轉動的浮力,當回落時由於單向軸原理是浮漂的自重力做功。一邊向上是浮力做工,一邊向下是重量做工。每個浮漂是獨立的,互相之間無幹擾。
  • 「華龍一號」核能發電機在德陽研製成功
    11月6日上午,「華龍一號」半轉速汽輪發電機在東電成功通過廠內型式試驗。這是繼CAP1400核能汽輪發電機在東方電機成功研製後,我國三代核電設備完全自主設計製造能力的再次跨越。該發電機的成功研製,為打造「中國核電」品牌、鑄就國之重器邁出了堅實的又一步。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少數具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 俄研製出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欒海) 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英國研製微型振動發電機 可代替電池供電
    東北網雙鴨山6月2日電 英國的工程師們已經為一種新穎的微型發電機申請了專利並正在生產評估樣品。這種簡單的振動發電裝置可以代替電池或硬線電力供應設備,從而為數以百萬計用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無線傳感器提供電力,提高可靠性並最終節省數百萬美元。
  • Nature:王中林小組研製出纖維納米發電機
    由於氧化鋅具有獨特的半導體和壓電性質,彎曲的氧化鋅納米線能在其拉伸的一面產生正電勢,壓縮的一面產生負電勢。氧化鋅半導體和金屬電極之間的肖特基勢壘則能控制電荷的積累與釋放,從而實現機械能到電能的轉化,並有效釋放。 2007年初,基於壓電電子學原理,王中林研究小組用超聲波帶動納米線陣列運動,研製出能獨立從外界吸取機械能、並將之轉化為電能的納米發電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