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造出世界首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廠(圖)

2020-11-26 溫州新聞網

利用波浪能發電的轉換器

  【3根140米長的「紅色海蛇」,連接在葡萄牙北海面海床處的圓柱型波浪能轉換器,Agucadoura發電場的波浪能將會被轉化為電能。然後通過海底電纜中轉站,最終注入電網。

  據報導,該設備將會產生2.2兆瓦的電能,這些電能足夠滿足1500個家庭的用電需求。波浪能發電站的最終目標是產生21兆瓦的電能。這項工程花費了約900萬,葡萄牙政府為此專門指定了「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的政策對波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予以政策支持,「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要求國家公用工程從更多家供應商處購得可再生能源。因此,波浪能發電站的積極支持者堅信波浪能在15年之內將會產生成本效益。

  Agucadoura發電場只是葡萄牙政府可再生能源計劃當中的一小部分,該計劃同時還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和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葡萄牙政府希望到2020年之前,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國家用電總量的60%左右的電能。

  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這一技術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西方海洋大國利用新技術優勢紛紛展開實驗。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它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小功率的波浪能發電,已在導航浮標、燈塔等獲得推廣應用。

  海浪是怎麼形成的

  海浪是以動能形式表現的海洋能之一,海浪來源於空氣和水表面溫度的不一致,太陽的熱量導致空氣溫度上升,而空氣溫度的上升創造了風。由海上的風推動海水,風與海面作用產生波浪,水面上的大小波浪交替,有規律地順風"滾動"著;水面下的波浪隨風力不同做直徑不同、轉速不同的圓周運動。但是在波浪中的物體並不隨著波浪移動,而是上下振動。雖然水分子們大多數還都停留在原位置,但波浪前進了。

  人們利用海浪的歷史

  如何將海浪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使製造災難的驚濤駭浪為人類服務,是人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2個多世紀以來,發明家一直在尋求一種利用海浪發電的方法,在1799年,一對法國父子嘗試為一種可以附在漂浮船隻上的巨大槓桿申請專利,它可以隨海浪一起波動來驅動岸邊的水泵和發電機。但當時蒸汽動力偷偷的搶走了人們的注意力,然後這個想法就漸漸的黯淡最後只留跡在製圖板上了。兩個世紀前,油料禁運油重新刺激了海浪發電的設計,但他們最後還是因為油價下滑,把這個想法又扔進了廢紙簍。

  1964年,日本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浪發電裝置—一航標燈。雖然這臺發電機發電的能力僅有60瓦,只夠一盞燈使用,然而它卻開創了人類利用海浪發電的新紀元。70年代末期,日本研製成了一種大型海浪能發電船,並進行了海上試驗。它能發出100~150千瓦的電能,而且具有遠離海岸的電力傳輸裝置。這艘發電船通常停泊在離岸3000米的海上,船長80米,寬12米,總重500噸,停泊海域的水深為42米,在船的內室裡,安裝了幾臺海浪發電裝置。英國90年代初期在蘇格蘭建成了一座發電能力為75千瓦的海浪發電站。英國是繼挪威、日本之後利用海浪發電的第三個國家。目前,世界上已有幾百臺海浪發電裝置投入運行,但它們的發電能力都比較小。

  海浪能源與其他能源的比較

  可再生發電技術都是既不消耗任何燃料和資源,又不產生任何汙染的潔淨資源。不可避免的,人們嘗試把潛在的能源作一比較。風能雖然反覆無常,但是風卻是一種相對簡單的現象,利用與推動飛機的空氣動力學相反的原理,只要一些固定旋轉的裝置,捕獲它很容易且快速。也就是說用一個塔支撐著風扇旋轉,風扇的軸連接著發電機就可以了。

  波浪比風的能量更集中,雖然風可以達到很高的速度,但海浪會比風更有力量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32倍。當波浪開始向前移動時,就是沉重且強有力的。海浪和潮汐提供了比風有其他方面的優勢。風是聲名狼藉的變幻無常,時而是上升氣流,陣風,逐漸減小的,時有時無的。海浪可以保持起伏,而且可以在三天前做出預報。潮汐非常的規律10年內的情況都可以預知。

  現在,油價飛漲,波浪能發電技術上又逐漸的成熟,海浪能源可能最終被商業化運營。

  背景資料:  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

  在英國的蘇格蘭東北角,有一大片被稱作奧克尼群島的島嶼,它們附近的海域風急浪高,波濤洶湧,是海員談虎色變的地方。然而為解決一直困擾著海浪發電機設計和建造的各種問題,製造更先進的海浪發電機,歐洲海洋能源中心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在2003年10月,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研究和測試而建立的海浪發電試驗場在這裡問世了。

  在這兒,技術人員可以對各種海浪發電機進行測試。該試驗場中安裝有抗風暴的系泊設備和鎧裝電纜,使得安裝和測試海浪發電機變得方便而廉價。現在,在奧克尼海浪發電試驗場,歐洲海洋能源中心能同時安裝四臺海浪發電機,研究人員能夠同時對不同的海浪發電機進行直接比較,這樣就有可能挑選出最好的海浪發電機,從而以很低的成本產生出更多的電能。

  海浪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先被送到岸邊的一對變電站,然後再被送入國家電網,並最終出售給消費者。而數據收集中心則在離海岸大約35千米的遠處。每個系泊位(插座)都由各自獨立的控制中心進行控制,各個公司可以在試驗場租用一個系泊位,然後通過網際網路在自己公司的辦公室內進行遙控操作。(尚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 【工業之美】英國建首座波浪能發電廠 未來或可取代風能
    佔地球總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波浪能近年來日益凸顯出成為替代性能源的潛力。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英國展開了首座併網式波浪能發電廠的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完成15個1兆瓦波浪能轉換裝置的安裝,屆時將能滿足6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電纜網訊】日前,世界首座併網的波浪能發電站已在澳大利亞啟動運營。 澳大利亞Carnegie波浪能公司加快波浪能領域開發,並發展了這個把波浪能直接轉入電網的項目。 「這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首個波浪能發電機組併入電網中的項目。」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機構執行長Ivor Frischknecht聲明稱。該機構為這個32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1964年,日本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波浪發電裝置——航標燈。雖然這臺發電機發電的能力僅有60瓦,只夠一盞燈使用,然而它卻開創了人類利用海浪發電的新紀元。1984年以來,英國、葡萄牙、挪威、印度、印尼等國相繼進行試驗,但成功的運行裝置並不多。
  •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記者昨天(1月23日)實地探訪汕尾遮浪半島波浪能電站工地,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遊亞戈說,這個波浪能系統將波浪能發電、製造淡水、用戶直接用電三項功能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三合一」,預計在今年年底即可開始試投產。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據了解,該科技項目課題研究為期2年,將實現波浪能發電系統在三沙市的靈活、高效、穩定、智能的接入,為三沙市提供更多能源接入選擇,為推進波浪能發電系統在分散式深海島嶼穩定供電提供經驗積累和實踐基礎,為南海諸島的漁業、居民生活、科考活動以及海情檢測等提供有力的電源保障,為南海波浪能綜合開發及實現奠定基礎,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先進性和公益性。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葡萄牙地理能源總司近日發表的新能源報告顯示,該國Waveroller波浪能發電機已在去年8月在佩尼什巴萊奧海域正式下水,目前已開始運行發電。  中國波浪能發電先天不足  據了解,全球波浪能資源最好的區域集中在大洋東部、南北緯度30~60度之間的西風帶;其他海域風力較弱且不穩定,波浪資源不如西風帶豐富。西風帶內的風由西往東吹,途經整個大洋,能造出很長的波浪,所以大洋東側的波浪能比西側要好得多。
  • 普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成功投放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何晴報導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在朱家尖南沙海濱浴場附近海域成功投放,這是舟山市首套投入使用的SBF3-2型波浪浮標站。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海洋能具有蘊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穩定性及造價高汙染小等特點。    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我國大陸沿岸和海島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波浪能發電站外型。下圖:波浪能發電站的內部設施。圖/GG  本報訊據廣州日報24日消息吞沒了南亞地區十幾萬人的海嘯,其實是大自然能量的突變釋放,可為人類所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在汕尾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電站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 科學網—波浪能商業化的中國路徑
    ■本報記者 賀春祿 通訊員 謝舜源 葡萄牙地理能源總司近日發表的新能源報告顯示
  • 世界潮汐發電 種種能量轉換設備
    潮汐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早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已有科學家專門研究如何利用潮汐發電的問題。但時至今日,由於認識及資金等種種原因,人類對於潮汐的利用還遠遠不足。
  • 全球首座商用纖維素乙醇廠動工建設
    該廠以小麥秸稈、能源作物和其他生物質為生產原料,不僅是歐洲第一座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規模的生產廠,這標誌著纖維素乙醇從實驗室、中試階段正式走向商業化。    據了解,這個工廠位於義大利西北地區的Crescentino,在都靈和米蘭之間。
  • 【影響世界的專利】波浪能
    波浪能 地球的轉動和風給予大海波浪大量能量,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的每米2至7千瓦,而且波浪在海洋中傳播上千公裡而不會有明顯衰減。1973年發生了能源危機,1974年愛丁堡大學成立了以索爾特為首的波浪能研究組。在索爾特的領導下,該小組就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又在愛丁堡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多方位波浪水池。作為發明人,索爾特於1973年11月15日向英國專利局提交了專利申請,並依此為優先權於1974年11月6日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申請了專利,並先後被授予了英國專利權和美國專利權。英國專利號為GB1482085。
  • 月亮的禮物——潮汐能發電
    潮汐能發電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建築一座攔水堤壩,形成水庫,並在壩中或壩旁安裝水輪發電機組,利用海水漲落時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過水輪機時推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潮汐能發電的典型代表是坐落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朗斯河口的拉杭斯發電廠。它於1966年建成,如今已經為法國電力公司服役40載。在20世紀60年代,拉杭斯發電廠所使用的設備和技術都是世界頂尖水平。
  • 英媒:蘇格蘭建世界首座漂浮風電廠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上首座完全漂浮的風力發電廠已在蘇格蘭東北海岸附近成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導,現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通常是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而有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就能在無法使用傳統方法固定的深水區域進行風力發電。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振蕩水柱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固定式(Fixed-structure OWC)和漂浮式(Floating-structure OWC)。固定式振蕩水柱波浪能發電裝置通常被安裝於海底或巖石基上,如下圖所示。固定式振蕩水柱裝置由一個部分淹沒於海底的混凝土或鋼結構與自由水平面共同構成一個氣室。波浪造成自由水平面的波動,從而使氣室內的空氣波動,空氣流過渦輪機驅動發電機發電。
  • 俄將利用「波浪能」發電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以色列波浪能源公司艾克波浪能成功融資200萬美元_科技頻道-中華網...
    這項殊榮將使艾克波浪能獲得一個生產指標並促使其發電廠與以色列電網相連接。一旦連接成功,該發電廠將會是第一個將電賣給以色列電網的波浪能發電廠。艾克波浪能的聯合創始人David Leb和Inna Braverman提到:這項新的投資增加了艾克波浪能——我們的團隊在技術上及岸上波浪能的全球潛在市場的信心。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