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之美】英國建首座波浪能發電廠 未來或可取代風能

2020-11-26 界面新聞

佔地球總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波浪能近年來日益凸顯出成為替代性能源的潛力。

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英國展開了首座併網式波浪能發電廠的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完成15個1兆瓦波浪能轉換裝置的安裝,屆時將能滿足6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該項目名為「CETO 6」,由澳大利亞卡內基波浪能公司(Carnegie Wave Energy,下稱卡內基)負責。去年3月,該公司負責的世界首個併網式波浪能發電站在西澳大利亞州啟動,耗資3200萬美元(約合2.17億元人民幣)。

英國的「CETO 6」是該公司運營的首個國際項目,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於2016年開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設計、建造、安裝並運營單個裝機容量為1MW的併網「CETO」裝置,預計投資1470萬歐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將於2018年底開始發電,足夠滿足4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並進行長達1年的運營測試;第二階段則是2020年額外建造14個「CETO」裝置,將裝機規模擴至15MW,滿足6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目前,卡內基公司已被歐洲區域發展基金授予了955.2萬歐元(約合7144.8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用於支持「CETO 6」項目的第一階段。

「CETO 6」項目 來源:Carnegie Wave Energy

該項目所使用的波浪能轉換裝置以希臘神話中海洋女神「塞託」(Ceto)的名字命名,由卡內基公司設計並開發。不同於其他漂浮於海面的波浪能發電設備,「CETO」採用了一種大型的水下浮力促動器,安裝在海下25-50米的深度,與海床上的渦輪泵組相連接。促動器隨著波浪的上升或下降啟動水泵組和發電機工作,產出的電力通過海底電纜傳輸到岸上併入當地電網。該設計既能使裝置免受海上風暴的侵襲,又能不對海面上的視覺效果造成影響。

除了發電,「CETO」裝置還能利用波浪能淡化海水,它可利用波浪能驅動海水淡化高壓泵,海水受壓流過滲透膜裝置,轉為可飲用的淡水。

「CETO」裝置 來源:Carnegie Wave Energy

「英國為CETO的商業化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卡內基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行CEO麥可奧塔維亞諾(Michael Ottaviano)博士說,「第二階段15MW的發電量將帶來商業投資回報率,這一階段將允許第三方參與投資。」

該項目選址位於英國西南部的康沃爾郡,當地於2014年建成了離岸可再生能源技術測試中心——波浪能中心試驗場(Wave Hub),是世界級的波浪能技術研究中心。

「我很高興卡內基獲得了歐洲地區發展基金955.2萬歐元的資金支持,以及其CETO波能裝置被選中並交付于波能中心,」英國環境大臣喬治·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說,「康沃爾郡為其提供了學術和工業技術的集群資源、一流的試驗裝置和基礎設施。」

定位明確的「可再生能源大國」英國,將海上風電視作其能源供應格局中的主力軍,力爭2020年海上風電供應的電量佔全社會總用電量的10%。

據英國政府數據,波浪能發電可解決英國20%的用電需求,並幫助該國實現減排目標並增加就業。對英國來說,波浪能成為了替代風電的選擇。

與風能相比,由於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32倍,波浪能的能量更為集中且可持續保持起伏,並能在三天前被預測到。此外,英國冬季波浪能的增加更能滿足用電高峰的需求。

數年來,英國政府一直試圖支持波浪能和潮汐能的發展。2010年3月,英國皇家資產管理局與蘇格蘭政府聯合宣布,要在蘇格蘭北部沿海的周邊海域建造10個總發電能力達120萬千瓦的波浪能和潮汐能發電站,總投資為40億英磅(約合337.1億元人民幣)。

「Pelamis」 來源:網絡

然而,專注開發海洋能的企業卻一直苦於資金匱乏。英國OPD(Ocean Power Delivery)推出的750KW(千瓦)「Pelamis」筏式蛇形波能發電裝置是世界上最早開發的將波浪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之一,該公司因未能獲得足夠的資金於2014年被迫破產。

在「CETO 6」項目中,除了歐洲區域發展基金提供的資金支持,卡內基公司還獲益於英國政府對海洋能源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在該項目的第二階段中,每兆瓦時將獲得政府305歐元的補貼。

「海龍一號」 來源:網絡
「萬山號」 來源:網絡

據估計,全球有經濟價值的波浪能開採量估計為1億-10億KW(千瓦),中國波浪能的理論儲量約為7000萬KW。2015年8月,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製造的「海龍一號」波浪發電裝置通過測試,成功運行。中船重工預計,在波高接近4米的情況下,該裝置可產出100KW的電能;2015年11月,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海域投放了裝機容量為12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今年6月,該研究所決定將「萬山號」的裝機擴大至200KW。

相關焦點

  • 葡萄牙造出世界首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廠(圖)
    波浪能發電站的最終目標是產生21兆瓦的電能。這項工程花費了約900萬,葡萄牙政府為此專門指定了「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的政策對波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予以政策支持,「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要求國家公用工程從更多家供應商處購得可再生能源。因此,波浪能發電站的積極支持者堅信波浪能在15年之內將會產生成本效益。
  •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記者昨天(1月23日)實地探訪汕尾遮浪半島波浪能電站工地,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遊亞戈說,這個波浪能系統將波浪能發電、製造淡水、用戶直接用電三項功能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三合一」,預計在今年年底即可開始試投產。
  •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電纜網訊】日前,世界首座併網的波浪能發電站已在澳大利亞啟動運營。 澳大利亞Carnegie波浪能公司加快波浪能領域開發,並發展了這個把波浪能直接轉入電網的項目。 「這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首個波浪能發電機組併入電網中的項目。」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機構執行長Ivor Frischknecht聲明稱。該機構為這個32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同時,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波浪能是由風把能量傳遞給海洋而產生的,它實質上是吸收了風能而形成的,它的能量傳遞速率和風速有關。隨後,英國、印度、日本等國設計的這類裝置和電站也因土建或其他技術原因失敗或運行不良。其中比較成功的是英國於2000年11月在蘇格蘭建成的500千瓦岸式波浪能裝置,目前已上網發電,可以為當地400戶居民供電。
  • 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盤點未來的10種新興可替代能源
    谷歌的秘密研究團隊曾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等科技,他們收購了這樣一家風箏發電公司,並試圖將風車發電作為風能利用的重要途徑。早在2008年,世界上第一座波浪發電廠在葡萄牙波爾圖投入運行。在蘇格蘭奧克尼的歐洲海洋能源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波浪發電廠於2013年初獲得批准。裝機容量為40mW的電廠可滿足近3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與風能或太陽能相比,波浪能具有更大的可預測性,這意味著波浪能更容易融入電網。波浪發電廠布置了大量巨型浮標,可將波浪動能轉化為電能。
  • 「波浪能」將成為海洋經濟重要增長點
    &nbsp&nbsp&nbsp&nbsp而波浪能作為可調度的清潔能源,具有近似周期性、永不停歇的特點,強度可預測,對於沿岸地區具有無上限供應的能力。昨天,在首屆中歐藍色產業合作論壇「藍色增長與未來產業」分論壇上,專家指出,我國海洋能資源豐富,其中波浪能作為新興海洋綠色能源,一旦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持續穩定的併網發電,海洋波浪能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也必將成為世界新能源的重用組成部分。
  • 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於2025年投入運行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英國建造全球最大生物質能發電廠 以木屑為發電燃料
    這個電廠的計劃發電能力為350兆瓦,將使用可再生能源——木屑作為發電燃料,投入使用後可為廣大區域內的用戶提供綠色電力,這有助於英國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成功推廣,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英國能源大臣約翰·赫頓指出:「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質能發電廠,其所產生的電量可為威爾斯50%的家庭提供充足的清潔電力。」
  • 澳兆瓦級波浪能項目停擺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據了解,卡耐基清潔能源公司研究這個波浪能項目超過10年,總成本超過5000萬澳元,廠址位於西澳南部沿海城市奧爾巴尼(Albany),按計劃今年底首次發電,產電之初預計只能實現1兆瓦產能,但之後發電規模將增大。由於奧爾巴尼附近還有風力發電廠,所以配合波浪能發電裝置,可以形成一個小型電網,幫助奧爾巴尼實現清潔電力自給自足。
  • 英媒:蘇格蘭建世界首座漂浮風電廠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上首座完全漂浮的風力發電廠已在蘇格蘭東北海岸附近成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導,現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通常是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而有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就能在無法使用傳統方法固定的深水區域進行風力發電。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然而,對波浪能資源「先天不足」的中國而言,大規模的併網發電並不是波浪能研究的最終目的。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研究員遊亞戈接受指出,在特殊場合如海島、島礁等地,以及為專業設備供電,將是未來我國波浪能發電的主攻方向。
  • 中國波浪發電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0年)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波浪發電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波浪發電是繼潮汐發電之後,發展最快的一種海洋能源利用形式。**年,英國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業性波浪能電站。
  • 科學網—波浪能商業化的中國路徑
    然而,對波浪能資源「先天不足」的中國而言,大規模的併網發電並不是波浪能研究的最終目的。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研究員遊亞戈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特殊場合如海島、島礁等地,以及為專業設備供電,將是未來我國波浪能發電的主攻方向。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近日,我國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近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該裝置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為解決海洋開發供電難題,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
  • 2020-2026年中國波浪發電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波浪發電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波浪發電是繼潮汐發電之後,發展最快的一種海洋能源利用形式。**年,英國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業性波浪能電站。
  • 中科院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通過驗收 可為南海島嶼提供清潔能源
    承擔波浪能電站項目的團隊負責人遊亞戈告訴記者。引路的其他海洋能科學家介紹,眼前這個「龐然大物」總重量大概350噸,長34.5米,寬12米,工作時高17.1米,放在半潛駁上高度為10米,其主要由鋼結構件、液壓轉換系統和發配電系統組成。除此裝置外,岸上還要有配電海底電纜與之相連接的電房。據專家介紹,今年4月,該裝置已進行發電,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10年漂浮在海裡的裝置將是發展主流,岸邊裝置屬於初級研發,最終能走到海中間的裝置才是成熟技術。與其他能源相比,儘管波浪能在我國已初步具有商業價值,但距離最終商業化仍有一定距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遊亞戈認為,大規模的併網發電並不一定是波浪能研究的最終目的。
  • 開發利用波浪能,解決邊遠海島用電難題
    有海浪的地方就有波浪能,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波浪能的儲量約為25億千瓦。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颱風導致的巨浪,其迎波面功率密度可達每米數千千瓦,而在波浪能豐富的歐洲北海地區,其年平均波浪功率也僅為每米20千瓦~4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