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未來的10種新興可替代能源

2020-12-15 宇宙小百科

從火山到海浪能再到藻類,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可靠的替代品,以滿足石油、煤炭和天然氣枯竭時的全球能源需求。儘管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和加工技術仍然是研發的主要重點,但這種情況可能在2035年發生變化,屆時替代能源將最終擺脫「替代」的標籤。

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是在冰中發現的甲烷分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儲備。2013年3月,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從甲烷水合物中提取天然氣的國家。需要指出的是,甲烷水合物也是一種化石燃料,燃燒時會向大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火山能

早在2012年,一項新的項目啟動,從火山和周圍地下熱巖中提取熱量。通過向地表裂縫注水,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利用產生的蒸汽驅動地下渦輪發電機。兩家美國公司已在俄勒岡州紐伯裡山附近測試發電。但一些專家擔心,所謂的「水力壓裂」方法很危險,可能會引發地震。

風能

風力發電前景廣闊。與固定式風力機相比,碳纖維風車與風力機具有相同的發電能力,但材料成本很低。谷歌的秘密研究團隊曾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等科技,他們收購了這樣一家風箏發電公司,並試圖將風車發電作為風能利用的重要途徑。

太空太陽能

太空中沒有雲層或大氣幹擾,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陽能。太陽能通過雷射束或微波傳回地球。這個想法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現在,美國宇航局對這個想法非常感興趣,這大大增加了太陽能衛星發電的可能性。

細菌發電

英國科學家正在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以產生一種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膜。他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建造細菌燃料工廠,以生物量為食,生產成本效益高的燃料。

波浪能

早在2008年,世界上第一座波浪發電廠在葡萄牙波爾圖投入運行。在蘇格蘭奧克尼的歐洲海洋能源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波浪發電廠於2013年初獲得批准。裝機容量為40mW的電廠可滿足近3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與風能或太陽能相比,波浪能具有更大的可預測性,這意味著波浪能更容易融入電網。波浪發電廠布置了大量巨型浮標,可將波浪動能轉化為電能。

電池的替代者

超級電容器被稱為電池的替代品,可用於電動汽車和各種可攜式設備。科學家們將進行嚴格的測試,看看能否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儲存超大容量電容器的電能,電容器可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等各種發電方式產生的電能。

微型粒子加速器

英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微型粒子加速器,類似於大型強子對撞機,但要小得多,它可以代替化石燃料。這種「袖珍」加速器使用釷,一種自然形成的放射性物質,產生大量的能量。只有一噸釷能產生相當於200噸鈾或350萬噸煤的能量。

生物質能

在現有的生物質能發電過程中,樹葉和木材等生物質需要乾燥,然後分解產生甲烷、氫氣等氣體。丹麥發明家設計了一種新型生物質氣化爐,它可以捕捉溼物料中的水分,並以熱水的形式排出。該技術可使氣化爐的效率提高30%。

藻類

人們知道藻類可以用來生產生物燃料,但如果不加以處理,它們還能產生能量嗎?美國科學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們成功地從藻類細胞中「竊取能量」。雖然「被盜」的能量並不多,而且整個過程都需要額外的用電,但這項技術為高效綠色能源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相關焦點

  • 能源枯竭後,人類怎麼辦?細數未來可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5種技術
    那麼,人類是否擁有可以替代的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談談,5種在未來可以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替代物的創造性能源。1、藻類根據記載來看,生長在水中的藻類最早於1942年被提出作為食物和燃料來源,但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提議才被真正重視起來。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隨著全球氣候惡化以及一次化石能源的逐漸短缺,新能源再次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各國正逐漸加大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技術的研究投入,期望佔領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政府也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強度雙控制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戰略。可以說在未來,最先實現新能源對化石能源替代及規模利用的國家必將成為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
  •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專家:還是互補更靠譜一點
    那麼,在我國,新興的可再生能源與仍佔據主體地位的煤電之間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呢?這並不是一個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很多公共問題的討論存在計劃思維與市場思維方式的混雜,現實運行更是因嚴重缺乏時間與空間一致性標準,充滿著更有權力者的自由量裁。
  • 劉兆玄:未來將全力推動綠色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
    中國臺灣網5月1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說,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6大新興產業環環相扣,若畫成一張圖很像一頭牛,未來將全力推動,讓6大產業成為虎虎生風的蠻牛。   報導稱,劉兆玄下午舉行施政周年記者會,對過去1年施政提出最新報告。
  • 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受成本下降及部分國家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下降了14%,達到2144億美元。值得指出的是,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額達930億美元,接近發達國家的投資額。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依靠本國可再生資源特點,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生物液體燃料等產業。一些不發達國家,如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也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走向全球。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可再生能源從業人口達到了650萬。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新增39%,是增長最快的電源。受成本下降及部分國家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下降了14%,達到2144億美元。值得指出的是,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額達930億美元,接近發達國家的投資額。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依靠本國可再生資源特點,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生物液體燃料等產業。
  • 山東發現乾熱巖大富礦 折合標準煤超187億噸 未來替代石油煤炭潛力...
    山東發現乾熱巖大富礦 折合標準煤超187億噸 未來替代石油煤炭潛力大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7-10 19
  • 照亮了未來的可再生能源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明了道路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染料敏化裝置的替代方案,而不是使用矽。在這種裝置中,有色分子可以收集光線,並在弱光條件下發揮作用。作為一個額外的好處,這也允許生產半透明的組件。迄今為止,必需的染料嚴重依賴於珍貴的物質釕,但米爾斯曼的新化合物有可能在未來取代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的問題是,它們在陰天不能很好地工作。
  • 新聞人物:「諾貝爾替代獎」獲得者黃鳴
    新聞人物:「諾貝爾替代獎」獲得者黃鳴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10-09  新華網山東頻道10月1日電(記者劉寶森)素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的2011年「正確生活方式獎」2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
  •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作用逐漸顯現  2020-04-28 15:58:45
  • 2021寧夏省考常識積累:新興能源的分類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新興能源的分類」。   新興能源是發展起來的,以可再生能源或理論上用之不盡的能源為主的,具有較高的環境保護效益的能源。由於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較小,或品位較低,或有間歇性,按已有的技術條件轉換利用的經濟性尚差,還處於研究、發展階段,只能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數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是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 《科學美國人》月刊評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1月10日刊發文章盤點了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全文摘編如下:一個國際專家指導小組評選出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獲得認可的技術必須有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潛力,還需要有新意且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1.微針可實現無痛注射和抽血幾乎看不見的針頭,即「微針」將帶來無痛注射和驗血的時代。
  • 石墨烯:重塑全球能源的未來
    此外,石墨烯還具有良好的韌性,單位面積石墨烯片可承受4kg重量,其韌性相當於碳纖維的20倍,不易斷裂。例如,如果物理學家們能製取出厚度相當於普通食品塑料包裝袋的(厚度約100納米)石墨烯包裝袋,那麼它將能承受大約兩噸重的物品。石墨烯的導熱導電性能高、透光性強,是室溫下最好的導熱材料,導熱性能是碳納米管的1.51倍,是銅的13倍,銀的10倍。
  • 未來1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會增加10億千瓦!!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涉及今後10年的規劃安排,所以「十四五」期間就要加強行動,超前布局,這樣才能為「十五五」期間實現二氧化碳達峰創造良好基礎。  在國家層面,「十四五」期間,我們需要繼續確立有力度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並把這些目標分解到各個省區市,使其不斷強化節能減排責任制,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可再生能源發展。
  • 實現綠色船舶的三種可替代能源(中):電能
    最後一點是,電池需要由岸上的可再生電源充電,否則排放問題將被轉移而不是得到解決。2019年12月,馬士基在「Maersk Cape Town」號上安裝了600kwh貨櫃式電池,這相當於可以為6輛特斯拉Model S汽車提供的動力。電池組不是用於推進,而是用於提高車載支撐系統的發電機的供電效率。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
  • 生物質產業:未來能源新亮點?
    其實,在巨大的能源和環境壓力下,以農林廢棄物、油料植物為原料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我國科研人員已在加緊生物質能源的研發以及商業化運作的實踐。今天,我們請來研究生物質工程的院士、專家,為我們展開這幅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
  • 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顛覆性技術將是最大變數丨能源發展趨勢與...
    圖1 1963—2017 年世界GDP 增速與能源消費增速的關係數據來自《BP 世界能源統計2018》及世界銀行,GDP 以2010 年美元計發展趨勢對於未來能源發展趨勢,我們重點分析了自2016年以來的「變」與「不變」,在「不變」中堅守,在「變」中調整。近10年來,全球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勢沒有改變1.
  • 實現「碳中和」: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的地位
    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倍增2030年中國實現「碳達峰」後,將不再新增化石能源發電項目,由此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倍增,工業生產和社會用電消耗綠電將是當前的三倍。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被譽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駕馬車,那麼這三者在我國能源替代中將發揮什麼作用,其地位又將如何呢?
  • 五種新興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介紹,哪個可能是未來主流?
    編者按:新興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主要有五種類型:快閃記憶體(Flash),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FeRAM),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相變存儲器(PCM)和R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