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會增加10億千瓦!!

2021-01-10 網易

2021-01-03 16:08:09 來源: 華創新風

舉報

  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前不久,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新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有更加緊迫的減排措施: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經濟轉型領先,一些地區在「十四五」期間完全可以提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另一方面,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比較高的重化工行業,「十四五」期間也應該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不能再盲目擴充產能。必須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優先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當然,這對於重化工業或煤炭業來說的確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也不失為一個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涉及今後10年的規劃安排,所以「十四五」期間就要加強行動,超前布局,這樣才能為「十五五」期間實現二氧化碳達峰創造良好基礎。

  在國家層面,「十四五」期間,我們需要繼續確立有力度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並把這些目標分解到各個省區市,使其不斷強化節能減排責任制,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可再生能源發展。

  在地方層面,「十四五」期間要推進達峰行動,各省區市也要做一個行動計劃。總的來講,全國範圍要保證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煤炭是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最高的一種能源載體。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首先煤炭的消費量要達峰。原因在於,石油消費量要爭取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而作為清潔、優質、低碳能源的天然氣還會有所增長,仍然會增加少量二氧化碳排放,所以2030年之前,煤炭消費量必須下降(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來代替煤電以及減少散煤的終端利用),使天然氣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由煤炭消費量下降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抵消,如此整個能源消費排放的二氧化碳才能達到峰值,不再增長或開始下降。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未來10年,我國每年新增的風能和太陽能這兩種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左右,10年就意味著會增加10億千瓦左右。

  10億千瓦是什麼概念?以美國為例,所有的煤電、氣電、可再生能源電加起來才10億千瓦,而未來10年內,我國僅風能、太陽能新增加的發電裝機容量就相當於美國現有的發電裝機總量。可見,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速度和規模相當大,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將對世界的低碳轉型發揮積極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何建坤:未來10年,我國新增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0億千瓦...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畫了宏偉藍圖。     那麼,新的減排目標會對哪些地區和行業產生較大影響?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截至2008年底,全球水電裝機已達9.45億千瓦。我國的水電裝機2008年底為1.72億千瓦,發電量已可滿足大約7%的一次能源需求。未來我國水電的發展潛力仍然很大,裝機到2020年可達到3-3.5億千瓦。目前水電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移民安置和生態保護問題。
  • 經合組織國家能源結構:化石能源高達80%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各佔10%
    據世界石油網站11月26日報導雷普索爾公司(RepsolSA)計劃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減少對石油的開採,並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擴大五倍,因此該公司明年將減少派息。
  •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
    ,佔比四成2015-2019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達到7.94億千瓦,接近八億千瓦,約佔全部電力裝機的40%,同比上升約2個百分點。各類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規模上,2015-2019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規模不斷增加,尤其風電與光伏發電,2019年均突破2億千瓦,風電累計裝機達到2.1億千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風能——我國約20%左右的國土面積具有比較豐富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其島嶼,西北、華北和東北「三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和內蒙古,風能資源極為豐富。據估算,我國陸地可開發風電裝機容量約2.5億kW,海上風能資源量更大,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約7.5億kW,總共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10億kW。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持續提升   2013 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由2012年的9.1%提升到9.8%。其中,可再生能源含水電供應量約為3.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3%,非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0.1個百分點。
  • 未來三年將太陽能等發電總容量增加50%
    能環寶一周資訊:2020.11.23-11.29,財政部要求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符合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規劃、國家能源主管部門要求、國家可再生能源價格政策的項目,都將納入補貼清單。這對光伏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將規範補貼的發放、促進行業發展。
  • 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電源裝機將超過1.6億千瓦
    導讀我國分布式電源近年來增長迅猛,其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最為突出。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966萬千瓦、分散式風電361萬千瓦、分布式天然氣發電120萬千瓦。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結構布局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未來總體形勢向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共識。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水平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94億千瓦,同比增長9%,佔全部電力裝機的39.5%,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總體來看,2019年,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提速,其新增裝機容量佔比超過50%,新增發電量在總增量中佔比53.3%。根據目前政策,從明年起,新核准的陸上風電將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2022年起,海上風電和光熱發電項目,國家將不再補貼。另據業內推測,2021年開始,光伏發電也將實現平價上網。在此發展趨勢下,平價階段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又將迎來哪些轉變?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風能北京宣言》建言風電發展路線圖 2060年風電開發將達30億千瓦
    10月14日,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在京舉行,來自全球400餘家風能企業代表共同籤署並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開發30億風電,引領綠色發展,落實「30·60」目標》(以下簡稱《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 中國清潔能源示範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風資源居全國前列,可用於光伏、風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接續基地。2018年,中國官方批覆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目前,青海省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發電量佔比、消納佔比居中國前列,能源發展成果豐碩。
  • 能源早新聞丨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千億美元
    生態環境部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美元。◐我國煤炭相關企業前三季度註冊量同比下降12.9%。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底,我國共有64.6萬家煤炭相關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共新註冊企業6.7萬家,同比下降12.9%,其中三季度新註冊2.4萬家。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18.21%,具有各類林木質資源量200億噸以上。每年通過正常的灌木平茬複種、森林撫育間伐、果樹綠籬修剪以及收集森林採伐、造材、加工剩餘物等,可獲得生物質量8億-10億噸,其中可作為能源的生物量在3億噸以上。全國還有4600多萬公頃宜林地,有約1億公頃不宜發展農業的廢棄土地資源,可以結合生態建設種植能源植物。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11月10日,IEA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稱,可再生能源行業已經迅速適應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儘管全球今年能源需求將下降5%,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仍將增加近7%,預計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達200吉瓦,佔全球總新增裝機容量的近90%。
  • 國家能源局: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2月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15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當前,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的產業鏈,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有力支撐了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根據今天(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能源發展》白皮書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
  • 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居世界首位!2020年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出爐!
    圖1-18 2018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前十名國家  總體比較,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煤炭、水電消費均居世界首位,石油消費居於世界第二位,天然氣、核能消費居於世界第三位。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會對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環境和態勢。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國內需求回暖,將拉動能源消費逐步反彈回升,但全年增速將有所放緩。  據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電聯等機構預測,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速2%左右。
  • 今日能源看點: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
    1、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1月7日,國家電網公示了2021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共涉及52個集中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587.44445MW,涵蓋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甘肅、青海、寧夏10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