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2020-12-01 和訊網

  論述內容包括

新能源

的發展趨勢,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性,新能源在我國的發展狀況等方面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1

  一、新能源概念及發展狀況.2

  1.1新能源產業的概念... 2

  1.2新能源產業發展狀況... 2

  二、國際能源利用概況... 4

  2.1世界能源消費現狀... 4

  2.2國際能源消費結構分析... 5

  2.2.1全球能源消費結構... 5

  2.2.2石油依然是主導能源... 6

  三、全球新能源替代效應和潛力分析... 7

  3.1新能源的替代效應... 7

  3.2未來能源消費需求仍不斷增長... 8

  3.2.1能源需求總量保持增長... 8

  3.2.2全球能源消費結構難有實質性改變... 9

  3.2.3全球新能源利用潛力巨大... 11

  3.3新能源發展前景總結... 12

  四、新能源在國內的發展及意義... 12

  4.1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 12

  4.1.1新能源在我國發展狀況簡介... 12

  4.1.2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狀況... 13

  4.1.3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規模分析... 13

  4.1.4新能源在我國的政策環境... 14

  4.2新能源發展目標及技術... 15

  4.2.1國內新能源發展目標... 15

  4.2.2我國新能源發展技術歷程... 16

  4.3新能源行業對世界的重大意義... 17

  五、總結... 18

  一、新能源概念及發展狀況.

  1.1新能源產業的概念

  新能源產業主要是源於新能源的發現和利用。新能源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因此這裡的開發新能源的單位和企業所從事的工作的一系列過程,叫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一開始受到關注就被認為是傳統一次化石能源的替代者,其發展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關係著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變化方向和能源格局,而由於開發自然條件、技術及成本等多方面原因,新能源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全球氣候惡化以及一次化石能源的逐漸短缺,新能源再次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各國正逐漸加大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技術的研究投入,期望佔領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政府也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強度雙控制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戰略。可以說在未來,最先實現新能源對化石能源替代及規模利用的國家必將成為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

  1.2新能源產業發展狀況

  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許多國家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成為促進能源多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

  1)太陽能

  太陽能利用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房等熱利用方式。光伏發電最初作為獨立的分散電源使用,近年來併網光伏發電的發展速度加快,市場容量已超過獨立使用的分散光伏電源。2005年,全世界光伏電池產量為120萬千瓦,累計已安裝了60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試驗運行,基本上可達到商業運行要求,目前總裝機容量約為4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成熟,經濟性好,可大規模應用,2005年全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已達到約1.4億平方米。

  2)生物質能

  現代生物質能的發展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轉換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液體燃料和固體成型燃料等。生物質發電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和沼氣發電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5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歐和美國;生物燃料乙醇年產量約3000萬噸,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生物柴油年產量約200萬噸,主要集中在德國。沼氣已是成熟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在歐洲、中國和印度等地已建設了大量沼氣工程和分散的戶用沼氣池。

  3)風電

  風電包括離網運行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和大型併網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已基本成熟。近年來,併網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2005年新增風電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超過1000千瓦,單機容量4000千瓦的風電機組已投入運行,風電場建設已從陸地向海上發展。到2005年底,全世界風電裝機容量已達6000萬千瓦,最近5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達30%。隨著風電的技術進步和應用規模的擴大,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經濟性與常規能源已十分接近。

  4)水電

  水力發電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到2005年底,全世界水電總裝機容量約為8.5億千瓦。目前,經濟發達國家水能資源已基本開發完畢,水電建設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5)地熱能

  地熱能利用包括發電和熱利用兩種方式,技術均比較成熟。到2005年底,全世界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約900萬千瓦,主要在美國、冰島、義大利等國家。地熱能熱利用包括地熱水的直接利用和地源熱泵供熱、製冷,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近5年來全世界地熱能熱利用年均增長約13%。

  6)海洋能

  潮汐發電、波浪發電和洋流發電等海洋能的開發利用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初步形成規模的主要是潮汐發電,全世界潮汐發電總裝機容量約30萬千瓦。

  二、國際能源利用概況

  2.1世界能源消費現狀

  2016年以來,全球主要能源消費僅增長1%,遠低於10年平均增長率的1.8%(2014年和2015年分別增長1%和0.9%)。地理位置方面,除了歐洲和歐亞大陸以外,所有地區能源消費增長均在平均值以下。能源種類方面,除了石油和核能以外,所有能源消費增長均在平均值以下。中國在2016年的能源消費增長僅1.3%,但中國依然是連續16年以來全球最大的能源增長市場。2016年,世界能源消費狀況具體如下:

  石油:2016年,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依然為主導型能源,平均佔33.3%。1999年至2014年,石油佔全球能源市場份額一直下降,從2015年開始上升。2016年,石油價格由2015年的平均每桶52.39美元降為平均每桶43.73美元,該價格為2004年以來最低價格。

  天然氣:2016年,全球共消耗630億m3天然氣,同比增長1.5%,比10年平均增長率(2.3%)慢。從地理位置分布看,歐洲天然氣消耗急劇增長300億立方米(增長率為7.1%),俄羅斯是所有國家中天然氣消耗下降最大的國家(下降120億m3)。全球天然氣生產僅增加210 m3,同比增長0.3%,其中北美下降了210億m3,但澳大利亞和伊朗分別增長了190億m3和130億m3。貿易方面,全球天然氣貿易僅增長了4.8%。

  煤炭:2016年,全球煤炭消耗已經連續第二年下降,共計下降53億噸油當量,下降率為1.7%。其中最大的下降是美國(共計下降33億噸,下降率為8.8%)。此外,中國也下降了26億噸,下降率為1.6%。英國煤炭消耗創新低,共計下降52.5%,即12億噸。2016年,煤炭在全球主要能源中的市場份額為28.1%,為2004年以來最低。產能方面,2016年全球煤炭生產下降6.2%,共計231億噸,為記錄以來最大降幅。其中中國煤炭產能下降7.9%,共計140噸,這也是記錄以來中國煤炭產能最大降幅;此外美國煤炭產能下降19%,共計85億噸。

  核能:2016年,全球核能生產增長1.3%,即9.3億噸油當量。其中,中國佔據了全部淨增長,增長幅度擴大至24.5%,共計9.6噸,此為2004年以來,所有國家中增長最大值。

  水力:2016年,水利發電產能增長2.8%,共計27.1億噸油當量。其中中國和美國分別貢獻10.9億噸和3.5億噸增長,為所有國家中的最大增幅。

  可再生能源: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14.1%,低於10年平均值,但其增量(53億噸油當量)為記錄以來最大增長,佔全球主要能源消費的3.2%。其中風能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而太陽能僅貢獻了約18%的增長。地區分布方面,亞太地區超過了歐洲和歐亞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地區;中國超越了美國成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家。

  2.2國際能源消費結構分析

  2.2.1全球能源消費結構

  顯然,從1991年至2016年,全球主要能源消費結構結構排序為:石油>煤炭>天然氣>水力>核能>可再生能源。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此期間,石油、煤炭、天然氣一直佔據著前三的位置,但是近年來三者的能源消費佔比正在減小,而水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比例正逐漸增大。

  1 1991-2016年年全球能源消費結構

  2 1966-2016年全球主要能源消耗比例分布

資料來源:英國石油公司,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3 2016年各地區能源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英國石油公司,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2.2.2石油依然是主導能源

  數據顯示:石油依然是美國即非洲的主要能源,然而歐洲、歐亞大陸以及中東卻以天然氣為主。亞太地區主要以煤炭消費為主,其佔比達到49%。2016年,在北美、歐洲及歐亞大陸和非洲等地區中,煤炭佔主要能源的比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4 2016年主要能源在各地區中的佔比

資料來源:英國石油公司,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數據顯示:亞洲是石油、煤炭、水力的主要消費地區。同時,亞洲在2016年首次超過歐洲及歐亞大陸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消費地區。歐洲及歐亞大陸依然是天然氣和核能的主要消費地區。最為顯著的是,亞洲佔據了全球大部分的煤炭消耗,共計佔比73.8%。

  三、全球新能源替代效應和潛力分析

  3.1新能源的替代效應

  全球經濟危機以後,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加速本國的經濟復甦,推動經濟轉型。而新能源產業成為多數國家的首選,其原因是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能夠夠刺激消費,增加投資; 還能夠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更能夠增強本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新能源發展已經被列入多數發達國家的宏觀發展戰略中,一些國家甚至將其視為關係國家安全的問題。由此可見,新能源發展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開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

  所謂替代效應,是指當某一物品的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傾向於用其他物品來替代變得較為昂貴的該種物品,從而更便宜地獲得滿足。對於能源來說,當傳統化石能源的供給因為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各種因素無法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時,人們不得不開始尋找其他能夠予以替代的能源,以減少傳統能源供給不足所帶來的各種附加問題。而與消費品不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依賴性決定了我們要不惜代價地找到替代能源以滿足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3.2未來能源消費需求仍不斷增長

  3.2.1能源需求總量保持增長

  根據BP的預測,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進一步增加30%,而且在此之前,石油、天然氣、煤炭仍然是主導能源。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長1.3%。然而能源需求增長速度低於全球GDP的3.4%的增長速度,反映了由於技術進步和對環境的關注使得能效得到提升。

  5各大機構對未來20年能源消費的展望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通過各機構對未來世界能源需求的預測結果,雖然各機構對未來能源需求總量變化方向是一致的,未來世界能源需求總量增速將明顯放緩,總體預測,2020你那全球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146億噸油當量,增速將從2010年的2.0%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1.3%左右,到2030年增速進一步下降至1.0%左右,總量達到154億噸油當量。其中,國際能源信息署、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和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未來能源需求增速將緩慢降低,OPEC預測2030年能源增速將達1.5%,埃克森美孚認為未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將有效減少能源消耗,對2030年的全球能源需求預測增速為0.5%。

  6全球能源需求總量及增速預測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3.2.2全球能源消費結構難有實質性改變

  根據各公司發布的預測報告,普遍認為,未來消費機構整體上仍將以化石能源為主,到2030年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大約80%左右,一方面得益於開採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在再生資源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使得化石能源仍將是主導性資源。在這其中,石油在2030年仍將佔比全球能需求總量的30%左右,煤炭佔比不斷下滑,維持25%左右,天然氣比例大幅提升,預計達到26%左右。

  7 2030年全球能源消費結構預測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根據各機構發布的預測報告,各機構對於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的增長速度的預測結果高於化石能源的增長速度,這其中核能的年增長速度預測值在3.0%左右,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增速將達到7%以上,可見各機構均看好各國環保政策的不斷緊縮。未來煤炭消費增速預測將不斷下降,在所有的能源中處於最低水平,中國石油和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奶奶全球煤炭消費量將變成負增長,預測值分別是-1.0%和-0.8%。天然氣由於其清潔性和環保性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所有的預測中天然氣的增速高於石油的正加速度。

  8各機構預測2030年各類能源年均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雖然大格局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可再生資源所佔比例還是有很大增長,而且從國家來看,經合組織的可再生能源引領非化石燃料的增長,而非經合組織的增長和能源結構也能加均衡。

  9經合組織國家和非經合組織國家能源分布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全球核能發電方面,中國、俄羅斯和印度是主要的增長動力。

  10核能發電量及所佔比重

數據來源:各能源機構預測報告,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3.2.3全球新能源利用潛力巨大

  資料顯示,全球新能源資源潛力巨大,但目前因成本及技術因素使得其利用率還比較低。水能、生物質能的應用相對比較成熟;風能、地熱能、太陽能由於政策的支持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垃圾能尚處於最初級階段,距商業化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1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潛力(單位:1015焦耳/年)

能源種類技術潛能理論潛能
地熱5,000140,000,000
太陽能1,6003,900,000
風能6006,000
生物質能>2502,900
水能50150
海洋能107,400
總計>7,500>143,000,000

  資料來源:環球能源網,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3.3 新能源發展前景總結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佔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但是在2030年前,根據各機構一直結論:未來仍將以化石能源為主,石油仍將長期成為主導的化石能源,但是能源機構將會發生變化,天然氣由於其環保性和清潔性,將比其他資源增速加快,清潔能源也將慢慢增加,煤炭資源將不斷下降。

  四、新能源在國內的發展及意義

  4.1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

  4.1.1新能源在我國發展狀況簡介

  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未來我國可能選擇的能源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石油天然氣價格管制適度放鬆;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向節約型經濟轉變;發展以能源革命為核心的低碳經濟;推廣清潔煤技術,逐步發展煤基替代能源。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被業界奉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包括核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傳統能源體系的變革,規劃期限是2009年至2020年。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三萬億。

  4.1.2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狀況

  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可以粗略地測算出2015 年能源消費總量為36. 6 億噸標準煤。如果「十三五」時期,保持這一經濟增速和能耗控制目標,則2020 年能源消費總量為38. 8 億噸標準煤。若經濟增速達到8%或9% 的情景下,單位GDP 能耗下降速度仍保持16%,2020 年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2. 5 億噸標準煤或46. 6億噸標準煤。1

  2不同經濟增速下我國能源消費需求

十二五時期十三五時期能源消費總量(億噸標準煤)
GDP增速GDP能耗降速GDP增速GDP降速201020152020
7%16%7%16%32.536.638.8
8%16%8%16%32.538.342.5
9%16%9%16%32.540.246.6

  數據來源:中國知網,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4.1.3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規模分析

  考慮到我國化石能源的資源供給能力和環境承受能力,化石能源消費在未來要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能源中長期( 2030、2050) 發展戰略研究》的評估,綜合考慮國內化石能源的科學產能潛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合理的能源進口,到2020 年化石能源的合理產能應控制在36億噸標準煤以內。其中,煤炭的安全高效產能位於23 億噸~38 億噸; 石油合理產能約為2 億噸,天然氣產能約2000 億立方米,油氣合理產能約6. 5 億TCE,考慮到進口油氣,總計約為12 億噸標準煤。綜合來看,2020 年化石能源的供應量為33. 5 億噸~ 35. 5 億噸標準煤。按照2020 年7%、8%、

  1根據《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應分析》整理得到,鄒陽

  9%能源需求情景,考慮到40 億噸標準煤化石能源供應能力,2020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量的低、中、高方案分別為3. 3 億噸標準煤、7 億噸標準煤和11. 1 億噸標準煤,分別佔能源消費總量的8. 5%、16. 5%和23. 8% 。2

  3 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模擬分析

數據來源:中國知網,永安期貨原油委員會

  4.1.4新能源在我國的政策環境

  很多新能源本身事綠色的,無汙染的,比如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當前,中國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嚴重,新能源開發利用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新能源一方面作為傳統能源的補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環境汙染。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以年均超過25%的速度增長。自《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後,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之配套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來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中國新能源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客觀上隨著傳統能源日益緊缺,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產規模和使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將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全面進行,新能源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年代。

  中國政府從政策上積極扶持新能源產業。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於新能源產業的態度更加積極,從之前的「積極引導」提升為「戰略高度重視」。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醞釀已久的《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已上報國務院,並將擇機出臺。據悉,根據規劃,到2020年,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佔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5%升至6%以上。預計未來十年內,國家準備投入3萬億元的資金,推動包括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2015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6大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包括:《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範運行的實施意見》;《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指示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的發展,相繼出臺了多項激勵政策。如今,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增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度被寫入國家五年規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環境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報告》指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4.2 新能源發展目標及技術

  4.2.1國內新能源發展目標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環境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報告》指出:

  安全發展核電:在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推進AP1000、CAP1400、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後處理技術攻關。加快國內自主技術工程驗證,重點建設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積極推進核電基礎理論研究、核安全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工程建設,完善核燃料循環體系。積極推進核電「走出去」。加強核電科普和核安全知識宣傳。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按照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並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並舉的原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積極開發水電: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西南地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河流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電站,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和建設,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規劃建設酒泉、內蒙古西部、內蒙古東部、冀北、吉林、黑龍江、山東、哈密、江蘇等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東部地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

  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有序推進光伏基地建設,同步做好就地消納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穩步實施太陽能熱發電示範工程。加強太陽能發電併網服務。鼓勵大型公共建築及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到2020年,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方針,有序開展地熱能、海洋能資源普查,制定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積極推動地熱能、生物質和海洋能清潔高效利用,推廣生物質能和地熱供熱,開展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示範工程。到2020年,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

  4.2.2我國新能源發展技術歷程

  當今世界,能源科技飛速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類能源開發和利用再次進入了一個重大轉折時期。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將使未來的能源結構、利用方式產生深刻的變革。開發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正成為各國的新目標。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能源價格下降,但許多國家還是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措施,這必將催生新的能源產業,加速能源轉型進程,開啟人類能源利用的新紀元。多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系統部署了「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風能和太陽能」、「清潔煤利用」和「高溫氣冷堆」等一系列有關新能源的重大科技項目,在發展新型能源汽車、推動照明節能、開發新能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佔整體能源消費量要從8%提高到10%,2020年達到15%,到時我國將形成以自有智慧財產權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能力,實現有機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消除有機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汙染。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一大批節能和新能源技術得到應用,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照明都得到規模化推廣示範,有力支撐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推廣應用了一大批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技術。

  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新能源對我國能源已經產生了部分的替代作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未來相信這種替代比例將逐漸擴大。

  4.3新能源行業對世界的重大意義

  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太陽或地球內部伸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相對於傳統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汙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於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於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石油,煤礦等資源將加速減少。核能、太陽能即將成為主要能源。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把新能源分為以下三大類:大中型水電;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電(Small-hydro)、太陽能(Solar)、風能(Wind)、現代生物質能(Modernbiomass)、地熱能(Geothermal)、海洋能(Ocean)(潮汐能);傳統生物質能(Traditional biomass)。

  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視作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

  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垃圾發電建築節能地熱能潮汐能二甲醚可燃冰等。

  五、總結

  新能源的發展對於世界能源格局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收到了很多的約束,尤其是技術上的突破,短期內難有實質的進展,儘管今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進入普及應用較為困難。未來世界能源格局短期內將不會改變,根據各能源結構的預測來看,2030年以前仍保持化石能源作為全球主要的能源供給,並且石油仍將維持其主導地位不變,未來雖然消費格局難有大的改變,但是,對微觀的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天然氣因為其清潔性能和環保性未來消費比例將不斷增加,煤炭汙染較為嚴重,所以,未來將呈現下降趨勢,新能源核能和光伏等,在未來的消費結構中佔比逐漸提高,但是難以改變整個化石能源主導的格局。我國在新能源的應用中大力扶持,具有良好的環境和政策支持,技術在世界處於較為先進水平,這對我國未來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有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吳曉琳 HF106)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新能源汽車如何分類?新能源車發展階段及環保技術如何解讀?貓哥為你展開深入分析:1、交通能源歷史知多少?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兩次交通能源變革都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第一次是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的蒸汽機時代,以煤和蒸汽機引發了工業革命,是歐洲各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第二次是19世紀70年代,石油和內燃機替代煤和蒸汽機,促成了美國經濟的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和物質繁榮;我們所處的時代正面臨著交通能源的第三次變革,它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將以電力和動力電池替代石油和內燃機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建議:提高電能替代,推動能源綠色清潔發展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25日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保障能源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建議,加快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清潔發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 人類能源發展史——新能源不斷產生,能源危機有所緩解
    人類必須認真對可資利用的各種能源進行「算計」和「籌劃」,既要滿足目前需要,又要考慮長遠的影響和發展。所以,人們一方面研究如何進一步合理、妥善、高效率地開發利用化石燃料和水力等常規能源(也叫傳統能源),比如研究提高能源轉換效率的方法,改善能源開採和利用的方式等等,著重從節流方面想辦法和採取措施;另一方面,人們又上天、入地、下海,四處尋找開源途徑,探索低廉而豐富、又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很清潔的新能源。
  • 觀點文章|石油成分提取產品無可替代,但是燃料,我選擇新能源
    同時,因為新能源本身所具備的環保特質與國家政策相符,大家還能看到來自各種政策和媒體的鼓吹和推崇。時間久了大家就產生了一種感覺,石油等化石能源隨著時間的推進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了,其實不然,現在就讓我們談談石油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現階段新能源消納除「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替代?
    「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能否成為現階段新的模式、大規模複製推廣的模式?首先需要回答下面三方面問題。(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電力企業管理」ID:zgdlqygl 作者:谷 峰)問題1:「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是在與什麼技術進行競爭或者替代?
  • 新能源與新能源車,你分的清麼?相關指數全解析在此
    而9月有2個板塊確是表現非常突出,這就是新能源板塊和新能源汽車板塊。新能源板塊與新能源車板塊屬於不同的領域,兩者有一部分股票是互通的,但是大部分並不相同。就新能源板塊而言,主要是指光伏發電,風電等領域相關的上下遊企業。而新能源車雖然與電力相關,但是更多的是與車相關的上下遊企業。兩者實質上並不相同。而且新能源車與傳統車企也有區別。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破解能源危機與環境問題的金鑰匙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就是研究開發新能源轉化、利用的關鍵材料及其器件設計、製造的專業。這個專業是教育部2010年首批增設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是工學門類材料類中最年輕的專業之一。 李美成教授說,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的內涵就在於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一體化。與傳統的材料(如合金材料)不同,新能源材料不是簡單的材料,而是有結構和功能特性的。
  •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是什麼?很容易解釋,但不能解釋為非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指能夠重複產生的天然能源,即不會隨它本身的轉化或人類的利用而日益減少,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大水電和小水電)、地熱能和海洋能。          不能說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
  • 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 能源結構重新洗牌
    在煤改氣、煤改電背景下,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中國能源結構面臨重新洗牌,「煤改生」將走進百姓生活。在生物質能利用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定凱看來,生物質能源是繼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後的全球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可作為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新能源,它屬於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廣義上的生物質,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為食物的動物及其生產的廢棄物。  有代表性的生物質如農作物、農作物廢棄物、木材、木材廢棄物和動物糞便。
  • 王傳福:DM-i超級混動將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
    DM-i超級混動車型將對傳統燃油車形成「降維式打擊」。特別是在緊湊型超大型SUV細分市場中,DM-i超級混動將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傳統化石能源百年後即將面臨枯竭,核能等新能源前景如何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們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是越來越大,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急劇增大,也帶動了一些化石大國的經濟發展。 目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約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86%。大部分電力也依賴於化石能源的生產。
  • 長沙永鑫新能源,未來的環境保衛者
    >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快進步,人類的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伴隨著飛速的發展,種種問題也接踵而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傳統能源...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與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能源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必然選擇。核電和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同屬低碳清潔能源。中國核電以「核電+新能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與我國碳中和目標相統一,深度契合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有利於公司發揮核心競爭優勢,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願景目標作出貢獻。
  • 能源的革命:清潔世界 驅動文明
    能源,不僅是世界萬物生存的倚仗,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源泉。今天,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利用開始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正在發生的能源革命,將註定改變社會發展進程,伴隨新一輪產業革命,讓社會再次實現新的飛躍。   能源替代,產業革命的驅動力   能源,被稱作經濟發展的血液,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驅動力。
  •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分類及必要性如下特點
    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汽車工業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必要性如下:1.能源危機。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各國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制高點。2.環境汙染。交通能源消耗是造成局部環境汙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 從「新能源雲」到「能源雲」,一字之差,變化在哪?
    首先,能源雲在新能源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接入了火電、水電等常規電源數據,同時擴大了能源領域的業務範圍,納入了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全領域能源數據。此外,它還新增了社會經濟、交通、人口等關聯信息數據,進一步打破了能源數據壁壘。
  •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該如何選擇?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還是比較高,電池成本佔整車的成本超過40%,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的價格相對於同檔次的燃油汽車偏高不少。加之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消費受到影響。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買新能源汽車。首先,來分析一下傳統燃油汽車的優缺點。
  • 發展新能源汽車莫陷入「二元論」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我國電動汽車發展還存在某些有待完善的問題,但實踐已經表明,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換道超車」,並非絕無可能。而且,電動汽車的驅動源於電力,極大降低和分散了我國對於石油的依賴,有利於國家能源安全。
  • 電動汽車為什麼是新能源汽車:電應該被定義為新能源嗎?
    電動汽車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在民間普遍不被認可,原因為電力普及的時間以年為單位也已經與三位數,以人短暫的生命為參考似乎這種能源已經不新了。然而常規能源有多少年了呢?似乎從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舊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那麼只有幾百歲的電能與已經6000多歲的常規能源對比,這種能源算不算新呢?
  • 西藏高原農牧區傳統能源替代率達58.7%
    新華社拉薩4月18日電(記者 劉洪明 王守寶)「西藏近10年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對傳統生物質能源的依賴。電能的開發利用僅僅是西藏清潔能源使農牧民受益的一部分。西藏於2008年6月出臺《西藏自治區薪柴替代能源發展規劃》,實施了農村沼氣建設工程、以電代薪工程、太陽能普及工程、固態生物質燃料推廣工程。農牧區逐步實現了由嚴重依賴傳統生物質能源向清潔低碳能源的生活能耗結構轉變。「以前家裡一直用牛糞燒火,燒出的濃煙,燻得人眼紅嗓子疼,還要到處去撿柴火燒。